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钢琴初学阶段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下)

2022-07-19 13:23郝楠
乐器 2022年7期
关键词:初学五线谱琴键

郝楠

二、初级学习的重要环节

识谱,对于正确有序地学习钢琴或者其他音乐科目,就如同小学数学需要先认识数字,学语文需要先从拼音、笔画和基础汉字开始一样,是重要的先决条件。现实中,也确实听说过某某知名流行歌手不识五线谱,某某世界顶级男高音演唱家也不识谱的情况,但是他们不都也成为优秀的的音乐家了吗?的确,有一些先天条件非常优秀的音乐家出现过个别不识谱的特例,但需要理解的是,这只是错觉,如果接受了识谱训练,也许能出名更早或者成就更高。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认同识谱的关键性作用,才是被大家广泛接受的常理。

(一)认识单音但是总是读乱顺序——重视高度概念

乐音是由不同振动频率的声音组成的,且每个音是固定的振动频率,频率越快听上去声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既然有固定的高低区别,固定的音高和按高度被排序的音符,就让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有了前提条件。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让孩子建立起音符彼此是有高度差别且有固定排序的概念和感觉,这就如同数字,我们需要让孩子理解数字的概念,不只是知道一、二、三的读音,更要他们去理解数字大小的区别,提高数字固定排序、计数的能力。如果都学到加减法运算了,孩子还不能理解数字的大小区别的话,肯定是没有办法顺利继续学习下去的。同理,只死记硬背do、re、mi等音名,但是不知道他们有高度的意义和顺序,随着学习内容的丰富,积累的问题也会慢慢显现出来。所以在学琴初期,音符的读法与排序、音的高度差别是一定要让学生建立起概念的。家长和老师可以多去询问孩子例如mi和fa谁更高啊,re的下一个音符是什么等等问题,尝试掌握孩子对高度和顺序的学习理解情况,而且多背不同位置开始的上下行音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训练方法。

(二)五线谱上的音认得很慢——重视音与五线谱的连结

尽管在初级阶段,钢琴学习者都会学习五线谱的位置,但是很多学生还是会一见五线谱就发懵。学了很久,读谱速度还是很慢,甚至学了一段时间,高音谱号与低音谱号在音符位置有写法上的重叠之后,就更加难以准确的认识音符。笔者认为这种情况主要由以下问题造成:

1. 没有建立五线谱的高度概念

之前提到了音的高度和排序概念,同理,五线谱也是需要学生有高和低的概念的。五线谱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最终定型为现在的模式,它的优势就是高度与排序清晰,简言之就是标准化且非常的直观。音高越高,五线谱位置就越高,反之同理,发音节奏顺序也是横向铺陈得非常清楚的。所以这么好用的直观工具,需要让孩子在第一次接触时就能理解。如果孩子读谱进度偏慢,或者年龄比较小,可以辅助进行一些画音符的练习,帮助其快速理解五线谱高度的概念。

2. 盲目快速脱谱

很多钢琴的初学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大部分集中在3~6岁之间,由于理解力与性格差异的原因,进度也不尽相同。但是很多老师与家长,在初期希望看到孩子的进展,尤其是一首完整作品的演奏成为了评判孩子是否“学会”或者一堂课是否“有效”的依据。殊不知,孩子为了完整演奏,会强行要求自己背下所有的琴键位置,在这样惯性记忆演奏位置的时候,长时间不看乐谱(也就是我们提到的脱谱)会导致演奏时脑海中没有音符以及高度概念,更不要说与五线谱位置的结合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习惯用琴键位置去练琴,这在初级阶段也许看上去还过得去,进度勉强也能向前推进,但初级教材音的数量少之又少,而且基础位置是比较固定的,孩子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练习,甚至觉得这样练习比看着乐谱更容易,但是手位变化后,或者音的数量开始变多,学生就会觉得难度一下子上来了,进度也就很难再向前推进。所以很多学生初学有兴趣,后续学习越来越艰难的原因也在于此。

(三)老师让我听,但是听什么呢?——听觉概念要早建立。

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听这件事对于学习者来说非常重要。不尽早地建立起听的概念,突然被要求听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要听什么、怎么听。更可怕的是,时间越晚,听觉与行为的脱节就越严重。所以尽早地建立听觉概念,不仅仅要当作进步的开始,其实更是学习初始时就需要建立的习惯。因为初学者大部分集中在3~6岁,早期建立的听觉基础不需要也很难做到特别精细复杂,所以先从调动听觉能力和建立习惯开始就可以。先从辨别高度开始,让学生区分几个音符谁更高谁更低,还有就是辨别音与音之间的距离等等,结合所学教材,尽量能从初期就让学生有用耳朵的习惯,这样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就可以循序渐进地提升听觉标准了。

(四)没有节奏的音不存在——音与节奏的并存

很多学生在初学时,会因为更重视识谱,更重视把乐谱从琴键上摸出来从而忽略节奏。但实际上,在音乐世界中,节奏像是火车的铁轨、人的骨骼一样,具有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音乐作为最为抽象的艺术形式之一,需要更多种类和形式的规律语言去构建,从而让欣赏者相对容易去理解并加深印象。节奏作为最重要的规律,贯穿在每首乐曲中。音就如同轨道上的火车,需要按照节奏的规律进行行进。每个音的长度感受,是幫助学生理解节奏掌握节奏的基础。所以从初期,要给学生建立音符一定有长度的概念,并有效地结合听觉去判断出音的长短区别,把节拍作为尺子准确地衡量出音的长度。在这里我们要提一个老生常谈的工具——节拍器。很多学生都表示用节拍器会束缚自己,或者用节拍器弹琴更加不自如、不熟练。的确,对于一些高阶的学生和演奏者,会因为节拍器不能变换速度和完全精确的特质,导致作品中的变速、弹性和段落间、乐句间大的气口难以表达,所以我们在实际演奏中不会使用节拍器。但是在初学阶段,如果没有准确的节奏基础和内化的掌控力,未来演奏更加复杂的作品,对于弹性速度和乐句处理将更加难以完成得很舒适。而且高阶的学生和演奏家们,也是会使用节拍器的,只是正式演出和音乐性练习的时候不会使用。所以,当你觉得用节拍器或者数拍子练习很困难或者不舒服的时候,正是你节奏还尚存问题的时候。

(五)会读谱但是怎么都弹不连贯——手与位置的训练

很多学琴的同学都遇过这种情况:读谱很顺畅,但是弹起来磕磕绊绊,背下来倒是可以弹连贯,但是第二条又提到了不能经常脱谱。这要怎么办呢?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会读谱但是弹不连,这里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1.音符与手指的连结要有但是不能根深蒂固

这个说起来有点绕,但其实很简单。因为大部分初级教材,都是从固定手位开始,学生在初学的时候可以建立手指与高度(音符)的概念,但是这个概念不能以单纯的手指对应某个音建立起来。以汤普森为例,这本教材以中央C为起点,两只手的一指向两侧开始学习的。也就是整本第一册的右手一指始终都是do,二指都是re。有很多学生学到第二册,会出现一个问题,变手位还是会看到谱子标注“1”指就弹do。所以这种强行的手指对应音的连结是一定不可取的。但是如果没有读谱与手的连结,那么我们很难流畅地演奏,也不会关注到指法的意义。过于随意的初学阶段手位,会让学生后期在琴键上没有“从简”使用手指的习惯。所以指法概念肯定也是需要建立的,可以让学生从理解音的高度是可以反映在琴键上的这件事开始。比如为什么三指是mi,因为二指是re,所以更高的位置是mi。因此按照谱面指法弹,要在初学阶段适时地打破孩子对于固定手指固定琴键的连结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2.准确性练习与系统性练习不足

很多学生在初期,认识了音,或者弹对音就算学习过或者练习过了,尤其在家练习的时候,经常会强调弹几遍,这其实是个非常低效的方式,因為正确率与连贯与否在单次练习和不能保证正确率的间断练习过程中,其实是没有达到标准和应有的效果的。更加高效的练习方法,是让学生在固定的排序上多巩固,并且每次手位的巩固都结合对音符的再复习。一首乐曲可以先从小节或者2~4小节为单位的练习开始,例如可以一边弹琴键上的mi、re、do,一边想象着或看着谱面位置去唱mi、re、do。过程中,老师与家长可以实时检测几个方面统一性的执行水平。比如让孩子描述之前演奏音符的长度、位置、高度等信息。

(四)小结

以上内容,是笔者根据二十余年的经验总结的学生初学阶段对于识谱系统的建立比较重要的内容。当然,因为篇幅有限,关于读谱的其他基础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后续越来越多的节奏型、演奏方法、句法、表情记号、和声织体等等非常多的要素尽管都是需要学生认真的学习和解读的内容,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对于初学阶段的孩子,学会走第一步往往是最重要的,基础打好我们才能无障碍地进行后续的学习。其实真正消磨学生热情的往往不是学习本身的困难,没有走下去的原因也不是因为没有所谓的音乐细胞,更多例子,都是因为最初期的基础内容没有学会,但是强行拖着进度一知半解地走下去,随着难度的提升,曲目篇幅的增长以及练习时间的局限性,学生对于学习成果没有正面的回馈,老师不能给予更多的鼓励,家长也没办法进行有效辅导的时候,就是学习音乐的终点了。在这里仅希望本文对于初学的学生、家长和年轻老师有一些概念上的帮助,希望钢琴的学习者在初学阶段就打下坚实的基础,少走弯路,在正确学习的道路上,体会到音乐带给生命的美好与充盈。

猜你喜欢
初学五线谱琴键
给你的信
无解≠增根
跑道·五线谱
你看到的是点,我看到的却是函数
孩子们的五线谱
比较二次根式的大小
轮滑苦与乐
光影协奏曲
钢琴指套
秋的五线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