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挑战、机遇与应对

2022-07-19 09:42王晓东
体育学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国武术全球化武术

王晓东

摘      要:近年来,世界发展的整体格局随着一股新保守主义色彩风潮的兴起而由全球化转向逆全球化,保守倾向由经济领域开始蔓延至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逆全球化来袭给中国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带来相应挑战,表现在对原有国际传播的环境破坏和常规国际传播路径的侵扰。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同时也需要正视并把握逆全球化带来机遇,即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下非西方身体文化兴起的必然性和中国发展历史新方位为其带来的强动力。逆全球化背景下,武术文化国际传播需因势而谋,做出应对:重视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时代价值,构建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多元主体,实现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媒介创新,提升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话语主权,降低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信源“噪音”。

关  键  词:武术文化;国际传播;逆全球化;全球化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22)04-0020-05

Challenges, opportun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for Chinese Wushu cul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ntiglobalization

WANG Xiaod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246011,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overall pattern of world development has changed from globalization to anti-globalization with the rise of a new conservative trend, and the conservative tendency has spread from the economic field to politics, culture and other levels. The attack of anti-globalization has brought corresponding challenges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 which is manifested in the destruction of the original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intrusion of conventional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path. The international dissemination of Wushu culture also needs to face and to grasp the opportunity brought by anti-globalization, that is,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rise of non-western body culture under the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pattern and the strong impetus brought by the new orientation of China's development histo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nti-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Chinese Wushu culture needs some coping methods: attaching much importance to the value of Wushu culture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building the martial arts culture between multiple subject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realizing Wushu culture medium for the spread of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promoting Wushu culture international spread of the sovereign, and reducing the spread of source "noise" for international martial arts culture.

Keywords: Wushu culture;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anti-globalization;globalization

全球化歷来被认为是当代社会发展必然性的宏观语境。如吉登斯[1]所说,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综合作用下,生活在同一世界中的个人、群体和国家越来越多地相互依赖已成为一种事实。对武术而言,全球化是武术发展由中国而世界别无选择的“脱域”过程[2]。为此,学界较早便开始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发展问题,议题涉及到武术的发展定位、武术的传承路径、武术面临的危机与机遇等。其中,全球化下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问题尤为受到关注。学者分析了武术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讨论了武术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中的责任担当,探究了传播的策略与方略,并且持续为武术文化的全球传播探寻可行的方法与路径[3-4]。然而,近几年来一股新保守主义色彩的风潮涌起,出现与经济全球化相背、国际合作和相互依赖逐渐消减的全球性发展趋势——逆全球化[5]。逆全球化浪潮转变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格局,成为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大表征及影响未来世界发展的不可控因素。由此,逆全球化的相关研究如今成为热点,逆合理化下国际传播的转向、变化、路径等问题也引起广泛重视[6-7]。而与全球化视域下受到的热切关注相比,逆全球化下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问题目前鲜有论及。社会文化发展终究逃脱不了世界整体局势的影响和制约,汹涌而来的逆全球化必将不可避免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产生新的巨大影响,值得研究者去关切和探究。

1  逆全球化来袭:大变局下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挑战

1.1  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整体环境的异动

纵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现代历程,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全面开启和快速推进的。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性开放、交流、融合给中国文化更广阔的展示舞台,也提供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中国武术正是立足文化全球化的大势加入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整体,进而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由近邻到远洋、由局部到整体、由区域到全球的传播与扩散。“走出去”的武术在挺过早期的不适与慌乱后已经逐步找到自我的定位和节拍,以独特的内涵与价值成为外界关注度最高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

然而,逆全球化的变局一改全球化时期经济开放、合作及共同发展理念,取而代之表现出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全球经济持续结构性低迷,国家保守化倾向加重以及大国国际合作意愿减退并回归国家主义立场[5]。与全球化起始于经济领域而后蔓延至政治、文化等社会各层次相同,逆全球化也由最初的经济“脱钩”,继而发展为政治“退群”,并随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等问题分歧的扩大与发酵,延伸到外交、文化等领域,令文化的正常交流与传播受到阻碍和干扰。由于国际传播具有极强政治性,其中充满着国家或民族利益的矛盾、冲突、妥协以及合纵连横的关系[8]。经济全球化的局部退场及“冷战”思维悄然弥散令世界各国之间原本畅通的联系和交流产生疏离与隔阂。反映在文化传播领域,必然会导致不同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的移动与变迁受到阻碍[7]。国际环境与国际传播间有着十分密切关系。因而,国际社会环境的变化将会毫无意外波及到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逆全球化背景下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原有的正常节奏将会在一定程度受到干扰,令其增加诸多不确定性与风险危机。

1.2  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常规路径受限

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众多渠道中,经过若干年的经营和发展,形成相应的传播常规路径。在组织传播领域,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极为关键的途径之一。截至2020年12月,全球共有162国家(地区)设立孔子学院541所和孔子课堂1 170个。中国武术作为具有典型中华文化元素的重要内容,被列为孔子学院的主干课程,吸引了众多海外学生,有力推动了中国武术和中华文化的传播[9]。孔子学院也成为中国武术海外传播的立足点和根据地。然而,在逆全球化思潮影响下,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以多种借口关停孔子学院。考虑到逆全球化浪潮的扩散,在接下来的时间内,欧美等地孔子学院的处境必然更为艰难。这对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后续发展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挑战。此外,逆全球化引发的交流障碍,同样会令中国武术正常的援外、表演等组织传播受限。并且伴随新冠疫情引发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持续“污名化”,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武术文化在国际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领域的路径畅通也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2  自知知人:逆全球化背景下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

2.1  多元文化发展格局下非西方身体文化兴起的必然性

西方体育文化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中,被当作一种现代、先进、文明的身体文化类型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接受和效仿。然而,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决定文化一元或一家独大不可能成为历史的稳态,多元文化发展才具有合理性与可持续性。西方体育文化虽然传播全球并影响深远,但现实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格局注定其不具备同化一切的能力,也不可能成为全球身体文化的永久主宰。信息化时代加速不同地域及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通和融合,非西方身体文化元素正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得到呈现和传播。

中国武术文化的对外传播由来已久,而在20世纪中国改革开放并全方位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之后,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才在时代大势中踏上快速车道。作为迥异于西方體育文化的中国武术,击有其道,舞有其套,练有其效,是具有鲜明东方特色的身体文化体系。在“把武术逐步推向世界,积极扩大中华武术的影响,采用立足于国内,同时积极稳步向国外推广的方针”指引下,官方与民间坚持以举办国际武术比赛、筹建国际武术组织、培养武术技术骨干、加强武术的对外宣传和出版工作等为主要举措,推动武术的对外传播和交流[10]。目前,武术国际赛事的规模不断扩大,国际武术组织架构日趋完善,武术技术骨干培育卓有成效,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受众数量日益扩充。2020年底,传统武术太极拳更是成功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言之,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已经形成自身相应影响力,关注、爱好和习练中国武术的受众业已遍布全球。经济可以强行“脱钩”,政治可以增设壁垒,多元文化格局下受众文化需求却并不容易被阻断。在国际霸权逐渐衰落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条件下,逆全球化反映出西方世界在经济、政治领域的保守主义走向及伴随其间的文化自我封闭,这对于以武术为代表的非西方身体文化来说是此消彼长的新机遇。

2.2  中国发展历史新方位为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注入强动力

首先,逆全球化下中国持续增长的国家影响力将成为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关键条件。国家的强盛是民族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的基础[11]。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当曾经以主导全球化获得暴利的西方世界,再度出于自身私利联手搅动逆全球化浪潮时,中国却在不同场合以实际行动树立起“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并且“将有望在世界经济的再全球化中扮演关键的历史性角色”[12]。逆全球化下的逆流而上,令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展露无遗,这将为武术等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历史新方位下的全新战略将给武术文化国际创建新的传播空间。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撇开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片面全球化发展的固有路线,提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这将构筑起由中国引领的新一轮全球力量合作共赢、携手并进的新图景。中国文化大踏步“走出去”是“一带一路”为代表的新时代系列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这样由中国主导的新型全球化契机面前,已在国际传播中经受过长期磨砺并完成自我调适的中国武术会更为自信、自如、主动面对与把握机遇。

总之,逆全球化虽然带来了相应风险,但新时代的中国已经能够自信面对世界发展走势带来的可能危机,并主动而积极地加以从容应对。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政治的空前稳定、外交的稳固推进、文化的持久繁荣,国家软硬实力的综合提升都给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提供了更为坚强的后盾和更加强劲的动力。

3  因势而谋: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应对

3.1  以武载道:重视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时代价值

就本质而言,逆全球化可以解读为全球化前期阶段的受益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而掀起的历史反复。面对这场“逆动”,作为新兴大国的中国态度十分鲜明,中国将会在各个领域引导和推动更具包容性、普惠性、可持续性以及更加文明、有序、高效、富有活力的新型全球化[13]。在此背景下,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应在国际传播中正视挑战,紧握机遇,坦然应对今非昔比的世界局势,主动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责任。

首先,应以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醒目标识。根据2018年首次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外国人最熟悉的Top 100中文词里大量与武术文化相关的词汇排名靠前。其中有:少林(排名1)、阴阳(排名2)、武术(排名6)、气(排名7)、气功(排名8)、功夫(排名16)、太极(排名17)、武侠(排名25)[14]。足见武术文化在海外具有突出的影响力及关注度。其次,要以武术文化能够全方位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同脱胎自征服、扩张、控制的西方文化母体,以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西方体育文化截然不同,中国武术立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以自为、调和、持中为其根本精神[15],秉承身心两健、内外合一、贵中尚和。在个体层面,武术重个人修为、道德品质、自体和谐,强调练以成人、以武化人、练养结合的身体观、技击观和养生观。武术所追求的是身怀绝技、尚德礼让、自强不息、临危不惧、舍身忘我的武德涵养和终极目标。在集体层面,受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墨等诸家思想影响的武术,所表现出重“群体和谐”的精神内涵令武术不同于其他武技的咄咄逼人、逞强斗狠,反映出中国人以和为贵、天人合人的群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而,在纷繁复杂的逆全球化形势下,中国武术文化要肩负起向全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特质、诠释中华文化内核、解读中国文化精神的历史使命,增强对外国际传播的责任担当与自我意识,努力让全世界能够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文化力量。

3.2  协同并举:构建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多元主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多以官方为主体而推动。诚然,政府负责下的武术在“走出去”上成绩斐然,可是官方主体参与在国际传播中的问题也显而易见。尤其是逆全球化下意识形态相关问题被别有用心极力放大的当前,文化国际传播的官方主体受到冲击最为明显。有学者甚至断言,对国家主体的过度强调并不必然带来国际传播效果的增强,反而效果有可能适得其反[16]。由官方研制的“中国武术段位制”虽已推行20余年,但在国际推广的具体实施中收效有限,这其中不免夹杂着海外由于“段位制”的官方背景而对其抵制。现如今,逆全球化下西方世界别有用心的诋毁和攻击令中国武术以官方为传播主体、倚重官方渠道的国际传播举措困难重重。

而另一方面,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等非官方主体在武术文化国际传播仍存在极大参与空间。多年以来,少林功夫、太极拳、咏春拳等为代表的中国武术,在社会组织、民间团体以及以社会精英、广大公众等组成的“桥梁群体”推动下取得不俗的传播成效[17]。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少林功夫,自20世纪80年代少林寺便开启武术对外传播,已经形成富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和少林禅武风格的武术文化传播体系。如今欧美许多地区都建有少林文化中心、少林功夫拳法联盟等組织机构,凭借非官方主体及渠道将少林功夫及武术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其他如太极拳、咏春拳等海外传播较为成功的武术也多在社会团体、桥梁群体等非官方主体的推动下走出国门,并在世界范围形成相应规模的传播群体。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实践经验证明,与官方主体相比,非官方主体往往“方式更多样、更灵活, 影响更深、更持久,活力也更强劲”[18]。因此,以政府为主导开展武术对外传播活动的同时,还应重视并鼓励武术社会组织、团体及个人的传播行动,构建官方与非官方并存的相互补充、协同并进的多元传播主体,将是中国武术文化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传播的合理选择。

3.3  因势制变:实现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媒介创新

对于文化的国际传播来说,媒介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凸显。在20世纪的中国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历程中,功夫武侠影视曾起到过居功至伟的作用。早期李小龙为代表的功夫明星通过电影媒介向全世界展现中国武术的神奇,将“Kongfu”一词写入西方词典。20世纪80年代电影《少林寺》的拍摄放映,使少林功夫乃至中国武术名声大振,令少林寺成为全世界武术爱好者的功夫圣地。21世纪初,舞台武术表演的兴起与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使其成长为一个产业,同时这一形式的出现进一步拓宽了武术的海外传播渠道[19]。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符合受众需求的传播媒介创新推动。

现阶段,网络媒介给受众提供超越以往任何时代的便利性、即时性、快捷性、互动性的信息资源及传播效率,并且打破原有文化传播的固有边界,深受受众欢迎。尽管逆全球化会导致文化国际传播领域的交流不畅、阻碍加重,但同时也要看到这样的事实:新传播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了文化国际传播的效率、渠道、形式、内容甚至是叙事方式[7]。互联网上“一个李子柒能顶100间孔子学院”的争议话题背后,我们看到社交媒体平台作为“情感生成器”在文化国际传播中的超凡能量[20]。因而面对逆全球化的形势,我们应主动利用适宜的传播媒介应对武术文化国际传播遭遇的挑战,鼓励和倡导传播主体借助TikTok、抖音等中外影响强大的网络平台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生产及“走出去”的媒介创新方式。利用媒介创新能量传播武术文化并讲好中国故事,进而展现新时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3.4  反客为主:提升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话语主权

在国际传播中“话语不仅仅是思维符号和交际工具,而且是人们斗争的手段和目的”[21]。话语主权的获得和实现是民族自信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回顾全球化以来包括武术在内的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常因“文化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而导致传播的“空间非正义”[4]。“空间正义”缺失的原因恰是缘于长久以来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多是被“强行带入”以及一直在“被动应对”,缺失文化自信、自我意识和自主话语。因而中国武术虽然在此前的国际传播中历经艰辛获取相应生存空间,但整体上依然受制于他人,未能创建真正意义上可靠的文化版图,更未能建立起立场鲜明的话语主权。

现今逆全球化即便来势凶猛,可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领域都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中国的崛起注定在接下来包含武术文化在内的文化国际传播中,将会因时势的转变而改变传播策略。武术文化的“走出去”必须一改以往的被动迎合和保守自封,代之“以我为主”与“主动出击”。概言之,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应坚守文化自信,强化自我意识,有计划、有步骤提升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话语主权。在具体的实施层面,武术文化要打破唯西方体育文化马首是瞻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在武术文化的器物、制度、价值观等各层面突出中国文化的本色,构建起自身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进而以此为基础来争取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空间正义”,扩大传播的文化版图,提升中国的话语主权。

3.5  反求诸己:降低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信源“噪音”

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的“噪音”虽然在所难免,但面对逆全球化来袭,从自身出发主动做到信源“降噪”是当前提升武术文化国际传播效果应有的态度。在武术文化的前期国际传播成效看,因官方“顶层设计”缺失而造成的松散管理、无序竞争等管理方面的障碍是值得重视的传播信源“噪音”[22]。逆全球化下,依据我国现行传播制度的实际,官方应当立足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规划与规范管理,消除传播主体间的无序竞争。对于民间如徐晓冬类以“打假”为名的粗鄙私斗与炒作,马保国类虚假“大师”对武术的异化消费与宣传等借媒介之便损害武术文化本真的传播行为,也应由官方主导进行治理与管控[23]。总之,坚决要从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国内源头杜绝和抵制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不良传播倾向,正视武术的文化传承价值,去伪存真,正本清源,将纯正和优秀的武术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从全球化到逆全球化变局的确给当前世界发展态势带来相应影响。但从世界发展的整体视角看,逆全球化只是全球化发展中正常出现的历史反复,既需要给予足够重视,却也无须过度的反应。对于中国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而言,逆全球化带来显而易见的挑战,令其遭遇到更为苛刻传播环境并带来一定传播渠道障碍。但在新的时代格局中,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同时也需要正视并把握来自外部环境变幻与国家发展带来机遇。面对逆全球化之风,中国武术需要直面困境,珍重时机,坚定承担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时代责任,有意识地构建官方与非官方并存及协同并举的多元传播主体,自觉借助媒介创新为传播动力,坚决提升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话语主权,主动消除不必要的信源“噪音”,在“逆境”中走出一条由中国主导的可持续武术文化国际传播之路。

参考文献:

[1] 安东尼·吉登斯. 社会学[M]. 李康,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40.

[2] 戴国斌. 武术在全球化中的文化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04(9):29-32.

[3] 孙晨晨,邓星华,宋宗佩. 全球化与民族化: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认同[J]. 体育学刊,2018,25(5):30-34.

[4] 陆小黑,吴杰.“一带一路”:应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武术发展的空间非正义[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6):540-546.

[5] 吴志成,吴宇. 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J]. 红旗文稿,2018(3):32-34.。

[6] 毕晟. 应对“逆全球化”中国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理念的传播[J]. 中国出版,2020(4):50-53.

[7] 于运全. 逆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新动向[J]. 新闻与写作,2020(3):1.

[8]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38.

[9] 孙刚,殷优娜. 跨文化教育: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新视域[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5):62-67.

[10] 郭发明,赵光圣,郭玉成,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对外交流及启示——基于武术家口述史的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5):72-78+86.

[11] 刘晖. 中西体育文化交互传播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3 (11):156-158.

[12] 徐奇渊,杨盼盼. 从全球化到碎片化:中国准备好了吗?[J]. 清华金融评论,2017(9):45-47.

[13] 徐坚. 逆全球化风潮与全球化的转型发展[J]. 国际问题研究,2017(3):1-15+125.

[14] 王巾轩. 基于孔子学院的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路径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9(9):50-54+66.

[15]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29.

[16] 项久雨,张业振. 关于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若干思考[J].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7,3(5):135-145.

[17] 刘霓尘. 咏春拳技击特征和技击能力研究[J]. 体育学刊,2020,27(1):30-34.

[18] 张西平. 中国文化“走出去”年度研究报告(2015卷)[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84.

[19] 孟涛. 舞台武术表演对中华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影响[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4):311-314.

[20] 姬德强. 李子柒的回声室?社交媒体时代跨文化传播的破界与勘界[J]. 新闻与写作,2020(3):10-16.

[21] 刘桂海. 体育政治化研究[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出版社,2015:287.

[22] 孟涛,蔡仲林. 传播境况与因素解析:中国武术在美国传播的动力与阻碍[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28(4):297-303.

[23] 罗应景,杨建营. 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网紅”传播路径探析[J]. 体育学刊,2021,28(5):65-69.

猜你喜欢
中国武术全球化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全球化陷阱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武术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