马卉,耿芳,王丽敏,梁静,杨亚星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明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婴幼儿期常见营养性疾病,患儿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异常,长骨干骺端、骨组织矿化不全,造成骨骼病变,引发佝偻病[1]。同时,维生素D缺乏还会对肌肉、神经、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功能产生不同程度影响,严重危害患儿身体健康[2]。相关研究指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因素不仅与日喂养方式、出生情况、遗传、环境卫生等多种因素有关,还受锌、铅、铁等其他微量元素改变的影响[3]。因此,明确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微量元素的具体关系,对临床防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及同期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微量元素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为病例组,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0.1~3.0岁,平均年龄(1.93±0.52)岁。临床表现:32例易激惹,45例烦闹,21例多汗,38例钙磷失调,45例PTH功能亢进。出生方式:42例顺产,36例剖宫产。喂养方式:46例母乳喂养,32例人工喂养,15例早产。体质量指数17~26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0.64±1.47)kg/m2。选取同期78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0.2~3.0岁,平均年龄(2.01±0.49)岁。出生方式:48例顺产,30例剖宫产。喂养方式:52例母乳喂养,26例人工喂养,12例早产。身体质量指数17~26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1.02±1.15)kg/m2。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1 纳入标准 (1)病例组经临床体征、X线、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查证实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2)两组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1)近期应用维生素D、钙剂、微量元素史。(2)合并感染性疾病。(3)其他病理因素引起的佝偻病。(4)先天性疾病。(5)临床资料缺失且依从性差。
(1)两组患儿均行微量元素检测,检测方法:取晨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转速:3 500 r/min,离心半径:8 cm,离心时间:10 min),分离取血清。采用由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钨舟光谱仪(BH2100型)测定血清铅水平,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BH7100型)测定血清钙、铜、锌、铁、镁水平。所有操作由相同检验科高年资医师严格按仪器说明书完成。(2)病例组治疗方法:口服维生素D(上海东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845) 2 000~4 000 U/d,连续口服1个月,口服困难或存在腹泻症状影响吸收时,肌注维生素D(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国药准字H32021405) 15万~30万U/次。治疗期间监测症状、体征、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及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
(1)比较两组患儿血清锌、钙、镁、铅、铁及铜水平。(2)对比病例组治疗1个月后不同疗效血清锌、钙、镁、铅、铁及铜水平。疗效评定标准分为3个等级,治疗1个月后症状消失、X线检查恢复正常为显效,治疗1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但未完全消失。X线检查骨密度增加,骨皮质变厚为有效,治疗1个月后症状、骨密度、骨皮质无明显变化等无效。病例组78例患儿治疗1个月后显效58例,有效20例,未出现无效病例。(3)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锌、钙、镁、铅、铁及铜水平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关系。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病例组血清锌、钙、铁低于对照组,血清镁、铅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血清铜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清微量元素水平情况(±s)
表1 两组患儿血清微量元素水平情况(±s)
组别病例组(n=78)对照组(n=78)t值P值镁(mmol/L)1.21±0.12 1.14±0.11 3.798<0.001铜(μmol/L)18.39±4.08 17.45±3.97 1.458 0.147锌(μmol/L)54.95±10.38 66.02±12.15 6.118<0.001钙(mmol/L)1.61±0.13 1.72±0.16 4.712<0.001铁(mmol/L)7.17±0.63 7.46±0.52 3.135 0.002铅(μmol/L)0.58±0.13 0.37±0.14 9.908<0.001
病例组治疗后血清锌、钙、铁水平低于治疗前,血清镁、铅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铜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微量元素水平情况(±s)
表2 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微量元素水平情况(±s)
组别治疗前(n=78)治疗后(n=78)t值P值镁(mmol/L)1.21±0.12 1.14±0.13 3.494<0.001铜(μmol/L)18.39±4.08 17.58±5.35 1.063 0.290锌(μmol/L)54.95±10.38 63.71±12.24 4.821<0.001钙(mmol/L)1.61±0.13 1.69±0.15 3.560<0.001铁(mmol/L)7.17±0.63 7.40±0.65 2.244 0.026铅(μmol/L)0.58±0.13 0.20±0.11 19.708<0.001
病例组显效者血清锌、钙、铁高于有效者,血清镁、铅水平低于有效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病例组不同疗效者血清微量元素水平情况(±s)
表3 病例组不同疗效者血清微量元素水平情况(±s)
疗效显效(n=58)有效(n=20)t值P值镁(mmol/L)1.13±0.05 1.18±0.06 3.660 0.001铜(μmol/L)17.40±3.99 18.12±4.05 0.693 0.490锌(μmol/L)64.98±8.09 60.01±8.15 2.365 0.021钙(mmol/L)1.71±0.07 1.65±0.06 3.421 0.001铁(mmol/L)7.45±0.35 7.24±0.33 2.347 0.022铅(μmol/L)0.18±0.05 0.24±0.07 4.156<0.001
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低锌、低钙、低铁、高镁、高铅水平异常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影响因素
研究显示,部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经足量维生素D、钙剂治疗后仍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分析可能与机体微量元素异常有关[4]。本研究结果表明,锌、钙、铁、镁、铅等微量元素均可能参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报道显示,约77%佝偻病患儿存在锌缺乏现象[5-6]。锌为人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及激活因子,婴幼儿缺锌后会抑制唾液磷酸酶活性剂味蕾细胞更新,出现食欲减退,导致从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D、钙等量减少。同时缺锌会影响脯氨酸、甘氨酸合成胶质,抑制骨骼中胶原纤维形成,且含锌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影响软骨细胞增殖,延迟骨矿化,进而参与佝偻病的病理改变[7]。铁为机体含量最多的微量元素,与糖蛋白结合形成乳铁蛋白,有利于增强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而铁缺乏不仅影响婴幼儿骨骼生长发育,又会降低消化酶活性,导致患儿食欲减退,间接减少外源性钙、磷、维生素D摄入,且对维生素D在皮肤、肠道的转化及代谢产生不良影响,降低机体活性维生素D浓度,诱发佝偻病[8]。婴幼儿肠道对铅的吸收较高,铅吸收过多会导致患儿厌食,同时可与钙竞争性抑制肠道结合蛋白位点,致使大脑中枢产生钙抑制信号,减少钙吸收,影响骨骼生长发育[9-10]。此外,婴幼儿血清镁水平过多亦会导致钙代谢异常,影响骨质形成,体内镁/钙平衡有利于维持骨组织代谢稳定。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低锌、低钙、低铁、高镁、高铅水平异常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影响因素,证实,微量元素水平代谢异常是会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因素。本研究还发现,锌、钙、铁异常偏低,镁、铅水平异常偏高可能会影响患儿治疗效果。因此,临床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除常规补充维生素D、钙剂外,还需适宜补充锌、钙、铁,缺锌者可增加动物肝脏、豆制品、鱼类等,缺钙者可增加虾皮、葡萄干、胡桃等干果,缺铁者可增加西红柿、芹菜等,同时应减少含镁物质摄入,如小米、玉米等,避免进食爆米花、松花蛋等含铅的食物。
综上所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与血清锌、钙、铁、镁、铅水平异常相关,且上述维生素水平异常是此类患儿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临床可对高危患儿加强防治,适量补充锌、钙、铁,减少含镁物质摄入,避免接触铅物质,以促进婴幼儿健康生长发育。但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即样本来源单一,样本量少,建议后续研究多中心、多渠道选取样本,扩大样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