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菊华,陈妙灵,陈晓笑
(1 永康医院内科 浙江 金华 321300)
(2 永康医院护理部 浙江 金华 321300)
便秘属于临床上一种极为多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以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排便次数减少、粪便性质干硬、排便困难等症状为主。慢性便秘指患者的便秘症状出现至少6 个月,其中至少近3 个月有明显症状。慢性便秘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且患者以老年人居多。统计数据显示,约70%的老年人患有便秘,且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便秘的症状也会随之加重。导致老年人群发生便秘的影响因素较多,如食量减少、胃肠道分泌消化液减少、肠管张力和蠕动减弱、胃结肠反射减弱、直肠敏感性降低、体力活动少、老年痴呆等。便秘会导致机体毒素无法排出,堆积于体内可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也会诱发或加重老年人的基础疾病,便秘时如果患者用力排便,会引起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加大、心律失常甚至是会呼吸衰竭等不良情况,给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造成隐患。因此,对于老年便秘应做到及早诊治,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本研究旨在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老年便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 年4 月—2021 年9 月永康医院收治的120 例老年便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证实,西医诊断符合美国胃肠病委员会制定的Rome Ⅲ标准,中医诊断符合《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相关标准;②年龄≥60 岁;③接受本次治疗前至少1 周未接受其他治疗;④未合并其他消化道系统疾病。排除标准:①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②对穴位贴敷有不适反应者;③精神疾病。对照组男31 例,女29 例;年龄60 ~87 岁,平均年龄(71.57±6.41)岁;病程1 ~6 年,平均病程(2.45±1.03)年。观察组男30 例,女30 例;年龄60 ~88 岁,平均年龄(71.50±6.48)岁;病程1 ~6 年,平均病程(2.39±1.0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对照组实施便秘常规护理措施:(1)鼓励患者多喝水,每日至少1 500 mL。(2)教会患者以双手顺肚脐四周顺时针进行按摩,10 ~15 min/次,2 次/d,以促进肠蠕动。(3)嘱患者养成每日晨起排便的习惯;嘱患者多吃水果与粗纤维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掉烟酒。(4)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其负性情绪。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生大黄穴位贴敷与耳穴埋豆治疗:(1)将生大黄粉和白醋调和为糊状,使用自粘敷贴,贴在神阙穴、天枢穴上,4 h/次,1 次/d。(2)于耳穴大肠、腹、脾、消化系统皮质下进行耳穴埋豆,操作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另一手持探针由上至下探找敏感点,将王不留行籽粘于胶布(7 mm×7 mm)中间,并贴在穴位上,以拇指、食指按压4 min,以患者有酸、胀、痛等得气感为宜,视患者病情留籽2 ~3 日。(3)每次以贴压4 穴,每2 ~3 h 按压1 次,双耳交替治疗。
两组均治疗7 d,对比观察其排便情况、初次排便不良情况、临床疗效、舒适度以及生活质量。(1)排便情况:包括排便间隔、粪便性质、排便困难,均采取4 级评分法(0 ~3 分),0 分为排便时间间隔<24 h,粪软润成型、粪质正常,排便不费力;1 分为排便时间间隔为24 ~48 h,粪便稍干燥,排便不费力;2 分为排便时间间隔为48 ~72 h,粪便明显干结,需用力排便方可排出;3 分为排便时间间隔为>72 h,粪便严重干结,用力排便仍难以排出,需借助其他通便方法;得分越高提示排便情况越差。(2)初次排便不良情况:包括用力排便、大便干结、有不尽感、有阻塞感,记录各不良情况的发生例数,计算总发生率。(3)临床疗效:①显效,可正常、顺畅排便,大便成型且质软,排便次数≥1 次/d;②有效,可较顺畅排便,大便成型、质软,1 次/3 d;③无效,症状体征、排便次数几乎未有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4)舒适度:采用舒适状况评分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对两组患者舒适度进行评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环境4 各维度,采用4 级评分法,共112 分,得分越高越好。(5)生活质量:采用慢性便秘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 PAC-QOL)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躯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担心和焦虑、满意度,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差。
治疗后,观察组排便间隔、粪便性质、排便困难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排便情况对比(±s,分)
治疗后,观察组的初次排便不良情况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初次排便不良情况对比[n(%)]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治疗后,观察组的GCQ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表4 两组舒适度对比(±s,分)
治疗后,观察组的PAC-QOL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s,分)
慢性便秘的发病率高,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大,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西医治疗方面,一般予以泻药(容积类泻药、渗透性泻药、刺激性泻药、灌肠药和栓剂)、促动力药、促分泌药、微生物治疗。而临床实践表明,慢性便秘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包括摄入足够的水分,有氧运动,增加食物中膳食纤维及良好的排便习惯。通过健康宣教能够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知,并掌握健康生活与饮食的方法,有助于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因此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意义。
中医理论中,便秘常被纳入“虚秘”“气秘”等疾病类型中,病因是津亏肠燥、气机郁滞、气血衰弱、阴寒凝滞。老年人因为肾功能减退、胃肠气滞、传导无力、气机不顺,所以易出现津液输布失常、肠胃积热,津液不足则无法滋养肠道,糟粕排出障碍,因而发病。
大黄性寒,可破积滞,泄热毒,对于治疗便秘有非常明显的作用。穴位贴敷能够通过穴位将药效渗透到皮肤的内部。穴位贴敷于神阙穴(肚脐)、天枢穴(肚脐向左右三横指处),“神阙穴”是任脉经穴的主要穴位,也是冲、任、督三脉聚集所在,属经络总枢。脐部在胚胎发育期是腹壁的最后闭合部位,表皮角质层薄,脐下静脉网、腹部动脉分支丰富,且胆固醇少,渗透性好,所以刺激该穴位有通便之功效。天枢为足阳明胃经穴、手阳明大肠之募穴,处于神阙穴(脐中)旁开两寸部位,可调理肠胃、行气活血,非常适用于气滞血瘀引起便秘的治疗中。耳穴埋豆取穴中,主穴为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为肺、乙状结肠,大肠、腹,乙状结肠为相应部位取穴。刺激大肠、乙状结肠、腹三穴有促进肠蠕动、疏通脏腑、行气导滞之功。脾、三焦中,脾主运化,三焦化气输精,五脏六腑为三焦,以脾、三焦为穴,可化气输精、促进运化。消化系统皮质下为穴,可调节胃肠道功能。而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肃降,取肺穴能促进大肠疏导糟粕。因此在对慢性便秘患者的治疗中,我们选择了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 处)、腹(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的中点)、消化系统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前下方中点)、肺(耳屏内壁的底部)5 个穴位进行埋豆。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排便间隔、粪便性质、排便困难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初次排便不良情况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治疗后的GCQ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C-QOL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能够明显改善老年便秘,且其操作简单易,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提升其生活质量,患者更容易接受。分析原因与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可促进肠蠕动,改善肠胃功能有关。
综上所述,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老年便秘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排便情况,减少初次排便不良情况发生率,临床总有效率高,且患者的舒适度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有助于疾病尽快康复,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