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女性生活习俗看“女着男装”现象

2022-07-20 09:13于雪晴
艺术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胡服侍女男装

于雪晴

摘要:从西汉开始,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主流地位。在这种道德的、规范的“礼”的社会文化下,在服装上体现为地位和等级的象征,严格的服制制度表现了男女之间不可逾越的等级地位。这样的社会背景使唐代“女着男装”成为了一种特殊现象。“女着男装”现象的出现,是社会文化背景影响下的产物,其中根本原因是生活习俗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女着男装”的服装表现,分析生活习俗带来的影响,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女着男装唐代生活设计史

自古在服装制度上对女性的穿着有着明确规定。而唐代“女着男装”现象的出现是必然的,它是唐代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是社会繁荣的必然结果。民族融合,稳定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带来了女性思想的解放,女性题材的作品纷纷涌现,唐朝女性服装也朝着独特的方向发展。

一、“女着男装”的服装特点

早在唐以前,就出现过女着男装的个例,随着唐代的开放繁荣,服饰更加多元化,女着男装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从公主等上层社会的猎奇,逐渐到普通百姓。唐代的男装女子主要分为三类:衣服完全为男性装扮、较为多见的服装中有部分男性特点和穿胡服戴胡帽。

唐朝女子所穿的男装,与当时男子或胡人男装非常相近,《大唐新语》载:“天宝中,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内外一贯。”①盛唐时,许多士官家中的女子直接穿着起家中男子的衣裳、帽子、靴子,比如杨勖思墓,是开元时期中的陶俑(图1),穿着男性的圆领长袍,系腰革带,脚穿长筒乌皮靴。宫廷中出现带幞头的宫女,是在唐高宗和武则天后的时代,永徽二年(651年)段简壁墓,其中的侍女身着男式圆领长袍、脚穿长靴、戴幞头。新城长公主墓壁画、韦贵妃墓壁画,薛儆墓石椁线刻中的侍女皆戴幞头,且从头到脚完全是男性打扮(图2)。

唐朝时期,女穿男装并不是全部效仿男装,它是根据女子的审美有选择性的参考男装,使服装中部分保留男装特点。这种现象在很多地方有所体现,首先体现在女子会模仿男子陌额。例如《晋书·列传第六十七》:“其男子科头露紛,衣布袍,履草驕,性勇悍。”中男子不戴帽子,而将头发挽成的发髻裸露在外。《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裴烟集解引汉应劭曰:“陌额絮也。”中古代男子束额的头巾色彩艳丽,在军队中主要有表明身份的功能。侍女使用陌额,其发型简单主要是起到固定头发防止松散的作用,同时有一定装饰作用,如图3,新城长公主墓侍女头陌额就带有花纹装饰。因为男女使用功能上具有一定差别,所以在缠束时有一定区别,在没有幞头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陌额缠于额头。如乾封二年(667年)中白色陌额,光宅元年(684年)安元寿墓壁画侍女(图4)。

其次在衣服中出现男女混搭的现象。例如壁画中,穿着男性袍服,下穿女式服装。图中的条纹裤、线鞋、锦鞋属于女性服饰,在已有考古资料中,所发现的绝大多数是这种装扮的。在服装和服饰上,许多侍女身穿褾襈袍及襕袍,这是受到了男服变化的影响,《新唐书·车服志》卷二四载:“(太宗时)中书令马周上议:《礼》请加襕、袖、褾、襈,为士人之服。”②唐代的襕袍模仿古制“上衣下裳”的意思,男子在袍服下摆处加横襕,袍服的领口袖口边缘加装饰的锦边,这种服装样式表现在侍女身上,主要体现在上衣男装装饰的采用,如图2中下裳中加横襕,薛儆墓石椁线刻中的男装侍女(图5)。乾封至开元年间多为上衣领、袖处加饰锦边,起到一定装饰效果,除韦贵妃墓壁画中和贞顺皇后石椁线刻侍女身穿襕袍,下袍中女子加襕的很少,在男子服饰则中较多体现。

女子穿的胡服与胡人男子较为相似,身穿胡服头和戴胡帽经过改良,更加符合女性的审美。女子穿胡服多盛行于开元、天宝年间。从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妇女绢画中,可以看到图中的女子梳高髻,翻领加锦小袖,带有华丽装饰的胡服特点。西安南里王村韦涧墓出土的侍女石刻线画中,为圆领,翻领紧身胡服。西域舞蹈的传入和流行与唐朝女子穿胡服有着必然联系。舞女在跳胡舞时要穿胡衣带胡帽。李端《胡腾儿》曰:“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中,胡帽华丽,有珠宝装饰。胡帽较高,冒顶尖,经过改良后,在锦制作的基础上,有纹样花簇装饰,镶嵌珠宝等样式丰富,更加华贵,符合唐代的审美。开元六年(718年),韦顼墓(718年)石椁线刻侍女所戴的胡帽,被称之为“浑脱金锦帽”,开元二年(714年)。杨谏臣(714年)墓出土彩绘女俑中侍女戴的胡帽(图6)。

古代女子出行,为了防止路人偷窥需要遮面,有羃和帷帽两种,帷帽是从羃中发展而来的,按照古代礼教规定:“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但对自由开放的唐代来说,这样的规定已经是徒有其表,妇女常常抛头露面外出。从“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帷帽之制,绝不行用,俄又露髻驰骋。”③看出胡帽的流行程度。

二、唐代日常生活对其现象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是国家或地区人民生活的特点情况的总

称,所以也被称为“社会文化环境”。唐代政治经济的繁荣,思想道德观念的松弛,使唐代女性有丰富的生活活动。“及至隋唐,习见之常服既非纯然胡风,更与古制的衣、裳拉开了距离,它是在民族融合的历史潮流中萌生的新样式,同样,其背后的根本原因也是由于生活习俗的变化。”④荻村昭典认为,“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服装是丰富生活提供乐趣,心理上的满足,适应社会的要求和机能活动的东西。”唐代女性的日常生活较为多样,社会生活习俗也具有民族特点,女着男装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

(一) 休闲活动

在唐代对假期有明确的规定,人们休闲娱乐活动丰富起来。文献中关于女性节日外出的记载很多,这说明女性的节日休闲被社会普遍认可。上元节时都城长安“十万人家火烛光,门门开处见红妆。”中描写女性夜晚出游是很常见的。“游妓皆裱李,行歌尽落梅。”妓女也可以参加节日活动。由于对外开放贸易发达,《法曲》中“自从胡骑烟尘起,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杂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⑤可以看出节日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唐代端午节宫中女子还盛行赛舟、“射粉团”等活动。《宫词》中“竞渡船头掉采旗,两边溅水湿罗衣,池东争向池西岸,先到先书上字归。”⑥描绘的就是女子赛舟时的场面,從宫廷到民间上下都非常流行这项运动。

《步辇图》中,抬步辇的侍女,为了方便做事,上穿男袍下穿条纹裤。除了侍女之外,民间女子和宫廷中的上层女性也为了方便穿男装这主要因为体育运动的普及。狩猎、马球、蹴鞠、拔河等运动深受女子喜爱,有大量诗句记载,如《哀江头》中“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⑦就是描写宫中女官狩猎时候的场景。在运动中女子的服饰显得较为繁琐,所以许多女子开始穿男装。女子除了参加节日活动外,由于体育活动的普及,日常出游也非常频繁。对于女性穿男装出行有许多记载“宫人从驾,皆胡帽乘马,海内效之。”唐朝的杨贵妃叔父杨玄琰之女也骑马出游。如图7《虢国夫人游春图》这幅作品中的女子穿着男性胡服走在最前面的便是虢国夫人。唐朝女性户外活动的高涨,可以看出社会风气对女性的日常生活影响,同时促进了“女着男装”的普及。

(二) 政治活动

唐代女性参与政治活动很高,这对“女着男装”也有一定影响,在唐建立以前平阳公主也组建过全是女子的军队,女子身穿铠甲参军打仗应该非常受人尊敬,当时有不少人模仿,形成了尚武风气。再比如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喜好穿男装,《资治通鉴》中写道,“则天参决百司奏事,由是始委以政事,权与人主侔矣。”由于唐高宗身体衰落,武则天便担起了重任,凭借优秀的政治能力地位不断上升,高宗权利下降,上朝时政治事务不论大小都由参加处理。太平公主也爱穿男装,“军国大政,事必参决”,“其时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把她看作大臣,位高权重,参加军国朝政,这使他的政治生涯与宫廷政变有关,除了太平公主,在唐朝活跃在政治活动的还有韦后、上官婉儿、宋氏姐妹和安乐公主等。这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有极大影响,女性在出入政治场所时,对服装的要求也和历代有所不同。除了后宫的妃子、女官、公主、贵族的妻妾会参政之外,这种女性参政的风气,使宫廷外的高官妻妾或母亲参加朝会、跟随一起朝拜,社会中许多士大夫的妻子,普通官员的妻子、尼姑也可以参政议政。官员的妻子之间还会举办社交活动,共同帮助丈夫处理公务。唐代社会没有形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观念来束缚女子,当时社会等级处于从新编制的时期,这就使士族没落,庶民地位上升,所以女性受教育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据文献记载,民间女性还会自发组织活动,比如社会组织“女人社”,提倡成员之间地位平等,互帮互助“至诚立社”的宗旨。服装在上层社会的流行,逐步影响到下层民间生活。

(三)社交活动

日常生活中男女社会交往在唐朝之前,女性一直遵守《女论语》中:“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内外各处,男女异群,莫窥外壁,莫出外庭。”⑧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礼法观念相对宽松。文献记载中描写宫中女子“升御床,与后双陆,帝为点筹,以为欢笑”,后宫中的公主、妃子与外臣们不需要避嫌,还能在一起玩耍,不会传风言风语。武则天在祭祀和宴会时除了官员还可以带夫人一同参加,可见唐代女子不再遵循旧制,可以自由地参加社会活动,男女之间交往受“礼”的思想道德约束较少,异性之间的交往也比较随性,出行游玩或在公开场合可以不用遮面,男女相见可以自由攀谈,还可以自由恋爱、共同出行等。《明月三五夜》中“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描绘在夜晚西厢房下等待爱人的场景可以看出在唐代社会风气的开放。

三、结语

一个时期某一现象的出现,是社会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它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是最为直接的。这种现象可以看作是当时社会的进步,唐代“女着男装”现象虽然不是主流,但它代表了当时社会繁荣使女性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追求自我展现个性的表现。结构功能主义认为社会中的复杂化造成的分化,然后冲突、接受、适应的过程,社会的进步就是在人与人不断交流过程中不断丰富复杂的符号系统。在当今社会不仅女穿男装的现象非常普遍,中性服装也越来越受欢迎,这都是因为社会文化的繁荣,生活才会更加丰富。

注释:

①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大唐新语[M].中华书局,1984.

②《新唐书》卷二四《车服志》[M].中华书局,1975.

③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世纪出版集团,2005.

④孙机.唐代之女子着男装与胡服[J].艺术设计研究,2013(4):26-27.

⑤王红丽.论中唐女性的生活习俗——元白诗派妇女题材诗歌的文化解读[J].天府新论,2004(6):130-132.

⑥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⑦陈尚君.全唐诗补编[M].中华书局,1992.

⑧林蔚人.男论语·女论语[M].中國世界语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胡服侍女男装
“无聊”的男装
陈海露服装设计(作品)
弈棋侍女图
男装流行面料
浅谈唐诗中的胡服
男装流行面料
胡服东来①
再議胡服騎射
遛鸟公主
浅谈唐朝女性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