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影响下考虑主体差异的生鲜农产品政府补贴策略

2022-07-22 11:29张旭梅朱江华斌刘墨林马崧萱
管理工程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销售商公益性保鲜

张旭梅 朱江华 但 斌刘墨林马崧萱

(1.重庆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 400044;2.重庆大学 现代物流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30;3.贵州商学院 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4)

0 引言

生鲜农产品关系民生建设,商务部同有关部门围绕“保供应、稳价格”开展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1],并明文规定公益性市场是以“提供平价或微利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为宗旨[2]。在现实中,具体措施通过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平价菜店和社区菜店实施。生鲜农产品具有易腐易逝、生命周期短等特点,其供应易受外部环境冲击,以及市场需求的随机性,这使得生鲜农产品供应链运营面临价格波动大、供应不稳定、市场需求变化快等困难[3]。为此,各地政府从加强民生的角度,每年投入一定的专项财政补贴资金,例如,2019 年非洲猪瘟导致猪肉持续涨价,为有效“平抑物价、增加供应”,截至11 月上旬,全国累计下发财政补贴55.1 亿元[4]。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指导性文件,各地政府补贴策略不同。补贴主体分为生鲜供应商生产成本补贴[5]、生鲜销售商销售成本补贴[6],以及生鲜消费者购买单价补贴[4]。然而,补贴策略不同,专项补贴资金的财政杠杆作用不同,从而对生鲜供应链的决策有着差异影响。因此,政府如何选择合适的主体进行补贴,不同的补贴策略怎样影响最优决策,以及公益性如何影响补贴策略,这些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来看,目前常见政府补贴方式主要是分别对供应端、销售端和消费端的补贴。一些学者探讨了政府对供应端补贴问题,认为农业补贴对农产品的产出存在激励作用。Amores 和Contreras[7]对安达卢西亚橄榄种植业的效率进行研究,发现如果没有欧洲农业补贴,60%以上的橄榄种植农场将会出现负增长。Demirdö ˇgen 等[8]比较分析投入补贴和产出补贴两种政策,发现投入补贴对农民土地配置决策的影响比产出补贴更强。Yu 和Sumner[9]研究补贴作物保险对作物选择的影响,发现保险补贴对风险作物投资的影响比投入补贴更强。余星等[10]研究了农产品生产成本的补贴问题,发现农户、公司和政府的收益受政府补贴、价格波动、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其中激励农户扩大生产的措施有利于增加供应链收益。但也有学者认为,农业补贴对农产品的产出并不存在激励作用,甚至有学者认为补贴政策对社会产生负外部性。Sckokai 和Moro[11]对意大利专业可耕作物农场的分析,发现粮食补给品对农产品的增收没有任何激励效果。Akkaya 等[12]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政府以价格支持、成本支持或增产措施进行的干预,发现干预对社会并不总是产生正回报。Peng 和Pang[13]分析政府对不同风险偏好的农民提供的投入补贴,发现农产品产量取决于投入的补贴量和农民对风险的厌恶程度。此外,部分学者还同时考虑了政府对供应和需求端补贴的问题,重点分析不同补贴政策实施效果的相对差异。朱满德和程国强[14]研究我国农业政策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影响,发现价格支持和挂钩补贴对市场的干预日益明显。Guda 等[15]研究了价格支持计划对农民和弱势消费群体的影响,发现价格支持对供应和需求的干预是有效的,但是对农民、消费者和政府的影响不同。Alizamir 等[16]研究了美国的价格支持和收入保护对消费者、农民和政府的影响,发现价格支持促使耕种面积增加,而收入保护促使耕种面积减少,同时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将导致社会总体福利下降。柯炳生[17]研究了保护价收购、目标价格补贴、脱钩补贴的基本原理和效果,发现不同补贴政策对农民、消费者和政府的影响不同。然而,上述文献主要集中在对上游农民生产与销售非腐农产品的政府补贴干预,少有文献对下游农产品销售商运营和消费者购买的政府补贴策略进行研究。本文针对的是易腐易逝性的生鲜农产品,并对供应端、销售端和消费端三种情形的补贴策略进行比较分析。

生鲜农产品的供应关系公民的切身利益,还有一些学者就农产品供应链的公益性进行了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的论证和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例如,张浩等[18]运用DEA 方法对不同类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私营市场的效率最低,建议应加强扶持私营市场中具有公益性职能的设施建设。张闯等[19]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剖析农产品批发市场公益性实现方式,发现在企业经营农产品批发市场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可实现盈利性与公益性的有机结合。古川[20]从社会福利的视角对比分析公益性与民营批发市场的机制,发现民营农产品批发市场会损害批发市场的公益性功能,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需要政府的适当投资,以弥补经营者对公益性努力的不足。上述主要针对农产品供应端的公益性开展研究,鲜有对农产品销售端的公益性进行研究。

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公益性影响下政府对生鲜供应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实施的补贴策略,并根据生鲜农产品的特点,建立受新鲜度、价格以及随机因素影响的需求函数,比较分析政府分别对上述不同主体实施补贴策略对生鲜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并从改善社会整体福利的视角选择合适的补贴主体,以期为政府补贴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持。

1 问题描述与假设

考虑随机需求环境下,对于由一个生鲜供应商(S)和一个生鲜销售商(R)构成的供应链,生鲜供应商将单位生产成本为c的生鲜农产品以批发价格w进行销售,生鲜销售商从生鲜供应商订购数量q的生鲜农产品,随后生鲜销售商以销售价格p售卖给消费者(C)。政府(G)针对供应链中的一个主体进行补贴时,分别是针对供应商售卖给销售商的每单位生鲜农产品给予成本补贴;针对销售商销售出去的每单位生鲜农产品给予销售补贴;针对消费者购买的每单位生鲜农产品给予价格补贴。政府提前公示单位补贴t,且后续不参与市场的决策。不失一般性,对结果没有实质性影响,假设生鲜销售商的单位销售成本为零,生鲜农产品的残值为零。政府对不同主体实施补贴策略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政府补贴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结构Figure 1 Supply chain structure of fresh products under government subsidy

由于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d受价格p、新鲜度θ和随机因素的综合影响,参考文献[21]的做法,设需求函数为d=αp-kθ(τ)ε,其中α为市场最大潜在规模的度量(α>0),k为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k>1),θ(τ) 为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ε是与销售价格和新鲜度无关的连续分布的随机影响因子,ε∈(0,+∞)且E(ε)=1,其概率密度函数(PDF)和累计分布函数(CDF)分别为f(x) 和F(x),ε的广义失败率为h(x)=,其中=1-F(x),ε具有递增的广义失败率性质。

考虑供应商对生鲜农产品投入的保鲜努力τ(0<τ≤1),此时θ(τ)=θ0τ,其中θ0为生鲜农产品的初始新鲜度(0<θ0≤1),且令θ0=1,所以θ(τ)=τ。保鲜努力的投入将产生一定的成本,且保鲜边际成本严格递增,特定义保鲜成本函数为c(τ)=ητ2/2,其中η为生鲜农产品保鲜成本敏感系数(η>0)。

在生鲜供应链中,考虑公益性的销售商执行“保供应、稳价格”的职能,所以在决策时不仅追逐自身的利润πr,同时还需兼顾消费者剩余CS,并以两者之和最大化为目的。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22]。参考文献[23-25]的做法,生鲜销售商效用函数为Vr=πr+βCS,其中β为生鲜销售商的公益系数(0≤β≤1),当β=0时,生鲜销售商为纯营利性组织;当β=1 时,生鲜销售商为纯公益性组织。

决策顺序遵从Stackelberg 博弈,生鲜供应商为博弈的主导者,生鲜销售商为博弈的跟随者。首先,生鲜供应商以利润最大化决策批发价格w和保鲜努力τ;随后,生鲜销售商以效用最大化决策订货数量q和销售价格p。

本文中各符号定义如下:下标i={s,r},s代表生鲜供应商,r代表生鲜销售商;上标j={N,S,R,C},N表示无政府补贴,S表示补贴主体为供应商,R表示补贴主体为销售商,C表示补贴主体为消费者;上标*表示最优值。

2 基准情形及政府补贴情形分析

本文首先研究无政府补贴的基准情形,以及销售商考虑公益性后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其次分别研究政府对生鲜供应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实施补贴政策的情形。

2.1 无政府补贴情形(N)

其中,需求密度函数φ(x)=αx-kτε。在0<c<w<p约束下,上述博弈模型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借鉴Petruzzi 和Dada[26]、Lariviere[27]的做法,定义库存因子z=q/(αp-kτ),生鲜销售商的决策变量由(p,q) 的最优选择转化为确定最优的(z,q)。此时,销售商目标函数的具体推导过程如下:

参考文献[22],当不考虑随机需求时,有d=αp-kτ

∵Φ(x)=1-αx-kτ,Φ(x)=P(x<p)=1-P(x≥p)=1-αx-kτ

∴P(x≥p)=1-Φ(x)=αx-kτ

(2)当考虑随机需求时,d=αp-kτε,z=q/(αp-kτ),则

引理1最优库存因子由以下方程确定。

此时0<k(1-F(z))/(k -1)<1,可满足p>0,q>0,τ>0。依据引理1 的结论,逆序求解可得定理1。

定理1(1)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均衡决策为:

(2)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均衡期望利润、消费者剩余、社会整体福利为:

其中,Ω=,Θ=(-2β+5)k2+(3β-4)k-β+1。

为了分析公益性对生鲜供应链各决策变量和均衡值的影响,经分析得到以下推论1。

推论1(i)表明:批发价格不受公益系数的影响,最优销售价格与公益系数呈反比,最优保鲜努力、采购数量与公益系数呈正比,这说明加强销售商公益性,有利于“保供应、稳价格”。这是因为,虽然生鲜销售商是否考虑公益性对批发价格没有影响,但当加强销售商的公益性时,这促使供应商增加对保鲜努力的投入。新鲜度较高的农产品使得消费者需求增加,销售商提高采购量的动机增强,并在销售环节降价促销的意愿增强。这也表明,增强生鲜销售商的公益性,有利于“菜篮子”项目建设。

推论1(ii)表明:对于销售商而言,随公益性的加强销售商利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供应商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整体福利的最优值与公益系数呈正比,这说明加强销售商公益性总是对供应商和消费者有利,并促进社会整体福利改善。这是因为,销售商利润受销售价格和需求的联合影响,加强公益性使得边际收益受负向影响、需求受正向影响。公益系数较低时,正向影响占优,销售商利润增加;公益系数较高时,负向影响占优,销售商利润降低。此外,从生鲜销售商利润函数=pE[min(q,d)]-wq、需求函数d=αp-kτε,以及,可知批发价格不受公益系数影响,当公益系数较低时,销售价格随着公益系数的增大而降低,采购数量和需求数量随着公益系数的增大而增加,这说明此时降价促销效果显著,生鲜销售商的利润呈上升趋势;当公益系数较高时,由=2kc/((k +β-1)3(1-F(z*))) 可知价格下降的幅度放缓,且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这说明此时降价促销效果不显著,生鲜销售商的利润呈下降趋势。此时,加强生鲜销售商公益性,消费者能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新鲜度更高的产品,增加了消费者的剩余,最终使得社会整体福利增加。这也表明,生鲜销售商在一定范围内考虑公益性,有利于利润的增加,但公益性绝非越高越好,所以企业在投入公益性销售事业时需要谨慎。

2.2 补贴主体为供应商的情形(S)

政府为缓解生鲜供应商的生产成本压力,对供应商提供的每单位生鲜农产品进行补贴。例如,广东省佛山市2015年3 月在推进生鲜鸡试点运营过程中,为有效降低定点屠宰、冷链配送等新增成本,对供应商供应的每一只鸡给予2元的补贴[5]。与无政府补贴的基准情形不同,此时生鲜供应商期望利润、政府支出GSS,分别表示如下:

在0<t<c<w<p约束下,用逆向归纳法,得到以下定理2。

定理2(1)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均衡决策为:

(2)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均衡期望利润、消费者剩余、社会整体福利、政府支出为:

2.3 补贴主体为销售商的情形(R)

为有效促进生鲜销售商加大对生鲜农产品的销售,增强其履行公益性职能的能力,政府会对生鲜销售商销售的每单位产品进行补贴。例如,2016 年从5 月5 日到7 月4 日,为有效抑制猪肉的价格上涨并扩大供给,北京市政府对销售商每销售一斤猪肉给予2.5 元的补贴[6]。与无政府补贴的基准情形不同,此时生鲜销售商期望利润、政府支出GSR分别表示如下:

在0<t<c<w<p约束下,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得到以下定理3。

定理3(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均衡决策为:

(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均衡期望利润、消费者剩余、社会整体福利、政府支出为:

2.4 补贴主体为消费者的情形(C)

为了有效拉动消费需求,或者缓解物价上涨压力等,政府会采取直接补贴消费者的政策。例如,2019 年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人们的购买能力下降,消费欲望不强,截至11 月上旬中央财政累计发放55.1 亿元的补贴给消费者[4]。此时,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变为d=α(pC-t)-kθ(τ)ε,将p=pC-t代入式(3) 可得生鲜消费者剩余CSC,具体如下:

在0<t<c<w<p约束下,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得到以下定理4。

定理4(1)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均衡决策为:

(2)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成员的均衡期望利润、消费者剩余、社会整体福利、政府支出为:

比较定理3 和定理4,可得以下命题1。

命题1 表明:政府对生鲜消费者实施补贴时,最优批发价格、保鲜努力和采购数量等于对生鲜销售商补贴的情形;最优销售价格减去单位补贴后等于补贴销售商情形的销售价格。这是因为,直接对生鲜消费者实施补贴,这使得消费者实际支付减少,隐形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将增加对生鲜农产品的购买能力。此时,政府对生鲜消费者直接进行价格补贴的效果,等同于对销售商补贴的效果,且名义销售价格与实际销售价格的差值等于单位补贴,所以对批发价格、保鲜努力和采购数量的影响等同于对销售商补贴的情形,对应的利润、消费者剩余、政府补贴支出、社会整体福利的最优值等于对销售商补贴的情形。这也表明,由于政府对生鲜消费端实施补贴的效果等同于对销售端补贴的效果,并且政府对消费者直接发放补贴的成本较高,可控性不强,而对销售端的补贴操作性较强且成本低,本文建议政府选择对销售端实施补贴。

3 政府补贴策略比较分析

由于对生鲜销售商的补贴效果等同于对消费者补贴的效果,接下来重点评估政府对生鲜供应商和销售商实施补贴策略的优劣,作为政府选择干预策略的依据。为阐述方便,特定义新增社会整体福利。实施补贴策略后用新增社会整体福利来衡量,若>0 则表明补贴策略的激励作用显著,特定义为有激励效果。

3.1 政府补贴策略选择

比较分析定理1、定理2、定理3,可得以下命题2。

命题2通过对两种补贴策略社会整体福利新增值的比较,政府的补贴策略如下:

注:,其中为ti 的反函数。

命题2 表明:当单位补贴较低(0<t≤t1)时,政府对生鲜供应商实施补贴策略后,社会整体福利的新增值大于对销售商实施补贴策略的新增值,这说明政府对供应商实施补贴策略的激励效果强。同时,政府对供应商实施补贴策略后,供应商利润、销售商利润和消费者剩余高于对销售商补贴的情形,且高于无政府补贴的情形,这说明补贴策略有效且利于执行。这是因为,由于需求的不确定性,销售商的采购数量基本高于销售数量,补贴策略降低供应商生产成本的效果强于对销售商边际利润的提高。同时,由于单位补贴较低,投入的财政补贴资金杠杆作用明显,政府对生鲜供应商和销售商投入的补贴资金有效。这也表明,单位补贴设置的高低影响政府补贴的激励效果,当单位补贴较低时,政府对生鲜农产品供应端的干预强于对销售端的干预,此时对生鲜供应端的干预策略为最优策略。

当单位补贴处于中等水平(t1<t<t2)时,政府对生鲜供应商实施补贴策略后,社会整体福利的新增值小于对销售商实施补贴策略的新增值,这说明政府对销售商实施补贴策略的激励效果强。这是因为,当单位补贴处于中等水平时,政府依据销售商的采购数量对供应商进行的补贴,投入的补贴资金相对较多,补贴策略降低供应商生产成本的效果弱于对销售商边际利润的提高。这也表明,随着单位补贴的增加,政府对生鲜农产品供应端的激励效果逐渐减弱,而对销售端的激励效果逐渐增强,并最终强于对供应端的干预,此时对生鲜销售端的干预策略为最优策略。

当单位补贴较高(t2≤t<c)时,政府对生鲜供应商进行补贴,供应商利润、销售商利润和消费者剩余虽然有增加,但是新增总额将低于投入的财政补贴资金,说明补贴发生了漏损,投入的补贴资金杠杆作用逐渐减弱,甚至出现杠杆作用完全失效的情形,即新增的社会整体福利小于投入的补贴资金。然而,此时政府对生鲜销售商实施的补贴是依据销售数量进行,投入的财政补贴资金没有发生漏损,其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依然有效,激励效果依然显著。这也表明,单位补贴设置过高时,政府对生鲜农产品销售端的干预效果强于对供应端的干预,此时对生鲜销售端的干预策略为最优策略;过高的单位补贴反而会降低对生鲜供应链的补贴效率,不但加重当地政府的财政支出,而且造成的漏损加剧社会资源的浪费。这也映射出现实中地方政府对某种生鲜农产品进行大额补贴时为何选择对销售端实施补贴的较多,而选择对供应端实施补贴较少的现实(例如2019 年的猪肉补贴)。

为考察生鲜销售商公益性的大小对政府补贴策略的选择是否有影响,对上述命题进一步分析得到以下推论2。

推论2(i)表明:当单位补贴小于阈值t3时,对不同主体实施补贴策略后,社会整体福利新增值与公益系数变化趋势相同,且对供应商的正向影响强于对销售商的影响。这是因为,单位补贴较低时,加强公益性对供应商补贴效益的促进作用较强,财政补贴资金杠杆作用较明显,这使得社会整体福利的新增值大于对销售商进行补贴的情形。这也表明,在单位补贴比较低时,通过“保供稳价”等措施加强生鲜销售商的公益性,更能促进供应端的正向激励效果。

推论2(ii)-(iv)表明:当单位补贴大于阈值t3时,对不同主体实施补贴策略后,社会整体福利新增值与公益系数变化趋势变得复杂,此时加强公益性对销售商的激励效果强于对供应商;随着单位补贴进一步增大,加强公益性对供应商的激励逐渐减弱;当单位补贴大于阈值t4时,加强公益性对供应商的影响由激励转为削弱;当单位补贴大于阈值t5时,加强公益性对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影响均为削弱,且对供应商的削弱速度快于对销售商的情形。这是因为,单位补贴较高时,加强销售商的公益性使得对应的政府补贴支出增加,同时由于采购数量基本高于销售数量,政府对供应商投入的财政补贴高于对销售商补贴的情形,最终导致社会整体福利的新增值小于对销售商补贴。这也表明,在单位补贴比较高时,加强生鲜销售商公益性对销售端的激励作用相对显著,但是单位补贴设置过高反而弱化补贴策略的正向激励。

3.2 补贴策略实施后决策变量的变化

上述对两种补贴策略进行初步判断,接下来分析不同补贴策略实施后对决策变量的影响,比较分析得到命题3。

命题3 表明:对不同主体实施补贴策略后,最优批发价格和销售价格都低于无政府补贴的情形,这说明此时实施的补贴策略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最优保鲜努力和订购数量都高于无政府补贴的情形说明了此时的补贴策略起到提升质量和扩大供应的作用。这是因为,政府对生鲜供应商实施补贴策略后,有效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此时供应商会主动降低批发价格和增加对保鲜努力的投入,并向市场提供更新鲜的农产品。由于批发价格的降低,生鲜销售商的采购成本降低,增加采购量有利于利润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为了将购进的生鲜农产品及时销售出去,同时考虑让惠于民,销售商将对生鲜农产品进行降价促销。面对既便宜又更新鲜的生鲜农产品,消费者购买欲望加强。同样,政府对生鲜销售商实施补贴策略后,单位补贴不仅提高了生鲜销售商的边际收益,而且增强了履行公益性职能的能力,销售商主动增加采购量,并通过降价销售让利于民。面对新增的订单,生鲜供应商会主动降低批发价格和增加保鲜努力投入,提供的农产品更新鲜。这也表明,当政府对生鲜供应端和销售端进行干预时,补贴策略可以有效平抑物价、增加供应、拉动需求和提升质量,可缓解生鲜农产品“卖菜难,买菜贵”“供应不足”和“滞销”等社会问题。

经过比较分析,对生鲜供应商实施补贴策略时的批发价格和销售价格都低于对销售商进行补贴的情形,保鲜努力和采购数量高于对销售商进行补贴的情形,说明对供应商实施补贴策略时平抑价格、扩大供应、提升保鲜投入的作用更显著。这是因为,在消费者需求随机性影响下,生鲜供应商在供应农产品时获得补贴,而销售商在售卖农产品后获得补贴,补贴时间的延后加剧了生鲜的经营风险。同时,政府对生鲜销售商实施补贴策略时,有效提高销售商边际收益的影响弱于降低供应商边际成本的影响,此时供应商主动降低批发价格和增加保鲜努力投入相对弱一些,提供产品的新鲜度相对较低,销售商增加采购数量和降价促销的力度也相对弱一些。这也表明,虽然对生鲜销售商实施的补贴可提高其边际收益,减轻运营成本压力,增强履行公益性职责的能力,但是补贴策略对决策变量的影响稍弱于对供应商补贴的情形,因此,政府对生鲜供应商进行补贴时效果相对较强。

为考察生鲜销售商公益性的大小对最优决策的影响是否有差异,本文经比较分析得到以下推论3。

推论3 表明:尽管补贴主体有差异,批发价格不受公益系数变化的影响;销售价格与公益系数变化趋势相反,且对生鲜销售商进行补贴的负向影响强于对供应商进行补贴的情形;采购数量和保鲜努力与公益系数变化趋势相同,且对生鲜供应商进行补贴的正向影响强于对销售商进行补贴的情形。这是因为,随着公益系数增大,生鲜销售商履行公益性职责的任务加强,将更大力度地增加订购量,更大幅度地降价促销,此时生鲜供应商加大保鲜努力投入,农产品新鲜度得到有力提高。同时,考虑履行公益性职责,生鲜销售商在获得补贴后其降价幅度相对较大,但由于批发价格不受公益性的影响,此时销售商新增的采购数量小于对供应商补贴的情形,对应的保鲜努力新增投入也相对弱一些。这也表明,无论采取何种补贴策略,加强生鲜销售商的公益性都有利于平抑物价,这也正是政府鼓励生鲜销售商考虑公益性的目的所在,但此时扩大供应、提升保鲜努力的激励效果相对较弱,所以对不同的主体实施补贴策略其激励效果略有不同。

为更好地分析对不同主体实施补贴政策后对保鲜努力的差异影响,即对生鲜农产品新鲜度的差异影响,特定义生鲜农产品的平均保鲜努力投入水平,比较分析可得到以下推论4。

推论4(i)表明:对不同主体实施补贴策略后,生鲜农产品的平均保鲜努力投入水平呈下降趋势,且对生鲜供应商进行补贴的负向影响强于对销售商进行补贴的情形。这是因为,对生鲜供应商进行补贴时,虽然生鲜供应商投入的保鲜努力相对较多,但补贴政策激励的采购数量更多,最终使得单位产品的保鲜努力相对较小。这也表明,当政府对生鲜供应商进行补贴时,投入一定的保鲜努力使得可以保鲜的数量较多,保鲜冷链设施利用率较高,且高于对生鲜销售商进行补贴的情形。

推论4(ii)表明:对不同主体实施补贴策略后,生鲜农产品的平均保鲜努力投入水平与公益系数变化趋势相反,且对生鲜销售商进行补贴的负向影响强于对供应商进行补贴的情形,相对弱于无政府补贴的情形。这是因为,随着公益系数增大,生鲜销售商履行公益性职责的能力加强,降价促销的力度更大,采购数量更多,此时生鲜农产品的平均保鲜努力投入呈下降趋势,而且下降幅度相对强于对生鲜供应商补贴的情形,相对弱于无政府补贴的情形。这也表明,无论采取何种补贴策略,随着公益性的加强,生鲜农产品的平均保鲜努力投入水平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可保鲜的生鲜农产品数量增多,保鲜冷链设施利用率均得到了提高。

4 数值算例

为进一步揭示t和β对生鲜供应链补贴策略、财政补贴资金效率的影响,本节采用数值算例直观呈现上述重要命题,并阐释更多管理学启示。根据d=αp-kθ(τ)ε,其中取α=100,ε∈U[0,2],c=1,k=2,η=30,z*=4/3,F(z*)=2/3。

4.1 单位补贴对不同补贴策略有效性的影响

对生鲜供应链不同主体实施补贴策略时,单位补贴的大小对补贴策略的有效性有影响,为此在t∈[0,1]区间,取β=1,依据的数值绘制图2。

图2 单位补贴对不同补贴策略有效性的影响Figure 2 The influence of unit subsidy on different subsidy strategies effectiveness

观察图2 发现:(1)当t≤0.65 时,>0,表明对生鲜供应商实施补贴时正向激励效果强于对销售商补贴的情形;(2) 当0.65<t≤0.69 时,≥0,表明对销售商实施补贴时激励效果强于对供应商补贴的情形;(3)当t>0.69 时,>0,表明对供应商实施的补贴策略失效,而对销售商补贴的激励效果依然为正。

4.2 公益性对不同补贴策略相对优势的影响

生鲜销售商公益性大小会对补贴策略的相对优势产生影响,为此分别取β=0,β=0.5,β=1,依据的数值绘制图3。

观察图3 发现:(1)随着β的增大,呈现先逐渐上升,到达峰值后加速下降的趋势,并且使=0 的t取值在逐渐减小。(2)随着β的增大,的峰值逐渐降低。这表明公益性削弱了补贴策略的相对优势,加速了两种补贴策略相对优势的转变。

图3 公益性对不同补贴策略相对优势的影响Figure 3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welfare on different subsidy strategies comparative advantage

4.3 公益性对财政补贴资金效率的影响

为了比较分析不同补贴策略的效率,特定义补贴资金杠杆率ρj=。生鲜销售商公益性大小对财政补贴资金效率有影响,取t=0.5,且在β∈[0,1]区间,依据ρj的数值绘制图4。

图4 公益性对财政补贴资金效率的影响Figure 4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welfare on financial subsidy efficiency under different subsidy strategies

观察图4 发现:(1)随着β的增大,ρR和ρS呈递减趋势,且ρR>ρS>1,这表明对生鲜供应链不同主体实施补贴后,补贴资金杠杆率与公益性系数负相关。这也表明,随着生鲜销售商公益性的加强,单位财政补贴资金带来的社会整体福利新增值呈减少趋势,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效率不断降低。(2)随着β的增大,ρR -ρS的值逐渐减少。这也表明,加强生鲜销售商的公益性将削弱财政补贴资金效率的相对优势。

5 结束语

“菜篮子”工程关系民生,尤其是2019 年的“肉价保卫战”,各地政府对生鲜农产品的补贴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时间对供应端、销售端和消费端的补贴政策纷纷出台,然而对不同的主体实施补贴策略其激励机制和效果存在差异。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公益性视角考虑对不同主体实施补贴策略,分析不同补贴策略的有效性,以及对最优决策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不同补贴策略的相对优势和风险。研究表明:(1)生鲜销售商公益性大小影响其盈利能力,适当加强公益性有助于增强销售商的盈利能力,而过度考虑公益性则削弱销售商的盈利能力。(2)对供应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实施的补贴都能有效平抑物价、增加供应、提高保鲜投入。(3)当单位补贴较低时,对供应商实施补贴改善社会整体福利效果最优;而当单位补贴较高时,对销售商和消费者实施补贴改善社会整体福利效果最优,且两者激励效果相等。(4)公益性与补贴资金杠杆率负相关,科学合理地加强生鲜销售商的公益性有利于提高补贴资金效率。

猜你喜欢
销售商公益性保鲜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竞价排名机制的信息匹配效率研究
樱桃保鲜掌握技巧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更换部件隐瞒不告 虽未欺诈仍需赔偿
不聊天,感情怎么保鲜?
爱情保鲜术
具有风险规避销售商的供应链退货政策协调模型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