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星廷 曾瑾瑜
(中国矿业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院音乐系,江苏徐州 221000)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环境音乐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广义主要来自日本服部正研究小组著的《环境音乐美学》里的介绍:“环境音乐是间接联系主体的意识或行为,通过环境这一媒介,作用于主体意识的音乐”。狭义概念主要来自国外后现代音乐主义对环境音乐的理解:“采用某个公共空间作为表演舞台,或将创作的音响融入某环境,作为一种背景”。一种是具有间接功能性,另一种是以环境为创作源泉供大众欣赏,而当前许多关于环境音乐应用的论述都会将两种概念明确划分界限,即间接作用于人意识与行为的环境音乐是不应该具有直接鉴赏性的。但环境音乐的出现及应用已久,最初的音乐便不能完全归属于狭义或广义,而是两者兼具。
每个城市都应具备其独特的环境氛围,一个好的环境音乐设计可在文化氛围、艺术环境、人的心理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效果,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音乐设计如此重要,但却常常被忽略。徐州孕育了汉文化且身为五省通衢,城市自身文化底蕴深厚且交通运输人流量大,但由于地铁开通时间短,整个地铁系统还在完善中,因此徐州地铁的环境音乐应用很少。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展开了研究,以徐州地铁1号线为例,简要阐述环境音乐应用与再设计的相关问题。
1.国内外环境音乐研究的基本现状
欧美国家最早开始系统研究并应用环境音乐。二战时美国尝试在工厂播放环境音乐,提高了武器生产率,之后又出现了以缪查克为代表的全球环境音乐配给公司为环境音乐的科学应用提供了资源和技术的支持。生活中各场所出现的环境音乐都会被人们自然地归为背景音乐,但从环境作为修饰词的角度理解,可分为“环境中的音乐”或“应用于环境的音乐”,前者以环境为主体,音乐与环境不可分割,后者以环境为载体,音乐有其特殊的意义与作用。
法国研究者更倾向于陈设音乐的研究,此类音乐在环境中起到一种氛围作用,其亦可是一种特异的“环境噪音”,以减弱人们对真正噪音的注意力或者调节类似咖啡厅场所静默时的尴尬气氛。日本是世界上最早也是目前唯一出版环境音乐专著的国家,于1966年出版了《环境音乐美学》,该书对研究我国环境音乐有很大借鉴意义。21世纪,韩国和印度也先后进行了农业环境音乐田野实验,将音乐应用到作物生长上。
国内研究者们则编译了《环境音乐美学》以及大多数为研究环境音乐的功能性与环境场所分类,但其中音乐美学专家宋瑾给出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环境音乐广义与狭义间的差别主要是前者为音乐现象,而后者具体指后现代音乐。
2.国内外地铁内环境音乐的应用案例
国外的街头艺术非常丰富,其中便包括各种音乐艺术,地铁作为人来人往的公共场所,是街头艺人的首选。欧美国家中美国地铁音乐尤其繁荣,纽约便是地铁音乐元素最系统和发达的城市。在纽约,地铁音乐(Music under New York)发展了几十年,表演体系和管理模式都已成熟,纽约地铁独具特色的空间文化促使其形成了自身的整套特色文化。纽约地铁的这种环境音乐既有环境里的音乐(街头艺人自主演奏,与环境交融)也有应用于环境的音乐(政府部门组织乐团在地铁场所演出),这种音乐的观赏性更强。
国内北京地铁近十年内也在大力发展环境音乐,根据福建师范大学周伟在北京GMR环境音乐设计公司的调查发现,该公司已经根据场所分类进行环境音乐的科学设计。以北京地铁八号线为例,他们将奥运歌曲与中国主旋律音乐不间断轮播,弘扬奥运精神的同时彰显中华民族的热情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态度。这些环境音乐的主动性比较强,以乘客欣赏为主,与法国作曲家提出的陈设音乐并不相像。
因此,目前大部分地铁环境音乐是以被乘客欣赏为主,现存设计的音乐并没有关注到对人心理与行为的间接作用。若环境音乐能做到存在但又不那么引人耳目,能间接地将人引向积极和舒适的状态,这对地铁乘客来说或许才是较舒适的体验。
目前,徐州有3条地铁在运营,3条在建,计划建设7条。本次主要是对地铁1号线展开实地调研,从地铁应用环境音乐的现状、乘客与工作人员对环境音乐的看法等方面进行调查。
1.调研时间:2022年2月20日。
2.调研地点:从终点站徐州东站搭乘地铁1号线至起始站路窝站,共经过18站。
3.调研小组:汪星廷、曾瑾瑜。
4.调研内容:现场调研,对部分乘客和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并且采用微信小程序填写调查问卷,主要是询问被调查者对环境音乐的了解程度、音乐喜好以及接受意愿。问卷问题包括年龄阶段、是否了解环境音乐、乘坐地铁时有无受地铁噪音干扰、是否认为环境音乐会影响心情、对地铁应用环境音乐的意愿程度、理想的地铁环境音乐是何样、对于利用徐州特色音乐来设计环境音乐的看法等问题。对工作人员的采访,则会提到环境音乐的功能,即是否认为环境音乐能起到提高管理效率的作用等问题。
5.调研过程:从徐州东站搭乘地铁一号线,在金龙湖站、子房山站、徐州火车站、和路窝站下车调研。在徐州东站上车前先搜集部分调查问卷,观察站厅人流量,进入车厢后观察小电视以及广播播放内容,记录乘客在车上的行为。接着在确定好的站点下车,继续观察环境信息,再搜集问卷。在火车站与路窝站下车时,采访部分乘客与工作人员,记录有效信息。
6.调研结果:徐州地铁1号线西起于路窝站,东至徐州东站,整条线路呈东西走向,共18个站点,覆盖了徐州市东西向客流走廊,串联起徐州站与徐州东站两大综合客运枢纽。因疫情防控需要,地铁站厅设置喇叭提醒乘客注意防护,除地铁到站播报信息前的短暂音乐铃声外无其他乐音。
车厢内电视播放徐州宣传视频以及北京冬奥会宣传照片,电视喇叭音量极小,内容主要为视频旁白,并无音乐。车厢广播汉英双语播报站点信息,之后在某些站点有十秒左右的广告插入,总共三十秒左右,两站之间平均时距约两分钟。有一小部分乘客将手机声音外放,部分乘客在交谈,大部分乘客都戴着耳机或低头看手机,但由于列车碰撞轨道产生的摩擦声非常大,并且速度越快时声音越大,因此基本上车轨摩擦噪音掩盖了其他噪音。
大部分乘客表示在不影响正常出行的情况下,可以接受环境音乐,并且倾向于旋律平缓、节奏感较弱的音乐,部分乘客认为好的地铁环境音乐设计会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7.调研分析:从调研结果发现,徐州地铁的音乐设计基本是空白的,但是环境音乐的设计却是必要的。从问卷与采访收集的信息来看,反对地铁应用音乐的为少数,大部分乘客表示在不影响正常出行的情况下,能够在音乐氛围的空间下搭乘地铁,这在精神层面是令人愉悦的。并且地铁噪音比较大,在地铁内使用耳机对耳朵损害很大,环境音乐则可以转移乘客的注意力,使乘客减少耳机的使用频率,同时减轻心理上对地铁噪音的烦躁感。在管理层面,音乐对人的心情影响比较大,乘客心情舒畅时与外人的冲突便会减少,在社交时也会比较友好,会比较积极地配合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提醒。
1.对居民与旅客的作用
环境音乐能够减弱乘客途中的疲惫感以及赶车的焦躁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因素中,最主要的是“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和理解认识”。此类环境音乐主要是影响人“音响感知”的一环,开始就是生理上的直接反映,一般并不会使主体对音乐产生深层次的思考。对于徐州地铁一号线的环境音乐设计,笔者想以徐州历史文化与人文环境为主题寻找相关音乐进行改编。对居民来说,除了作为乘客能感到舒适外,还有助于增强徐州居民的文化自信心,提高文艺素养,同时也有利于居民之间的和谐相处。而对暂留徐州的旅客来说,这样有独特氛围的音乐能在他们赶车奔波的路上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缓解疲劳及减弱急躁感,也能使其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此外环境音乐对人情绪的间接疏导作用也能提高地铁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对城市的作用
对城市,可以起到较好的宣传作用。近几年随着短视频的兴起,部分城市成了“网红”,而各城市为了提高自身的知名度,都会打造当地的特色文化氛围,以吸引旅客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这无疑能促进经济发展。徐州就可以借助独特的地铁音乐氛围给旅客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借助短视频平台宣传城市,这将潜在地促进徐州旅游业的发展。
徐州计划在2027年前新修建三条地铁线,其中设站总为55座,均为地下站。随着地铁线路不断完善,居民和旅客也会更倾向于选择地铁出行,同时公共空间也在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与成本也随之增加,因此利用环境音乐来提升空间管理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1.地铁内环境音乐应用难题及解决
其一,环境音乐的不当应用会适得其反,成为环境噪音。国内大部分公共空间其实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环境音乐的音乐类型以及音乐风格与环境不符,缺乏对环境与受众人群的科学考量。而在地铁公共环境中,也分为地铁出进站口、售检票大厅、换乘大厅、车厢内等几个空间,对环境音乐的选择和使用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要根据环境和人群以及目的来合理地设计环境音乐。
其二,若以环境内的音乐为主,即街头艺人表演的环境音乐,则需要考虑到当前的政策问题,国内大部分城市的管理是不允许公众在地铁公共场所进行表演的,但在不影响地铁秩序的情况下,此类环境音乐的尝试或许能营造出城市的独特音乐氛围,对城市的宣传以及市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或许是一剂良药。因此可尝试与当地政府的宣传部门合作,减少实施阻力。
其三,地铁运行速度快、噪音大,且各站间时距较短,无法保证音乐的流畅性。于是在设计上,音乐的创作要符合作背景音乐时不喧宾夺主以及减弱乘客对自身坏情绪的关注两点要求。根据要求创作出的音乐应用于车厢时可无间断播放,乘客也能从节奏平缓的音乐中转移对地铁噪音的注意力,平缓情绪。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难题都阻碍着地铁环境音乐的应用和发展,然而科学使用环境音乐产生的积极作用又吸引着无数人研究并找寻破解方案。
2.徐州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环境
徐州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作为江苏境内最早的城邑,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历史名城。“大彭氏国”“楚汉发源地”“帝王之乡”等都为徐州代名词,作为名胜古城,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被人们重视并发扬的程度远远不够。地铁1号线串联了徐州古代、近代与现代的文明,对城市文化宣传起到推动作用。从彭城广场站的“彭祖”创造的美食文化到黄山垅站附近的汉文化景区——集中展现了两汉文化的精髓,汉代三绝便是其代表;再到路窝站附近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地铁站的建设位置都有其目的。彭城广场站的文化墙《古城雄姿》便把徐州人杰地灵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能将音乐艺术与之浮雕艺术相结合,相信能更好地发扬徐州的灿烂文化。
3.徐州地铁环境音乐设计
(1)基于徐州历史厚重文化的MV音乐设计
MV名称:《千古徐州》;时长:20秒。
创作背景:为使地铁乘客乘车时保持心情舒畅,设计环境音乐,同时为推广徐州历史文化,增强徐州古城宣传,将徐州两汉文化、饮食文化等精华辅以视频展示,采用既发挥环境音乐的背景音乐作用,也发挥视频图像的宣传作用。
环境音画(MV)设计:视频从彭城鼓楼建筑开始,鼓楼前舞者正舞动着汉代乐舞,历史不同阶段的文化在这里交织,接着是徐州美食与汉画像石图像放映,背景音乐以《大风歌》《彭城怀古》里的名句为词,谱以新曲,以宣传为主,在地铁车厢的小电视与站厅内的电子屏播放。
(2)基于红色徐州的MV音乐设计
MV名称:《红色徐州》;时长:20秒。
创作背景:为进一步宣传、突显徐州丰富的红色文化,专为徐州地铁环境设计具有徐州特色的MV,与环境音乐相辅相成,应用在地铁大厅的广告屏上。希望通过此次MV的设计能够更进一步宣传徐州红色文化,增强徐州市民文化自信,推动青少年传承光荣传统、延续奋斗精神。
环境音画(MV)设计:MV主要播放徐州抗日战争相关视频资料以及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小萝卜头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相关视频资料,背景音乐选取《徐州是英雄的故乡》歌曲片段,视频剪辑需要考虑到背景音乐的节奏、重音等感情色彩,追求音画合一的良好效果。
(3)基于山水徐州的MV音乐设计
MV名称:《山水徐州》;时长:20秒。
创作背景:近几年徐州经济快速发展,生态也趋于平衡,徐州被打造成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生态城市,曾被联合国颁发最宜居城市的称号,创作自然生态视频,与地铁环境音乐结合,让乘客在地铁上享受音乐与自然之美,同时转移乘客对车厢内噪音的注意力。
环境音画(MV)设计:创作一首完整的纯音乐,时长为四分钟。旋律采用现代音乐《一语尽千钟》片段,并使用古筝、琵琶、扬琴等传统乐器重新演绎,车厢内无间断播放。以音乐为主,再配以视频为辅,时长为20秒,拍摄徐州山水并进行剪辑,如云龙山、云龙湖、潘安湖等自然景色,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将景色顺畅地连接到最后,最后定格在春天,隐喻万物生机勃勃,徐州生灵不息,背景音乐可保留大自然的声音。该视频可与其他内容视频穿插播放,其并不会影响音乐的流畅性,相反,能与之完美融合,给乘客以视听上的愉悦享受。
此次设计可为徐州带来独特的地铁音乐文化,目的是宣传城市以及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自信心,提升暂留的旅客对徐州的好感度。只有在环境中反复实践,才能推动环境音乐的发展。环境音乐有着广阔的商业前景,当其在一个场合试用并取得成效后,其他场合也会越来越注重环境音乐的科学使用,大众或许也会开始对身处环境的音乐结合自己的感受进行思考。大部分场所或许并不一定需要设计环境音乐,但正确地使用环境音乐确实是当代社会需要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