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畅,张思宇,张凯强,李 健,刘 璐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辽宁省口腔疾病重点实验室,辽宁 沈阳 110002)
在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口腔预防医学是中国医科大学口腔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医学模式转变的形势下,口腔预防相关的保健工作显得更加重要,但由于口腔预防医学专业课程自身的特殊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所以需要充分挖掘口腔预防医学的思政元素并融入口腔预防专业课的教学中,才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高尚医德医风的口腔医生及具有基本口腔健康指导能力的口腔医学人才[1-2]。
对于中国医科大学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来说,口腔预防医学专业课的学时设置能够满足学生对口腔预防保健知识学习的基本需求。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口腔预防教研室经过多次的教学改革,在国家级、省级等多个大型牙防项目的支撑下,现与沈阳市和平区中小学保健所、沈阳市皇姑区牙病防治所、沈阳市福利院等多家机构形成稳定的学生实践平台建设基地合作关系,为口腔预防思政教育课程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平台基础。在进行口腔预防思政教改之前挖掘各类课程自身蕴含的思政元素,避免“求大、求全”,授课教师在挖掘思政元素时,应思考如何将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以最通俗的语言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同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需要从教学内容所能辐射的社会领域入手,因为一个教学内容能涉及很多的社会方面;第二从教师个人独特的审美、艺术、人文素养以及对生活和社会的理解入手;第三从教师最能够驾驭的领域确定与教学内容能够结合的思政元素;第四必须保证思政元素可以从某个特定的领域、方面与专业课堂衔接起来,而不是生硬植入。
在进行教改之前思政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部分教师思政教育育人认知水平不高;(2)部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充分;(3)思政教育课堂效果差强人意;(4)相关考核评价制度缺失。针对存在的问题,口腔预防教研室对新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并对思政元素进行重新挖掘。自2013 年起,我院口腔预防科在总结多年教育经验的基础上,以口腔预防医学的口腔健康教育实习课为载体,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口腔预防医学课程中,将探究性学习、项目研究模式的学习、角色扮演模式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整合,于2018年起逐步融入思政元素,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20 年7 月第七版《口腔预防医学》教材作为我校60 名口腔医学专业大四本科生的教材首次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教材一共有16 章,备课过程中,对于教材前14 章理论部分思政元素的挖掘作为单独主题开了两次教学会议,认为思政元素可从几个方面进行挖掘:(1)家国情怀,即国际理解、国家认同、社会责任。(2)人文素养,即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3)科学精神,即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4)深度学习,即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5)人格发展,即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6)实践创新,即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对于认识论、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思路和方法,思维方式(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也需要加以理解(见表1)。通过内部研究、探讨、补充,准确把握时政方针,从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专业知识与时政要点的结合,将所有思政元素的内容融入授课过程中,在口腔预防医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强化思政教育[3]。
表1 第七版《口腔预防医学》教材思政元素
(1)口腔预防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2)三级预防的策略和途径;(3)发展简史、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口腔预防医学专业是口腔医学体系的重要专业之一,与口腔医学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预防口腔疾病的措施及对策,达到预防口腔疾病、促进口腔健康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
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可分为原始启蒙时期、科学形成时期、诞生发展时期。在原始启蒙时期,已有早期牙病预防意识与实践,已有漱口、咽津、剔牙、揩齿、刷牙等方式,有些方法延续至今。科学形成时期形成科学基础,并有一系列里程碑式的事件,如列文虎克发现了口腔是细菌的世界,应用氟化物防龋,并且诞生了窝沟封闭这项技术。诞生发展时期逐渐发展形成系统学科,成立了美国国立牙科研究所,为全球的口腔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的口腔保健起步于20 世纪中叶,在快速发展阶段制定了2000 年口腔预防保健目标,编写了口腔预防医学教材,开设了预防口腔医学课程,每年在全球爱牙日开展爱牙日活动,并成立了全国牙病防治基金会。
(1)通过思政案例的学习,组织学生学习我国口腔预防医学事业奠基人牛东平教授艰苦创业、敢于担当的精神;(2)通过牛东平教授勇于开拓、无私进取的思政案例,强化学生的医学精神与人文关怀。
21 世纪的口腔专业人才应具备临床与社会两方面的工作能力,以适应未来口腔医学发展与人群口腔保健的需要。结合教材进行讲解,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上重点介绍本节课知识要点及教学目标。197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与世界牙科联盟联合提出了把口腔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并且明确口腔健康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1)案例引入:笹川卫生奖的获得者牛东平教授。当讲到专业知识(口腔预防医学发展简史)部分中有关我国口腔预防医学发展史的内容时,重点介绍我国口腔预防医学事业的奠基人,即笹川卫生奖获得者牛东平教授,也是我国获得此奖项的第一人。他从部队医院转业回山西省运城后,在卫校当上了教师。由于高氟地下水造成了当地牙病发病率很高,但当地口腔医生十分紧缺,群众看牙很困难。因此,在1976 年,牛东平和爱人开了一家口腔诊所,为当地群众医治牙病,1981 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山西省第一所口腔医院。之后,牛东平在相关政府部门支持下成立了我国第一所中等口腔卫生学校。这样的举动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与重视,并且指定其为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合作中心,牛东平被委托为中心主任。牛东平又在当地成立了口腔疾病防治中心,给非城区的农民提供口腔保健服务。
(2)牛东平教授的事迹体现出艰苦创业、奋斗担当的精神。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人们忽视口腔健康,加上医疗卫生保健水平较低,尤其是农村地区缺医少药是常态。因此,我国的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患病率很高,但口腔预防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十分有限,因此,解决口腔疾病问题的根本出路不在于个体治疗,而在于群体预防。牛东平教授的起步是非常艰难的,医疗资源十分有限,群众生活水平低下,缺乏口腔卫生的观念,预防意识也特别低。可以说牛东平教授的起点很低,创业条件十分艰苦,但在那样的条件下,他却坚持为患者解除病痛,为农村培养了大量的口腔医学人才。牛东平教授的感人事迹正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党和对人民的一片赤诚。
口腔医学课程是口腔预防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培养医学生面向社会、服务社区的口腔医学必修课,要求口腔医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腔疾病预防意识和医患沟通技巧,具有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指导具体口腔干预的能力。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时,案例讨论辨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充分地将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授课教师要避免偏离思政的教学理念,不要强求把自己无法掌控的内容讲给学生,而应根据自身熟悉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比如,指导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加强本科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同时,通过口腔预防医学的思政元素教学,使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提高思政建设的实效性。具体来说,就是以专业领域的先进人物牛东平教授的事迹来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实际案例激励青年学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1)在两年的教学周期内,形成更适合第七版口腔预防医学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在合理的课程设置与实施下,通过思政教育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承担学习项目,在学习过程中既融入典型思政案例,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实践育人工作,构建思政课程育人体系。(2)通过思政教育的教学实践,实现专业教育、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多重结合,培养具备口腔预防工作能力的优秀口腔医学人才。
在2019—2020 学期期末,针对教学效果进行匿名调查,共设计了9 个问题,调查对象是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103 期60 名在籍本科生,目的是初步了解这一学期的课程在加入思政元素后的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见表2。
表2 加入思政元素的课堂效果问卷调查结果
从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设计的9 个问题中有7 个问题95%及以上的学生选择为“是”,这9 个问题有4 个层面,并且可以互相证明,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第一层面是第1、4 题,即思政元素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的影响;第二层面是第2、3、5、6题,即思政元素对学生思想的作用,包括对于当前口腔预防医学的思考和未来自身的职业规划等;第三层面是第7、8 题,即学生对于思政元素的评价;第四层面是第9 题,即思政元素的融入让学生对于口腔预防医学这一职业的思考。对于课程思政的内容,学生普遍能自然接受,认为其就是课程的一部分,希望通过这些教学措施能促进学生对于口腔预防医学的思考,并能有效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