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 赵云鹏
[摘 要]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特质的生动写照,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次密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价值依归;“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行动指南;“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气概;“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政治保障。
[关键词]伟大党建精神;政治保障;行动指南;价值依归;精神气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①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是对党的建设百年历史实践的一次思想升华。从伟大建党精神透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加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 觉。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价值依归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真理,是站在人民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道路的伟大理想,它将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辩证结合起来,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首先,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的理论。马克思通过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它还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論品质。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②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与中国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相结合,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③,也是中国赢得一次次胜利的理论源泉。
其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体现在它的彻底批判精神和价值取向方面。无论是从它诞生之初批评封建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还是在发展过程中对各种唯心主义、机会主义、修正主义进行批评,都体现了这一理论的彻底批判精神。它还通过对资本主义进行批评,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④因此,它与以往任何的理论都不相同,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争取自由与解放的革命性理论。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初就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党的二大决议案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中汲取自身发展的“营养”,使其一直保持着先进性,引领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价值依归。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行动指南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刻,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回望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抗战,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又经过40年的改革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建党百年之际,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伟大征程,需要伟大担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守责任担当,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新使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赓续责任担当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生机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深化责任担当,确立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使命。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取得历史性成就,顺利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高程度的物质、制度和精神保证。
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梦想,在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杨靖宇、左权、黄继光等无数革命先烈英勇斗争、以身许国,在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旧中国,承担起民族独立的历史重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梦想,王进喜、孔繁森、黄旭华、申纪兰等一大批先锋模范党员甘愿奉献、砥砺前行,在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承担起民族富强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作为行动指南。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即将迎来民族复兴的伟大时刻,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承担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层次密码,即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作为行动指南。
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气概
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我们这样,遭遇过如此多的艰难险阻,经历过如此多的生死考验,付出过如此多的惨烈牺牲。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 ⑤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以这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不懈地奋斗,在中华大地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它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鲜明特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精神优势,更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法宝 ⑥。
百年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气概,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红色”为底色的意蕴。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伟大事业,是无数党员同志用“生命鲜血”和“青春热血”铺就的。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⑦正是无数共产党员这种不怕牺牲、甘愿奉献的精神,以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把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无私地奉献给了建设新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浴血奋战,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据民政部门统计,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牺牲的可以查到姓名的革命者大约有370多万。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相关部门估计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期间在战场上牺牲的革命者有76余万,其中有共产党员32万;1927年至1932年,仅在刑场上牺牲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至少在100万以上。这些为党和国家的革命事业做出英勇牺牲的革命同志,用生命对“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出了完整的“诠释”。这一阶段也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和英雄事 迹。
在和平年代,“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再次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伟大经济奇迹。据统计,中国在1978年时的经济规模仅为3679亿元人民币,而202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经超过114.4万亿元。这40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速达到近14%,考虑到通货膨胀率,年均实际增速高达9%,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每一次改革都充满荆棘,每前进一步都需要艰辛的付出。在科技攻关的第一線、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党员们实干、无私奉献的身影,并形成了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弘扬了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精神品格,锤炼了自身应对风险挑战、进行伟大斗争的意志品质和底气自 信。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政治保障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政治保障。对党忠诚就是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言党;不负人民就是心系人民、情系人民、行为人民。伟大建党精神把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相结合,体现了全体党员的责任意识与担当情怀,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政治保障,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首先,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已经写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准则,每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同志,必须做到“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同时,对党忠诚体现为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二大、三大、四大通过的党章,也均设有“纪律”专章,对严明纪律的重要性做了明确阐述,强调党的内部必须有严密的、高度集中的、有纪律的组织和训练 ⑧。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有理想、有信念的党员同志,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不断攻坚克难、善作善成,才凝聚起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每位党员同志对党忠诚、默默奉献,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坚定前行的力量之基。
其次,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代表着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 ⑨作为代表着历史发展方向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通过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断厚植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并体现在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之中。“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⑩在一百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因此,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将“党性”和“人民性”辩证地统一在党的建设之中。党员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引领下,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并以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依归,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政治保 障。
注释:
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第2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24页。
③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年第3期。
④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8 年版,第 39 页。
⑤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7页。
⑥朱叶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优势》,《党政论坛》2021年第9期。
⑦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109页。
⑧袁芳:《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品格》,《党政论坛》2021年第9期。
⑨习近平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 年 1 月 9 日,第 2 版。
⑩《毛泽东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 1004-1005 页。
李松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复旦大学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基地科研助理;赵云鹏系湖州市南浔区发改经信局科员
(责任编辑 周 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