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呵护学生的灵气与悟性

2022-07-19 20:17罗成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22年6期
关键词:悟性教育者习惯

罗成

在基层学校参加教研活动时,常常听到一些老师在课堂上殷切地教导:“希望同学们做个安分守己、听话的好学生。”乍一听,没什么问题;细一想,却不是滋味。难道“安分守己、听话的好学生”就是一个好学生的标准吗?

“安分守己、听话的好学生”的意思是规矩老实,守本分,听老师话,不做违法的事。诚然,“守己”不做违法的事,是做人的底线,无可厚非。但安分守己、听话的学生往往循规蹈矩,唯老师是从,他们上课正襟危坐,听课专心,笔记用心,作业细心,做事小心,不越“雷池”一步,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这些可爱的学生一般不会给老师招惹什么麻烦,因此有一些怕麻烦的老师只偏爱这样的学生。其实,这仅仅是一种从教师管理角度的片面认识,也是“从易”心理的真情流露,更是畏难情绪的真实反映,更是缺乏教育心智、方法的无奈表现。

回想自己的火热年华,无论是当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在倡导学生安分守己的同时,更强调或希望学生敢作敢为。安分守己、听话的好学生(除少数品学兼优的学生外)一般都依赖性很强,缺乏个性,没有闯劲,少了主见,学习缺少主动性、自觉性,一切等着老师灌、输、喂、塞、填,不会总结经验,不善于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时甚至反应迟钝,思维单向,阅读做题速度慢。他们的学习成绩一般不差,但也不会出类拔萃。他们太听话,简直叫人无话可说,也不忍心说。

如果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角度看,“安分守己、听话的好学生”不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征,这种要求几乎是一种不合常理的标准,甚至是在扼杀他们的灵性。因为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成长期,天真幼稚,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大千世界的一切充满了神秘,充满了兴趣。这阶段他们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教育者应该百般爱护他们的天性,因势利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卫生、思维、行为习惯,遵纪守法而不是安分守己的习惯,鼓励他们形成大胆参与而不是袖手旁观、听候吩咐,善于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如果从中小学生的发展成才角度看,“安分守己、听话的好学生”更不应该称其为“好”,“安分守己、听话的好学生”只能作为一种生活状态,充其量只能称为“乖孩子”“乖学生”。“安分守己、听话的好学生”的学生可能会有知识,但不一定有智慧。学生将来面对的社会错综复杂,将来参加的生活充满坎坷荆棘。这就要求教育者不仅传授知识,更应当让学生拥有智慧,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狄德罗说“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中国人如果安分守己,不勇敢创新实践,“嫦娥五号”就不会飞到月球,“天宫空间站”就不会入住太空,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就不可能实现;哥白尼如果安分守己,就绝对无缘于《天体运行论》;乔布斯如果“安分守己”,“iphone—苹果”就不会横空出世……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敢为天下先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不安分守己的拓荒者,人類文明才得以不断地进步。当代教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要培养具有个性、善于思考、勇于质疑、积极参与和学会学习的学生。我们教育者不能对学生求全责备,苛求人性完美。对一般学生我们要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特别是对一些“不安分守己”的调皮学生,更应该正视差异,加以疏导,正确引导,充分给予学生成长的时空,引导他们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及行为的习惯。

弟子不必不如师。为何而教?教书育人需要教师有无穷无尽的智慧。为什么用的是同一套教材,有的老师总教不出一个高材生?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学生,自己的教学成绩总是那么平庸……这些问题,有时候并无关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理论和教学方法,而是与总要求学生安分守己、听话的教育思想不无关系。爱因斯坦说“唤起独创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比的秘方。”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我们更加要呵护学生的灵气,培养他们的悟性。

猜你喜欢
悟性教育者习惯
品读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教师应努力成为一个“教育者”
好习惯
生活的悟性
When I Grow Up,I Want to Be…
记性与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