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沫
百年共青团的历史就是百年青年运动的发展史,从创立到发展,一代代青年人用拼搏和奋斗的精神谱写了一首首青春的赞歌。一百年来,共青团组织始终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自觉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发挥自身优势,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推动中国青年运动始终沿着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方向前进。而其中那些不能忘怀的红色记忆更是贯穿了整个共青团的发展历史,勾勒出波澜壮阔的共青团百年奋斗篇章的整体脉络。
共青团是党缔造并领导下具有光荣历史与革命传统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从诞生之日起,共青团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纲领为奋斗目标,以党的指导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党的中心任务为神圣使命,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四運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学生运动
1919年5月4日,天安门前的呐喊震惊了神州大地,赵家楼的大火照亮了世界东方的天际。伴随历史新时期的到来,中国社会舞台上开始奏响激越的青春旋律。 五四运动中一批比较年轻的左翼骨干,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旗帜。他们积极地投身到群众斗争中去,促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并密切地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开始走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1920年,陈独秀、李大钊等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后,为了培养后备力量,决定建立青年团组织。1920年8月,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随后北京、武汉等地也都建立了青年团的早期组织。
早期各地的青年团组织只是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团体,人员成分比较复杂,信仰不一,在一些问题上成员往往意见不一致,使工作无法进行。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着手恢复和整顿青年团早期组织。在整顿和恢复工作中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加强团的思想建设,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青年团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由于党的重视和领导,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恢复和建立的地方团组织就有17处,全国团员达5000多人。
上海市静安区大沽路400-402号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机关遗址”
1925 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开幕。此次大会的召开表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已经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
从此,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了。大会通过了《对于青年运动之议决案》,指出青年运动是共产主义运动中一部分重要的工作,当前团的重要工作是青年工人运动、青年农民运动和青年学生运动。在不久后召开的团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表示中国青年团是真正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革命青年组织。
自此,无论是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还是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中国青年都积极参与其中,在全国规模的反帝斗争中,共青团始终带领团员青年站在斗争的前列。
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从此,中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开辟了历史新纪元。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继续带领广大青年为巩固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激发了青年的爱国主义热情。在朝鲜前线,涌现了一大批以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为代表的青年战斗英雄。
“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最可爱的人”成为全国青年最有力的行动口号。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军事干校,青年工人积极参加爱国主义劳动竞赛,青年农民全力投入爱国丰产运动。
在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一系列社会运动中,各级青年团组织发挥了先锋带头作用。在土地改革中,涌现出丁佑君这样的优秀青年团员的突出代表;在恢复和发展生产中,涌现出郝建秀这样的模范青年团员。
木工青年突击队合影
建国以后,全国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奋勇争先,战斗在祖国建设的第一线。1954年1月13日,在北京苏联展览馆建设工地,18名青年团员建立了一支木工青年突击队,他们首战便用3小时完成了平常7小时才能完成的混凝土溜槽任务。1954年6月,团北京市委总结了苏联展览馆工区组织青年突击队的经验,《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以推广青年突击队经验为主要内容的社论。到1955年9月底,全国工矿企业、建筑行业等建立青年突击队1597个,参加人数31518人。与此同时,各地农村也纷纷组织了青年突击队。
青年突击队的红旗代代传
青年突击队活动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劳动竞赛、增强青年生产劳动的自觉性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青年突击队这一名称沿用至今,时至今日,在完成各种急、难、新、险、重任务的前线,依然可以看见印有青年突击队字样的红旗高高飘扬。
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队旗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发展农业、增产粮食成为国家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1955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农村工作部《关于垦荒、移民、扩大耕地、增加粮食的初步意见》。7月,团中央发出了《关于组织青年参加边疆建设问题的一些意见》,提出“动员一部分城市中未升学的初中、高小毕业生及其他失业青年参加垦荒工作”。广大青年热烈响应号召,迅速掀起了全国性的垦荒热潮。
1955年8月,新中国的第一支青年垦荒队——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到黑龙江省萝北县开荒种地,在北大荒建立了第一个以北京市命名的村庄——北京庄。如今,在黑龙江省共青农场,矗立着一座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展现着这段垦荒的红色历史。
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开赴北大荒
1955年10月,上海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江西鄱阳湖畔的德安县,在荒滩秃岭上安家落户,建设共青社。1956年1月,温州市青年志愿垦荒队来到荒芜的大陈岛,决心将它建设成东海上的一颗明珠。黑龙江、辽宁、河北、山东、天津、广东、浙江、福建、河南、云南、江西、广西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青年团组织也先后组织了各种青年垦荒队,在本地区或外地开展垦荒活动。到1956年9月,各地青年团组织协助政府组织了20余万人投身到垦荒事业中。
青年志愿垦荒活动为新中国的农业生产及边疆建设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中国森林资源缺乏的状况,毛泽东于1955年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在12年内绿化祖国的号召。
全国青年积极响应号召,立即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植树造林活动。从1955年秋至1956年春,全国有6660万青年参加这一活动,造林546万亩,植树22亿株。1956年3月,在延安召开了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古、河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推动了活动的进一步开展,筑起了东北、西北和内蒙古防护林带以及东起府谷西至定边的陕北防沙林带,绿化了成千上万的荒山、荒滩、荒沟等。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植树造林活动延续至今,2020年7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扫除文盲活动,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开展职工业余教育的指示,并在1952年掀起“扫除文盲,普及文化”的高潮。1955年12月,团中央作出了《关于在七年内扫除全国农村青年文盲的决定》,决定用7年时间,即从1956年到1962年,依靠已有的三千多万农村识字青年,扫除全国七千多万农村青年文盲,使全国青年文盲的80%左右脱离文盲状态,使他们每人认识1500字左右。从1955年冬至1956年春,全国入学人数有六千多万人,其中工农青年四千多万人(主要是农村青年)。据统计,仅1955年秋后的一年时间里,全国农村就扫除文盲六七百万人。
建国初期在全国青年中普遍开展的扫除文盲活动,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团中央要求各地团组织把培养青年专家、带领青年向科学进军、努力普及文化工作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各地团组织广泛地向青年进行了“向科学进军”的动员,全国知识青年迅速掀起了一个“向科学进军“的热潮。在一些机关、厂矿企业部门,一些青年成立了科研小组,密切联系工作实际进行专题研究,并获得重要成果。
“向科学进军”是20世纪50年代在知识青年中开展的学习科学技术、钻研科学难题的活动
“向科学进军”是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青年主要是知识青年中开展的学习科学技术、钻研科学难题的活动。随着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我国先后制定了发展科学技术的“12年规划”和“10年规划”,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新阶段。“两个规划”的实施催生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成果,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和产业的诞生,国家实力得到极大提升。
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在共青团历史上,历时最久、影响最深远的活动就是学雷锋活动。1962年8月15日,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班班长雷锋因公殉职。雷锋热爱党,自觉服从祖国需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生前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看成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他短暂的一生为青年树立了榜样
1963年2月,团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从此,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展开,并持续至今。雷锋精神有力地促进了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动员口号,雷锋精神也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学习雷锋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促进了广大青少年思想觉悟的提高,在社会上涌现了一大批模范青少年:爱民模范欧阳海、舍己救人的英雄王杰、“钢铁战士”麦贤得、“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等就是其中为人们所熟知的突出代表。
学习雷锋活动的持续开展,对于树立一代新风、培育一代新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争当新长征突击手的共青团员”宣传画
1979年3月1日,共青团中央作出《关于在全国青年中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的决定》,揭开了活动的序幕。9月19日,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命名表彰大会,首批命名表彰了10面新长征突击队红旗、155个新长征突击手(队)标兵和万名新长征突击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从中央到地方的共青团组织每年都会命名表彰一批新长征突击手和新长征突击队,团中央还经常同一些部门和行业组织开展新长征突击活动,取得很好效果。由于这项活动是共青团围绕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开展的适合青年特点的重要活动,顺应了历史客观发展需要,反映了青年献身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强烈愿望,因而激发了广大青年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各级团组织和青年团员的热烈响应。
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是共青团在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一项建功立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进军的活动,也是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重要形式之一。
“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青少年中开展的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种教育形式
1980年6月,中共中央领导人肯定了无锡第34中学总结的开展语言、仪表、行为美的审美教育活动的经验,提出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社会风气上要来一个“五讲”。共青团中央对其做了综合、加工的工作。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全国学联、全国伦理学会、中国语言学学会、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中央爱卫会等九个单位联合倡议,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文明礼貌活动,大兴“五讲四美”之风。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公安部等也发出通知支持开展这一活动。此后这项活动又与共青团开展的“三热爱”活动相结合,于是“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从城市到农村、从内地到边疆迅速开展起来。团中央还把这项教育活动实际化,在全国大力推广和兴建“五讲四美三热爱”优秀青年工程。1985年12月23日,全国有98项“五讲四美三热爱”优秀青年工程受到团中央表彰。
“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基本内容是: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即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这是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青少年中开展的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种教育形式。
张海迪被称为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的“保尔”。张海迪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她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的事迹,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青年去奋斗。她以自己的生活历程解答了亿万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张海迪是山东省莘县广播局的一名共青团员。她虽然从小高位截瘫,但身残志坚,总是以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对待困难与人生,以顽强的毅力自学外语、著书立说,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保尔”。
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作出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的决定,并号召全国青少年向张海迪学习。学习张海迪活动是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开展的一项有巨大影响的活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根本上转变社会风气、加强青少年共产主义教育、树立革命人生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培养“四有”新人,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张海迪作为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参加了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
“华山抢险”体现了青年们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忘我的英勇献身气概
“一山两湖”英雄群体,指的是1983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和其他群众一起在华山险境抢救遇险游人而组成的群体;1983年12月9日,太原市十五中女学生池越忠、青年工人王志胜等人在太原市迎泽湖中抢救两名落水儿童而组成的群体;1984年2月1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动物园的沉绿湖上,为营救一名落水儿童,由王德恒、蒲昭枫等来自全国六个省市的群众自动形成的抢救群体。“一山两湖”英雄群体为青少年树立了一组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英雄群像。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中所表现出的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忘我的英雄献身气概,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共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于1984年3月作出《关于向“一山两湖”等英雄群体学习的决定》,使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和鼓舞,促进了社会风气的转变。
普法教育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五年内在全体公民中普及基本法律常识的要求,各地团组织从1985年开始,根据青少年求知、求实、求新、求乐等特点,广开思路、大胆探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其中既有覆盖面大的普法教育宣讲团(演讲会)、普法教育学习班、法律咨询活动等,也有形式活泼的法律知识竞赛、普法专栏、图片展览、普法电影观摩与影评、宣传普法教育的文艺演出等活动;既有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模拟法庭审判会”,又有适合企业青年工人特点的“案例分析会”、适合农村青年特点的“家家户户挂法律常识示法牌”等活动。普法教育活动的开展提高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質,使之树立起与社会进步和发展相适应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全国青年星火带头人奖章
1988年,团中央和国家科委决定,在农村开展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这一活动配合国家“星火计划”和其他科技计划的实施,促进发展农村规模经济、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促进农村青年科技“二传手”队伍的培养。活动以实用技术培训中涌现的青年科技能人和乡镇企业优秀青年厂长(经理)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乡镇企业管理经验为内容。团中央、国家科委设立了专门的活动基金,以保障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每年对“青年星火带头人”的表彰。培养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顺应了党中央关于把经济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的战略,使团的科技兴农活动更加全面、系统和科学,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伴随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而诞生的,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这项活动发展十分迅速,在服务社会、教育青年、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动员广大青年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2月19日,两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之后,青年志愿者行动迅速在全国展开。
青年志愿者行动还被正式写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在疫情防控战中,在各地团组织的领导下,中国大地上到处都闪耀着志愿红。
青年文明号是青年文明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青年文明号活动是共青团组织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而实施的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广大职业青年弘扬良好的职业道德,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贡献。实践证明,青年文明号活动有效地把握了职业道德建设的本质规律和内涵特点,开辟了新时期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崭新途径,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职业文明建设中的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青年文明号活动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促进了广大青年职业文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基层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行业文明新风的弘扬,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进一步加大树立和宣传当代青年先进典型的力度,在广大青年中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风气,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健康成长,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作出决定,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表现突出、作出重大贡献的先进青年颁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青年的最高荣誉。其颁发条件是:14周岁至40周岁的中国青年;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是广大青年政治进步的楷模;踊跃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爱岗敬业,勤奋学习,艰苦创业,在工作中作出了突出成绩和重大贡献,是广大青年建功成才的典范;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是广大青年精神文明的榜样。
保护母亲河行动启动于1999年初,以保护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及其他主要江河为主题,动员广大青少年,充分吸纳社会资源,在大大小小的母亲河流域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为母亲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作贡献。
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开展,标志着青少年生态建设活动迈入到一个新的历史进程。
“希望工程”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希望工程是共青团为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办的一件实事。
希望工程通过为失学青少年办实事,倡导一种兴教助学、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团中央书记处已确定各级团委的青农部门为实施“希望工程”的负责部门,协助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落实“希望工程”的有关项目。“希望工程”为促进贫困地区改变面貌和加快发展步伐作出了贡献。
黑龙江省大学生踊跃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育人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1997年以来,共青团中央会同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全国学联共同组织开展了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突出发挥高学历青年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从2000年开始,在这项活动中增加了一个深化性的子项目:百支博士团“三下乡”志愿服务行动。2021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党史学习、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5方面开展,在全国层面共组织了2500支重点团队。
“三下乡”社会实践,把青年学生成才报国的理想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促进了产、学、研结合,在全社会倡扬了志愿服务精神。青年学生在服务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西部计划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003年,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联合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项计划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至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志愿服务。
党史学习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抓好青少年学習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等重要要求,为全团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共青团中央响应党的号召,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要求,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组织机关、发动全团、带动青少年认真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忠实实践党的创新理论,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学思践悟中踔厉奋发、砥砺笃行,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在共青团的百年发展中,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薪火相传,接续奋斗,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伟大社会实践中,新时代中国青年将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
(编辑·秣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