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旋
摘要: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尤其是对创造性进行评述,大部分评述创造性的通知书中都会出现公知常识。在准确认定公知常识的前提下,如何使申请人信服,需要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支持与审查经验的积累。本文结合《专利审查指南》中的相关规定及专利审查实践工作,借助典型案例的公知说理方式及公知常识证据的补充说理,以期为发明专利创造性审查中有关公知常识的认定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公知常识 说理 证据 专利 创造性
在有关发明专利的审查过程中,公知常识的认定经常饱受争议[1-2]。《专利审查指南》中记载了一种现有技术是否显而易见的情况,即:“所述区别特征为公知常识,其可以为本领域中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惯用手段,或教科书或者工具书等中披露的技术手段”;“审查通知书中引用的公知常识应当是确凿的,如果申请人对公知常识有异议,审查员应当能说明理由或提供公知常识证据”[3]。然而在审查工作中,对公知常识举证很难。因为大多数公知常识的内容并没有记载在教科书、工具书以及技术手册中,公知常识采用书证进行举证显得举步维艰,所以大部分审查员采用说理的方式认定公知常识,然而说理不充分,空话套话多就很难令申请人接受[4-6]。因此,在认定公知常识的过程中,依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如何对公知常识进行说理及采用公知常识证据辅助公知常识说理就显得尤其重要,这对兼顾审查效能和社会满意度均有很大影響。
1 典型的案例公知常识说理方式
1.1 补充检索公知常识证据进行说理
1.1.1 案例1
申请号:2015107612643。
发明名称:法兰组件、压缩机、换热设备和压缩机加工方法。
相关案情:申请人根据原始公开文本在原权利要求中添加新的技术特征“制造所述内套用的粉末冶金材料的密度小于制造所述法兰盘的金属铸件的密度”,并陈述:对比文件均未对制造内套和法兰盘的材质的密度进行限定,本申请通过对内套与法兰盘材质的限定,实现提高法兰盘自润滑性能。
审查员检索到多个教科书,对上述参数比较进行了公知举证,具体答复如下。
首先,粉末冶金是用金属粉末作为原料,经过成形和烧结制造各制品的过程。粉末冶金在成形和烧结过程中存在密度损失,粉末冶金制品的密度小于金属的密度,粉末冶金能够对制品的孔隙度控制,可生产多种多孔材料和多孔含油轴承等(可参见《航空制造技术》,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第575-576页,航空工业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版),而多孔含油轴承在混料时加入石墨粉,经过压制、烧结成形后,本身具有一定的孔隙度,当浸入润滑油时,在毛细作用下,孔隙中可吸附大量的润滑油,其本身具有自润滑作用(可参见《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第2版)》,冀秀焕等,第162页,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2版)。粉末冶金铁基材料的最小密度为6.2克每立方厘米,最大密度为7.2克每立方厘米(可参见《五金实用手册(修订版)》,潘旺林等,第142-143页,2014年1月第2版)。而多层滑动轴承用铸造铜铅锡和铜铝合金以及整体滑动轴承用铸造铜锡锌合金的密度最小为7.6克每立方厘米(可参见《中外铸件材料速查手册(修订版)》,陈琦等,第628-630页,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2月第2版)。
其次,对比文件1公开了轴承主体部或铸造而成,内套9由粉末冶金材料烧结而成,粉末冶金材料为Fe基。由前述公知常识证据可知对比文件1中的粉末冶金材料的密度最大为7.2克每立方厘米。而在本领域常规合金轴承的密度最小为7.6克每立方厘米。对比文件1中轴承主体部的主要作用是便于与壳体焊接、支撑载荷以及与其他部件形成工作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或降低成本等因素选择轴承主体部的铸造材料如铜合金或铁合金等(其密度最小为7.6克每立方厘米),此时,制造所述内套用的粉末冶金材料的密度小于制造所述法兰盘的金属铸件的密度。
再次,在本领域中粉末冶金能够生产多孔含油轴承等,采用粉末冶金制成的多孔含油轴承,利用其本身具有的自润滑作用,提高轴承组件的润滑性能以减小磨损是本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
1.1.2 案例2
申请号:201410811050.8。
发明名称:一种叶片快速钢印标刻工装。
相关案情:一通申请人认为垫铁为紧固斜块的形式,且紧固斜块上设置有倾斜斜面、安装槽一侧设置有与倾斜斜面配合的内斜面是所属技术领域的公知常识。通过采用紧固斜块来固定钢印,不仅操作方便、简单,且将紧固斜块插入安装槽中时,会给予钢印一个作用力,进而保证钢印可靠、稳定的固定于安装槽内,相较于对比文件1直接采用垫铁结构的形式,本申请具有操作方便、简单,安装稳定、可靠的特点。
审查员为了提高公知常识认定的说服力,对公知常识举证。在本领域为了更加紧固、简便地安装物件,通常会采用斜楔夹紧机构来夹紧物件,且斜楔通常呈紧固斜块的形式,紧固斜块上设置有倾斜斜面,安装槽一侧设置有与倾斜斜面配合的内斜面(可参见《机械制造工艺学》,李凯岭,第87-89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1版),因此,为了使得钢印在钢印夹具中固定得更加稳定、可靠且安装更加方便、简单,在对比文件1公开的垫铁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将垫块设置成紧固斜块的形式,并进行上述设置。
二通申请人争辩:倾斜斜面和内斜面的倾斜角度均为7°,该设计不仅加工方便、简单,且使得装夹固定起来更为可靠、稳定。
然而,在证据《机械制造工艺学》,李凯岭,第87-89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第1版中记载了:通常会使得倾斜斜面和内斜面的倾斜角度为6°~8°,具体根据需要使得倾斜斜面和内斜面的倾斜角度均为7°是所属领域的常规选择。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知:具体分析申请人的意见陈述,针对争论的焦点,为了提高说服力,节省审查周期,对于有争议的公知常识的认定,采用工具书进行举证进行说理,可以避免无谓的争辩,特别是针对一些参数的公知常识认定,如果能通过补充检索教科书进行公知举证,申请人更容易信服。
1.2 对认定的公知常识进行充分说理
1.2.1 案例3
申请号:2016103466604。
发明名称:一种导轨滑动调节式薄铝板卷圆装置。
相关案情:申请人认为对比文件1仅仅是原理和本申请类似,基本上没有公开本申请的具体结构,并进行相应特征有益效果说理。
审查员经过分析认定进行公知常识说理:(1)首先说明在卷圆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时期卷圆辊上的卷材的厚度会有所差别,因此不同的时期限位架距离卷圆辊的径向距离要能够调节;(2)而在限位架相对于卷圆辊的距离能够调节的情况下,限位夹相对于底座的位置自然要可调;(3)再说明对于需要移动的限位机构采用滑槽和滑块的配合形式为常规技术手段,由此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有动机将对比文件1的底座改为滑轨的形式;(4)最终说明在对比文件1的底座为轨道结构的前提下,自然底座上的所有构件均设置在轨道上。
申请人二通进行了权利要求修改和区别技术特征争辩,并且意见陈述篇幅很长。
审查员再次进行加强说理:本申请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主要为:限位机构的结构不一样。但是对比文件1中已经公开了要设置限位机构,并且显而易见地:(1)随着卷材厚度的变化,限位机构必须能够相对于卷圆辊的径向移动。(2)因此限位机构必须能够相对于安装卷圆辊的底座移动。(3)至于具体的移动结构,设置为滑块和导轨配合的方式是所属领域的常规设置。由于“限位结构”这一发明点已经被对比文件1公开了,其具体的结构设置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对比文件1公开的基础上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就能得到的。
该案件二通后视撤。
1.2.2 案例4
申请号:201310140693X。
发明名称:低压腔压缩机系统及其过热度控制方法与室外机。
相关案情:申请人认为区别技术特征与本申请权利要求1中的其他技术特征是相互配合的,不是孤立的,应以整体考虑,而不能将各个技术特征割裂考虑。
对此,审查员分3个方面进行了答复。
首先,对比文件1虽未明确指出第一温度传感器81、第二温度传感器82的检测周期及控制器相应的控制周期,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晓,要实现“当(底部温度-回气温度)≤8℃,压缩机油温加热带7开;当(底部温度-回气温度)>8℃,压缩机油温加热带7关”这样一个连续控制的流程,上述设备应至少进行多次检测和控制或者采用实时检测和控制的方式,而不可能仅进行一次检测和控制,也就是说,对比文件1的第一温度传感器81、第二温度传感器82和控制器也是重复执行检测和控制的动作,如此循环,从而实现对油温加热装置的开启和关闭的控制,因此,对比文件1和本申请的发明构思相似。
其次,在控制领域,当涉及到根据检测参数来控制系统运行时以取得预期的技术效果时,参数的检测通常为连续检测,而控制器也相应地进行连续控制,如实时监控环境温度来调节风扇的转速以获得良好的舒适度,又如实时检测储气罐的压力来控制空压机的启停以实现节能的目的。
再次,当对比文件1也是重复执行检测和控制的动作时,具体使得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控制模块多久重复一次检测和控制的动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低压腔压缩机的实际运行情况容易得出的,从而进行相应控制,使得润滑油的运动粘度能够适合低压腔压缩机的润滑要求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申请人提复审继续进行争辩。
审查员在前置审查意见时强化说理。
首先,对比文件1和本申请均是根据过热度来控制油温加热装置的开闭,区别在于本申请的过热度=油温温度-回气温度,对比文件1的过热度=底部温度-回气温度,然而,根据对比文件1的附图1,油温加热7设置于数码压缩机11的下部,在所属技术领域中,该种压缩机11的底部通常存储的是润滑油,因此,对比文件1中的设置于数码压缩机11底部的第一温度传感器81(对应于本申请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测量的底部温度与润滑油温度息息相关。
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压缩机在运行时都需要一定的过热度,对比文件1实际上调节的也是润滑油的温度,而调节润滑油的温度,自然能够调节润滑油的运动粘度,使其适合压缩机润滑的要求。对比文件1在实现对回气过热度的控制时,由于其实际上调节的是润滑油温度,故其还可实现上述申请人所说的有益效果。同时,对比文件1调节底部温度时是根据过热度控制油温加热带的开关,能及时、精确地根据压缩机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最终,复审委维持驳回。
从上述两个案例可知:首先,公知常识的说理是基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抓住区别技术特征存在的作用逐步说理、步步分析如何从对比文件获得本申请;其次,从方案的整体性出发,结合发明构思及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本领域现有的常规技术知识辅助进行充分说理,逻辑思路清晰,说理层次推进,有利于申请人接受与信服。
2结语
在对于创造性评述中公知常识说理时,首先审查员应该想到证据优先,在能进行举证的情况下,尽量进行举证以支撑公知常识说理;不能举证的情况下,则需强化公知常识说理。至于如何提高公知常识说理水平,一方面要不断积累本领域专业技术知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是充分说理的基础;另一方面还要掌握一定的撰写技巧和说理逻辑,需要审查经验的不断积累。
参考文献
[1] 马飞,蒋营营,王晗,等.浅谈区别技术特征的认定与公知常识正确使用[J].河南科技,2021(21):138-141.
[2] 冯晓青,余子凯.创造性判断中公知常识认定研究[J].大理大学学报,2021,6(9): 1-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指南[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4] 刘渊.创造性评判中公知常识的认定和使用[J].中国高新科技,2018 (21):71-73.
[5] 李學毅,孙雅雯,张伟,等.浅谈公知常识性证据的获取[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9,16(8):122-127.
[6] 鲍桂清.浅析创造性判断中公知常识的认定与举证[J].中国发明与专利,2020,17(增刊2):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