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媒介如何讲好党史故事
——以《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为例

2022-07-22 13:17胡佳怡
新闻传播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党史媒介受众

胡佳怡

(山西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 晋中 030600)

风风雨雨一路向前的中国共产党,从1921-2021年,已经走过了坎坷而光辉的100年。媒介发展到今天,也从最初的报纸不断更迭换代到如今的互联网。党媒关系的一百年,值得我们去探索。当下,媒介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深刻记录和广泛传播党成立到不断壮大的光辉历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故事。

一、全媒体概述

(一)全媒体的含义

“全媒体”主要是指综合运用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各种媒介表达手段,通过多媒体多平台互动传播的方式,实现报刊台网微端屏多种终端接收,从而达到信息传播最大化的目的。“全媒体”是信息、通信以及互联网背景下各种媒介深度融合的结果,是媒介形态变革中全新的传播形态。

(二)全媒体的特征

归纳起来,全媒体主要有两个特征。其一,在于它的营运模式,由一到多,运用多媒体模式立体地展现传播内容,构建庞大的信息传播体系。其二,在于它的传播形态,有文字、图画、音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介表现手段,丰富全面地进行传播。

二、党的新闻舆论事业发展历程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早期革命者在坚定“以俄为师”的道路后,总结俄国革命成功经验,认识到办报宣传政治思想是一项重要工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恩格斯就说:“党刊的任务是什么呢?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断。”[1]新文化运动中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是马克思主义者和早期共产主义者宣传思想主张的主要阵地,提倡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注重宣传的群众性,语言通俗易懂,用农民和工人都听得懂的话来讲述家国道理。翻译二十多个国家的文学作品,革新副刊专设“随想录”和“通讯录”,开放自由讨论的风气和环境,给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宣传注入活力。之后,新的报刊宣传阵线形成,《每周评论》《晨报》《大公报》纷纷办刊,新闻工作也在进行改革,报纸的版面编排和新闻采写业务不断改进,积极宣传党的思想和政策方针。《新青年》改组、《共产党》月刊和《劳动界》创办、中俄通讯社创立,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诞生,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筹建和以后党的新闻传播事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党的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

三、新时代党史故事传播陷入的困境

在互联网新媒体不断成熟、媒介生态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传统的媒介亟待革新。在传播手段上,传统的纸媒依赖印刷复制技术,传播面较窄。受众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而无法扮演一个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媒介生产关系无法动摇,受众仍是处在媒介生物链的最末端。在表现形式上,当其它媒介工具和形式在不断发展革新时,报纸依然是以长篇的文字为主要传达要素,抽象化的文字很难让受众付诸具体化的情感活动,反而会有枯燥乏味之感。在内容生产上,传统媒体在转型融合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地达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抢头条”“抢点击率”,信息过滤减少、把关缺失,对流传的党史故事缺少事实性判断和精准的校验,标题党和伪原创现象也层出不穷,传统媒体逐渐失去了最本质最有竞争力的东西——原创。面对这些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都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加以解决,找到党史故事高效高质传播的策略。

四、全媒体时代党史故事传播的出路

(一)加快媒介融合,提高传播效率

在全媒体时代,党史故事传播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积极开拓多个平台,全方位、立体地表现和传播党史故事。有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各种媒体使用比例变化,调查的七种传播媒介中,只有互联网和院线在各类传播工具的使用中是增加的,电视、报纸、户外、广播、杂志的使用比例较之前是呈下降趋势。其中,互联网和电视的使用占比非常大,在媒介传播工具中占绝对优势,有很大的话语权。在这种媒体环境下,对传统媒体来讲,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破茧重生“最好的时代”。素材丰富,可使用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联系的成本越来越低,传统媒体要在以往的基础上去开发和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以达到最优的传播模式。[3]近期播出的一档热门节目,中央党史故事传播系列纪录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广电总局、中共江苏省委联合录制出品。自2021年3月在江苏、北京、东方、重庆、广东等数十家中国上星有线卫视陆续播出。同时,全国各大视频网站、移动客户端、微博、抖音APP等平台也同步上线。这种多平台同步播出的模式,利用各类媒体不同的传播介质,可以满足受众的各种需求。在互联网平台和客户端上可以随时观看,无需考虑错过了电视的播放时间,受众的观看时间灵活。不用考虑长篇文字阅读的枯燥乏味,更多的体验音像视频的视觉感染效果。更为便捷的是它的分享和传播,只需要点击分享键即可完成分享目标。在此过程中,受众的角色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转化,不再只是单纯的媒介信息接收者,而是主人翁,实现了受者与传者的合二为一。受众除了能够主动地进行平等性的交流和沟通不同意见,还拥有了其他媒介受众接触时的体验和传播仪式感,传播途径也从单向逐渐实现了双向甚至多向的转变升级。同时,全媒体运用多媒体手段,融合多种媒介形态,创新媒介经营模式,使用户能在多种终端接受信息,媒介载体多元化。传播的范围有效扩大,既有传统媒体的用户,又有新媒体的广大使用者,能使受众最大化地掌握信息流手段。全媒体传播实现了各种传统媒体与其它新媒体的互动、互补和互融,以最小的媒体投入,通过最优的媒体传播互动途径,从而达到最优的传播效果。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积极发展各类新媒体,主流媒体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推动媒介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2]

图1:2017-2020年各种媒体使用比例变化

(二)创新传播形式,增强吸引力

《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每集八分钟的播出时长,短小精悍的方式既将内容简洁化、大众化,又方便受众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信息。该纪录片主要采用视频音像的形式讲述党史故事,以充满悬念的文字素材为基础,主持人朗读文字素材,对视频画面加以解读。视频画面包括珍贵的历史音像资料,沙画、素描、水彩和各种后期数字动画都用来表现党史故事。历史音像画面再现党史故事,受众可以准确真实地了解党史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光辉历程,与之共情、入情入理。历史音像视频资料中穿插沙画、数字动画,能给稍许凝重的党史注入一股清新、活泼之风,使党史故事传播开创了一种“理论+文艺”的新模式,入脑入心。还有的党史故事传播采用歌咏、诗赋、小品的形式,打破往常“高大上”的庄严形象,使党史传播满足受众的差异性和多变性需求。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一个愤怒的人说话,无论他是主张种族隔离还是主张种族融合,你都能理解他的愤怒、感受他的愤怒有多深、多强烈。但相比之下,如果只是读到他说的话,你会发现文字只能概括很少的信息,只能反映事件的一个侧面。[3]用视频和其它手段的音像渲染效果,强化对受众的视听感染力,主动适应受众,拉近关系,增强党史故事对受众的吸引力。调查数据显示,人们还是比较关心国家政治,对党史故事保持关注度。

图2:Facebook 用户关注国家政治和新闻类型百分比分布

(三)优化传播内容生产模式,改善传播效果

《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在媒介融合的机制下,展现了媒介传播党史故事的新格局。该纪录片真正地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起来,与各大媒介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找寻数字化生存方式,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深刻地讲好党史故事。在节目的文字准备阶段,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精心做好传播的党史内容,视频数字技术由国家广电总局做好把关。还有各把关主体在党史故事传播和循环的过程中对言论导向和主流价值观进行共同把关,以实现传播的良性循环,始终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维护传播秩序和承担社会责任。在商业组织形态方面,该纪录片遵循商业模式加公共服务的模式,完美地把握了其中的“度”。且始终坚持传播“内容为王”的永恒真理,开拓新的思维模式、探讨深层次的思想内涵,用来强化媒介自身的造血功能,从而改善党史故事传播的效果。

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介的党史故事传播亟待更新载体、手段、形式、策略与体制机制,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我国新闻媒介要提高其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将党史故事讲出时代的风采和魅力,让党的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4]■

猜你喜欢
党史媒介受众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