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珍 袁萍
近年来,随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儿脑梗塞发生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儿身心健康,不利于其正常发育和成长,需要对患儿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避免其在抢救后出现一定后遗症,如语言及肢体障碍、不良情绪等。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后遗症预防以及康复护理,促使患儿心态得到有效调整,提高治疗积极性,进而加快恢复。
脑梗塞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供应不足,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况导致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其主要病因为动脉夹层、动脉炎、静脉窦血栓、血液系统疾病等。脑梗塞以中老年患者多见,不少年轻人就不以为然,但其实脑梗塞在任何年龄段均具有发病可能,而儿童患病往往会造成较大的生命健康威胁。
脑梗塞有较高的致残率,可导致瘫痪、失语、失明等。虽然儿童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自身脑血管和神经可塑性较强,总体预后相对较好,但仍存在后遗症风险,即是因脑缺血造成软化灶压迫颅内神经,产生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障碍等,严重情况可能出现偏瘫、偏盲、失语等,影响患儿身心健康。
针对小儿脑梗塞后遗症进行预防和康复护理,是目前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重点,结合相关研究以及实践,其主要是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通过神经内科用药护理,结合中医辨证心理护理、按摩、针灸、中药热敷以及早期康复护理等,有助于降低脑梗塞患儿后遗症发生率、提高康复效率。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神经内科常规用药护理和安全护理。主要是对患儿家长进行西药使用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等,告诫家长要谨遵医嘱给患儿正确用药,同时做好患儿的安全防护,避免出现外部损伤。利用简单、生动的疾病知识画册,对患儿及其家长开展全面的健康宣教,促使其了解脑梗塞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并发症及后遗症等,加强对疾病的认知,以提高患儿及其家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
2.中医护理。开展中医辨证心理护理,按照患儿情绪现状采取针对性情志护理,如大龄患儿开展善意劝导;对愤怒情绪患儿采用情志制约方式,充分给予谅解和疏导;对悲观情绪患儿进行情志相胜护理;对恐惧情绪患儿实施鼓励和支持护理等。
应用中医按摩预防静脉血栓:患儿取仰卧位,从其上肢外关穴、曲池穴以及合谷穴等出发,直到下肢足三里、委中穴、阳陵泉穴等,再到太阳穴、百会穴依次按摩。要保证按摩手法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先浅后深,每天按摩3次左右。同时可对患儿进行针灸护理,比如使用平补平泻法,对患儿外关、曲池、足三里、委中、阳陵泉等进行交替进针。也可对患儿采用中药热敷法,比如中药包内加入红花、丹参、当归、赤芍等,经水煮沸后,保持温度适宜贴敷在患侧。
护理人员还应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如引导患儿保持卧姿、抬高床头,进行下肢体位变化和上肢伸展训练,并根据患儿恢复情况,开展被动或主动训练,加快关节活动功能恢復。
综上所述,脑梗塞患儿在治疗后可能出现一定后遗症,为此在神经内科治疗中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以此降低后遗症发生概率,加快康复。结合相关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有助于以整体治疗为导向,开展辨证施治,显著提升患儿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