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7-22 02:23赵鸿鹰
医药前沿 2022年15期
关键词:生存期细胞因子胃癌

赵鸿鹰

(徐州市肿瘤医院·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徐州医院肿瘤内科 江苏 徐州 221000)

胃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该病在近年来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健康安全。胃癌的形成与炎症刺激、免疫状态、遗传及基因突变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在胃癌早期,由于症状不明显,大多患者会误认为胃痛等症状只是由简单胃肠不适或胃炎引起,没有尽早前往医院就诊,导致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我国诊断时便已处于晚期的胃癌患者达到82%左右。针对晚期胃癌患者,手术及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可获得一定疗效,但术后出现转移或复发的患者高达58%,其3 年生存率也仅为18%左右。因此,探寻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积极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时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对胃癌患者联合应用免疫治疗与化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9 年3 月—2021 年3 月徐州肿瘤医院收治的86 例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 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经胃镜及手术病理等检查,均符合胃癌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卡氏评分在60 分以上;③重要器官功能均正常,生存期预计>6 个月;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器官功能衰竭或其他恶性肿瘤者;②严重感染者;③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者;④认知及意识障碍者等;⑤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无法完成治疗过程者;⑥处于孕期或哺乳期妇女。对照组男性患者30 例,女性13 例;年龄34 ~78 岁,平均年龄(46.57±6.83)岁;病灶部位:胃窦部12 例,胃体部18 例,胃底部及贲门3 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9 例,女性14 例;年龄35 ~77 岁,平均年龄(46.54±6.80)岁;病灶部位:胃窦部12 例,胃体部17 例,胃底部及贲门1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做法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化疗,在第1 天,按照130 mg/(m·d)的剂量标准向患者静脉滴注奥沙利铂,在第1 天至第14 天,同时按照2 500 mg/(m·d)的剂量标准向患者应用卡培他滨。1 个疗程共28 d,连续治疗2 个疗程。

观察组应用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化疗前2 d 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在第3 天对患者实施化疗,并向其皮下注射树突状细胞4 次,回输CIK 细胞2 次。1 个疗程共28 d,连续治疗2 个疗程。其中,DC 细胞的制备、CIK 的体外培养、DC-CIK 细胞共培养的操作步骤如下。(1)DC 细胞的制备:在对患者实施化疗前2 d,采集其自身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将单个核细胞进行纯化,纯度确保超过90%,再用培养基将细胞的密度调节在2.5 ~3.0×10/mL 的范围内。随后把细胞接种在6 孔培养板中,并放入到二氧化碳浓度为5%的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在37 ℃左右,共孵育120 min。待90 min 以后,将未贴壁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吸取出来,将DC 细胞培养液添加进孔中,再放入到二氧化碳浓度为5%,温度在37 ℃的培养箱中进行诱导。在第3 天,进行1/3 换液,在第5 天,收获未成熟的DC 细胞,并将其加入浓度均为20 ng/mL 的细胞肿瘤因子α 与IL-1β 中,以诱导DC 细胞成熟,在第7 天,便可获得成熟的DC 细胞。(2)CIK 的体外培养:采用无血清培养液,将单个核细胞的浓度调整至2 ~4×10/mL,再放入到二氧化碳浓度为5%的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在37 ℃,共孵育12 0 min,收集悬浮细胞,借助无血清培养液,调节细胞的浓度在1 ~2×10/mL,再将1 000 U/l 的IFN-γ 加入其中,放入到二氧化碳浓度为5%的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在37 ℃,共孵育120 min。在第2 天,添加IL-1α(浓度为10 ng/mL)与IL-2(浓度为250 U/mL),并进行培养。(3)DC-CIK 细胞共培养:培养CIK 细胞7 d 后,合并细胞,即在CIK 细胞悬液中加入获取的成熟DC 细胞,补充10%的自体血浆浓度,再将浓度为250 U/mL 的血清细胞因子2 添加进去并混匀。随后放入到二氧化碳浓度为5%的培养箱中,控制温度在37 ℃,共培养2 ~3 d,启动回输。

1.3 观察指标

(1)T 细胞亚群比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记录患者治疗前后CD3、CD4、CD8的比例。(2)白细胞介素水平及中位生存期:采用ELISA 法,检测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介素12(interleukin-12, IL-12)水平,并记录其中位生存期。(3)疗效判定标准:完全缓解为病灶完全消失,并且维持28 d 的时间。部分缓解为病灶有所消失,且总值不超过50%,持续28 d。稳定为病灶减少的幅度不超过50%,或增大的幅度不超过25%。进展为有新的病灶出现。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两组T 细胞亚群比例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的CD3、CD4、CD8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CD8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T 细胞亚群比例比较(±s,分)

2.2 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及中位生存期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IL-12 水平及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IL 水平及中位生存期比较(±s)

2.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6.74%)高于对照组(5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3.结论

胃癌是出现在胃黏膜上皮组织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群体,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HPV 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病的发病呈年轻化的趋势。早期胃癌症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嗳气、胃痛等,症状与胃溃疡、胃炎等胃部疾病类似,导致不容易察觉。近年来,随着手术、放疗及化疗等传统疗法在胃癌治疗中的规范化、综合化应用,大大提高了胃癌的治疗有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术后辅助化疗等疗法虽然能够有效减少胃癌的复发,但仍难以完全清除体内残留的微小病灶,病灶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依旧比较高,并且部分患者化疗依从性较差,免疫力减退,易出现多种化疗并发症和较高的毒副反应发生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临床应探寻更为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以促进胃癌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分析细胞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也愈发关注基因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在恶性肿瘤疾病中的应用。其中,恶性肿瘤细胞可以表达许多不同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能被免疫系统识别,成为抑制癌症发生的靶点,然而肿瘤可以通过免疫抑制作用创造利于癌症细胞生长的肿瘤微环境,干扰机体的抗肿瘤反应。免疫细胞疗法在肿瘤治疗中能够调节宿主免疫功能,特定的过继性免疫细胞能够靶向识别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通过展开DC 细胞与CIK 细胞的共培养,可促进CIK细胞的大量增殖及成熟,增强CIK 细胞毒活性,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1)在细胞因子治疗中,采用DC 细胞可起到诱导、杀伤细胞的功能,通过将这些免疫细胞输入到胃癌患者的体内,可发挥出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经实验研究得知,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树突状细胞均存在紧密联系。作为一种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成熟的DC 细胞在与T 细胞接触以后,会激发免疫应答反应,而对于未成熟的DC 细胞,其抗原吞噬能力极强。(2)细胞因子有着非常强的诱导杀伤细胞增殖能力,在体外便可被诱导及繁殖,免疫特性比较强。作为一群使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细胞兼有T 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的特性。(3)CIK 细胞治疗指从患者外周血中采集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CD3 单抗、干扰素-γ 及IL-2 等多种细胞因子的修饰、刺激、培养以及增殖以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从而达到迅速杀伤肿瘤,缓解放化疗毒性的作用。CIK 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活性及杀伤活性,其主要释放的细胞因子包括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对身体的不良反应小,可以很好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在化疗后回输CIK 细胞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关研究表明,CD3能够较好地反映CD4与CD8水平。CD4作为人体免疫系统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免疫细胞,可启动身体来对抗微生物,其数量变化还可将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反映出来,一旦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损害,CD4的水平就会降低。CD8能够对T 淋巴细胞起杀伤性作用,这表明其能起到很好的杀死肿瘤细胞及抗病毒感染等功效。作为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IL-6 主要是由肿瘤细胞自分泌产生的,受到肿瘤细胞坏死因子的影响,其水平高低能够调节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IL-12 对T细胞的增殖及分化可起到促进作用,经动物实验研究得知,IL-12 对肿瘤细胞的转移可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给予观察组胃癌患者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8等T 细胞亚群比例,血清IL-6、IL-12 水平,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单纯接受化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价值优于单纯化疗。

综上所述,通过对胃癌患者联合应用免疫治疗与化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提高其T 细胞亚群比例及血清白细胞介素水平,进一步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生存期细胞因子胃癌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患者长期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存期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细胞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术中淋巴结清扫个数对胃癌3年总生存期的影响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健脾散结法联合化疗对56例大肠癌Ⅲ、Ⅳ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