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读诗”的策略

2022-07-23 15:07赵玉花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读诗鉴赏能力古诗词

赵玉花

在《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中,朱光潜先生特别强调,培养趣味最优质的媒介就是诗歌,能够欣赏诗歌的人,既了解种种文学,也能够感受到人生的多彩。由此可见,古诗词教学实践中,教师带领学生读诗,不仅对理解诗歌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其他文学作品的阅读也同样具有触类旁通的重要功能。《孟子》中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针对诗歌的教学,教师切不可直接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作品,而要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展现当时的时代背景,渲染良好的阅读情境。这样学生在阅读之前对诗歌的创作时代以及相关背景有了初步了解,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接着进入读诗的关键环节。

1.以图画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可以借助图画展示,为学生提供强烈的视觉冲击,建立丰富的直观表象。在面对图画时,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营造的氛围,还能够逐步深入诗境,产生吟诵的冲动。

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这一篇诗化的散文时,可以先向学生呈现腰鼓乐队忘情舞蹈的壮观景象,学生仿佛听到了沸腾的鼓声,激起了阅读的欲望。之后再由学生展开自主阅读,他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个性化感悟,体会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所展现的生命的磅礴以及浓烈的激情。

2.以音乐创设情境

以多媒体作为创设情境的主要工具,能够使教学情境与真实情境更为贴合,学生不仅能够沉浸于诗歌所创设的意境中,还能就此形成个性化感悟,此时再来朗诵诗歌,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为例。当完成背景介绍之后,就可播放肖邦的《小夜曲》,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康桥的山水草木,也能够心神荡漾。也可以借助充满诗意的语言,展现诗歌所描绘的情境,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和欲望。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节奏,品味语言,深入触及文本意境,这也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前提。

3.以示范朗读创设情境

示范朗读对教师本身也是一种挑战,对其朗读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朗读要字正腔圆,情感充沛,这样才能够更为精准地传达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示范朗读时要有鲜明的节奏,注意停顿和延长,要注意语气的轻重疾徐、语调的抑扬顿挫等。这样学生才能够听出诗中的音乐美,进而感受诗歌的情感气势。一次成功的示范朗读,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教师生发景仰之情,也能够燃起其渴望学习的求知之火,还能够带领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真正融入诗歌意境,精准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1.基于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赏读

赏读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品读诗词,感受其间的表达技巧。作者的谋篇布局、选材立意,或者是塑造形象、遣词造句等诸多方面的手法,可以将其归类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修辞手法三大层面。在赏读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诗歌的表达技巧进行理解、鉴赏,并就此形成个性化感悟和评判。

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教学为例。可以带领学生基于表达方式这一视角进行品鉴赏读。辛弃疾的诗歌中,用典是其鲜明特征,只要能够深入透彻地理解诗歌中所使用的典故,就能够掌握其丰富的内容,体会其情感基调。

又如,在引导学生进行《雨霖铃》的学习时,可以选择相同的视角,进行品读赏鉴,感受其中虚实相结合的描写手法。在学习《声声慢》时,需要引导学生聚焦其中叠词的使用方法。又如《孔雀东南飞》,要带领学生立足于表达方式这一视角使学生可以亲历矛盾的产生、激化以及解决过程,这样才能够真正认识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所拥有的坚贞不屈的爱情;除此之外,还需要基于写作技巧这一视角,感受刘兰芝这个人物形象的勤劳、美丽以及善良。针对《琵琶行》的学习,可以基于修辞手法这一视角,赏读其中对音乐进行描写的部分,进而感受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感受到其所弹奏的音乐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2.基于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赏读

例如,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要紧扣其中的细节描写深入细致地解读,如荆轲的想法、刺秦王的原因以及世人对这件事的看法等等。可以引入王昌龄的诗作《杂兴》,使学生可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自主感受诗歌的意境,了解刺秦的原因:因为秦始皇想统一六国,于是不断发动战争,致使众多百姓饱受战争之苦,流离失所。当然六国统一也并非坏事,统一对推进历史的发展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学生了解这些内容之后,可以在课后分别阐述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和感悟。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有助于深化其对古诗词的理解,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其鉴赏能力。

古诗词字数较少,较难表达非常完整的事件,但是能够表达心境和感受,我想学生也能够理解。基于这一点,在面对一首新的古诗词时,学生也能够拥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以及独到的鉴赏能力。

1.在比讀中提升鉴赏能力

比读这一方式就是为了感受诗人以及诗词的风格、特色及深沉意蕴。在读诗的过程中,可以将诗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对照以及甄别,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眼界,同时也是活化思维、把握其异同的有力举措,还能够透过对比发现诗歌的典型特征,有助于提高鉴赏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展开古诗词的横向以及纵向比读。

例如,教学《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可以与苏轼的词一起比读,以此感受不同词人的不同诗词特点。苏轼的词大都具有豪放的风格,体现为情感的乐观豁达;在辛弃疾的词中,虽然也以豪放风格为主,但是更多地表现为苍凉沉郁。

2.在比读中提升分析能力

比读这种方式可以存在于相同流派的不同的诗人及作品之间,也可以是相同作者的不同作品,或者是相同题材的不同诗词等等。

例如,《声声慢》与《醉花阴》同为李清照的作品,通过比读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愁思变化,也能够较为清晰地把握词人前后期创作风格的改变。通过背景知识的补充,还可以了解到生活境遇同样会对作者的创作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可以将其与曹丕的《燕歌行》进行比读。这两首诗词的主题同为悲秋,在杜甫的诗中,融入的不仅是羁旅的愁思,还有对身世的感慨、对家国的忧伤,融入的情感更厚重,更沉郁。也可以比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柳永的《雨霖铃》,体会其中不同的情感特点,前者粗犷豪放,后者缠绵悱恻。进行比读的过程中,还可以对其中的某一诗句进行修改,然后将修改前后的效果放在一起展开比读。

总之,引导学生读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基本的读书方法应当根据教学需求穿插于具体的环节中。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灵活选用,切不可生搬硬套。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读诗鉴赏能力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读诗的窗口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古诗词中的新年
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