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妞妞(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天津 300452)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症状以呼吸窘迫以及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目前对于该疾病治疗方法,以保护肺部组织以及使用机械通气对原发性疾病进行治疗为主。随着近年来我国医学技术全面提升,虽然对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有所改善,但病死率较高,对此,应当积极采用有效治疗药物。盐酸氨溴索具备抗氧化、抗炎功效,通过对患者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以及释放进行刺激,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此外,有效护理干预可积极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质量。对此,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急救护理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药物,可提升患者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本研究在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对60例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配合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急救效果,详情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在2019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60例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知情研究活动及意义。②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文件并执行。③患者在近期一个月内未使用其他治疗药物。排除标准:①其他肺部疾病、肿瘤疾病以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②治疗、护理配合度不佳患者。③临床资料缺失较多的患者。④研究药物使用禁忌患者。中心随机系统分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采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治疗+急救护理干预)。
对照组,男患者占比50.00%(15/30),女患者占比50.00%(15/30),年龄25-70岁,平均(47.50±0.12)岁;实验组,男患者占比40.00%(12/30),女患者占比60.00%(18/30),年龄26-70岁,平均(48.00±0.13)岁,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 研究方法
1.2.1 治疗措施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发展状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以及实施机械通气等治疗措施。实验组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规格】50ml注射剂:盐酸氨溴索15mg与葡萄糖2.5g);治疗剂量:8mg/(kg·h),连续治疗1周。1.2.2 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用药指导、病情观察、环境优化等。实验组采用急救护理干预:①呼吸机护理: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医护人员应当在使用前对呼吸机使用功能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实际改善情况,调节氧流量,减少肺泡塌陷问题发生。②呼吸道护理:由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易出现肺泡塌陷问题,并引发患者出现低氧血症,因此,有效肺复张可改善患者肺泡塌陷症状,对此,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对患者呼吸道状况进行观察以及实施呼吸道护理,避免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以及窒息问题。③吸痰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时,不宜将导管深入过多,同时吸痰动作应当迅速灵活,减少对患者气管黏膜造成损伤。④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对患者本人及家属进行用药方法、用药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普及,指导患者做好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准备。当患者用药后,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临床症状监测频率。当患者出现较多不良反应时,应当及时告知临床医师进行救治。
1.3 观察指标 探讨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变化数据、氧合功能指标、预后质量数据、血管通透性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软件:SPSS28.0,涉及数据格式:计量资料格式统一为(±s);计数资料格式统一为(n,%),研究数据使用t值(计量资料)、χ2值(计数资料)校验,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血气分析指标 实验组血气分析指标如下:I L-1 0(124.20±11.01)pg/mL、TNF-α(32.99±4.31)pg/mL、IL-6(52.76±4.01)pg/mL、IL-8(127.00±10.74)pg/mL;实验组血气分析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数据优化改善意义明显。见表1。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s,pg/mL)
表1 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对比(±s,pg/mL)
组别(n=30)IL-10 TNF-α IL-6 IL-8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88.41±9.07 110.32±14.05 60.69±5.35 42.32±4.01 93.66±7.32 74.18±9.60 159.52±40.69 138.62±25.65实验组 88.42±9.06 124.20±11.01 60.51±5.02 32.99±4.31 93.65±7.30 52.76±4.01 159.54±40.62 127.00±10.74 t 0.0043 4.2590 0.1344 8.6806 0.0053 11.2768 0.0019 2.2888 P 0.9966 0.0001 0.8936 0.0000 0.9958 0.0000 0.9985 0.0258
2.2 呼吸力学变化数据 实验组呼吸力学变化数据如下:PIP(21.77±5.00)cmH2O、RAW(30.55±7.23)cmH2O·s/L、CL(95.91±21.65)ml/cmH2O;实验组呼吸力学变化数据与对照组对比,数据改善趋势显著。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力学变化数据对比(±s)
表2 两组呼吸力学变化数据对比(±s)
组别(n=30) PIP(cmH2O) RAW(cmH2O·s/L) CL(ml/cmH2O)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5.35±8.13 29.21±6.06 44.95±6.66 40.21±10.79 38.55±7.24 50.85±15.01实验组 35.27±8.98 21.77±5.00 44.01±6.78 30.55±7.23 38.20±7.71 95.91±21.65 t 0.0362 5.1869 0.5417 4.0737 0.1813 9.3684 P 0.9713 0.0000 0.5901 0.0001 0.8568 0.0000
2.3 氧合功能指标 实验组氧合功能指标如下:P a O2(107.21±0.23)mmHg、SaO2(98.38±5.35)mmHg、PaO2/FiO2(355.21±32.08);实验组氧合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数据优化改善价值显著。见表3。
表3 两组氧合功能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氧合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PaO2(mmHg) SaO2(mmHg) PaO2/FiO2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30 47.36±9.36 99.13±2.31 78.32±8.25 96.69±5.25 105.23±31.07 229.36±26.21实验组 30 47.41±9.32 107.21±0.23 78.06±8.43 98.38±5.35 105.33±31.48 355.21±32.08 t - 0.0207 19.0642 0.1207 1.2349 0.0124 16.6396 P - 0.9835 0.0000 0.9043 0.2218 0.9902 0.0000
2.4 预后质量数据 对照组预后质量数据如下:呼吸机支持时间(9.52±2.21)d、ICU入住时间(14.26±3.23)d、总住院时间(30.32±5.59)d;实验组预后质量数据如下:呼吸机支持时间(7.53±1.85)d、ICU入住时间(10.83±2.29)d、总住院时间(24.25±5.55)d;t1=3.7818,P1=0.0004,t2=4.7449,P2=0.0000,t3=4.2206,P3=0.0001;数据优化意义显著。
2.5 血管通透性指标 对照组干预前血管通透性指标如下:CI(3.52±0.21)L/(min4·m2)、ELWI(11.26±4.23)ml/kg、PVPI(5.32±0.99);实验组干预前血管通透性指标如下:CI(3.53±0.42)L/(min4·m2)、ELWI(11.83±4.29)ml/kg、PVPI(5.25±0.85);t1=0.1166,P1=0.9075,t2=0.5182,P2=0.6063,t3=0.2938,P3=0.7699;实验组血管通透性指标数据与对照组对比,数据无明显差异性。对照组干预后血管通透性指标如下:CI(3.31±0.15)L/(min4·m2)、ELWI(7.75±2.01)ml/kg、PVPI(2.95±0.74);实验组干预后血管通透性指标如下:CI(3.45±0.47)L/(min4·m2)、ELWI(4.86±1.14)ml/kg、PVPI(1.50±0.61);t1=1.5543,P1=0.1256,t2=6.8501,P2=0.0000,t3=8.2814,P3=0.0000;实验组血管通透性指标对比对照组,数据改善意义明显。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备发病快、致死率较高等临床特点,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可结合病因,分为肺外型以及肺内型两种[1]。肺外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诱因包含休克、肺部感染、机体创伤等。而临床特征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以及非心源性肺水肿为主,而严重呼吸困难以及呼吸窘迫为该疾病主要临床症状,同时,上述两种临床症状为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在肺部的具体表现。而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自身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易引起患者出现肺不张、小气道陷闭、肺部功能残气量减少等,导致病情加重[2]。此外,当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使用机械通气时,可积极改善患者肺部表面活性系统,提升肺部功能,但不适宜的通气模式以及肺泡塌陷、过度膨胀等也会导致患者肺顺应性下降,引起肺道阻力增加以及气道压力有所上升,使得患者出现气压伤,加重低氧血症以及通气量降低,成为恶性循环,对患者肺功能缓解产生不利影响[3]。针对上述问题,在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治疗时,应当积极改善患者肺部表面活性物质量。目前对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以抗生素治疗药物联合全身性支持治疗为主,可积极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帮助患者体内环境趋于稳定状态,同时在氧合因子水平方面有较好的改善意义,保障患者呼吸畅通,调整患者肺部顺应性,保障患者机体处于平衡状态。
本研究中,实验组各项研究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盐酸氨溴索药物具备排痰、化痰功效,常广泛运用于多种呼吸道疾病治疗当中。盐酸氨溴索药物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方面,可积极帮助患者生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以及改善肺泡表面张力,在肺泡萎缩方面有较好防治功效[4]。该药物在过氧化氢以及超氧化物阴离子生产方面有较好抑制功效,可积极避免患者出现肺氧化应激损伤问题[5]。因此,盐酸氨溴索药物可减少炎症细胞以及炎症因子释放水平,在患者肺部炎症以及机体炎症反应方面,有较好改善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药物,可改善患者血浆促因子水平浓度,提升患者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避免出现肺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在呼吸道分泌物溶解方面有较好治疗效果,可促进呼吸道黏液排出,避免呼吸道黏液滞留,可积极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等临床症状,表明该药物治疗效果较佳[6]。在沈红卫[7]等学者研究文章当中,对79例患者实施乌司他丁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药物干预后,患者血气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等均有明显改善价值,同时,该文章认为盐酸氨溴索药物可有效刺激患者内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释放,降低患者气道高反应症状,在ARDS患者治疗当中可保护肺功能,该学者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趋于一致。护理方面实施急救护理干预,可结合患者病情发展水平,对患者实施呼吸机、呼吸道、吸痰以及用药等多方面护理干预,可保障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的生命安全[8-9]。因此,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联合急救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改善患者预后质量[10]。
综上所述,在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急救当中开展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配合急救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因此,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