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妹 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心
我很久以前就见过于老师,但次数不多,只有三次。第一次在1983 年的5 月,第六师范学校的大礼堂;第二次是时隔32年后的2015年11月29日,在松江东华附校的阶梯教室;第三次是在屏幕上,2019 年9 月8 日,我去华师大参加“生命永恒 教育永恒”基础教育改革70 年的论坛,当时于老师在病中,她特地录了一段视频,我在会场的屏幕上见到了躺在病床上、一谈教育就精神矍铄的于老师。
我1982 年考入上海第六师范学校,1986 年6 月毕业至今已经有36 年。我从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转岗为一名劳技教师,再成长为一名正高级教师,这一路,就是在于漪老师的激励下完成的。没有于老师的教导,我可能永远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小学的教师大部分来自知青。八十年代初,国家推行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优秀学生进入中等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到城乡小学任教。1982 年,我选择了师范类学校,踏进了上海市第六师范学校大门。1983年的初夏,我第一次聆听于漪老师的讲座。那年,我16岁,于老师54岁!
于老师在“一辈子甘做孩儿王”的主题报告上介绍了她那艰苦的求学经历:初中毕业,她父亲离世,家境贫寒,辍学帮助母亲赚钱养家还是继续求学,是她面临的困难选择!正值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师范学校到镇江招生,爱学习的她,在母亲的帮助下,幸运地被录取,不要学费,还包生活费,让她走上了求学之路。听到这,我和我同学们不禁低头细语,我们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娃,和于老师的经历好相似啊!后来,由于学校调整,于老师放弃了师范报考了淮安中学,因学校离家很远很远,每天天不亮出门,披星戴月回到家,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总是一身烂泥一身水。求学之路的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接着,于老师介绍了留在她记忆中不能忘却的老师们,如教他们唱《苏武牧羊》的音乐教师,当时正值日寇侵略中华,她的老师眼中含着泪水,打着节拍流着泪教学生,于老师深情地哼唱:“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血,饥吞毡……”还有她的国语老师,教授《闰土》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于老师从座席上站起来,扮演她老师上课的情境:闰土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瓜地里,手持钢叉向偷瓜的猹奋力刺去。月下,少年闰土在瓜田中机智勇敢地逮猹。我听得入迷。最后,于老师为我们讲述她在艰苦年代,为了备好一堂课,常常挑灯夜战,花上10 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她是在用心备课,因为她的心中装着学生,是为了让学生学好学会!她动情地说:“你们是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尽管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会很遗憾很不甘!但国家培养了你们,不能忘恩啊!你们在这里学好本领,毕业后回家乡回故里,为家乡培养人才、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到有一天,你们看到自己的学生有出息,取得了好成绩,你们就是在报效祖国,同样是为国家做贡献!”于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们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你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选择了高尚,选择了奉献!老师,就是一支蜡烛,照亮孩子,燃烧自己!”报告厅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我第一次听于漪老师的报告,当时的于漪老师五十开外,声音洪亮,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但最触动我的是,我报考师范,初衷是跳出农门,减轻家庭负担,而现在却想着读大学,甚至抱怨报考师范是上当受骗,觉得自己太不懂事了。于老师的报告,让我幡然醒悟,“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多美的一句话!
2015 年11 月29 日,时隔32 年后,我再次听于老师的报告,是她在松江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当时,她已是86 岁的高龄了,但她神采奕奕,一谈教育就容光焕发。坐在报告厅里的我,似乎又回到青春懵懂的时代,聆听着于老师的教诲和嘱咐,既感动又激动,内心澎湃!
2019 年9 月8 日,屏幕里的于老师虽然病着,但只要谈到教育,她就气宇轩昂、满面红光。她说:“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我讲的教育质量不是分数,也不是某一学科的成绩,而是我们培养的人的质量。”于老师要我们带着理想、情怀、责任和担当站到讲台上,传授知识的时候要传播思想和真理,能在孩子的心中点起一盏明灯,使学生明白人生道路怎么走,这也是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
第一次聆听报告,改变了幼稚、冲动、忘记初心的我;第二次聆听报告,我是已有29 年教龄的老教师了,让我有勇气对于老师说,我选择教师,做到了初心不渝、忠心不改;第三次隔着屏幕听于老师的讲话,是长者的叮咛,是师长的期望!我在心里默默地对于漪老师说:“于老师,感谢您在我懵懂年华教育、感化了我,让我明白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效祖国,也让我满怀爱心从事教育工作,充满信心坚守不变的梦想!”
如今,我已满35 年教龄了,但永远不会忘记于老师“做一辈子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的警言,扎根基础教育,喜欢做孩儿王,一辈子甘做孩儿王!
初心:第一次聆听于老师的报告,她的一席话如朗朗明月,滋润着我的心田。我当初报考师范的初心是跳农门、学本领,回家乡、效父老。而我,因无缘“大学”而迷茫,忘记了当初选择师范的缘由。于老师的报告,让我重新拾起初心,安心学习,甘做“孩儿王”。这也是我坚守教学一线35 年的动力,不忘初心,不忘师范时于老师和母校所有老师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不忘自己肩上的使命,培养家乡的孩子,教育好他们,让他们健康成才。我教了12年语文,做了12年班主任,我的学生虽然没有很大的成就,但他们勤劳、善良,没有一个是“啃老族”,没有一个窝家不工作;他们在家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单位爱岗敬业,成为企事业单位的中流砥柱。如今,我教的第一届学生的孩子都已长大,有的即将毕业参加工作,有的还在大学学习。每每与学生相聚,他们总回忆我对他们的严格要求,感悟当初受到的教育,并铭记于心。其实,这都得益于当初于漪老师的教诲,学好本领,报效家乡父老,教育好家乡的孩子。
爱心:于老师的报告,让我明白教师的爱不同于父母、兄弟姐妹间的爱!教师的爱,是对学生了解后的有原则、有策略、有底线的爱!于老师告诫我,要深入了解学生,才会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他们渴望什么,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去关注他们、爱护他们,才能倾注我们的爱心。我学着于老师的样子,课间参与学生的活动,与他们一起跳橡皮筋、踢毽子、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放学后,找学生谈心、说故事,还背上竹筐与学生一起去田野割草、抓鱼摸虾;课堂上,我喜欢提问、追问、反问,喜欢让学生质疑,喜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让学生扮演书中角色。如果学生不认真了、不做作业了,喜欢让他们说出缘由,鼓励他们积极反思和相互督促。我总对自己说,虽然我有很多学生,一个掉队了,似乎关系不大,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就是100%。所以,我要用我的爱心引导、教育好他们。我成为他们的玩伴、他们的师长,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习,赞美他们的优点,包容他们的缺点,爱他们,成就他们。
恒心:于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师需要恒心,有了恒心,在工作中才会不放弃、不气馁!在三十多年里,每一天都像翻开新的篇章。因为孩子在长大,知识在增长;而我,经验在积累,方法在固化。所以,我坚持学习,每年阅读20 本以上的书,并撰写读书笔记;我坚持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记录发生在班级中的故事,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一期、二期课改浪潮中,我都没有掉队,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高中的劳动技术改为通用技术,我通过学习课标、理财方面的书籍,参与编写《现代家政技术》教材和教参,并率先在学校开展教学,引领了松江在通用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的试点工作。
40 年前,我选择了师范,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我一直牢记于漪老师的话:“你既然选择了当教师,你就选择了高尚,你就必须用高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一个人民教师的良知来告诫自己。”我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使命!我上每一节课,都会根据学生情况而设定问题、内容,上课的思路清晰明了,上课的语言真诚温暖,关心学生的成长,关心学生的行为,牢记我是为自己的国家培养人才,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不管有多累,当我踏上讲台,就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精神抖擞、活力四射!因为,我喜欢这三尺讲台,坚守初心,不忘使命;满怀爱心,不忘责任;拥有恒心,不忘担当。
于漪老师说:“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所谓合格,就是不负祖国的期望、人民的嘱托。”这,也是我的理想。
在我彷徨的时候,于老师教会了我感恩,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是于老师,指引着我一路成长。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选择做一名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