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计青
(阳泉市自然资源管理服务中心,山西阳泉 045000)
油松为常绿乔木,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功能,是阳泉市荒山造林先锋树种。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林场位于太旧高速和石太铁路之间,有林地面积270.5 hm2,其中油松面积200 hm2,森林覆盖率90%,是市区周边林相最好、面积最大、深受人们喜爱的一块绿地。近年来,松阿扁叶蜂在狮脑山林场暴发成灾,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松阿扁叶蜂是一种食叶害虫,每年7月初至8月下旬发生。该虫种群数量大,扩散蔓延速度快,地下越冬幼虫的虫口密度很大。经监测统计,林地幼虫虫口密度最高可达 462头/m2,有虫株率高达80%;严重受害林木虫口密度达2 210头/株,平均虫口密度达860头/株。松阿扁叶蜂幼虫会咬断当年生的新梢基部吐丝做巢,然后把新生的针叶顶部咬断拖入巢内取食,致使大量针叶掉落,受害严重的林分一片枯黄,呈火烧状,树势衰弱,连续危害几年可致油松死亡[1]。本文介绍了松阿扁叶蜂的生物学特性,总结了其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该虫的持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雌成虫:体长15 mm,体黑色,背腹面高度扁平,有侧脊,腹部腹面黄色,头胸部具黄色块斑;触角丝状,柄节及鞭节端部黑色,中间黄色;翅淡灰黄色,透明,翅痣黄色,翅脉黑褐色,顶角及外缘有凸饰,色较暗,微带暗紫色光泽。
雄成虫:体长10~11 mm;抱握器黄色,触角柄节背面、中胸盾片及小盾片黑色;头部、中胸前侧片刻点较雌虫稍密而粗,触角33~36节;其余特征同雌成虫(图 1)。
卵:卵长3.5~4.0 mm,半月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污白色,孵化前肉红色,尖端变黑(图2)。
幼虫:幼虫体长15~23 mm,初孵幼虫头黄绿色,胸腹部初为红白色、后变为污白色;4龄幼虫背线和气门线紫红色,老熟时为浅黄至褐黄色,肛下板大(图 3)。
蛹:雌蛹褐黄色,长15~19 mm;雄蛹浅黄色,长10~11 mm,羽化前黑色(图 4)。
如表1所示,松阿扁叶蜂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5~15 cm土壤内越冬,翌年5月下旬开始化蛹,蛹由淡黄色慢慢变为金黄色,正常年份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化蛹期,其中6月中旬是化蛹盛期。6月中旬可见少量成虫,6月下旬成虫进入羽化盛期。7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卵呈半月形,初产时乳白色,具光泽,2~3 d后变为污白色,长3.5~4.0 mm,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7月中下旬卵开始孵化,7月下旬为孵化盛期,8月上中旬进入危害盛期。8月下旬幼虫开始下树,9月中旬全部下树入土越夏、越冬。
表1 阳泉市狮脑山林场松阿扁叶蜂的生活史
松阿扁叶蜂在阳泉地区存在滞育和世代重叠的现象,少部分越冬幼虫不化蛹,大部分越冬幼虫会于翌年5月中旬在地下做土室化蛹,蛹盛期11~15 d。成虫一般会在晴天羽化,中午气温高时羽化率最高。出蛰后在地面爬行1~2 d,进行交尾产卵,产卵盛期为15~18 d。3龄前幼虫群居生活,4龄后食量大增,分散危害。幼虫食完周围针叶后有转移取食的习性,并重新吐丝做巢,幼虫期50~55 d。幼虫一旦受到惊扰会立即退入巢内,并有吐丝下垂的习性。老熟幼虫颜色呈棕红色,发育成熟后坠地入土,在深度3~20 cm土层内越夏、越冬[2]。
松阿扁叶蜂主要分布在狮脑山林场海拔750~1 200 m、年降雨量500 mm、年均温9℃、无霜期160 d左右的地区。经调查发现,油松纯林松阿扁叶蜂发生严重,混交林危害较轻。立地条件好、土层较厚、土壤疏松、含水量大的林分,越冬幼虫的成活率高;反之,土层薄、土壤贫瘠的林分,越冬幼虫的成活率低。间伐后的中龄林受害较重,枝叶稠密的幼树受害较轻,在同龄林中阳坡较阴坡虫口密度大。
为了明确松阿扁叶蜂在狮脑山林场的分布规律,笔者采用分层抽样法,在标准地按“上、中、下,左、中、右”的位置对样株进行了越冬幼虫及成虫虫口密度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害虫幼虫和成虫主要聚集在林地边缘的树木中,林地散生木的虫口密度较高。总体而言,松阿扁叶蜂在狮脑山林场的分布呈边缘聚集状态。
在松阿扁叶蜂防治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以营林措施为基础,以监测、预报为先导,以无公害防治技术为主要手段,科学区划,分类施策,探索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做到有虫不成灾,实现对松阿扁叶蜂的可持续控制。
营林措施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科学合理的营林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促进森林健康生长。
2.1.1 营造混交林。混交林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较纯林更强,其食物链条中间环节多,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生物群落,各种动植物之间互相制约作用明显,抗病虫能力较强。
2.1.2 森林抚育。采用中耕、除草、施肥、灌溉等森林抚育措施不仅能促进林木生长,还可以降低虫口密度、恢复树势,具有改善环境、调控森林昆虫种群数量的作用。
2.1.3 清理虫害木。结合森林抚育,及时清理虫害木或剪除患病部分,控制害虫扩散源头,切断感染源,压低虫口密度,是治理林业有害生物的基础工作之一。
2.1.4 设置隔离带。松阿扁叶蜂虽有一定的迁飞、扩散能力,但其成虫迁飞距离有限,幼虫期不能长距离转移危害,且一旦幼虫期食物匮乏就需要大批转移。因此,设置隔离带可以有效阻止害虫转移危害健康林木。
2.1.5 确定合理轮伐期。油松林分生长旺盛期过后或受自然灾害侵害后树势衰弱,极易遭受有害生物危害。因此,确定合理轮伐期可减少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
2.1.6 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改造稀疏林和次生林、促进森林生长、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简单易行而又经济有效的营林措施。对受松阿扁叶蜂侵害的松林,实行封山育林可有效改善松林环境,增强树势,增加天敌数量,控制害虫危害,保持松林的正常生长。
7月上旬,在松阿扁叶蜂成虫羽化率达到70%、产卵盛期前,选择无风天气,于10:00以前或16:00以后用1.2%烟碱·苦参碱乳油2.25 kg/hm2对油松树冠定点喷烟(使用6HYB-25B不锈钢背负式直管烟雾机喷放烟剂,柴油作介质),烟雾弥漫4 min以上,平均防治效果达87.44%,防治效果十分显著[3]。
8月上旬,抓住防治3龄前幼虫的最佳时期,用森得保可湿性粉剂7.5 kg/hm2进行树冠喷粉(使用6HWF-20背负式喷雾喷粉机喷放粉剂),防治效果明显。
试验证明:白僵菌感染松阿扁叶蜂的越冬幼虫,死亡率可达20%;郁闭度大的林分,野猪及鸟类会刨食松阿扁叶蜂越冬幼虫,有的树下几乎会被全部翻过,绝大部分幼虫被捕食。这些都是影响松阿扁叶蜂越冬虫口密度的重要因素。因此,补充病原菌、保护天敌生物可有效控制松阿扁叶蜂的危害。
松阿扁叶蜂是一种食叶害虫,其滞育和世代重叠现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其防治工作要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随着松阿扁叶蜂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加强以及对药物抗性的增强,不能采用一成不变的防治方案,要时刻保持科学的态度,采用最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有效防治。在采用化学防治时,要注意自然界生态平衡的规律,保持生态平衡的和谐发展,为保护森林资源、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切实采取科学的营林措施,促进林木健壮生长,提高森林的自我防护能力,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促进有益生物的大量增加,从而提高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对有害生物的抵抗能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