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台山侨乡的影响

2022-07-21 09:44温子坚
关键词:排华台山华侨

温子坚

(江门市博物馆 陈列保管部,广东 江门 529000)

近代以来,中国侨乡社会通过庞大的华侨华人群体,受到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1929—1933年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与海外联系较多的台山侨乡社会,感受尤深。

学界关于台山侨乡的研究成果丰富。论文方面,有学者从某一时期世界环境因素变化来观察侨乡社会,如石坚平运用侨刊史料,分析了二战后,在美、加等国移民政策变化、中外交通恢复、侨汇输入,以及国内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四邑侨乡婚姻市场受到的冲击、挤压及其后果显现;[1]刘红卫探讨了世界经济危机背景下开平、台山侨眷拮据的生活状况,分析了开平、台山经济萧条的主要表现。[2]世界经济危机对华侨生计的影响,还见于多种华侨史著作,以及同时期台山侨刊的记载。江门市博物馆馆藏的部分华侨银信真实记录了当时华侨对世界经济危机、所在国萧条的看法。另外,美国《白银收购法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中外学界亦有丰富研究成果。①但法案对台山银号的冲击,则甚少被提及。以《新宁杂志》为主的台山侨刊,对1934年的台山新昌和荻海埠主要行业状况等方面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本文主要利用台山侨刊及江门市博物馆藏银信档案,探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与华侨、台山社会萧条之间的关系,揭示世界经济变化对台山社会的影响途径。

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台山华侨的影响

1929年10月,美国股市发生罕见暴跌,掀开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序幕。根据道琼斯指数统计,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有三十种工业股票价格从平均每股三百六十四元九角跌落到六十二元七角;二十种公用事业股票从平均每股一百四十一元九角跌落到二十八元;二十种铁路股票价格从平均每股一百八十元跌落到二十八元一角。[3]伴随着股市大幅下跌,大量美国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失业。美国经济崩溃使得欧洲、南北美洲、东南亚直接产生萧条。

中国侨乡同样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自晚清以来,台山人纷纷出洋谋生。民国时期台山华侨主要分布在美洲的美国、加拿大、古巴、墨西哥,东南亚地区的新加坡、马来亚、菲律宾、暹罗(泰国)等。在这些地方谋生的台山华侨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收入锐减,失业归侨增多,以及遭受海外排华运动的侵害。华侨的遭遇直接影响到侨乡侨眷。这时期的华侨收入下降,在外谋生之不易,从华侨寄回家乡的信件中有所反映。

美国华侨受到影响最大。1931年12月7日,在美国的余文义写给儿子余仕龙与妻子谭氏的信中提及:“现金山通美洲,许多人唐番失业,宗(纵)仍有工做者,过半数半份工银收入,未知几时能旺。”②1932年10月17日,侨居美国的余毓辉寄给儿子余惠泉的信中谈及:“方今全球经济不景气,关于美国市面艰难,银根吃紧,营业一道不易进行,故要节俭家用。”③1933年2月25日,在美国的满大寄给父亲的信中写道:“现下……有工栖身,惟是工金非常淡薄。在家各人务要从俭为上策,现今美国各行事业继续冷淡,复兴之期无望。现政府无法振兴农工,势难恢复旧日元(原)状。”④

古巴华侨也有类似遭遇。受经济危机影响,大量华侨失业,或滞留古巴,或回国。1934年,古巴台山华侨李云宏在家信中称:“抵古(巴)以来,因世界不景气,经济恐慌,华侨在外无工栖身者不知几岁,所以年来甚少艮(银)两付返家用。鄙人未有家用汇归亦经已数年。”[4]经济危机期间,收入减少尚算好运,不少华侨直接失业。1934年的《新宁杂志》提及:“古巴工商,亦日形冷淡,近来世界不景气,影响更甚。由民二十(1931年)至今,古巴之侨胞生活尤为困难,失业者几居半数。稍有积蓄者均束装回国,改图别业。在民国十五六年间,侨胞人数,约在六万以上,现在居留该国者,统计不过二万五千人。而有事业栖身者,不满十分之四。”[5]可见,经济危机爆发后大约有58%左右华侨因失业离开古巴。

东南亚地区华侨失业人数逐步增加。1920年代,数千名四邑华侨在泰国从事传统的“三行”(木工、瓦工、油漆工)工作。稻米、木材是泰国传统出口大宗商品。在经济大危机中,因稻米、木材价格逐年下跌,泰国经济大受打击,导致不少华侨失业,有的因无法交纳人头税而被遣回中国。1934年的《新宁杂志》称:“五年前(1929年),暹罗(泰 国)建设大兴土木,工程畅旺,邑人谋生颇佳,旋因暹罗纸币高涨……出产米木大受打击,因此,全国木米行多数休业,暹京(曼谷)建造大为停顿,木工、泥水、机器、油漆等华侨工人,因之无处佣工,颇有船费者陆续回国。近年失业游民日众,当地政府随街搜查人头税牌仔凭证(每人每年缴纳税银六铢,俗称绑牌仔)。若无牌仔凭证,又无工栖身,当街游荡者,被拘拨回……访者昨日适遇前在暹京猛叻相识之邑人余淇归家,据称目前暹罗邑侨,除少数生意商人,无工栖身者实居多数,行乞无处,厥状堪怜,嗣后被拨者当尚源源而来。”[6]多数失业的台山华侨难以支付人头税,冒着被递解出境的风险留在泰国,处境凄惨。

经济大危机之下,华侨与所在国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大规模排华运动再次涌动。这时期以墨西哥的排华运动较为激烈。20世纪初,墨西哥发生过多次排华运动,民间潜藏排华情绪未能消除。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墨西哥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国内经济不振,失业人数攀升。经济式微加剧了墨西哥人与华侨的矛盾,成为30年代墨西哥排华运动的催化剂。[7]27墨西哥在法律、经济、舆论层面都采取了严重侵犯华人利益的行为,甚至在1931年成立排华党针对华人,使得华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7]26

1933年,台山《自治杂志》曾引述被排挤回国的华侨的经历:“所有土人,均拒绝与华人交易。毒殴华人之事,日凡数起,造成恐怖。旅墨者咸惴惴自危,几至于不敢独行外出。寖且登门寻仇,殴打之后,警察视若无睹,凶手逍遥法外。我国领使又屡请弹压,迄无效果。拍电返国向外交部请示,亦只有提出抗议,便无完善方法。华侨在领馆避难者挤拥不堪,而警察动辄谓为流氓,递解出境。”[8]墨西哥当地人在经济上孤立华侨,安全上威胁华侨,警察助纣为虐。国民政府外交无力,无法有效护侨。

在排华运动的打击之下,墨西哥华侨的经济损失十分惨重,部分无辜华侨甚至命丧异乡。“邑人出洋人众,往墨西哥大吕宋(应亦指墨西哥)等埠经营者,不下三千余人。总计中国人在大吕宋谋生者,亦约有六万余人......但自民国廿一年间(1932年),墨国排华风潮日形剧烈,华侨商店及农耕园口在顺省、正省、嘉省各埠者,被墨人拥抢净尽,华侨损失财产实业达六七千万元。死亡者亦过二百余人。被拨回者多由美国税关招待船费遣回。”[9]1934年,较为开明的拉萨罗·卡德纳斯担任总统后,墨西哥排华运动才渐告平息。

二、台山银业的萎靡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华侨收入减少,失业归侨增多以及海外排华运动加剧,这三种现象必然导致华侨寄回家乡的钱银减少,亦即侨汇数量下降。粤东的汕头为东南亚侨汇入口和重要集散地,当地金融机构众多,金融活动十分活跃。但是在1930—1934年,世界各地华侨汇返汕头的金额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如表1所示。

表1 1930—1934年世界华侨汇返汕头送金额[10]

与世界华侨汇返汕头送金额逐年下降的现实一样,台山侨汇也不容乐观。1930—1934年间台山侨汇数量难以统计,尚未发现相关文献有准确数字记载,但从台山侨刊的记载可推测台山侨汇在此期间的大致变动情况。据1932年的《白沙月刊》记载:“邑侨汇款返里,愈见锐减,兹就香港及本邑各银业行调查,廿年(1931年)年度邑侨汇款返台之款,至少缩短八百余万云。”[11]另外,1934年的《新宁杂志》也称:“自世界不景气以来,而海外之汇款为之锐减,较之三年以前,不及十分之三。”[12]可见,仅就银业这些民间金融机构的调查而言,1931年台山侨汇比1930年减少800 多万;1934年侨汇又不及1931年的三成。总体而言,台山侨汇为下降趋势。

侨汇下降,首先影响台山银号的经营状况。民国时期,台山华侨通常以“银信合一”的方式,即是用信件夹带支票一同寄出,经水客与银号的运作,将支票连带信寄到家乡亲人手上。通过代理华侨银信,找换汇兑收取的手续费是银号收入的重要来源。从经济危机爆发前后的台山银号广告来看,银号代理华侨银信收取的手续费是每百元收一元至三元不等。台山慎信药行银业是民国时期台山15 家实力最强的银号之一,1947年收转华侨银钱达460 万港元,仅手续费收入就有4.5 万港元。[13]银号业务范围还包括吸收存款、贷款、按揭等,银号也会将存户的资金购买商铺房屋等固定资产来进行投资。

1934年6月,为了转嫁危机,美国国会通过《白银收购法案》,美国财政部被授权收购国内外市场上的白银,推高了国际白银价格。在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行货币改革之前,中国是世界上少数的银本位国家之一,银元是中国的货币。对国际而言,白银只是一种有价商品。国际市场上的白银价格变动,影响中国货币的流向和货币的供给,事关中国经济的稳定。《白银收购法案》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巨大危害主要为:中国大量白银外流;物价下跌,通货紧缩;贸易恶化,经济衰退。[14]当时的台山银号尤为深受其害。

民国时期,坐落潭江南岸的新昌埠与荻海埠归台山县管辖。新荻两埠水陆交通便利,商铺、银号林立,是当时台山商业最发达的市镇之一。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前,新荻两埠非常繁盛,“其时两市统共有银业约三十二家,营业甚发达,规模稍大资本充足者,其营业每年辄有两千万以上,小者亦数百万。因当时外洋工商繁盛,外汇源源不绝,市面金融通而不竭,各银号乃将附贮之款,尽量放账置业。”[15]63-64大量侨汇的输入,为台山社会积累了巨量财富。然而,这些财富极少被投入工农业生产中,大部分化为房屋、地皮等固定资产。从经济危机爆发前后的台山银号广告来看,各银号以一年期存款利息4%~6%不等的高利率来吸引人们将钱储存在银号。台山银号热衷于将存户的资金用于购买商铺、房屋、地皮,从中赚取租金,抑或待升值后出售获利。广州市作为广东省城,经济相对发达,房屋和地皮的投机有利可图,尤受台山银号青睐。《新宁杂志》编辑梅邨(梅健行),于1933年冬季赴广州游览,发现“东至沙河,南至河南,西至增埗,北至流花桥,沿途所经,调查所及,无处不有台山人所置之业,约其数,有数千万之多”[16]5。

银号属于民间私人性质的金融机构,资本规模参差不齐,抵御金融风险能力较弱。自1934年1月到5月,中国白银总输出量仅仅为1500 万美元,而在此后6月到10月则有价值21 200 万美元的白银流出中国。[17]1934年下半年,随着白银外流数量日益增多,台山市面上出现银根短绌的情况,当发生存户挤兑现象,银号一旦无法及时出售房屋、地皮套取现金,将难以应对。至1934年下半年,新荻两市银号经营情况十分惨淡。“新昌、荻海两市,昔日则银业有如林立,今则稀若晨星,能支持下去照常营业者,仅六七家耳。在世界不景气中,此六七家银号之生意前途,亦难预料。”[15]64新昌埠银号面临倒闭或停支存款困境,只得数家正常经营的银号。“新昌市银业,当最鼎盛时,统共有二十余家,自二十一年(1932年)后,受世界不景气影响,有因营业不振,或有因所置物业低跌,或因来往数目牵累,而致先后倒闭者有五家。现在停支存款、候收账项者有九家。照常营业者实得六家,而六家中,只得有一二家接驳汇兑。”[18]白银外流也引发了物价下跌,使得银号投资的房屋、地皮贬值,令银号难以有足够资金应对存户。

三、台山社会的萧条

侨汇是台山的经济命脉,侨眷衣食住行皆离不开侨汇。经济危机大爆发之前,大量侨汇输入台山,一座座墟市因侨汇而繁荣。人们过度依赖侨汇,不事生产,社会上容易形成崇尚奢侈、热衷攀比的不良之风。经济危机大爆发后,接济家人的侨汇开始减少,引发台山华侨对家乡奢侈之风的担忧。1931年,旅居加拿大各地的台山华侨组织“全坎(加)台属首届恳亲大会”,会议期间通过了“函请台山县委会及县政府通令邑人崇尚俭朴案”:“我邑人近十余年来,因外洋银多寄,奢侈之风遂因而起。‘小广州’之名风动遐迩。举凡冠婚丧祭,动费钜矣。此种奢华,闻之殊惧。际此世界经济恐慌时间,外洋接济将绝,深望大会刻即函请政府设法崇尚俭朴,以正风俗”[19]。

侨汇下降导致侨眷购买力减弱,引起侨乡社会整体消费水平的下降,许多与侨眷生活相关之店铺的经营变差,墟市商务冷淡。银号作为金融机构,与民间工商业关系密切。前述台山银号遭受白银外流带来的金融冲击,银根短绌使台山工商业更难获得贷款资金。1934年下半年,台山出现商铺大量歇业或倒闭、运输行业冷淡、失业人数增多、社会治安恶化、学校报考人数下降等现象,台山社会陷入可怕的萧条状态。

台山公益埠由著名侨商伍于政等创办于1905年,拥有多间银号、药店、酒楼、布匹店等商业实体,是民国时期广东省有名的商埠。公益埠沿潭江而建,1909年新宁铁路建成通车,公益埠亦设有火车站,可谓坐拥水陆交通方便之利,商务繁荣。1934年下半年,公益埠商业却呈一落千丈之势。“入夏至今,当押、酒楼、客栈、杉木、苏杭等铺营业尤为亏本,当押业存货特多,无人过问,且按当者多而赎当者少。虽目前节届中秋,而制饼生意亦不见旺,足见该埠商场不景气之甚。”[20]1934年11月,公益埠萧条进一步加深,全埠七成商店处于歇业状态。“全埠商户住宅共约一千二百间,其中商店原有八百间。惟现开门营业者共二百四十家,仅占总数十份之三。其余歇业者共约五百六十家,占总数十分之七。其衰落程度,可见一斑。”[21]

前述新昌、荻海两埠集中了多家规模较大的布疋店。其中,新昌一家叫“均和”的布疋店,“尝有一年营业达二百余万元之钜,实为四邑各埠首屈一指者。他如荻海之经源,新昌之义丰、有华、天华等,销货亦在五十万元以上,其营业之发达,已可概见。”[22]31恩平、阳江、开平、台山等各乡村墟市的布疋商店,多在新荻两埠采办布疋。随着社会消费能力的下降,布疋业的经营亦受牵连。当时布疋业流行赊账经营,经济不景气之下,乡村经济亦凋敝,墟市商店倒闭,新荻两埠布疋店赊出的账难以收回。新荻两埠有十多家经营药材批发的商店同样遇到收账困难,以致经营受累的问题,“自两年来,因放出四乡之账,多无法收回。因而放账之拖累,每店不下二三万元之钜,致受损失不少。”[22]33

建房、买田和娶妻是华侨的三件大事。在台山境内,大量美轮美奂的碉楼、庐、骑楼等建筑是以华侨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所建。随着侨汇逐年下降,侨眷建新房的需求一同下降,与新房建设关系密切的砖窑业营业状况大受打击。“邑属各区砖窑,统计不下五十余间……今因世界不景影响,侨胞汇银回家建屋者日少,致砖业生意不前……查邑属本年窑户,业经开办者只得廿四五间,休业停办者有廿六七间。”[23]其时,因台山社会建房需求下降,新荻两埠的木材业也门庭冷清。

新宁铁路由台山归侨陈宜禧倡建于1906年。1920年,新宁铁路全线通车,主要途经台山和新会多个城镇,全长133 公里,共有车站40 多个。在全国交通普遍不发达的情况下,建成通车的新宁铁路极大方便了五邑各地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对民国时期的五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经营情况,可作为民国时期台山经济情况之参考指标。1927年至1932年,新宁铁路经营均有盈余[24]95。其中,1931年盈利达到433 875.29 元[24]4,为1923 至1933年这11年来之盈利第二高记录。然而好景不长,1933 至1935年,新宁铁路的收入逐年锐减,陷入了连年亏损的困境,如表2所示。面对新宁铁路的亏损,负责营运的铁路公司开展了裁员和减薪行动,至1935年,新宁铁路公司先后7 次裁员。

表2 1931、1933、1934、1935年新宁铁路盈亏情况

本土经济萧条,导致失业人数增多,“邑属工界,以泥水、木匠、机器三者为大宗,而失业者十之八七。”[16]6加上海外失业归国华侨数量上升,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动摇了社会稳定的根基,相关偷盗罪案随之增多,令台山社会治安环境趋向恶化。“近数月间,发生窃盗之案,不下数十起,实为空前所未有。”[11]台山华侨子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有赖源源不断的侨汇。在很多银信中,都可以看到华侨寄钱回家支持后代教育,勉励其用功念书。受侨汇减少以及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台山学校入学人数减少,连县内比较知名的台山师范学校,报考人数也大幅减少。“查邑中各中小学生,其数量向比别县为特多。乃近因经济不景气所影响,本年各校学生大为锐减。四乡之小学减少学生,固不待言。即本城之各补习学校,来学者亦寥若晨星……台师此次招考新生,额定取录五十名。报名应试者,不过九十二人而已。以视历次报名投考者,仅十分一。”[25]台山下辖的广海区,“近因世界不景气,金融枯竭,以致影响市面各行商业,均皆冷淡。该区教育,亦受其影响,学生多因经济压迫,中途辍学。近调查城内各学校,学生人数有减无加。”[26]

四、小 结

近代以来,台山作为侨乡,通过广大华侨华人群体与世界相连。台山华侨较早在西方接受民主共和等进步观念,并在国内传播。由于侨汇输入数量多,台山社会形成了强大的消费力。台山本土生产力不足,所食所用之物,多依赖外地所产与国外舶来品。此种消费模式也将台山卷入了世界市场。侨汇乃台山经济之根基,但华侨收入容易受所在国或地区经济状况和政策的影响,难言稳定。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后波及世界,美、加、墨等国以及东南亚等地陷入萧条,失业人数上升,使得在这些地方谋生的台山华侨面临困境。经济危机激发了墨西哥等国民众与华侨的矛盾,成为排华运动的导火索,广大华侨在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受到严重的生命威胁。

由于受世界经济危机的长期影响,台山华侨因收入减少、失业与排华运动的爆发被迫返国,必然令侨汇减少,继而影响到侨乡的方方面面,台山社会经济陷入低迷。1934年美国《白银收购法案》出台,对台山银号而言犹如雪上加霜。台山银号经营困难,又进一步影响到工商业,加剧了台山社会经济的萧条。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放弃银本位,金融逐渐趋于稳定,中国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1935年后,随着世界各主要国家走出经济危机,在美、加、墨、东南亚等地的台山华侨的谋生状况开始好转,因海外经济不景气而返回台山的华侨,也开始重新出洋寻觅谋生之路,台山社会经济逐渐恢复。然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台山社会惨遭战争蹂躏,许多家庭赖以为生的侨汇中断,短暂恢复的社会经济再次蒙受巨大冲击。

注释:

① 这方面的主要著作成果有钟祥财:《试析美国白银政策及其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1 期,第128-133页;马德钫:《三十年代前期美国白银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财政研究》1989年第5 期,第52-54+29页;赵刘彦,隋赴民:《美国白银政策与大萧条时期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4 期,第31-43页;李爱:《白银危机与中国币制改革——解析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经济、与外交》,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日]城山智子,尚国敏(译):《大萧条时期的中国:市场、国家与世界经济(1929-1937)》,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等。

② 《民国二十年余文义写给妻子谭氏及儿子余仕龙的银信》 (1932年12月7日),江门市博物馆藏,编号003157。

③ 《民国二十一年余毓辉写给余惠泉的银信》 (1932年10月17日),江门市博物馆藏,编号003754。

④ 《民国二十二年满大写给许昌明父亲的书信》 (1933年2月25日),江门市博物馆藏,编号006922。

猜你喜欢
排华台山华侨
我的华侨老师
口碑炸裂!早造超90%的客户盈利,这家品牌苗在台山养虾圈一夜爆火
台山都斛镇党建引领赋能科技兴农
八台山独秀峰
警惕借疫情“排华”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以理驭法探究计算教学课堂模式
蒙古国社会“排华”没那么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