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明洋
摘 要:如何把握历史主动不仅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涉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充分尊重历史主体、注重运用历史经验、积极顺应历史大势、主动强化历史担当、切实增强历史自觉中不断奋勇前行,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建设的辉煌成就、改革的人间奇迹。从实践论和方法论层面对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实践逻辑进行系统阐释,对于党继续交出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赶考答卷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历史主动精神;唯物史观
中图分类号:D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2)07-0022-07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历史从此迈向了崭新阶段。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正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的结果,中国人民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将历史主动精神深深融入党和人民灵魂血脉之中。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劈波斩浪、奋勇前行,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等重要会议上发表的讲话中都提及“历史主动”这个关键词。在挑战层出不穷、风险与日俱增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历史主动不仅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更是一个关涉中国人民与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唯有从实践论和方法论层面对我们党把握历史主动的实践逻辑进行系统阐释,并用以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牢牢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才能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
一、深刻把握历史规律
是否尊重与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不仅决定了一个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也决定了一个政党的兴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突破与卓越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始终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善于运用历史规律是把握历史主动的基础与前提。
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无论会遇到什么样的曲折,历史都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1]273唯物史观认为,不仅自然界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发展同样遵循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正如恩格斯所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2]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积极的理论探索和深入的革命实践,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彻底否定了人类社会发展具有主观性与随机性的观点,指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适应的辩证运动过程。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最活跃与最革命的因素,是全部历史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发达化,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不断发生改变,由此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物质生产是人类历史发源地的观点,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己任,充分体现了党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尊重遵循的高度理论自觉。虽然历史发展具有内在、本质、必然的客观规律,但是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历史过程统一于决定性与选择性的实践之中。规律不是直接的现实,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要积极地探索和发现规律,又要充分认识和尊重规律,更要正确合理地利用规律,以达到少走弯路歧路、不走邪路老路、不断开辟新路的目的。习近平指出:“只有把生產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3]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方面和因素,克服其中的体制机制弊端,从而激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活力,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这正是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充分运用,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与发展,印证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是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原则。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4]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系统而透彻地阐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这为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奠定了重要基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认识与把握历史规律基础上自觉能动地改造社会历史,在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中把握历史主动,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建设的辉煌成就、改革的人间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雄辩地证明,历史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5]669,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是确保与推动党的伟大事业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充分尊重历史主体
尊重历史实质上就是尊重人民,这是因为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体,兼具“剧中人”和“剧作者”双重身份。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主义理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既以完全科学的冷静态度去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又非常坚决地承认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革命首创精神的意义”[6]。自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不仅相信人民的坚定毅力、创新能力、创造活力,同时也支持群众大胆实践、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带领亿万中国人民通过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指出:“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7]137因此,把握历史主动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精神。这种历史创造精神体现为人民群众在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及推动历史进步与社会变革过程中所凸显出的勤于劳作、甘于吃苦、善于求索、敢于斗争、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和精神状态,其与历史主动精神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的精神密钥。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马克思主义创始者在对以宗教史观和英雄史观为代表的唯心史观进行鞭辟入里的批判基础上,系统、科学地阐释了历史走向的决定力量和历史发展的创造力量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这为我们党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历史考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我们党践行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焕发他们的历史主动精神,调动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1]44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就体现在他们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在马克思看来,工人阶级“构成了全体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5]170,随着现代大工业的兴起与扩张,工人阶级逐步摆脱了狭隘的地域局限,突破了封闭的交往边界,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和源源不断的财富,日益从历史中脱颖而出,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因而是“唯一具有社会首创能力的阶级”[8]。工人阶级通过劳动创造出的累累硕果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与历史伟力。因此,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与发挥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同时也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过去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对自身“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根本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始终牢记。建党百年来,我们党将中国人民真正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人民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被充分激发出来,向心力、凝聚力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显著增强,由此形成了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汇聚起众志成城、勠力同心的强大合力。党团结带领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勇气、“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壮志,历尽千辛万苦、越过千山万水,创造了开天辟地、感天动地、翻天覆地的丰功伟绩。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9]我们党正是在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中不断獲得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形成新成果,从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汲取“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10]219-220的智慧精髓,并将“从群众中来”的思想力量转化为“到群众中去”的实践力量,为人民继续书写历史新篇章提供行动指南。百年党史证明,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与胜利之本,只要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就能够把握与赢得历史主动。
三、注重运用历史经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启示录,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和营养剂。高度重视历史经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自觉运用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独特优势。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一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以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回望走过的路、看清脚下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将总结历史与开辟未来有机统一,完成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任务,极大推动了中国历史进步,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事实证明,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思维的运用越彻底、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越系统、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
百年来,党在总结历史经验中揭示历史规律,在把握历史规律中洞察历史大势,在顺应历史大势中掌握历史主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先后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回顾了党百年奋斗的辉煌历程,系统总结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高度概括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凝练出具有根本性与长远指导意义的“十个坚持”,深刻揭示了过去党为什么能够成功,清晰指明了未来党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充分彰显了党用历史之光照亮未来之路、从历史经验中汲取奋勇前行的智慧与力量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十个坚持”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在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基础上,以大历史观为指导,主动从百年党史中寻经验、求规律、探未来的智慧结晶与精神财富,“蕴含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主体力量、依靠力量、根本立场、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发展动力、基本路径、胸襟眼界、精神品格和方法论原则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历史经验系统”[11],对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善于从实际出发且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总结历史经验,同时也深谙辩证法之道,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历史经验,既谈成功经验,又谈失败教训。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一是敢于承认,二是正确分析,三是坚决纠正,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12]一部党的百年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党从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与危险考验的伟大实践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磨难而淬火成钢的光辉历史。
“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表明,我们党不仅善于总结历史经验,而且善于从总结历史经验中汲取营养智慧、形成理性认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3]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人民性和实践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开创性和引领性,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对于我们党而言,一方面,总结历史经验,作为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生动实践向系统化、普遍化、体系化的科学理论转化的中介,为党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必要准备和丰富素材;另一方面,党的理论创新、理论创造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作为历史经验的凝练与升华,为党接续奋斗并积累更多新的历史经验提供了有益指导和重要遵循。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就是总结与运用历史经验的过程。因此,总结并运用好历史经验也内在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自觉把党的科学理论转化为万众一心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四、积极顺应历史大势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14]这深刻揭示了“洞察时代大势”与“把握历史主动”的内在关系,“洞察时代大势”是“把握历史主动”的基础,“把握历史主动”是“洞察时代大势”的目的。把握历史主动,就要辨明历史方位、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历史机遇,顺势而为、谋势而动、乘势而上,在历史洪流中牢牢掌握前进和发展的主动权。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始终胸怀全局、着眼大局,聆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不仅能够在敏锐感知变化、正确认识变化、客观分析变化基础上及时有效地调整方针政策,还能够对国家未来发展走向与前景作出科学预见,富有前瞻性地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牢牢占据历史发展的主动地位。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深刻总结了1927至1937年之间的几次“左”的与右的错误,指出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既致使党错失争取与团结中间阶层以发展壮大自身的历史机遇,又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启漫漫长征之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我们党总是能够在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科学分析、准确判断面临的历史与时代课题,确保了党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社会主义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5]的严峻形势,以卓绝胆识、巨大勇气、非凡魄力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实行正是党洞悉时代发展潮流、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的结果。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明确指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6]。党领导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解了一系列风险,战胜了一系列挑战,打开了对外开放的新天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总揽全局的战略智慧、无往不胜的战略勇气、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科学研判我国发展优势,作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阐明我国发展仍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引领“中国号”巨轮在劈波斩浪中行稳致远。
建党百年来,中国变化之大、变动之多、变革之烈、变迁之速前所未有,当今世界也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中国发展而言,能否抓住历史机遇、把握历史主动,既關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快慢,也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唯有坚持以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国内外形势,从整体观局部、从长远观当前、从本质观现象、从普遍观特殊、从世界观中国,不断增强机遇意识与风险意识,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才能在越急流险滩、穿惊涛骇浪中驶向伟大梦想光辉彼岸。
五、主动强化历史担当
是否敢于担当、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一个政党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的体现,是一个政党先进性与纯洁性的体现,也是一个政党生命力与战斗力的体现。担当和斗争既是一种精神,又一种格局,更是一种境界。习近平指出:“共产党人必须做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担当者,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困难。”[17]自觉涵养初心使命、主动强化历史担当,是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把握历史主动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波澜壮阔百年征程中无往不胜的关键秘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百年大党的历史担当包含中国与世界双重维度,即坚持“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和坚持“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进步”。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近代以后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赢得人民信任、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在坚持初心使命上矢志不渝、坚定如磐。”[18]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开启了探索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跨越式发展而成为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百折不挠、上下求索,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党为民族复兴而英勇奋斗、勇往直前的历史。同时,党的百年史也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成功密码之一就是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411这深刻揭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谋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自由解放与现实幸福,为我们党坚守人民立场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置于无法动摇、无法替代的最高位置,密切关注人民的现实诉求,着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根据人民意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富有感召力的阶段性目标,并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努力奋斗。政之兴废在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从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到为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面貌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从把共同富裕写到党奋斗的旗帜上到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为民造福为最大政绩,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拥护与支持,充分印证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4]。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正是对中国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精神、“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之胸怀、“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最大的幸福”之境界的生动诠释与有力说明,同时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非凡能力与责任担当。
作为一个泱泱大国的执政党,我们党始终秉承“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理念、抱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赓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传承,现实时空的关怀范围并未局限于“我”,而是指向“我们”,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与价值追求,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笃信践行马克思主义人类情怀,并且这种弥足珍贵的情怀随着党自身与中国的发展壮大而日益深厚,内涵日益丰富。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敢于担当、勇于革命的光辉典范,他在青年时期就立下宏伟志向,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10]459这为共产党人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而不懈奋斗提供了思想指引与强大支撑。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9]到“国家总的力量就大了,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20],再到“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21],正是凭借人类视野、广阔胸襟与世界情怀,党带领中国大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创造了具有世界意义的百年辉煌,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胸怀天下的中国共产党从世界和人类的前途命运出发,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在化愿景为现实、化倡议为建设、化理念为行动的伟大实践中充分展现了党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进步的有力担当。新时代的“赶考人”必须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时时叩问历史初心、刻刻强化历史担当、处处践行历史使命,从而以坚定信仰、执着信念、必胜信心朝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行,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考出好成绩。
六、切实增强历史自觉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还是新中国的成立,无论是实行改革开放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些都是把握历史规律、尊重历史主体、总结历史经验、顺应历史潮流、强化历史担当、赢得历史主动的结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自觉。新时代新征程上,唯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达的未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贯通起来,在坚持历史正确、坚定历史自信、保持历史清醒中不断增强历史自觉,才能牢牢掌握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与光荣。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持历史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偶然性与必然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干出了中国奇迹、跑出了中国风采。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和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党能否继续交出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赶考答卷,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是最有理由自信且具有高度历史自信的执政党。黨的历史自信既来自于党始终坚持天下为公、走人间正道的自觉行动,又来自于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的滋养、激励和鼓舞,更来自于党的百年奋斗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与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坚定历史自信,要科学总结、深刻把握和自觉运用党的历史,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真理力量、信仰力量、精神力量、实践力量,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和定力、魄力、能力。同时,坚定历史自信也要坚定和增强“四个自信”,实现“四个自信”与历史自信的有机统一,从而以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的昂扬姿态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把握历史主动,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22]26作为历史奋斗的结晶和历史经验的启迪,“两个确立”是对时代呼唤的响亮回应、对民心所向的集中表达、对伟大实践的高度聚焦,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正确的历史认知、坚定的历史自信、高度的历史自觉。理论自觉是行动自觉的前提,理论自信是实践主动的基础。新的赶考之路道阻且长,不仅有许多仍需跨越的“雪山”与“草地”,也有许多仍需征服的“娄山关”与“腊子口”。唯有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才能回答好中国之问与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与实践之问、历史之问与时代之问,才能不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习近平指出:“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7]529时刻保持高度的历史清醒,是成就历史伟业、开创崭新未来所必须具备的精神状态与精神品格。为了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同时也为了党能够有效应对复杂性、长期性、严峻性的外部环境考验,我们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自我革命精神旗帜,坚持刀刃向内整治与革除各种顽瘴痼疾。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为自身谋特权,这是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底气与勇气之源。百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22]70我们党的一大特点与优势就是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能够及时发现并修正自己的错误,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从失败中总结、从挫折中奋起,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作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既确保了党在领导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伟大社会革命中饱受磨难和洗礼而始终掌握历史主动,又能够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充分彰显了我们党的最鲜明品格与最大优势,生动映照了我们党“永远在路上”的清醒与坚定,有力证明了我们党具有其他任何政党无法比拟、难以比肩的坚韧毅力、治理能力与青春活力。唯有在随势而变与随机而变中自觉主动地自我调适和自我修复,在革命性锻造中勇毅前行,我们党才能更加坚强有力、纯洁清净、朝气蓬勃。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02.
[3]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4.
[4]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47.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0.
[9]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62.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侯衍社.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的系统阐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4-21.
[1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2.
[13]孙迪亮.党的百年历史成就和经验的唯物史观底蕴[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11):28-33.
[14]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1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0.
[16]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2.
[17]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2.
[18]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1).
[19]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6.
[2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33.
[21]习近平.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
[2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张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