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教学的经验分享

2022-07-20 09:14张灵贵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2年6期
关键词:歌行短歌行曹操

张灵贵

歌行体是中国古代诗歌特有的一种文体形式,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篇歌行体的诗歌,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杜甫的《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可以说,中学生对歌行体的诗歌并不陌生。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曹操的《短歌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接下来,笔者就谈谈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曹操的《短歌行》。

曹操的《短歌行》文章短小,全文共128字;情感性是诗歌写作的共同追求,身处尊位的曹操要借助于“歌行体”抒发什么情感?他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如何看待历代名家对该文本的评价?这些都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

曹操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历史传记、文学作品中对他的评价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那么曹操自己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呢?诗歌中的曹操又是何种形象?这些同样也是我们要考虑解决的。

一、引导学生阅读诗歌并了解相关资料

上课伊始,我请学生自由朗读《短歌行》,让他们从诗歌中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或词。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忧”字。我问学生具体原因。他们说:“因为‘忧’字在诗歌中反复出现,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之后,我继续追问:“诗人到底在‘忧’什么呢?”再读诗歌,学生很快就找出了以下诗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他们在小组内讨论,认为“忧”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忧人生苦短,二忧求贤不得,三忧功业未就。

对于“二忧求贤不得”,有些学生表示难以理解。于是,我补充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他们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

资料展示:

曹操曾先后三次发布“求贤令”:第一次是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唯才是举;第二次是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第三次是在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7年):举贤勿拘品行。

学生结合相关资料就不难感受到曹操对贤才的渴望了。

对于“三忧功业未就”,有的学生表示困惑:曹操到底想建立什么功业呢?诗歌中是这样描述的:“天下归心。”简言之,就是“一统天下”。那么问题来了,他是为汉献帝一统天下,还是为自己一统天下呢?在教学中,我提供了两则与曹操创作《短歌行》相关的材料。

材料一:

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明,平风静浪。……时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头上,以酒奠于江中,满饮三爵,横槊谓诸将日:“我持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也。今对此景,甚有慷慨。吾当作歌,汝等和之。”歌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材料二:

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

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更相信哪一种说法。有的学生认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在借鉴《三国志》的基础上写成的,有一定的真实性;况且该小说广为流传,可信度较高。有的学生则认为张可礼的《三曹年谱》更为可信。还有几名学生则跳出了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思维定势,认为小说的本质就是虚构,《三国演义》中的很多内容与正史《三国志》中的内容不符,故不足信。张可礼的《三曹年谱》中关于《短歌行》的创作时间也是作者综合各种史料推测出来的;

其实,学生思考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一起绘制出了《短歌行》的思维导图(如下图)。

二、引导学生了解曹操其人并对其进行评价

关于曹操,人们总是褒贬不一。有的人赞美他,有的人批评他。在京剧中,曹操的脸谱呈白色,上钩青纹,眉心单点一颗红点,给人一种奸诈、狡猾的感觉。对此,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曹操。具体如下:

1.别人眼中的曹操:①“太祖……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出自陈寿的《三国志》)②许劭认为他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③“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④“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出自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小说中的曹操:①他认为东汉末年,有资格被称为“英雄”的只有两人——刘备和自己,“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②他是这样理解和界定英雄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③曹操为了自保,杀害了无辜的吕伯奢,并留下了“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句子。

3.历史上的曹操: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一位出色的诗人!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招纳人才,统一北方。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指挥“官渡之战”;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诗歌领袖)的曹操:现存诗歌20多首,《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是他的代表作;其诗朴实无华,不尚藻饰,情感真挚,气韵沉雄。

之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有人说:“没有一个光辉圣洁的英雄身上不存在缺点。”我们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资料,自由作答。有的学生侧重于评价曹操在政治领域的成就,有的侧重于评价他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有的则侧重于评价他在军事领域的成就。

三、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并在小组内积极讨论

在教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活动。

活动一:

有人说,三国之争实为人才之争。曹操曾先后三次发布“求贤令”,目的是招揽人才,为己所用。到了21世纪的今天,小到企业的生存,大到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人才。甚至有人说,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假如你有机会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你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吸引人才呢?

经过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可以提供好的平台,让人才大展身手;有的学生认为要多关心人才,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之后,我们可以提醒学生关注曹操“求贤令”的内容,要求他们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进行修改。

一些学生发现曹操提到“举贤勿拘品行”,即不注重人才的品性。这一点不太合理。我们挑选人才一定要关注他的品性,要招揽“德才兼备”的人。

活动二:

请阅读汉乐府《长歌行》,思考《长歌行》与《短歌行》在文体上有何不同,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学生发现,“短歌行”和“长歌行”都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按照歌词音节的长短来区分的。这首《长歌行》每一小句有5个字,以221(常恐/秋节/至)或212(阳春/布/德泽)来划分节拍;曹操的《短歌行》每一小句有4个字,以22(对酒/当歌)来划分节拍。“长歌行”与“短歌行”在语言形式上的区别在于歌声、曲调的长短。明代文学家徐师对“歌”“行”及“歌行”作了这样的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日行;兼之者日歌行。”(出自《诗体明辨》)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活动三:

如何朗诵才能展现古人之风呢?请你诵读曹操的《短歌行》。(可以选择齐读、散读、配乐读、个性读等多种方式)

在诵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背诵诗歌,让他们每两个人一组互背互查。我们还可以在投影仪上展示助背资料,检查学生背诵的情况。

助背提示如下:

对……人…譬…去慨…忧…何…唯青…悠…但…沉呦…食…我…鼓

明…何…忧…不越…枉…契…心月…乌…绕…何山…海…周…天

从随机抽查的情况来看,学生大都能流畅地背完整首诗。

以上是笔者引导学生学习《短歌行》的一些经验,希望能给其他教师带来一些帮助。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中学)

猜你喜欢
歌行短歌行曹操
短歌行
长歌行
短歌行(组诗)
天下英才,尽入彀中——评《短歌行》中典故的运用
长歌行
东瀛长歌行
1800年后读懂曹操
曹操: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雪域高原长歌行
《短歌行》涵咏品赏式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