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1)“信息化”的起源。
“信息化”概念起源于日本。最早是日本学者梅棹忠夫于1963 年在《信息产业化》一书中预见了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将引起社会的全面变革。其后,日本政府的一个科学、技术、经济研究小组比照“工业化”概念正式提出了“信息化”概念:信息化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社会—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由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捉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转变。
(2)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概念。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基于会计信息系统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进行财务核算、分析、控制、决算和监督等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和各种功能,进一步实现数字化管理,最终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3)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征。
财务管理信息化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同步,财务管理人员可直接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生成的财务数据的分析,了解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实现了集成化管理,登记账簿、制作凭证、生成报表等都可通过系统集中完成;三是实现了财务组织弹性化管理,财务组织采用扁平化管理方式,实现管理远程化;四是财务资源供应链化管理,大数据时代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市场交易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财务信息实现互通,公司管理层可从全产业链出发,做出更有利于公司发展的经营决策。
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历经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会计电算化阶段。通过使用单机电脑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实现登记账簿、生成凭证、编制报表和制作财务分析文件的电子化。
第二个阶段是企业内部局域网财务管理信息化阶段。企业内部通过使用局域网和同一网络财务软件,实现了企业财务数据互通,以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信息系统和其他企业管理系统的互联、集成。
第三个阶段是企业内外部流程一体化阶段。企业通过局域网实现财务信息系统与生产、销售和供应链、人力等系统的集成和数据共享,同时通过广域网和数据仓库技术的使用,使企业内部公司之间以及与外部关联主体之间及时地互通财务信息。
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到第三阶段才是真正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
国有企业通过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并实现与生产、销售、供应链、人力等业务信息系统对接融合的环境下,很好的解决了财务信息“孤岛”问题,更好地保证财务数据真实可靠,使财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财务分析,能更精准的挖掘企业目前的经营问题,为企业决策者和关联方提供决策支持。
在财务信息化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关键控制点设置有效的防控和预警,数据被系统集中自动处理,使企业财务管理进入了程序化管理模式,企业财务和业务数据得到全面整理和收集,企业信息的共享程度和业财融合程度随之提高,有效降低了手工处理错误率、提升了财务管控监督力度、推动了各部门间团结协作,更有利于集团化企业及时发现财务和业务流程中的隐藏的风险,对发现的经营风险进行评定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方式,促进企业良性运作。
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助于国有企业流程化规范资金审批流程;有利于管理者更全面清晰地掌握资金流向;有益于企业更合理地配置使用资金,增加资金收益,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通过预算执行控制,严控超预算成本支出;通过业财融合信息化系统,深入了解分析公司经营情况,类比相似项目,提出合理的项目成本控制方案。
部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企业内部使用不同的财务信息系统问题。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的信息系统是由各子公司自行设计和建设,各系统间存在较大差异。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不统一,企业集团总部在财务管控上面临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对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系统没有管理权限,总部不能对各子公司的财务系统数据直接查看使用;二是有各子公司的系统管理权限,但因各财务信息系统的操作和功能各不相同,总部想要实施监管必须对各公司系统的使用方式了如指掌,现实中管理难度很大。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的不同法人主体间没有实现系统信息互通,加大了财务部门收集数据的难度,无法了解企业经营的真实现状,财务部门不能给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健康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偏低,使用的财务信息化系统软件版本较低导致系统操作步骤复杂、信息化支撑度不足,很多供财务分析使用的数据仍然需要财务人员通过excel 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对财务数据的查询效率和功能上有所提高,但并未进行实质性的革新,智能化程度不够。另一方面,财务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采购部门和业务运营部门等各部门之间还存在诸多信息壁垒,信息数据未实现共享,如应收款项催收和预付款项或借款核销确认收到影响。应收款项催收方面,由于有些国有企业的公司架构按照不同业务类型分设职能部门,存在同一客户的应收款项按照不同业务类型归口不同职能部门负责跟踪追索,因有些部门未及时联系客户催收,导致有支付能力的同一客户的到期或超期应收款项无法全额收回。预付账款或借款核销方面,有可能因员工离职审批环节中未设置对员工名下是否存在预付或借款等未决事项进行确认,导致预付款项无法核销、借款事项无法收回的结果。多部门间的信息数据不共享,致使部门间无法实现联动控制管理,导致沟通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进一步增大。
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并不能真正契合企业管理防控要求,内控管理大多流于形式。很多国有企业虽已建立内控制度,但多数只是为了满足国家的管理和各方面的检查要求,内控制度为建而建,并不贴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制度没有真正起到控制预防企业经营风险的作用。
企业现金流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而应收账款是否能及时回收对企业现金流的健康状况造成重大影响。现实中,很多国有企业对应收款项没有制定严格的内控制度,财务信息系统对应收款项也没有预警和控制功能支持,很多项目的项目开发或承接人和项目负责人并不是同一个人,项目负责人只对项目的建设或运营负责,项目合同是否签订、应收款项是否如期收回,没有人去落实管理,如果在签订合同前或应收款项未收回前,项目负责人变更可能导致国有企业内部没有人了解项目历史情况,进而直接影响应收款项的回收。
国有企业想要迅速提升管理,就要求业务和财务能高度融合,财务的核算和管理应贴合业务发展实际,业务的开展则需符合财税规定。但现阶段的国有企业当中,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整合程度不足,财务部门对企业的业务运营了解不足,业务部门对财务数据也未充分掌握。若国有企业只是建立了高质量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而业务系统信息化程度较低,将出现企业财务分析结果严重偏离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的现象,不能给企业管理层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撑。
当前,国有企业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一般财务人员在掌握了基础财务知识的同时学习掌握好信息化系统的使用方法;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全面的管理会计知识又要具备很强的大数据意识、还要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架构有一定的了解。但国有企业中,满足大数据时代要求的财务人员大量欠缺。当前财务培训多数是财务基础类知识的培训,管理会计方面知识学习力度较小。国有企业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中被基础财务核算和报表统计掩埋,很少与其他业务沟通交流,财务数据和各职能部门的需求信息存在差异。多数财务人员大数据处理能力不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支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专业财务人员欠缺,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信息化架构搭建的科学性。
目前,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低,主要是薪酬制度落后和人才激励制度缺乏,工作表现并不能与工资奖金水平挂钩。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不会开除员工,没有竞争和辞退压力,员工置身于稳定的工作环境中,一旦看到了自身的职位天花板,就很容易两级分化,要么在工作上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要么主动提出离职,去市场上寻求匹配自身工作能力和更能体现自我价值的工作机会。国有企业的“大锅饭”现状是财务人才缺乏的一大诱因。
解决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不统一问题,国有企业以总公司为信息中心,统一建立一套互联共享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财务采用集中管理模式,系统建成后,针对本企业系统特点,制定系统使用、维护、备份、监督等管理制度,用以保证:一是系统持续平稳运行;二是系统数据完整,系统定期备份数据,在系统遭遇恶意攻击、数据篡改或错误操作时,能恢复到最近的完整数据;三是系统安全,专人负责监管系统,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系统异常问题。财务风险得到有效降低,财务数据准确性得以提升。
国有企业应建设符合自身实际经营需求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了解公司经营情况的财务管理人员与负责信息化开发的项目负责人深入沟通,搭建与公司经营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结构,借助大数据优势,充分利用数据库系统,将财务数据转化为支持企业管理的数据信息,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优化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健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运用健全的内控体系中的各项内控制度来指导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上文中提到的应收款项不断增大、坏账不断攀升问题,首先是制定应收款项内控管理制度,明确项目整体流程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项目责任人对项目从签订合同、实施项目、验收结算到催收应收款项的整个流程负责,落实主体责任,对项目形成有效的内部管控。跟内控制度,对财务关系信息化系统对应的关键节点设置自动预警和控制,提醒财务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对到期未收回的应收款项及时催收,有效降低呆账坏账形成比率。健全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样需要完善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之中,通过正向的绩效考核激励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
针对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系统金额业务系统融合不足的问题,首先需要企业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财务管理不仅仅是做好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变被动为主动,深入到经营一线和业务部门中,与业务管理人员充分沟通,切切实实地了解和知晓企业实际的业务经营模式和具体的经营内容,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将财务工作延展到企业业务的全环节,财务流程和业务流程充分融合,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和各职能管理系统需要融合对接形成脸孔,这样能减小财务和业务数据差异,提升数据的准确性,也能有效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朝着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方向不断完善发展,最终达到改进财务管理工作的目的。
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具备全面的管理会计知识、具备大数据意识、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逻辑架构有一定的了解的财务管理综合型人才。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外部招聘和内部专业培训的方式建设满足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的财务人员队伍。具体的说:一是通过外部招聘引进具有丰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经验的财务人员;二是邀请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家开展企业内部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大数据意识和信息系统使用操作熟练程度;三是将企业的财务骨干人员送到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先进的企业中去学习锻炼,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到自己公司进行实践。
建立财务人才激励制度基于企业完善的薪酬绩效体系,这需要国有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级的员工制定不同的激励方案:对于基层员工,采取高比例基本工资加绩效的考核方式;对于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运用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线的基本工资加高考核绩效的方式。同时,公司应多采用正向激励方式,通过设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不同管理层级的员工都有获得超额激励奖励的可能,使员工能长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