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兵
合肥市滨湖医院介入科,安徽合肥 230000
脾脏是人体较易受到损伤的脏器,交通事故、跌倒、暴力等因素都极易造成创伤性脾动脉破裂,临床表现为左上腹疼痛、内出血、脾脏肿大等症状。其也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发展较快,病情严重时可能造成失血过多而致死,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尤为重要[1]。目前,临床对于创伤性脾动脉破裂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开放式脾切除术、腹腔镜保脾术等,能够有效止血。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研究也指出脾动脉介入栓塞也能有效止血,达到治疗目的,且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疗效好等特点[2]。虽然目前临床常规外科手术和介入栓塞术均有广泛应用以及深入研究,但是对于两种治疗方法的平行对比研究较少。为明确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和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40 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分组探讨,分别行常规外科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对比评估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手术前后免疫能力水平、并发症总发生率,以探究更加优质的治疗方式,为临床创伤性脾破裂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合肥市滨湖医院收治的40 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20 例)和介入组(20 例)。手术组中,男12 例,女8 例;年龄22~71 岁,平均(37.29±5.63)岁;致病原因:交通意外12 例,暴力殴打3 例,高处跌落5 例;脾损伤:Ⅰ级1 例,Ⅱ级15例,Ⅲ级4 例。介入组中,男9 例,女11 例;年龄18~65岁,平均(38.16±5.85)岁;致病原因:交通意外15 例,暴力殴打2 例,高处跌落3 例;脾损伤:Ⅰ级1 例,Ⅱ级14 例,Ⅲ级5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病原因和脾损伤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临床症状判断、实验室检查以及腹部X 线、CT、B 超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创伤性脾破裂,且符合诊断标准[3]者;②临床资料完整,精神状况良好,认知正常,依从性良好者;③依据美国创伤外科学会脾损伤分级[4]Ⅰ~Ⅲ级者;④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自愿同意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⑤创伤长度超过5 cm,深度超过10 mm,符合脾动脉介入栓塞术和开放式外科手术指征[5];⑥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者;②入院后血压等基本指标不稳定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血凝指标异常者;④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或依从性较差者。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全面术前检查,评估脾损伤等级,术前0.5 h 需完成术前准备,包括胃肠减压、常规吸氧、常规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等。
手术组采取常规开腹脾切除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采用适宜软垫垫高左腰部位,常规消毒铺巾后选取左上腹行纵切,取适宜切口后,探查腹腔状况,确定破裂部位位置和出血情况,快速止血;选取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暴露脾脏后,沿脾蒂损伤部位结扎脾血管,用超声刀离断脾肾韧带、脾结肠韧带、脾膈韧带,游离脾脏,观察脾脏血供状况,切除脾脏,填塞止血纱布止血,放置引流管于脾窝。
介入组行脾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帮助患者取仰卧位,选用利多卡因(遂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32106032)行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辅助引导下穿刺右股动脉,将5F 管置入脾动脉主干,确定破损位置、出血情况、深度等,选取造影剂混合明胶海绵条对脾叶动脉出血位置进行栓塞,观察出血显影情况,直到造影剂停滞流动。栓塞成功后,退出导管,加压包扎,右肢制动1 d。
手术后观察记录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1 周的各项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记录住院期间并发症出现情况,具体如下。
1.3.1 手术指标 依照万文军[6]报告中对于手术指标的观测情况,本研究也详细记录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1.3.2 细胞免疫功能 参照周晓华等[7]研究中对细胞免疫功能的评测方法,本研究也分别在术前24 h 和术后1 周清晨在患者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离心获得血清后,选取Attune NxT 流式细胞仪检验测算血清中包括CD3+、CD4+和CD8+在内的T 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测算CD3+、CD4+的占比,并计算CD4+/CD8+水平。
1.3.3 并发症总发生率 观察患者术后至出院并发症出现情况,包括肠粘连、腹腔感染、发热、肠梗阻和腹腔积液,并计算并发症总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肠粘连+腹腔感染+发热+肠梗阻+腹腔积液)例数/总例数×100%[8]。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介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下床时间(d)住院时间(d)介入组手术组t 值P 值20 20 51.36±9.32 89.58±14.76 9.792<0.001 118.61±31.53 235.82±39.12 10.433<0.001 2.18±0.61 3.03±0.68 4.161<0.001 8.14±1.15 13.83±1.76 12.104<0.001
两组患者术前的CD3+、CD4+和CD4+/CD8+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介入组的CD3+、CD4+和CD4+/CD8+水平和手术组的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且介入组患者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水平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水平的比较(%,±s)
注 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CD3+术前 术后1 周CD4+术前 术后1 周介入组手术组t 值P 值20 20 57.16±4.08 59.38±3.83 1.774 0.084 52.18±4.22a 43.83±3.46 6.843<0.001 35.46±5.71 36.05±5.39 0.336 0.739 32.75±4.57a 25.20±3.43 5.909<0.001 CD4+/CD8+术前 术后1 周1.23±0.12 1.19±0.09 1.193 0.240 1.04±0.15a 0.81±0.08a 6.051<0.001
介入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脾脏具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能够过滤血液、储存血细胞,是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9]。但是脾脏质地较脆,拥有较为丰富的血供,暴力或外伤极易造成创伤性脾破裂,从而引起内出血、血压变化、免疫力降低等症状,若不及时进行止血干预,可能引起败血症、感染、深静脉血栓、大出血、循环衰竭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致死[10]。
临床对于创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主要为开放式脾切除术,其通过开腹精准探查脏器和出血情况,游离脾脏,进行切除止血,以此达到治疗目的。此方法是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虽然切除脾脏止血更加彻底,但是创伤性较大,无法保留脾脏,术后恢复较慢,易出现并发症,安全性较为有限[11]。脾脏切除后,还可能影响机体正常的内分泌、免疫调节和血压水平等,致使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沈贵虎等[12]在其研究中也指出,为保证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血液指标,临床对于创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也应以脾保留术治疗为主,同时其在结论中也表示介入技术能够有效应用于脾动脉的栓塞中,研究价值较高。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治疗中。应青松等[13]在其报告中也指出,脾动脉介入栓塞术也能有效治疗创伤性脾破裂。脾动脉介入栓塞主要通过导管将明胶海绵或弹簧圈等栓塞材料置于脾动脉,以达到栓塞止血的目的。本研究在治疗中也选用了明胶棉条,其可制成适宜形状,便于通过导管置入血管,接触水后会快速软化,在术后10 d 之后即可被吸收;且明胶海绵价格较低,具有较高经济性。介入栓塞能够避免切除脾脏,也能够有效保留脾脏功能,安全性相对较高。
本研究通过比较常规外科手术和介入栓塞术治疗发现,介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仅有1 例患者出现发热,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手术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术无需创造切口,仅进行穿刺置入导管即可,创伤性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有利于缩短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可避免开放式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通过导管能够迅速将栓塞材料迅速准确置入目标位置,达到快速止血效果,同时在血管造影辅助下能够有效观察止血状况,手术操作较为简单,相比常规外科手术,手术时间也较短。张立鹏等[14]在其研究中也指出,脾动脉栓塞术相较于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具有更优质的疗效,介入治疗无需开腹,创伤性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且操作较为简单快捷,栓塞材料也具有较高经济性,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的CD3+、CD4+和CD4+/CD8+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介入组患者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动脉栓塞术能够有效保留脾脏,可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和循环功能,术后也能够促进脾功能恢复,因此栓塞后患者T 淋巴细胞水平明显较优;同时保留脾脏也能大大降低发热、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宫钰[15]在其报告中也指出,介入栓塞不仅能有效止血,达到治疗目的,还能够保留脾脏功能,术后患者免疫力恢复较快,可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不宜用于Ⅳ级脾损伤患者中,可作为临床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重要方法,与本课题研究结论相符。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脾破裂中行脾动脉栓塞术能够有效止血,保留脾脏及其功能,相比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能够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推广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