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书院制理念的高校学生宿舍公共空间研究

2022-07-19 07:32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6期
关键词:学生宿舍楼层活动室

盛 夏

(复旦大学基本建设处,上海 200433)

0 引言

传统的高校学生宿舍注重居住效率,在满足了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后,容易忽略对居住品质的进一步追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向逐渐由专业化向复合化方向转变,高校学生宿舍也由传统的单一住宿功能逐渐转变为功能复合的生活社区。

1 书院制理念与高校校园规划结构

1.1 传统校园规划:功能分区界限明确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园建设规模持续扩张,当代大学所承载的功能日渐复杂。在以功能分区为主导的规划理念指导下,高校校园规划在功能布局上划分出教学、体育、生活等几大功能区,且各功能分区之间的界限相对明确、互不交叉,这种分区明确的品字形规划布局模式,在大、中型校园中逐渐出现学生学习和生活之间的通勤时间过长、师生校内交通和沟通联系方面的不便捷等问题,进而容易引发校园规划布局在空间尺度上的失衡。

1.2 书院制理念的引入:各功能区趋于交叉融合

近年来,书院制理念的融入逐渐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项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书院制”教育通过引入本科生导师制、加强通识教育等,拓展学术及文化活动,注重学生的全方位成长,促进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鼓励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混合住宿和学习交流。

书院制住宿建筑主张学习、生活一体化和在生活区融入运动、交流等多功能的布局模式,在改变传统学生宿舍模式的同时,也逐渐激发了校园规划布局的改变。作为一个功能复合的生活组团,书院制宿舍成为拥有完善功能配套的居住综合体,将学生日常生活所需的活动、生活、学习、交流等功能空间合理地组织在适宜的步行范围内,有效缩短了学生的校内通勤时间,弱化了之前校园功能分区明确的状态,校园规划结构由经典的品字形布局模式逐渐演变为多种功能交叉融合的复合型布局模式(见图1)。

2 书院制学生生活区功能布局模式

2.1 分散式布局

分散式布局的书院制学生生活区大多建设于用地相对宽裕的校区内,各建筑单体的使用功能相对单一。分散式布局在功能构成和空间效果上与具体的项目定位关联密切,如按楼栋分为活动、学习、休闲等公共楼宇和宿舍楼,通过室外或半室外空间进行功能和交通联系,形成完整的建筑群体和良好的景观环境。

2.2 集中式布局

集中式书院制学生宿舍则是将学生生活区的多种功能集中整合在一个单体建筑中,有效实现校园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在垂直分区方面,考虑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和住宿空间的私密性,建议大中型公共空间集中设置于学生宿舍的低、中区,建筑功能自下而上呈现由动到静、由公共到私密的布局特征。同时,在保证宿舍房间私密性的前提下,亦可在宿舍各楼层适当融入一些公共空间,就近满足学生的部分交流活动需求。具体到平面布局中,公共空间可整层铺开,一般出现在地面层等公共性较强的楼层,适用于服务全体学生的公共空间;也可与住宿空间同层并置,常见的布局模式主要有中心式、并列式、散点式等,适用于服务本层或邻近楼层的公共空间(见图2,3),图3a为中低楼层整层设置,图3b为裙房独立设置,图3c为各楼层设置,图3d为间隔楼层设置。

图2 公共、住宿功能同层并置的平面布局模式(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图3 书院制学生宿舍公共空间的位置分布(图片来源:笔者自绘)

3 书院制学生宿舍典型公共空间设计要点

国内书院制学生宿舍主要分为改造类和新建类2种类型。改造类书院制学生宿舍大多出现在各大高校的老校区内,如在原有学生宿舍的低楼层置入部分公共空间,有时也会对宿舍楼各层开展局部空间更新改造。以复旦大学任重书院为例,如图4所示,改造前书院各楼层均为内廊式的板式宿舍楼,改造后宿舍楼一层功能置换为功能类型丰富、设备完善齐全的公共空间,如健身房、瑜伽房、阅览室、经典研读书屋、文创工作室、自由讨论室等。在管理模式上,具体分为指定时段开放的使用空间、全时段开放的自主使用空间、出借活动室和功能活动室四种类型,满足学生灵活多元的使用需求。

图4 复旦大学任重书院公共区域平面(图片来源:根据“任重书院公共空间借用规范”改绘)

新建类书院制学生宿舍对公共空间的营造则更为充分,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逸夫书院为例,如图5所示,设计结合地形,整体呈院落式布局,体现了对中国传统书院文化的传承,并通过底层庭院、架空平台、空中花园、屋顶露台等,实现了丰富的空间体验和生活感受。在总体功能布局上,遵循了自下而上由动到静的功能布局原则,公共用房主要分布于书院东座和西座一至三层的裙房内,既可以满足学生基本的住宿、餐饮等生活需求,又可以随时展开小组学习、专题讨论和丰富多样的运动、娱乐活动,使书院成为舒适便利的综合居住社区。

图5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逸夫书院(图片来源:根据网站https://wwjarch.com/CUHK-SZ-Student-Dormitory图片改绘)

目前国内高校宿舍的公共空间涵盖功能与配置标准不尽相同,总体来看可归纳为活动类、生活类、学习类、交通类等功能类型。

3.1 活动类公共空间

学生宿舍的活动类公共空间涵盖健身房、瑜伽室、排练室等专业活动用房及多功能活动室等,硬件设施较好的新建学生宿舍还会配备公共厨房、游泳池等服务设施。对于改造类的书院制学生宿舍,往往受到物理空间和硬件设施的限制,能作为活动室的房间数量和类型较少,可考虑设置多功能活动室,通过内部设施的灵活布置,实现活动室的功能置换。

3.2 生活类公共空间

学生宿舍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日常生活需求,如洗衣房、晾晒区、开水间、便利店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学生宿舍的走廊尽端设置局部放大空间,作为该楼层的洗衣晾晒区,在引入自然光线、改善通风环境的同时,也成为学生洗晒之余的交流场所。

3.3 学习类公共空间

学习类功能用房包括自习室、阅览室、研讨室等,对于自习室等所有学生均可能使用的公共功能,建议采用各楼层分设和低楼层相对集中设置的布局方式相结合,在满足学生到达便利性的同时,增加不同楼层学生的交流机会。对于阅览室等集体公共空间,则建议独立成区设置,从而使公共资源配置更集中。

3.4 交通类公共空间

宿舍交通组织首先需要考虑通行的便捷性,一般通过在门厅周边设置垂直交通,将学生迅速输送至各居住楼层。传统宿舍门厅空间普遍偏小,一般仅用于通过式交通,书院制学生宿舍更注重空间的复合性设计,如将休息等候、公告咨询、休闲交流等功能整合至此交通枢纽空间内,形成多功能门厅。水平交通层面上,走廊、中庭等不仅用于通行,而且可成为适宜学生短暂停留的场所,形成“交通+交流+服务”的多重空间特征。

除室内公共空间外,学生宿舍区的室外入口、景观庭院等室外空间也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多方位的交往空间,景观设计需注重绿化、铺地、小品等要素对活动场地的空间界定,营造亲切宜人的空间氛围。例如,复旦大学任重书院的室外庭院在经过景观改造后,将该区域原先较为分散和独立的室外碎片空间纳入到庭院整体空间中,庭院的中心地带成为书院的户外核心活动区,该区域不再仅作为行走的通道,更是成为学生们读书、交流、休闲、锻炼和组织各类型活动的公共空间。

4 书院制学生宿舍公共空间特征

书院制学生宿舍会更重视使用者的深度需求和人文教育环境的营造,并具备以下特征。

4.1 公共空间复合化

书院制学生宿舍通过建筑集合多种功能,使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和利用率大幅提高,实现学生学习、生活、活动一体化。

4.2 公共空间多元化

书院制住宿建筑容纳了学生多种类型活动,由动到静、由室外到室内、从公共区域到宿舍标准层,设置多层次丰富公共空间,可满足学生多元化使用需求。

4.3 公共空间人性化

书院制住宿建筑在公共空间设计时,也要注重空间尺度、环境品质、设施体验等方面的人性化考虑,创造更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

4.4 公共空间弹性化

只有保证空间的灵活性和弹性化,并为后续公共空间发展预留空间余量,方可最大程度满足各类学生对宿舍公共空间的不同需求。

5 结语

公共空间在书院制学生宿舍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复合化的功能配置、多元化的空间类型、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弹性化的空间预留等,可为学生打造舒适宜人的活力社区。

猜你喜欢
学生宿舍楼层活动室
奶奶做的“楼层儿”
莫里永学生宿舍
——贯穿建筑的连续上升走廊
地板滑雪
楼层
吉田寮:亚洲最破的学生宿舍
电梯的升与降
心灵鸡汤活动室
“党员活动室”因何灰尘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