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青春之歌》,探究写作技巧

2022-07-20 00:38王春刚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2年7期
关键词:春之歌革命小说

王春刚

导引

我们在阅读红色经典作品时,除了整体感知文学作品的内容、人物及主旨以外,还要注意学会探究经典作品的写作技法,并从中学习写作的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下面,我们就以《青春之歌》为例,探究作者的艺术匠心,分析本书的写作特色。

特色探究

《青春之歌》以主人公林道静跌宕起伏的命运为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典型的革命文学作品。作品规模宏大,繁而不乱,无论在构思、选材还是在人物塑造、手法运用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创作特色。

一、自传色彩,更加真实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素材,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

杨沫的《青春之歌》一书显然也受到了这种创作主张的影响,作者从自身经历中大胆取材,将自身的社会经验、生活阅历,甚至最隐秘的情感经历、心灵感受都放到小说中去展现,创造了全新的人物形象,这一人物形象便是林道静。杨沫青年时代曾有在北大旁听的经历,再进一步分析林道静,比如离家出走、受卢嘉川和江华的影响等,都有杨沫的影子。杨沫曾经回忆说,《青春之歌》是一篇“‘传记式’的小说”“是我的经历、生活、斗争组织成的一篇东西”。正是这种自叙式的构思,让作者本人的经历与小说中人物的经历和情感相结合,整部作品才会细腻而真实,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二、双线交织,凸显主题

小说的构思,大多采用双线结构。《青春之歌》这部小说也不例外,作品的明线是林道静作为知识分子的成长史(革命),暗线是林道静的情感史(爱情)。“革命”与“爱情”明暗双线推进,展现了主人公林道静从不屈服于命运的个人抗争,以及最后投身于革命斗争的曲折历程,表现出整部作品的主题:歌颂人民的革命事业,歌颂青年革命的青春。

在艺术结构上,两条线索开阖有度,互为表里。书的前六章重点写林道静逃婚离京的经历,看似只有情感线,但仔细推敲我们就会发现,这里面仍有“革命”的伏脉涌动。如林道静与好友王晓燕的通信往来,同时通过卢嘉川的出场,让我们感受到学生中革命思潮的涌动。到第七章则直接插入了以卢嘉川为副总指挥的北大学生代表南下的情节。在之后的几个章节中,作者又着力描写卢嘉川、江华的革命活动,虽然看似与林道静的情感无关,但这些情节仍没有脱离林道静的情感而独立存在。

运用双线结构,既有利于推进情节的发展,又展现了20世纪30年代广阔的时代背景,展现了社会各阶层对于学生运动的种种反应,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革命+爱情”的双线构思模式,又暗示了主人公的爱情观受到信仰、理想、革命态度的影响,将个人的爱情观建立在国家民族大义的基础之上,既增添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凸显了人物精神的可贵。

三、细腻传神,形象突出

杨沫从女性的视角观察林道静、分析林道静的心理,这样就可以把外在描写与内心刻画交织起来,突出人物细腻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世界,呈现出女性在时代背景下的情感活动以及迂回曲折的心理矛盾。

首先我们探究作者对林道静的外在描写。林道静的第一次出场,写她穿着白洋布短旗袍、白线袜、白运动鞋,浑身上下全是白色,出走时还携带了乐器。这具有很强的隐喻性:白色隐喻人物的纯洁,但没有任何的社会经验;乐器象征着浪漫,出身封建地主家庭的她逃离家庭,对外界的社会充满幻想。这所有的一切,都刻画出人物的不成熟、不谙世事。

再来看人物的内心刻画。作者在描写林道静第一次接受散发传单的任务,接过装着传单的手提包时,写她小心翼翼地接过半旧的古铜色的小提包,就好像母亲接抱自己初生的婴儿,她的心头充溢着一种幸福的、欢乐的感情。当她走上街头,又描写她把苗条的轻捷的身子紧贴在墙边,侧着耳朵屏住了呼吸。作者的细致观察,将人物的外在描写与内心刻画交织起来,让读者深入人物的心灵世界,便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正是这些细腻传神的描写,将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立体、真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四、抒情笔调,情感浓郁

杨沫的创作具有女性柔美的情愫,反映在作品中,就是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笔调。这在《青春之歌》中有多方面的表现:

一是小说善于运用景物描写或场景铺设,渲染出诗意的氛围。如第三章描写海边:“早晨,天气晴朗,天边淡淡地飘着几朵白云,海水就像天色一样蔚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远远的,就在这样平静的沉睡般的海面上,许多只挂着白帆的渔船随风荡漾。”这段景物描写不但写出了大海的美,同时也写出了主人公林道静离开家来到北戴河后的喜悦之情和对未来的憧憬。描写笔触细腻而温婉,刻画出林道静作为少女活泼的天性。

二是运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增强作品语言的抒情性。如写林道静与余永泽的初恋,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突出了余永泽胆小和谨慎的特点,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再如写叛徒、内奸时,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描写,重点突出反面角色“饱鼓鼓的金鱼眼睛”,包含的则是对人物的憎恶之情。

三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慷慨激昂。如作品对卢嘉川的描写,以及对林红在狱中斗争的叙述,人物语言既悲壮又充满高昂激越的深情;一方面写出了林道静对卢嘉川的崇敬与缅怀,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

五、多种手法,表达精彩

小说中故事情节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构成作品内容的主要因素之一。成功的文艺创作者,总是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事件出发设置情节,并以此为主线,同时兼顾多种艺术手法。《青春之歌》一书也不例外。作者在设置林道静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这一主线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还运用了多种手法丰富文章内容,增强作品的表现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穿插。所谓穿插,就是在叙述主人公的故事时,将小说其他人物的故事适当地穿插其中,以完善主要故事情节。如作品在叙述林道静的故事的过程中,穿插了林道静生母秀妮、好朋友王晓燕及林红夫妇、刘大姐夫妇等人的故事情节,既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又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林道静其人。

二是暗示。暗示,是作者为情节发展的需要,故意设置一些提示性的情节。如第五章,余永泽想对林道静表白,但因他胆小谨慎,心里暗想林道静是“一匹难驯服的小马”,就暗示了林道静和余永泽的爱情不会长久。

三是侧面虚写。所谓虚写,就是作品中不直接描绘,而是借助其他手段,如梦境、侧面描写等交代事件、推动情节。如林道静生母秀妮的死,文中并没有直接叙述,而是通过王妈叙述,读者才知道她是被赶出家门后跳河自杀的。再如卢嘉川被捕入狱牺牲,林道静苦等他三年都没有音讯,但其实作者在第五十四章刘大姐的话中,就暗示了这件事情。

正是通过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青春之歌》这部作品虽规模宏大,却繁而不乱。作品双线贯穿,兼用其他写作技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阅读启示

青春是美好的,但同时青春又是短暂的。青春年华,有人挥霍放纵,有人怅惘迷茫;有人拼搏进取,有人执着追梦。不一样的追求,便会书写不一样的青春。林道静的青春是执着的,更是精彩的,她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积极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青春便洋溢出耀眼的光芒。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但我们不应停下奋斗的脚步。唯有以林道静的成长为榜样,将自己的成长与时代相关联,顺应时代发展,积极进取、砥砺前行,用努力和汗水描绘自己的青春,这样才能不负韶华,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時代新人。

猜你喜欢
春之歌革命小说
情未了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春之歌
春之歌
倾斜(小说)
中国的出行革命
文学小说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