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中展
反映19 世纪霍乱的绘画。右上:霍乱弧菌。
近日,武汉大学出现一例感染性腹泻病例,经过省市区三级疾控中心复核,该病例被诊断为霍乱。这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什么是霍乱?霍乱危险吗?对中国的年轻人来说霍乱很陌生,其实它是个“老牌传染病”。自1817年以来,发生过7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先后导致数千万人死亡。即使现在全球每年也有300万-500万人感染霍乱。每一次霍乱大流行中,中国都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1949年到1960年,霍乱在中国基本灭绝。60年代以后,第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中国虽被波及,但基本控制有效。2000年后,全国范围内每年报告的霍乱病例基本控制在几十例,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
因为霍乱的世界性大流行属性,以及发病迅疾、严重腹泻和可致命的特点,中国把霍乱定性为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只有鼠疫和霍乱两种。霍乱是由O1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烈)性消化道传染病。霍乱弧菌是革兰氏阴性菌,菌体短小,呈逗点状,有单鞭毛、菌毛,部分有荚膜,共分为139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O139群可引起霍乱。
霍乱按照病症轻重分为四类:一是轻型,即非典型霍乱,主要见于O1群霍乱,大部分仅轻度腹泻,极少伴有呕吐,3-5天内即可恢复;二是中型,也称为典型霍乱,腹泻次数每日10-20次,大便呈米汤水状,可能出现脱水、血压下降、少尿等症状;三是重型,呕吐与腹泻频繁,脱水严重,血压下降甚至不能测得,尿极少或无;四是暴发型,也称干性霍亂,是一种特殊类型,以休克起病,无腹泻和呕吐或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未待腹泻和呕吐即出现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而死亡。
根据临床表现,霍乱的整个病程呈现三个阶段:一是泻吐期,患者每日大便次数可达数次至十几次,可能喷射性呕吐;二是脱水期,由于剧烈腹泻及呕吐,患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严重,血容量下降,循环衰竭,患者有休克死亡风险;三是反应期及恢复期,纠正脱水后,大多数患者症状消失,逐渐恢复正常。感染霍乱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能会因严重脱水死亡。
目前来看,霍乱传染源主要是具有典型临床表现的霍乱患者和带菌者两大类。其中,患者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其排泄物及呕吐物中都含有大量的霍乱弧菌,可以污染周围环境,导致水源、食物被污染;带菌者虽然没有临床表现,但粪便中带有霍乱弧菌,如果不被及时收治或隔离,带菌活动也会成为传染源。人类很容易感染霍乱弧菌,被感染的水、食物(尤其是水产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都会造成传播。
针对传播快、危害大的传染病,关键在于防治。中国在霍乱的防治方面是非常有成效的。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21年全国霍乱报告发病只有5例。这归功于环境改善,以及持续有力不松懈的防范。目前中国在海南、广东等17个省份设置了34个国家级监测点,对区域内的水系、海/水产品、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等进行监测,并逐级上报,确保及早发现新病例。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霍乱主要是防止病从口入,应当做到“五要”和“五不要”:饭前便后要洗手,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熟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生水未熟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可能被污染且未消毒物品不要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