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单元实践探索
——以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为例

2022-07-22 08:56:12
教育参考 2022年3期
关键词:政治课党史思想

郑 佳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 上海 200333)

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背景与意义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课正在着力推进新课标、新教材工作。《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指出,要用历史的眼光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思想政治课要坚持反映时代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新成就。[1]党史学习教育很好地契合了这一要求,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有机融入思想政治课,有利于青年学生“知所从来,方明所往”,在汲取党史养分的同时,努力成长为时代新人。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升对党的领导的认知与认同,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有利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攻坚克难的精神品格;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党史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从而更好地明确和肩负“强国使命”。

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设计要进一步优化,注重系统架构

新课标、新教材已经融入了党的历史相关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师也积极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不断增强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意识,不断拓展资源,也不断提升能力。但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系统推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碎片化现象,如零星地融入某个党史故事或元素,党史知识与教材内容契合度不高等情况。教师在设计时,应该立足单元视角,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架构起课时教学内容之间、党史学习内容之间、教学内容与党史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精选党史资源,优化教学情境,使教学前后衔接联动。

(二)思想政治教师要进一步学习,练就党史“内功”

党史学习教育的推进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通过主题教育和专业培训的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常学常新,把党史素养作为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练就党史“内功”的过程中,仍存在横纵视野不够开阔、横纵联动尚有不足等情况,需要进一步学习:一是研究学生的初中教材以及在初中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情况,做好初高中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纵向衔接;二是进一步与历史、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促进多学科的横向融通,了解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探讨党史教学方法与经验,更好地运用好党史故事、经典文献与学理分析等抓手,互学互鉴,共享资源,相互支撑,联合发力。

(三)教学评价要进一步完善,形成教学闭环

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都强调了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同时,教师也在探索教学评价方式的丰富完善,但受教学时间、精力、经验、思维观念等方面的制约,评价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仍存在“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评价要求更好地明确学习方向,要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坚持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实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闭环。在评价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扬长”,充分肯定其优势,同时给予指导性建议和期待。

三、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路径与实践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的教材融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和发展民主的奋进历程,阐释了党领导人民建立并完善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并落实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实践中。笔者立足单元教学,进行系统思考,统筹安排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与评价。围绕单元议题“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每一课时均回顾百年党史的典型瞬间,阐释“两个—百年”交汇点的重大事件,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达成度和有效性。

(一)讲好党史故事,实现单元课时联动

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经验型”具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在授课时,面对有一定理论深度和难度的内容,教师需要借助生动的党史故事,在引起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进行学理分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单元课时的联动,则可以进一步实现情感的共鸣、思维的衔接和认同的强化。

【案例】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这一框,通过两幅画作引出两个故事,一幅是木刻版画《豆选》,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分享了自己感动的细节,并剖析其政治内涵。老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来参加选举,一位妇女小心翼翼捡起地上的豆子,这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理解:由于革命时期绝大多数农民不识字,正是根据这一国情实际,中国共产党人想出了往碗里投豆子的方法,确保人民群众都能享受民主选举的权利,而人民群众也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民主权利。“那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选举制度发展如何?”带着疑问和好奇,学生进一步探究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完善,认识到人大代表的结构比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优化,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和方法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完善。而了解我国选举制度的发展完善也可以运用在本单元第四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围绕这一案例,学生可以结合已学内容自主探究“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从而实现前后课时的衔接联动。

另一幅是巨制画作《日夜思念毛主席》,它讲述的是主人公库尔班大叔(库尔班·吐鲁木)的故事,他从小生长在地主家的牛圈里,受尽欺凌和压迫,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终于种上了自己家的土地,他从心眼里感恩共产党和毛主席,就想骑着毛驴去看望毛主席,最终见到了毛主席。后来,他还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其他人大代表一起共商国是。由点及面,学生逐步理解“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的发展演进与深刻内涵。“那库尔班大叔的家乡是如何实现脱贫的呢?”围绕这一问题,学生课后积极主动地搜集材料,其中搜集到的“库尔班大叔的重孙女讲述于田县的脱贫故事”,也成为本单元第六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典型案例,在剖析这一案例时,学生既回顾和巩固了第一框所学内容,又进一步理解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保障不同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方面的制度优势。

除此之外,学生还从探究百年党史中申纪兰、雷锋等人大代表的故事,到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从探究百年党史中我国第一个居委会、村委会的故事,到采访身边的居委会主任。从听、讲党史故事,到思考故事背后的党领导人民探索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到围绕情境进行不同维度的跨课时学习分析,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得以拓展。同时,学生对党领导人民实现当家作主也从“朦胧的感动与认同”逐步转变为明明白白、理性坚定的认知与认同。

(二)挖掘教育资源,实现不同学科联动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笔者在讲好党史故事的同时,积极借力与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与要素等,既以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又以有益的内容引领学生,实现思想政治课程与课程思想政治的有机结合。

【案例】在“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围绕综合探究“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课前分别与美术老师和音乐老师进行沟通,努力实现跨学科联动发力。美术课上组织学生绘制党领导人民百年民主发展的历程与成就,可以以人物、事件或会议等不同形式呈现;而音乐课上可以学习相关歌曲,比如《江山》。这样既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时间,也可以形成党史育人合力。学生有的高度概括和绘制了党、人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逻辑关联;有的绘制了人大代表申纪兰、雷锋、张伯礼、张文宏等,既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带头作用,又积极代表人民、服务人民;有的绘制了党领导人民摆脱贫困的历程,从“打土豪、分田地,实现耕者有其田”,一直到2020 年,党领导人民摆脱了绝对贫困,让人民过上了越来越好的日子,等等。在绘制和展示时,学生可以自己设置相关问题,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相互启发,碰撞思维,自主构建知识。在这一过程,学生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在“输入”的基础上更好地“输出”,使教育教学目标真正内化。美术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绘画的指导,让学生把学习的内容内化理解后转化为生动鲜活且结构化的图画,而思想政治教师则在学生绘制和分享的基础上,进一步设问、点拨和讲解,从而不断修正、完善和拓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并实现价值的引领。

经典的乐曲总是能直击心灵,点燃思维,激励人心。红色乐曲更是能在浓厚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赓续精神血脉。音乐课上,学生学唱歌曲《江山》;在综合探究课上,在演绎歌曲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议题“为什么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结合歌词和已经学习的党领导人民进行民主探索与实践的伟大历程进行探究与分享。跳动的音符、激昂的旋律、经典的歌词,结合本单元讲述的故事、开展的调查、学习的知识……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历程始终不变的是坚守“以人民为中心”。

此外,思想政治课也可以与历史课、德育活动、学生党课团课等联动发力,用好历史课上的故事与人物,用好升旗仪式或校班会课上的视频拍摄、TED演讲、强国征文等等,从而丰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的载体,善用“他山之石”,提升育人合力与实效,携手奏响“大合唱”。

(三)探索多元评价,实现过程结果联动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指出,“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评估学生解决情境化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反映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3]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把学科任务、学科内容、评价情境、学生的关键行为表现结合起来,对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的行为变化以及获得的学习成果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使老师和学生都能够及时得到评价反馈,确保学习活动实施的效益。

表1 第一框评价量表

探索评价主体多元化,分别进行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同时,坚持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用好评语激励学生、指正学生、引领学生。每节课,请组长完成对组员课堂表现的评语;每单元,组长和教师共同完成对组员课堂表现以及单元学习情况的评语。评价要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指明方向,切实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课要与时俱进,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重任,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史篇以具体的、生动的内容和形式落实。讲好党史故事,实现学科联动,探索多元评价,传授的是知识,深化的是思维,提升的是能力,传承的是价值,厚植的是情怀,强化的是认同。随着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深入推进,笔者也将继续基于单元教学,深入地进行探索实践与总结反思,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想政治课,培育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政治课党史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第一次学党史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22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海峡姐妹(2021年12期)2021-01-01 03:58:58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新教育(2018年8期)2018-08-29 00:53:10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