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硕
王忠雷,中共党员,现为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镇北红村小学教师,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希望工程园丁奖”“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教师”“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王忠雷的家乡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幼年时期,他的心底就埋下了一颗投身教育的种子。这份梦想来自于他的体育老师,也是他的启蒙教练。在老师的指导下,王忠雷刻苦训练,成为校内长跑比赛中的佼佼者。高考时,王忠雷报考了体育教育专业,梦想着也能像自己的老师一样从事这份光荣的职业。
大学毕业时,王忠雷的目光没有落在条件更好的一线城市,而是被特岗教师的招聘所吸引。他眷恋故土,希望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和一身本领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一份贡献。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报考了家乡的特岗教师。在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心底那颗埋藏多年的种子,终于破土发芽。
特岗教师的工作地点一般都是在偏远的乡村,王忠雷对此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北红村竟如此偏远,如此不便。
来到北红村小学报到时正值冬季,一路颠簸,漫山遍野的积雪晃得人睁不开眼。大雪没膝,车轮经常被陷住,需要人推出来才能继续往前走,100公里的路足足要走7个小时!
进入北红村,放眼望去,人烟稀少,道路破旧,几乎全村都是土坯房。整个村子充斥着机器的轰鸣声,王忠雷后来才知道,这个村子只能自己发电,并且每天只供电3个小时。他想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可是雪大山深,根本没有信号。
来到宿舍,这里只有一张缺了腿的桌子,两把破旧的椅子,还有一个铁柜子。炕上面铺着一层报纸,报纸上积了厚厚的一层灰……最让王忠雷记忆深刻的是,宿舍的棚顶耸立着一个半球体的“包”,走近才看清是一个用塑料布补的大窟窿。伴着屋外的风声,这个“包”也发出极有节奏的声响……
隔天,王忠雷跟村民了解后才得知,他被分到的北红村小学距离漠河县城130多公里,距离北极镇100公里,平时连客车都不通。北红村小学可以说是中国最北最贫困的一个农村教学点。
恶劣的环境让王忠雷打起了退堂鼓,他恨不得立即离开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可是刚来就当 “逃兵”未免太丢人了,于是,他在心里给自己定了一个期限——三天,三天一到,必须找个借口离开。
王忠雷的第一堂课与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他印象中的体育老师应该是在绿茵球场、在塑胶跑道、在光滑平整的速滑场地开展教学,可在这里,迎接他的只有一间破旧冰冷的教室、一张小讲桌和七双渴望知识的眼睛。
北红村小学采取“复式教学”,一名老师几乎需要教授全部的科目。王忠雷把小学的语文课本和数学课本从头啃到尾,仅这些时间就不止三天。
三天、又三天,不知道过了多少个三天……王忠雷没有离开,只因他无法拒绝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
王忠雷(右)在辅导学生
九月,王忠雷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教师节。孩子们没有带来鲜花,而是送给他用小米、玉米粒、大米粒粘成的剪贴画,用纸壳、稻草做成的贺卡,还有从家里带来的鸡蛋和猪肉。王忠雷被深深地感动了,这些礼物在别人眼里也许不算什么,但在他的心中却价值千金:这是孩子的一片心意,也是对自己付出的一种肯定。
第一个寒假,王忠雷回家之前,学生们都在问他:“老师,您还会回来吗?”
王忠雷用力地点了点头。
寒假开学前,他去县城取孩子们的学习资料,返程中,因为大雪,根本没有车愿意去北红村。想到孩子们期盼的眼神,他把牙一咬,裹紧衣服,顶着寒风、蹚着积雪,背起学习资料硬是走回了北红村。
风雪扑面,雪灌进靴子里化成水又结成冰,等到王忠雷回到北红村的时候,靴子都已经脱不下来了。
隔年,王忠雷的爱人于晶放弃了三亚的工作来到了北红村,成为继王忠雷之后北红村小学的第二名教师。自从她来了以后,北红村小学的教室里经常飘出美妙的歌声。
于晶是王忠雷的校友,音乐系毕业,她为孩子们带来了钢琴和舞蹈课,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的艺术天赋被开发出来。不久后,她还带着孩子们在漠河县艺术节的比赛上获得了二等奖。获奖的时候,于晶笑着称赞孩子们:“你们真棒!”
后来,于晶怀孕了,由于北红村偏远难行,新鲜的蔬菜水果无法及时送达,于晶因营养不良出现了缺铁性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症状,可她却依然坚持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上课……
为了照顾夫妻俩,王忠雷的父母从老家来到北红村,并且一住就是好几年。
王忠雷说:“我很感激我的父母和妻子,為了我毫无怨言地来到这里。有了家人的支持与陪伴,我工作也更安心了。和所爱的人在一起,还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如今的北红村小学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教学设施不断完善,有了平整的篮球场地,有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学也逐渐走入课堂。
不知何时,王忠雷心底的那颗种子已经变成了一颗闪烁的北极星,高高地挂在北红村小学的上空,点亮了一个又一个最北乡村孩子们心中的梦。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