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萌 何欣容
面色红润、打扮精致得体、精神饱满,乍一看也就三十岁出头——这是湖北省第六届“新锐班主任”、武汉市江岸区惠济路小学的赵争老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心就不会老。”赵争笑着说。
“桂贤娣老师的‘每日三问’给我很大的启发,我也会每天这样问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赵争说。“从事教育工作的时间越久,我就越来越感觉到,教育,就是一个修炼爱的能力的过程。”
三十多年的教育工作经历让赵争慢慢悟出了爱的真谛,更加懂得什么是教育的艺术。
爱要把握分寸
1989年,刚参加工作的赵争17岁,正是爱玩、会玩的年龄。她想:亲其师,信其道,我只要让学生和我亲近了,他们自然就听我的啦。
怎样和学生亲近呢?赵争很快找到了突破口:玩!和学生一样爱玩的赵争,很快和学生打成了一片,学生和她无话不谈,整个班级每天都充满欢笑。
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班级纪律越来越不好,学生总在课堂上吵闹;学生课后不写作业,全班六十多个学生只能收到四十多本作业;科任老师纷纷“投诉”,赵争束手无措。
“当你在孩子眼中只是朋友,而不是老师时,师生之间就没有边界了,这个时候,你就很难教育学生。”赵争反省自己第一次带班经历,意识到:权威和规则缺位,就会导致师生关系失衡。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赵争主动请缨,继续做班主任。她吸取教训,不再与学生一起玩,而是与学生保持恰当的距离,并给学生制订班规。与第一届不同的是,教师的威信树立起来了,孩子们却有些闷:课堂上,赵争自导自演,很少有同学与她互动;课下,鲜有学生与她说悄悄话。显然,这样的结果也不是赵争想要的。
那么,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该如何把握分寸?赵争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
小旭天生感统失调,具体表现为动作不协调、专注力不够、思维跳跃等,这让他在班里显得有些另类,没有同学和他玩。赵争心疼小旭,想帮助他融入班级,可是,该怎么做呢?
经过观察,赵争发现小旭特别擅长下五子棋,恰好赵争也喜欢玩这个。“既然没有小朋友和小旭玩,我就陪他一起下棋。”赵争这么想。
一天课间,赵争对小旭说:“小旭,听说你下五子棋特别厉害,能不能陪赵老师下五子棋呀?”小旭一听,先是一愣,继而害羞地答应了。
赵争很认真地与小旭切磋,但确实技不如人,连输三局,这让赵争对小旭刮目相看。看到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少人还跃跃欲试,赵争感觉时机到了,故作沮丧地说:“小旭太厉害了,赵老师下不过他,谁能帮帮赵老师?”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起小手,要挑战小旭。先是胆子大的小飞上场,可是,几个回合下来,小飞便惨败而归。接着又换了几名同学上场,还是没有人赢得了小旭。
这时,赵争说:“大家发现没,小旭有一个很明显的优点。”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他下五子棋太厉害了!”
有的同学还说:“小旭,你这么会下棋,能不能教教我们?”
这下可好,还没等赵争反应过来,几个学生就已经拜小旭为师了。一下课,这些“徒弟”就围着小旭,向他请教下棋的技巧,互相切磋棋艺。随着时间的推移,班上喜欢五子棋的学生越来越多,而小旭也成功融入了班集体。
这次成功让赵争领悟到了分寸的关键:爱学生,不是强行介入学生的生活和圈子,而是顺势引导,然后“功成身退”。
有分寸,还表现为尊重孩子。面对孩子与众不同的想法,赵争不随意附和,也不粗暴阻止,而是冷静地思考:孩子的想法是否可行?我如果是孩子,会怎么想?如果我不同意,理由是否能说服孩子?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案?
从五年级开始,昊昊每天回家吃完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玩半个小时游戏,玩完后洗澡睡觉,早上6点被自己定的闹钟叫醒,起床写作业。家长干涉多次,但都无果,只好请求赵争帮助。赵争听了家长的描述,没有给家長任何意见和建议,只是请家长先回家,自己找昊昊了解情况。
昊昊说:“赵老师,进入五年级,我就觉得学习压力变大了,每天回家后特别想放松一下,玩游戏就是很好的放松方式。先玩半个小时的游戏,玩了游戏后我就会很累,需要马上睡觉,而且睡得特别香。我曾试过改变,但是,我发现没玩游戏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写作业,哪怕是睡觉也惦记着,这就影响我的睡眠。其实,我觉得现在这样就很好,首先,我玩游戏了,精神得到了放松,一上床就能睡着,第二天6点起来,我的头脑非常清醒,注意力高度集中,做作业效率很高,而且,我的睡眠时间并不比班上其他同学少,甚至比很多同学的睡眠时间还长,睡眠质量还高。”
听了昊昊的分析,赵争觉得有道理,说:“你觉得这个方法很适合你,那你就要向爸爸妈妈证明。你知道怎么证明吗?”
昊昊脱口而出:“成绩。”
“没错,你已经是一个五年级的大孩子了,回去之后,你主动跟爸爸妈妈谈判,一个月为期,下次考试,如果成绩稳定甚至进步了,以后就按你自己的方法来学,老师也会支持你。”
果不其然,月考成绩出来了,昊昊依旧在班上名列前茅,家长就没有理由反对了。
爱有分寸,师生关系才和谐。面对各种难题,赵争结合实际情况,尊重孩子,顺势引导,一步步探索出爱的分寸。
让爱“拐个弯”
赵争不喜欢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想方设法“拐个弯”,促使他们自我改变。她认为,只有自愿做出的改变才是发自内心的,才能真正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中途接手五(四)班,赵争心里有些忐忑:同事都说这个班纪律不好,学习氛围不足。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赵争发现这个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自信。所以,她从不批评学生,一发现学生的优点就大力表扬,但是,几个月过去了,效果微乎其微。
真正促使学生改变的是一次公开课。那时,学校要求35岁以下的老师年年都要上公开课,赵争巧妙地将这次“任务”转换成了“奖励”,她在班上说:“大家这几个月的表现得到了不少老师和校领导的肯定,所以,学校给了我们班一个上公开课的机会!这个机会很难得,我们该怎么做呢?”
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寂静。因为这个班的班主任年纪较大,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从未上过公开课。突如其来的“喜讯”,竟让孩子们不知所措。待反应过来,他们纷纷举手发言:“老师,我们一定好好表现。”“我把要上的那节课多预习几遍。”“我们互相监督,课上一定不能讲话。”……
公开课上,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得很好,有几名学生偶尔走神,同桌就会悄悄指指后面的老师,提醒他严守纪律。这节课其实上得中规中矩,谈不上出彩,但在赵争看来,已经进步很大了。课后,赵争买了很多零食拿到班上,她对同学们说:“刚刚那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特别棒,这是学校领导特意嘱咐我奖励你们的!”
这顿“糖衣炮弹”击中了全班学生的心,他们发现,其实,他们并没有被学校忽略,更没有被老师放弃,只要努力,一样可以发光。
打铁要趁热。恰逢学校大扫除,学校要求五年级每个班承包校园的一个区域。赵争自告奋勇,选择了最难打扫、工作量最大的区域——校门口,她向校长提出请求:“如果这次我们班打扫得好,您能不能在大操场当着全校同学的面表扬我们班?”校长欣然答应。
回到教室,赵争对全班同学说:“学校认可我们班的能力,特意让我们打扫校门口这一重要区域。要知道,校门口可是学校的门面。这个任务十分光荣,也十分艰巨,我们怎么做才能不辜负学校的期望呢?”
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建言献策。第二天,全班同学按照前一天的分工,带抹布的带抹布,带扫把的带扫把,带水桶的带水桶,有的同学甚至带来了刷子,发誓要把责任区刷得照人。
结果也在预料之中,校门口被孩子们打扫得一尘不染。当校长调皮地坐在地上,说“太干净了,我站起来都不用拍屁股”时,孩子们笑得合不拢嘴。
赵争曾带过一届学生,全班53人,班级采用双人同桌制,自然就有一个单桌,而这个单桌就在讲桌旁边,同学都不愿意坐这个位子。
正好,数学老师向赵争反映,元元上课时喜欢在下面玩。赵争想:要不把元元调过来坐几天,在老师眼皮底下应该就会认真听讲了。她对元元说:“老师非常喜欢你,想离你近一点,所以,你就坐在离老师最近的这个位子好不好?”元元害羞一笑,答应了。
做眼保健操时,班主任要播放眼保健操的音频,但是,有时候赵争因为开会或者教研无法及时到班。这时候,赵争就想设立一个专门播放眼保健操音乐的小岗位。她悄悄对元元说了这个想法,元元听后,迫不及待地说:“赵老师,我离讲台最近,最适合做这个事情了,就交给我吧!”
“鱼儿”已经上钩,赵争窃喜。
一个星期过去了,元元做得很不错,赵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你比赵老师做得还好,太厉害了!”
紧接着,赵争在班上说:“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座位啊,元元在这里坐了一段时间后就有了小岗位,变得越来越优秀,你们说神奇不神奇?赵老师都想坐在这里了。”
孩子们听赵争这么一说,觉得有道理,纷纷说:“这真是一个好位置。”
赵争心中一喜,说:“那么,还有谁想在这里坐呢?”
“哗”,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
赵争故作为难地说:“你们都想坐这个神奇的位置,但位置只有一个,怎么办呢?”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筹莫展。
赵争说:“好的机会当然人人都有,我们按照学号顺序轮流坐,每个同学坐一个星期,怎么样?”孩子们纷纷赞同。
赵争又提醒道:“那你们回去要跟爸爸妈妈说哦,看看谁这么幸运,下个星期坐到这个神奇的位置上,经过魔法,他又会在哪个方面更优秀。”
棘手的座位问题终于解决了。
赵争认为,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与其直截了当地表达,有时不妨“拐个弯”,引导孩子主动成长。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接手这届一年级的第一天,赵争就发现小伽有些不一样:当其他同学都跟随老师诵读课文时,小伽只是呆呆地坐着。跟家长了解情况后,家长才坦言,小伽的智商测试只有40分,被医生诊断为“智力障碍”。
按照学校的规定,像小伽这样的特殊孩子,并不纳入教师的教学质量考评。这就意味着,赵争可以放弃小伽的学业。但是,赵争觉得,孩子长大后最终要步入社会,如果不认识基础、简单的文字,就难以适应正常的生活。
和家长沟通后,赵争将小伽的主要学习内容确定为识字、写字:简单的字要会写,难的字只用认,生僻的字不要求掌握。为此,赵争会为小伽单独备课:每节课都会精心筛选出本课小伽可以掌握的字,一笔一画地教,并单独布置作业。
赵争首先教小伽写自己的名字,三个多星期后,小伽终于能将“伽”字完整写下来了,虽然看起来就像三个字,但在赵争看来,已经是质的飞跃了。赵争时刻提醒自己:只要有进步,都是孩子努力的结果。
四年级的一天,小伽突然对赵争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赵老师,我不差。”
赵争一愣,说:“小伽很棒啊,认识好多字呢!你为什么这么说呢?”
小伽委屈地说:“我没有小岗位。”
这句话提醒了赵争,她一直在小伽的知识学习上着力,却忽视了他也想像其他同学一样,为班级服务。可是,他又能做什么呢?左右为难之际,赵争只能说:“目前的小岗位都有同学担任了,你仔细观察一下,班级还需要什么小岗位,赵老师为你增设一个。”
一个星期后,小伽高兴地找到赵争说:“老师,我可以管碗。”
学校倡导“光盘行动”,之前的管理方法是:前一个吃完饭放下碗筷的同学要在碗箱旁等一会儿,检查下一个同学是否做到了“光盘”,第一个学生由老师监督。小伽能观察到这一点,让赵争甚是惊喜。
“非常好,这个岗位太重要了,赵老师之前怎么没有想到。”赵争在班上狠狠地夸了一把小伽,同时宣布了这个小岗位。
从那以后,小伽就有自己的小岗位了。每天吃饭的时候,小伽就搬一个小板凳坐在碗箱旁,检查同学吃干净没有。只要同学碗里的饭菜没有吃完,他绝对不准同学把碗放进箱子里。见识了小伽的铁面无私,那些平时喜欢剩菜剩饭的孩子再也不敢“造次”了。四年级以后,赵争再也没有操心过班上学生剩菜剩饭的事。
小欣有严重的先天听力障碍,但她很聪明,也很敏感,自尊心很强,学习非常努力,但身体的缺陷让她常常感觉力不从心。
對这样的孩子,如果老师特别对待,反而不利于她的成长,但客观原因,又不得不特别对待。“我既要重视她,又要忽视她。”如何在重点关注和帮助小欣的同时,让她觉得自己和普通孩子一样,是赵争要解决的难题。
赵争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她努力去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对家长说:“小欣能做到的事情,我们要大胆鼓励她去做,让她感到自己和别的孩子没有区别。我相信她能够和正常孩子一样成长,甚至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她私下找同学们商量:“大家愿意帮助小欣,都是好孩子。但是,我们要在小欣需要照顾的时候再照顾她,其实,她除了听力差点,其他都和我们无异。所以,我们只需要在和她说话的时候看着她,声音大一些,嘴型做得夸张一些,这样就可以了。”同时,赵争鼓励小欣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忘记自己的与众不同。
赵争对小欣的特别呵护,敏感的小欣又怎么会感受不到呢?毕业时,小欣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她专门写了一篇作文《我的老师》送给赵争,饱含深情的语言让人泪目。“看到小欣的作文,我哭了。小欣说她很感谢我,我更要感谢这些孩子。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他们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爱和会爱之间的差距,可能是几十年的摸索和实践。“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恰到好处的爱一定是因人而异的。”如今,赵争仍在探索关爱孩子的有效方法,努力让孩子们的成长之路更顺畅。(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