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艳
(浙江海洋大学 图书馆,浙江 舟山 361000)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渔俗文化是渔民在长期的渔业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具有流转性和传承性的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及制度文化的成果总和[1]。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立足舟山群岛,建设开发了富有东海特色的“嵊泗渔俗文化特色数据库”,多元化地呈现了东海渔区人民在渔业生产活动中独特的生活、情感,以及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
舟山群岛位于我国东海,是我国岛屿数量最大的群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区位优势。舟山渔民长期与海洋打交道,其“生”“学”“婚”“寿”“丧”等整个人生历程,渗透着大量涉海生活的规约习俗和生活气息,折射出舟山渔民独有的生活习惯,形成了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海洋渔俗文化。独特古老的晒盐技艺,高亢激昂的渔民号子,沧桑恬静的古镇渔港,无处不有的渔神渔庙,趣味十足的渔谣渔歌,构思奇特的渔绳结,朴实逼真的渔民画,独具特色的方言俗语,绚丽多彩的渔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使得舟山渔俗文化更加具有历史传承性和时代性。
嵊泗列岛是舟山群岛最北的海岛县,由404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有16个,有“一分岛礁九九海”之说,下辖菜园、嵊山、洋山3镇和五龙、黄龙、枸杞、花鸟4乡,其渔俗文化独树一帜[2]。
嵊泗渔场是舟山渔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渔业生产习俗奇特。嵊泗渔民把全年捕捞生产,按不同季节划分为“春头”“洋生”“秋场”“冬场”。根据气候、捕捞状况和作业周期,还有“一风”“一水”和“旺风”“冷水”,以及“大水”“小水”与“起水”“落水”俗称[2]。嵊泗渔场自古以来汇集了全国沿海各类形状的渔船,有八桨船式、鹰船式、海沧船式、广东船式,最著名是小对船、大对船。还有很多饶有风趣,又颇具科学哲理的作业习俗,如“捞大黄鱼听鱼叫,火篮照乌贼,带鱼咬尾巴”等[3]。
嵊泗渔民的生活习俗一切围绕着“海洋”“海味”,体现出海洋文化独特魅力。以饮酒为例,渔民喝酒分3种:①喝祭海神酒;②庆贺“木龙”赴水酒;③年节酒[3]。海鲜美食有鲊鱼、鱼鲞、鱼粥、鱼饭、漒蟹、虾酱等。饮食中有吃鱼不能翻身,吃鱼不能说“吃光”“吃尽”,羹匙不能被朝上搁置,筷子不能横搁碗上等殊风异俗。渔民喜爱的十字裆龙裤,更是吴越古风的集中体现和创新,颇具渔岛特色。
嵊泗渔民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娱乐习俗。渔民节是渔民喜爱和传统的娱乐活动,如海上烽火传递、泳潜竞技、拔河与拔网、扬帆驶篷摇橹、舞龙调鱼灯、船头唱新闻等。嵊泗渔民过节一般分两种:第一种是传统节日,如春节、正月初十“鼠娶亲”、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第二种是礼神佛节。
嵊泗渔民方言习俗极具地方特色,散发出浓浓的“海味鱼腥”,如“海阔良心”“海威”“篮板”等。 方言中重点名词也带有海的烙印:“船老大”“老轨”“出网”“鱼羹 ”“正水”“龙光闪”等。海洋渔业生产的工具名词更具海岛民俗风情趣味,如“闷头“碰头”“网头”“鱼膛”等。
嵊泗列岛有很多与海有关的传说故事。自古在嵊泗列岛有“坍东京,涨崇明”和徐福东渡、安期生隐居,以及“徐公岛”“神前山”“大悲山”的传说及有关鉴真东渡历经嵊泗诸岛的史载[3]。
嵊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有渔绳结、嵊泗渔歌、渔民号子、渔民画、祭海、渔业谚语、海鲜传统加工技艺、剪纸、神话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63项。
浙江海洋大学位于舟山群岛,是一所涉海类综合大学。十多年来经过采集、收藏,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已经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结构比较完整的海洋特色文献资源馆藏体系,海洋类馆藏纸质文献达30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收藏整理的海洋渔俗文化纸质文献已达3 700种,6万册。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依靠既有的特藏图书和信息资源,搜寻、挖掘海洋渔俗文化文献和数据资源,对其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和存储,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将特色资源数字化,建成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要求并可以被用户快速方便检索利用的特色信息资源库——“嵊泗渔俗文化特色数据库”。它不仅能满足学科教学需要,还能进一步丰富馆藏,服务地方经济、传承传统文化,更成为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个性化和特色化服务的标志[4]。
2.1.1 收集文献资料与视频。首先与舟山市图书馆、博物馆、档案局、旅游局、广播电视局、嵊泗县图书馆、中国舟山海洋文化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建立联系,长期合作,收集与嵊泗有关的纸质文献和视频、音频及图像资料。其次收藏嵊泗地方文史专家的个人作品及接收私人文献资料捐赠等。
2.1.2 实地调查访问,现场采集资料。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成立课题组,与嵊泗图书馆联合对嵊泗列岛的16个有居民岛进行现场调访,了解当地风土人情,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源,如访问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实录渔民老大口述渔场的兴衰、拍摄民间工艺传承录像、记录古老朴实的渔歌歌谱。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嵊泗县档案局完好保存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渔场鼎盛时期的渔场冬汛捕捞计划、物资配送、水产销售、总结表彰等资料。嵊山镇乡政府存有反映渔区乡镇历史变迁的地记志书、统计史料、渔业记事、家乘谱牒、人口迁移、图表画册等资料;反映渔俗文化建设的计划方案、文化礼堂建设等资料[5]。课题组在枸杞岛收集资料时偶然发现当地一居民传唱的极具地方方言特色的渔歌歌谱,还有反映渔区家族兴衰的家谱族谱。
2.1.3 下载网络信息资源。利用门户网站及微信平台下载嵊泗信息资源:如舟山市政府门户网站及相关部门机构的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如旅游局、海洋渔业局、博物馆、海洋文化研究所、渔业协会等,这些部门都储有大量嵊泗渔俗文化信息资源,内容详实,更新及时,可信度高,接地气。同时从古旧文献资源数据库中筛选相关信息,如《大成故纸堆》《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下载晚清和中华民国时期嵊泗各地渔业文献资料,史料珍贵,不可多得。
将收集的各类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对于纸质资料进行清洁去污,登记扫描,并完成格式、大小转换和片段剪辑制作。文本文件定为PDF格式,图片文件定为JPEG格式,音频、视频文件定为MP3、MP4格式。同时使用专业的扫描仪将各类文献与资源数字化,最后进行后期处理。
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发挥技术优势,量身定做数据库架构,包括数据库的数据模型,运行环境及服务功能,确保特色数据库系统性、兼容性、连续性、完整性。嵊泗渔俗文化特色数据库严格遵循《CALIS特色数据库信息描述元数据规范》和《CALIS特色数据库数字对象元数据标准与著录规则》等有关数据库资源建设标准与规范,对加入数据库的元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与著录,对数据库中每一条数据点准确性进行认真严格的审校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保证数据库的质量。
数据库建构以独特性、多元性、规范性、共享性为原则。以嵊泗渔俗文化资源构成为主线,整合渔俗文化主题内容和信息资源状况,突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设计数据库构建模式,通过符合国内标准的原数据加工、标引、输出、服务工作,用现代数据,永久保存渔俗文化信息资源,进而实现渔俗文化的保护、发展和传承。
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建成嵊泗渔俗文化信息资源平台,既能展现舟山嵊泗渔俗文化风情,保存渔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能为专家学者提供学术研究的信息支撑。“嵊泗渔俗文化特色数据库”架构分资源层、功能层、服务层3个部分。
3.2.1 资源层。该层是数据库的核心部分,即整合各类型与载体的信息资源形成核心数据库,核心数据库由嵊泗渔俗文化主题数据库和嵊泗渔俗文化区域数据库两大数据库组成。
嵊泗渔俗文化主题数据库分别由5个子数据库组成,即渔业概览资源子库、渔业生产资源子库、渔俗生活资源子库、渔俗旅游与文化资源子库和渔俗研究资源子库。
表1 嵊泗渔俗文化主题数据库构成
渔俗文化分为物质性、非物质性和制度性渔俗文化三大类。其中:物质性渔俗文化资源体现在自然景观,包括山、海、礁、湾、滩、港、渔港、海塘、盐场、滩涂等;渔业生产包括捕捞、生产;文化场馆、信仰场所包括庙宇、文化礼堂等。非物质性渔俗文化资源体现在风土人情包括祭海、谢洋、贻贝文化节等;文学艺术包括传记、小说、散文、诗歌、报道、新闻、游记、影视等。制度性渔俗文化资源体现在渔区组织、渔区规范与制度。
渔业概览资源子库包涵:乡镇概况、地理环境、历史变迁、人口建制、渔业机构、政策、管理、治安、后勤,水产企业、水产商标、船老大、渔业名人、渔业企业家等内容;渔业生产资源子库包涵:渔场、渔汛、生产、捕捞、养殖、加工贸易、渔船历史、造船技术、渔船种类、渔船装饰、船厂概况、渔具种类等;渔俗生活资源子库包涵:“婚育寿诞丧节”、服饰、礼仪、饮食、海鲜、美食,节气、天象等;渔俗旅游和文化资源子库包涵:传说、故事、渔谣、渔谚、歇后语、谜语渔歌、渔工号子、小调、舞龙、鱼舞、马灯舞祭海、开洋、谢洋、贻贝文化节、海上竞技、民宿、休闲旅游、文化礼堂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渔俗研究资源子库包涵:古代文献《天启舟山志》《大德昌国洲志》《(光绪)定海厅志》等古方志和现代文献《嵊泗渔业史话》《舟山海洋鱼文化》《嵊泗列岛海洋文化》《嵊泗海洋与渔业志》等。这5个子数据库构成了嵊泗渔俗文化主题数据库。
嵊泗渔俗文化区域数据库。按地域分,包涵3镇4乡。
建设两大核心数据库须进一步整合馆藏资源,挖掘网络资源,收集各地方信息资源,并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信息资源整合主要是从信息资源载体和信息资源来源两方面进行。
表2 嵊泗渔俗文化区域数据库构成
信息资源载体分为文本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载体类型有图片、图书、文档、论文 、音频、视频等。按信息资源的来源又可分为电子图书库、期刊资源库、学位论文库、网络资源库、本馆加工资源库。资源来源有报纸、期刊、学位论文、调查报告、会议资料、手稿、年鉴、统计资料、专利等。
3.2.2 功能层。功能层是数据库管理的关键,即通过对原数据的读取与传递,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浏览、检索、下载功能。
3.2.3 服务层。为用户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嵊泗渔俗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库界面是联系用户与系统的桥梁,为顾全不同用户的需求,数据库界面突出设置了“嵊泗渔俗文化主题数据库”“嵊泗渔俗文化区域数据库”“嵊泗渔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栏目,并多层级显示数据库的子系统,降低应用难度。同时针对用户对渔俗文化信息需求的多样性,随时发布信息推送,向他们提供各地区渔俗文化保存、研究与发展状况。
“嵊泗渔俗文化特色数据库”目前存在着利用率不高、资源共享度低、服务器兼容性不高,信息资源重复性等问题。今后要采用会议交流、培训等各种方式,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平台向读者进行宣传介绍和推广,以便提高特色数据库的利用率。加强与各地方单位交流与合作,追踪舟山海洋渔俗文化研究成果与进度等动态信息,及时跟踪、统计用户访问特色数据库情况,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做好特色数据库的数据维护、增补、修正和更新等,完善数据库索引、导航,保证特色数据库的更便捷、有效和新颖。最后要加强信息资源准确度,把好源头关,避免信息资源重复。浙江海洋大学图书馆充分挖掘和利用特色数据库,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为舟山群岛经济建设和海洋文化发展提供了信息服务和政府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