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背景下大学生招聘意愿分析及趋势研究

2022-07-20 02:46罗党练郑林灏
管理工程师 2022年4期
关键词:受试者常态背景

罗党练,郑林灏

(广东白云学院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1 引 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维持国民日常生活的基础,牵动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不仅对世界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带来了显在和潜在影响。积极应对,化危为机,促进毕业生顺利择业就业,促进应届大学生就业招聘工作顺利展开,是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新背景下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迫切需求。

根据人社部于2021年4月26日召开的2021年度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显示,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毕业生人数达到909万,较2020年增加35万,同比增加4.00%[1]。相较2020年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2021年应届生招聘市场明显回暖。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总体平稳,但大学生就业及招聘形式仍不容乐观。

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背景下,不少企业更改了招聘形式。但对于高校内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这个急需就业的群体来说,其对于当前招聘形式的变动感知并不灵敏。因此本文将基于这一基础,从客观的角度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招聘形式进行系统的分析,为大学生求职提供方向指导。

我们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在寻找工作时会考虑哪些因素的问题。根据大学生招聘的主要形式、优缺点、知名度、安全性、求职者个人观念及求职需求等方面设计问卷Ⅰ,并进行系统分析,初步了解B校大学生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招聘渠道的选择和看法。进而围绕雇主品牌形象、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招聘流程设计以及招聘形式和渠道选择四个维度意向设计问卷Ⅱ并进行实证分析,判断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企业招聘渠道选择及招聘流程设计的方向和趋势。

刘婷婷将常态化疫情防控定义为在恢复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同时,仍然时刻保持对疫情的警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疫情防控意识和有效开展一系列防范措施[2]。

招聘,是指企事业单位为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向外部吸收具有劳动能力的个体的过程。招聘对企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招聘工作直接关系着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总量和结构的形成;二是招聘从源头上影响到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果。卿涛、郭志刚认为招聘是指企业采取一些科学的方法,寻找、吸引具备资格的个人到本企业来任职的管理过程[3]。王盼从实现就业目标的角度,从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实际出发,将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定义为一种受主观意愿驱动、有目的性的行为,这种行为是循环的且动态的自我调节过程,求职行为始于识别就业目标,为实现就业目标而努力;大学生求职行为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综合性的表现,是为达成就业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总和[4]。

学者(许红军、程伦、张雷[5];吴秋月[6];郝宝强[7])从不同角度分析后均认为:雇主品牌形象、招聘形式及特征、市场供需、政府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意愿等因素正向影响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招聘活动的有效性及大学生求职意愿。

此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于2021年8月发表的《后疫情时代我国青年就业状况分析报告》中显示,后疫情时代,我国青年劳动参与率虽略有下降,但新成长的劳动力供给逐渐增多,大学生就业总量压力总体较大但压力指数明显缓和[8]。大学生“慢就业”趋势更加明显,“稳就业”心态有所加剧,且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我国青年大学生“新就业”规模不断壮大。从总体看,大学生就业及企业招聘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劳动力市场开始升温。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大学生招聘的现状和特点,以求职者的角度分析大学生招聘形式及大学生求职意愿的影响因素。以B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并基于上述观点提出以下几点假设:

假设H1:雇主知名度及品牌形象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求职意愿有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

假设H2: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求职意愿有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

假设H3:企业招聘流程设计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求职意愿有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

假设H4:企业招聘形式及渠道选择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求职意愿有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

3 研究设计

3.1 问卷设计

本次研究共设置2个调查问卷,问卷Ⅰ旨在初步了解B校大学生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求职时面对的招聘形式及其看法,确定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招聘现状,奠定数据基础并提出假设。在确保有一定数量基础的前提下设置问卷Ⅱ进行实证分析用于证实本文假设。

问卷Ⅰ的题目设置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性别和专业等基本信息的收集;第二部分是对于调查对象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或会考虑的因素的收集。第二部分题目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Ⅰ测量题目

问卷Ⅱ设计的大学生求职影响因素量表主要参考了侯伟峰所设计的问卷[9],问卷Ⅱ的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主要是了解人口统计属性变量,例如性别和年级,其中,设置过滤作用的问题对无效问卷进行筛除;第二部分为量表题,共有 14 题,本部分量表基于李克特(Likert)5 点计分法设计量表选项,选项 5 至 1,依次分别为“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一般”“比较不同意”“完全不同意”,量表分为4个维度,前三个维度分别设有3道题目,第四个维度设有5道题目,量表的整体Cronbach’s Alpha值为0.964。第三部分的量表是对被试者求职意愿的收集。第二部分量表题目如表2所示:

表2 问卷Ⅱ测量题目

3.2 调查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问卷设计与调查前准备

问卷Ⅰ:2020年10月13日—2021年10月23日

问卷Ⅱ:2022 年2月21日—2022年3月1日

第二阶段:调查数据收集

问卷Ⅰ:2021年10月23日—2021年10月23日,采取电子调查问卷的形式借助微信、问卷星链接等渠道针对 B 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回收调查问卷共219份,经过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认真填写、有无缺漏等指标筛选,选出有效问卷为219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 100%。

问卷Ⅱ:2022年2月21日—2022年3月1日,回收调查问卷共245份,本文利用问卷星平台所提供的技术支持,收集题项“若您未曾有过求职经历,您以后是否打算寻找工作”答案为“否”的问卷,剔除无效问卷7份,确定真实有效的问卷共238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7.14%。同时,借助互联网在中国知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社官网、中国人大网等网站收集官方信息和部分论文资料。

第三阶段:数据整理与分析

问卷Ⅰ:采用分类统计、交叉分析等手段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问卷Ⅱ:运用 SPSS25.0软件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独立样本 T 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4 实证分析

4.1 问卷Ⅰ与问卷Ⅱ的样本概括

本问卷研究对象以B校2017级至2021级大学生为主,通过运用SPSS 25.0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在受试者中,男性占比52.97%,女性占比47.03%,无明显性别差异。从学科上看,工学、理学及管理学占比均在14%以上,其中管理学占比最多为18.26%,其余两个学科占比分别为16.44%及14.61%,文学和法学占比均在12%左右,经济学和艺术学人数占比相同,均为10.05%。其他学科仅占比5.48%。从整体看学科人数差异无明显偏向。在工作现状中,B校受试者群体中外出实习的学生人数最多有83人,占比37.90%,已经参加工作的B校大学生占比24.66%,学生以及正在兼职的学生占比分别为19.18%和14.16%,自由职业者占比最少,仅有4.11%。

受试者为2017级的有25人,占10.2%;2018级的有133人,占54.29%,2019级的有35人,占14.29%,2020级的有32人,占13.06%,2021级的有20人,占8.16%。在曾经有过求职经历或者正在寻找工作一题中,选则“是的”有238人,占受试者的绝大部分。

4.2 问卷的统计分析

4.2.1 求职者因素分析

在“求职时您会考虑以下哪些因素”这一问题中,设置了企业知名度、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疫情防控政策、招聘流程、薪资待遇、安全性、工作机会等7个选项(如图1),有54.34%的受试者会考虑疫情防控政策,占比最高;其次是国家相关就业政策,有53.88%的受试者选择了这一选项;同时有超过40%的受试者认为企业知名度与企事业单位招聘流程也同样重要;工作机会占比最少,仅有10.50%。从总体调查结果来看,自疫情暴发以来高校求职者对于疫情防控政策的关注度也在逐步增加,在目前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背景下,高校求职者对疫情防控政策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企业知名度、薪资待遇、工作机会等传统的求职者关注因素。

图1 求职者考虑因素分析结果(N=219)

在大学生求职顾虑因素分析中,设置了个人信息的流失、担心获得虚假信息、企业防疫意识薄弱等7个选项,由本样本数据可得(如图2),在求职顾虑这一问题中,企事业单位防疫意识薄弱成为受试者最为顾虑的因素,其次也有56.16%的受试者认为当地疫情现状也是非常值得顾虑的一个因素;同时,有超过30%的受试者认为求职过程缺乏安全性、担心获得虚假信息以及个人信息的流失这三个因素也是值得顾虑的;顾虑占比最低的是职位要求模糊这一因素。

图2 求职顾虑因素分析结果(N=219)

从招聘信息获取渠道这一题由样本数据可得(如图3),基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背景,有超过60.12%的B校大学生选择通过线上求职、从互联网中获取招聘信息,主流的招聘信息获取渠道包括但不限于招聘网站、企事业单位主页和社交网络,其中利用招聘网站来获取招聘信息的人数最多。因疫情影响,选择通过线下渠道如人才招聘会、校园招聘会和就业服务中心等进行求职和获取招聘信息的受试者人数较少,仅占受试者群体中的39.88%。

图3 招聘渠道分析结果(N=219)

4.2.2 求职经历及招聘现状分析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B校大学生在求职时所经历的招聘形式及数据样本,有72.62%的受试者表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新时期,求职时所面对的招聘形式多为线上笔试或者线上面试;经历线上线下混合招聘模式的受试者占比也达到了67.26%;经历纯线下招聘形式的受试者占比仅有7.14%。从自样本数据可看出自新冠疫情以来,企业招聘形式不再只有单一的线下招聘,而是逐渐转为线上,通过互联网进行招聘。

4.2.3 对招聘活动的看法分析

在对招聘活动的看法的选项中(如图4),大多数大学生求职者认为相关疫情防控政策要求以及当地疫情现状是影响企业开展招聘活动的主要因素,此外认为当地就业促进政策对企业招聘活动能够产生影响的受试者占比57.53%,同时也有部分受试者选择劳动力市场供给现状这一因素,最后,企业经营现状是本次接受调查对象认为对招聘活动的展开影响力最小的因素。

图4 招聘活动影响因素分析结果(N=219)

4.3 回归分析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还将具体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处理,结果如表3:

表3 回归分析结果(N=245)

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显著性P值分析结果分别是0.046、0.001、0.009、0.004(均<0.05),说明自变量能够影响因变量且达到显著水平。自变量雇主品牌形象、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招聘流程设计和招聘形式及招聘渠道的回归系数β分别是0.255、0.520、0.511、0.456(均>0),说明以上自变量对因变量参加招聘活动的意愿都有显著影响且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回归系数值均为正数,得出自变量能够显著正影响因变量,所以本文4个假设全部成立。

5 结论与讨论

从研究成果来看,基于问卷Ⅰ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如下:

(1)从求职者角度分析,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背景下,B校大学生更多地通过招聘网站、企业官网、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渠道获取招聘信息,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较为担心个人信息流失以及获得虚假信息。在制定求职计划时重点关注现行的疫情防控政策以及相关就业政策。同时B校大学生认为在疫情新常态背景下参与招聘活动时,企事业单位的防疫意识、当地的疫情现状是最值得考虑的因素,企业招聘流程及求职过程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2)从企业招聘现状角度分析,更多的企业在制定招聘计划、开展招聘活动时会重点关注新出台的疫情防控政策以及所在地的疫情现状,确保自身开展招聘活动合规合法。同时,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放弃了传统的线下招聘模式,转而选择线上招聘活动来吸引高等院校人才前来求职。

(3)常态化疫情防控新背景下,大学生招聘形式及大学生参加招聘活动的意愿与雇主品牌形象、疫情防控相关政策、招聘流程设计和招聘形式及招聘渠道等影响因素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和招聘流程设计成为疫情防控常态化新背景下,能够对大学生招聘形式及大学生参加招聘活动的意愿产生最显著影响的两个因素。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经历了5轮反复,基本上3-4个月反复一次。即便是在疫苗推广以后,变异病毒的出现还在不停地扰动着全球经济的运行。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企业为顺利复工复产催生出了新兴的线上办公模式与招聘模式,这种新型的就业模式对我国最近几年稳就业、保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因为新就业形态的工作时间比较灵活,空间也是灵活多变的,技术门槛比较低,受到了不少高校年轻人的喜欢。因此,如何使新就业形态更好的发展,也是未来企事业单位需要考虑的问题。

猜你喜欢
受试者常态背景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黑洞背景知识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