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音乐视域下的大学校园广播音乐设计探索*

2022-07-23 14:34罗筱倩
大众文艺 2022年12期
关键词:广播站广播校园

罗筱倩

(中国矿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音乐系,江苏徐州 221116)

自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时,环境音乐已经开始出现在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初期主要被应用于工厂、车间等场所,近年来环境音乐被广泛使用。环境音乐,也称为“背景音乐”,是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并用作人们生活环境组成部分的音乐,并在各场所播放的背景性音乐。校园广播具有环境音乐属性,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合理地设计、选择校园广播中各个栏目的音乐,可以使大学生的情绪压力得到缓解。校园广播是校园的一部分,让校园生活更加丰富。笔者通过阅读大量资料,未发现结合受众群体的身心特征与现代社会现象对校园广播音乐进行设计探索的文献。本文将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广播音乐的研究与设计。

广播创建的历史悠久,我国自办的第一座电台是1926年10月1日,由我国早期的无线电专家刘瀚组织筹建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而后,大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大学建立了我国最早的校园广播站。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移动设备、可视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形式单一、具有不可视性的广播电台受到较大冲击。尽管如此,校园广播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仍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一、校园广播的现状

(一)中国矿业大学校园广播与环境音乐的现状调查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这一方式获取人们对于环境音乐的了解情况。

调研时间:2022年2月21日

调研地点:中国矿业大学

调研内容:线下对校区内的学生采用纸质问卷调查,线上使用小程序二维码发放电子问卷。共发放500张纸质问卷,收回498张,线上收集到620张问卷,有效问卷总计1118张。问卷问题包括听众对环境音乐的了解程度、在何种环境听到过环境音乐、是否在校园中听过广播、对广播中的音乐是否满意、喜欢何种音乐类型、在何种状态下听音乐等问题。

调研过程:利用午休、傍晚时间段,在餐厅、广场、宿舍门口发放问卷,并现场填写,对广播站各栏目的负责人员进行调研,收集后进行统计分析。

调研结果:根据被调研者的信息反馈,大约有84.3%的学生对环境音乐的概念表示理解,并多在餐厅、商场内听到环境音乐。在学生中有85.8%的人听校园广播,其中有38%的学生对校园广播的音乐表示不满意。学生中有91.5%的人喜欢听音乐,其中选择听流行音乐的占比最大,达到73%,其余音乐类型占比为27%。其中美声、戏曲音乐占比最小,分别为4%、3%。学生中选择在难过、兴奋、疲劳时听音乐的占比较多且均匀。

调研分析:根据调研结果,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学校广播站的建设并不满意,广播站的音乐使用需要得到改进。被调研者希望在学习场合之外听到环境音乐,他们认为音乐是用以休息娱乐的,而非用以学习工作的场所。流行音乐在被调研者中的喜爱程度最高,广播站的管理人员可对其进行精心设计,吸引听众。被调研者会在不同状态下选择音乐,可以看出他们会利用音乐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二)校园广播与环境音乐的现状

1.校园广播的广播效果不理想。目前校园中日常使用的广播为有线广播系统,具有灵活变通性,但使用起来也存在一些弊端,由于其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广播系统易受到外部环境干扰,导致音质时好时坏而影响广播质量。

2.校园广播音乐未经过精心设计,多为当下热度较大的歌曲。学校日常应用的广播,通常是在学校内设立广播站,下设不同类型的广播栏目,由总负责人在大学生中进行播音员与编辑员的选拔,以此保证校内广播站的日常运作。广播中各栏目的歌曲选择具有不固定性,一般都是根据栏目负责人员的爱好和心情进行选择,一般没有结合当日广播的内容和主体。

3.非音乐栏目的广播中一般会出现背景音乐的声音过大而覆盖了人声的情况。播音员进行广播时播放背景音乐是为了丰富听众的听觉感受,但是有时广播中的背景音乐音量得不到好的控制,有时又因为音乐选择不恰当导致听众关注背景音乐而忽视广播内容,这也是管理人员在挑选背景音乐时常常出现的问题。

二、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当代大学生是将来社会的宝贵资源,但随着大学生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学业、就业方面的困惑,导致他们的身心都受到了不良影响。所以校园广播的音乐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设计。

(一)当代大学生的情感丰富且起伏较大。大学生身心发展已基本完善,但其情感随着生活体验日益丰富。由于许多大学生是离开家乡前往另一个地方开始独立的大学生活,这使他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们需要融入集体的宿舍生活,面临着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刚进入校园时一边是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另一面是对校园生活的忐忑,使得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如果受到较强烈的刺激,他们往往不易控制好自身情绪,情绪波动较大。

(二)从群体上看,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面貌出现三大转变,即从闭锁转向开放、从依赖转向独立以及从关心书本转向关心社会。这三大转变也让他们的对于未知领域充满好奇感和有着勇于探索的决心。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文化的碰撞,青年个体对于外界环境的探索欲也越来越强,也有众多新颖的事物出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与过去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和单一的传播方式不同,如今在科技环境下,接收信息的速度更快更便捷,他们更擅长于在网络世界中找寻热点和自己感兴趣的新领域。

(三)大学生群体心思敏感,易陷入迷茫、自卑情绪。在这一阶段内大学生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一种期待,但当发现自己达不到预期时,会出现一种梦想与现实落差太大的自卑和敏感情绪,他们所产生的迷茫情绪无处寄托,于是他们会在群体中寻找符合自己期待的个体,这种个体一般为社会上有一定名气的人,他们在其身上发现与自己预期相符的地方,用他人的部分完美来弥补自己的缺陷,将其定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大众一般称这种行为为“偶像崇拜”。大学生在闲暇时间可选择多种休闲方式,其中就包括收看偶像出演的电视剧以及收听其发行的歌曲,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自己的不安并从中得到满足感。

三、环境音乐视域下的校园广播音乐功能机制与设计方法

(一)环境音乐下校园广播音乐的功能

校园广播音乐能调节人的身体与心理活动。校园广播音乐发挥其功能主要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依附于听众的心理活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在校园内学生对所播放的音乐不是主动认知的,他们欣赏到的大多数是音乐的旋律走向和节奏快慢,对于广播和歌词的内容鲜少花费精力斟酌,这时音乐中的旋律成为主要影响因素。经历各异性格不一的欣赏者听到同一段音乐后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这不仅是旋律本身的作用,是旋律经过聆听者在精神上的结构化、系统化的整合后才作用于个体。

校园广播音乐能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从日常生活来说,环境音乐必不可少。在商场里播放舒缓慢速的流行音乐,可以使顾客放慢脚步,在为顾客营造了舒适的购物环境时,也延长了他们的购物时间。在餐厅中播放缓慢优美的音乐,可以激发顾客的味蕾,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就餐环境;而在校园内进行广播音乐,可以让学生在闲暇之余放松神经、平和心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校园广播音乐有着传承和宣传传统音乐文化的功能。音响是广播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在传统文化的记录化传承中优势突出。人物口述历史,可以将人们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将传统文化通过声音形式传播和弘扬。在校园内播放具有积极意义的民族器乐曲可以让学生欣赏到最具民族色彩的音乐瑰宝。

(二)环境音乐与校园广播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广播中的音乐应用与音乐治疗法中的接受式音乐治疗相似。如何设计广播音乐、音乐选择需要遵循什么原则,在音乐被广播之前是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1.基于环境音乐功能机制的校园广播设计方法

(1)校园广播音乐的音量要适中,不宜过大,音量需得到反复试验来确定。环境音乐的音量以不影响人们对话为前提,其用以创造舒适温馨的环境,调节人们的精神状态,它的存在相当于一座桥梁,连接着人的情绪和高需求的生活。

(2)高校中的广播音乐应具有文化传承功能。环境音乐并不完全认为是背景音乐,它对于文化的传承有着天然的优势。广播应播放不同风格类型的音乐,广播应打开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吸引大学生对民族传统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学习、了解民族音乐,为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做贡献。

(3)高校中的广播音乐应具有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功能。其作为学校基础文化设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和思想。充分利用校园广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习、生活风气也将大为改观。

2.基于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校园广播音乐设计方法

(1)广播音乐应选择缓解学生压力的音乐。大学生这一群体情感丰富、情绪波动较大,当受到来自学业、就业以及爱情等各方面的压力时,难免会出现焦躁情绪,而音乐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共鸣情感而达到音乐治疗。在针对这一情绪时,可以选择先播放和他们情绪相似风格的音乐,例如紧张急促的进行曲,再引发学生共鸣后转入平缓悠扬的音乐,让他们根据乐曲的转换而调节自己的心态。

(2)广播音乐的音乐选择要具有多样性。大学时期,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发展中的大学生,其独立性以及对外界事物的包容性越来越强,对于新颖的事物越来越渴望,所以广播音乐选择的类型可以多样化,以满足大学生对于各类音乐的好奇心与接触面。

(3)广播音乐要开发学生对生活、对学习的激情。大学生在生活中独自面对选择时会产生迷茫或消极情绪,如若这种情绪压积在心里会严重损害大学生心理健康,而广播通过播放恢宏明快、具有正能量的音乐能有效释放这一情绪。

四、校园广播音乐设计探索

高校校园广播音乐的选择影响着大学生的喜怒哀乐,身心处于发展阶段中的他们有着一颗敏感而富有探索精神的心,所以合理地设计与应用校园广播音乐及时帮助他们摆脱迷茫并给予正面影响是有待实施的事情。

(一)中国民族器乐栏目

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民族文化传承具有极大的作用,所以中国民族器乐在校园广播中的应用也是有待开发的一板块。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民族器乐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更能被青年一代所喜爱。例如《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彩云追月》《百鸟朝凤》等优秀民族器乐曲被作曲家们改编成了钢琴曲。而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使得民乐表演形式得到进一步创新,扩大了民乐欣赏群体。青年作为走在新时代前沿的人,对于这些新颖、带热度的音乐文化怀着向往和好奇心,而广播可满足学生这一心理,让他们在享受听觉盛宴时了解民族器乐文化,进而通过传统音乐疗愈自己。

(二)西方古典音乐栏目

西方古典音乐属高雅音乐范畴,不同于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流行音乐良莠不齐。西方古典音乐由于其优秀的音乐内核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流传至今,但大学生们对古典音乐貌似提不起兴趣,认为其枯燥难懂,不符合自己的审美。但随着音乐多元化,打开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欣赏风格不一的音乐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如何激发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是值得探究的一件事。笔者认为在起步阶段,可以播放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作品,例如《卡农》《梦中的婚礼》《致爱丽丝》这类简单曲子,这类型的曲子,由于其曲式结构简单,曲调动听而被喜爱,也适合用作非音乐栏目的背景音乐之中。例如在播报娱乐性新闻时,可以选择圣桑的《天鹅》、贝多芬《致爱丽丝》、门德尔松的《乘着歌声的翅膀》。而后广播站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审美,再由这些引入相似类型或更具有欣赏意义的音乐。

(三)当代流行音乐栏目

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性、大众性,由于其旋律简短且歌词朗朗上口,让听众在收听时容易参与进去。根据大学生的情感丰富且起伏较大的特点,可以选择播放他们喜闻乐见的流行音乐类型,而且其题材多种多样,歌曲的歌词反映了他们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情感,更容易让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广播音乐栏目要尽量避免使用没有内容的“热曲”。由于大学阶段的学生三观正在形成,对于一些事物的好坏性质容易混淆,分辨不了它的内容是否正向,可能因为从众心理选择听一些新颖、独特风格的歌曲,但这些歌曲也许并没有宣扬正能量内容,反而让大学生接收到不良信息,形成错误的观念。广播站可以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当下很火且具有积极影响的歌曲,播放这类型歌曲,可以激励青少年们在奋斗过程中一往无前,无怨无悔。

偶像文化的盛行使更多小众的音乐为大众所熟知,尤其是对青少年来说,如说唱、嘻哈类型的音乐渗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这在偶像文化盛行之前是比较少见的。广播站在选择音乐时可以选择风格不一的音乐,内容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以满足青少年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和探索心理。同时选择性播放偶像类歌曲可以吸引到更多人对于广播内容的关注。

环境音乐作为一种功能性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环境音乐之一的广播音乐也成了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校园广播音乐如何选择,是全国高校共同面对的一个挑战性问题,所以对广播音乐栏目进行设计是一个必要的措施。这也要求更多具有潜力的音乐创作者创造出更多风格、更为新颖的音乐作品,为环境音乐的选择提高更多可能性。

①孙滨.论环境音乐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与功能[J].歌海,2020(03):66-68.

②伍娜.开发校园广播课程普及经典音乐的实践与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8.

③陈晓蕾,单常艳,田云平.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3):15+17.

④孙晓明.互联网时代广播对传统文化的传播[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5):79-81.

⑤曾小平.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提高学生音乐素质[J].中国音乐教育,2002(04):13-14.

猜你喜欢
广播站广播校园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奇幻的“科技之旅”
开学新花样
好书伴我成长
争做守法好少年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