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众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2022-07-20 07:59乐,罗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认知度心肺心脏

王 乐,罗 珊

(1.山西省人民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山西 太原,030012;2.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山西 太原,030012)

心脏骤停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常伴有呼吸停止,中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每年41.8例/10万人,相当于每年大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其中约8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以外[1]。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骤停最有效的方法,而黄金救援时间只有4 min[2]。提高CPR公众普及率是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心脏骤停存活者生存质量的关键举措,但我国公众CPR普及率不及1%[3]。国外学者认为有效的CPR知识宣教、技能培训,心脏骤停发生率降低约35%[4]。所以提高我国社区公众的CPR意识以及相关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势在必行。2020年5月—12月,基于对太原市迎泽区社区公众CPR知识和急救技能进行调查,医院成立院外CPR培训小组并对社区公众开展培训,现将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太原市迎泽区某中等规模大小的1个社区,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20名公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男146人,女174人;年龄15~60岁,平均(38.50±17.20)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108人,中学129人,小学及以下83人。职业:非医务人员268人,医务人员18人及其家属34人。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设计内容通过专家审核,内容包括社区公众基本资料和对CPR技能普及认知度及对CPR知识的了解程度3个部分内容。①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②CPR普及认知度:是否愿意参加培训,是否愿意实施心肺复苏等。③CPR知识和急救技能了解程度:包括心搏骤停判断、心肺复苏体位、按压部位、施救者姿势、按压频率等,共10题,每题10分,共100分。

CPR实践操作按照国际标准中基础生命支持进行评分,环境评估5分,判断意识5分,呼救5分,体位摆放5分,按压部位5分,按压姿势5分,按压频率10分,心脏按压20分开放气道20分,人工呼吸20分,共100分。

调查前,对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采取统一语言告知公众调查的目的、方法,要求公众自行填写调查问卷。采用同样方法

1.2.2 培训方法:以《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培训教材[5],选取由具有CPR培训导师资格证的医护人员组成院外CPR培训小组。首先制作视频,宣传心脏骤停的危害性及CPR的重要性,以PPT的形式进行CPR理论知识培训,以模拟人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强调重点,进行答疑。安排学员分组进行练习操作,培训人员及时进行指导及现场纠正。同时研究人员因材施教,自制出社区版“一图就懂”宣传画。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社区公众CPR认知现状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回收300份,回收有效率为93.75%。调查结果显示,64.67%(194/300)的社区居民表示遇见或听说过猝死,但只有8.00%(24/300)的社区居民表示了解CPR,31.00%(93/300)的社区居民接触过CPR相关培训。接收培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专业人员在社区开展培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身边人讲述等,60.00%(180/600)的公众愿意接收受培训。培训前和培训后社区居民对CPR普及认知度的变化见表1,提示社区居民对CPR认知有明显转变。

表1 培训前和培训后公众对CPR普及认知度[n(%)]

2.2 社区公众CPR理论知识知晓率

培训后,社区居民对心搏骤停判断、CPR体位等CPR理论知识知晓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培训前和培训后社区公众CPR理论知识知晓率[n(%)]

2.3 社区公众CPR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

培训后,社区居民CPR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社区公众CPR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s) 分

表3 社区公众CPR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s) 分

时间培训前培训后n 300 300 t p理论知识44.60±8.09 88.80±4.52 82.61<0.01实践技能44.70±9.19 88.05±5.74 69.29<0.01

3 讨论

3.1 社区公众CPR急救认知程度较低,亟待提高

CPR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举措,是院前抢救最基本、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心脏骤停常发生在院外,现场“第一目击者”多为普通公众,及时有效的进行CPR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研究表明,若在心脏在骤停最初发生的3~5 min进行有效的CPR,其存活率可达49%~75%,每延迟1 min进行CPR,患者的存活率会下降7%~10%[6]。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并普及培训民众的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美国的公众急救普及率达到25%,我国公众现场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不足1%,公众急救培训体系不完善;国内院前CPR的成功率在2%以下,明显低于国外发达国家[7]。本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前,29.00%(87/300)公众知晓CPR的目的,接受过CPR培训的公众只有31.00%;知识的匮乏导致大多数公众不愿意进行对他人进行施救,此次调查表明90.67%公众不愿意对其他人施救,说明我国公众对CPR的认知度较低,60.00%的公众愿意接收培训,但缺乏专业的培训方式。因此对CPR重要性的宣传中,急救知识的培训极为重要。

3.2 社区CPR培训可提升社会公众CPR的相关知识水平

本次研究以《202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培训教材,选取取得具有CPR培训导师资格证的医护人员作为培训人员,能够保证培训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培训人员制作CPR相关的短视频,首先宣传CPR的重要性及目的性,提高公众对CPR的认知,激发其学习兴趣。以PPT的形式进行理CPR理论知识的培训,培训人员研制出“一图就懂”的CPR健康教育宣传图片,使学习内容一目了然、直观易懂,帮助学习人员快速掌握CPR相关知识。以模拟人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强调重点并进行答疑与指导,保证每人都掌握CPR操作。结果显示,此次培训社区公众对CPR理论知识知晓率优于培训前,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操作评分也明显高于培训前。

3.3 健全保护施救者利益制度的必要性

经过CPR培训,公众愿意进行CPR施救率从9.33%提高到54.00%,虽掌握CPR技术,但多数人仍然不愿意为陌生人实施,这也是造成我国居民CPR成功率低的原因之一。研究[8]表明居民不愿意进行施救主要是缺乏CPR相关急救知识,担心自己急救能力不足,引起误解,引起法律纠纷等。所以需要国家不仅需要大力宣传CPR急救知识,更需要建立健全保护施救者的利益的制度。

我国公众对CPR的认知水平总体较低,不断加强CPR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CPR知识水平、实操技能及对CPR的态度重视程度,是提高心搏骤停患者生存率的重要途径之一[9]。CPR培训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统一的培训模式,如何提高大众快速掌握CPR急救知识,拓宽社区居民学习CPR学习途径是研究者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话题。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认知度心肺心脏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分析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最美的花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