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22-07-18 09:16王志娟
医疗装备 2022年13期
关键词:脑电循证仪器

王志娟

天津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天津 300121)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其诱发因素较多,与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及纤维肌发育不良等因素均有直接关系[1]。临床按照脑血管疾病的性质将其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以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主。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头痛等。脑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且治疗后患者可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预后和生命质量,需对患者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但是常规护理呈现一定的不足,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基于此,我科及时更新护理理念,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获得满意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6~78岁,平均(65.21±3.74)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2~77岁,平均(65.33±3.5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给予患者降颅压处理、病房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及基础护理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干预。(1)循证护理方法:构建循证护理小组,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主管医师、主任医师、护理人员,定期培训,了解循证护理流程、含义、注意事项等;确定循证问题,寻找证据,以“急性脑梗死”“护理”“康复”“并发症”为关键词,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寻找护理措施,选择合理、科学的护理措施,制定护理方案;护理评价,患者住院后,护理人员向其耐心讲解医院环境、管理制度及相关设施,密切监测其血压、心率、脉搏等指标;心理护理,脑梗死患者大多年龄较大、病情较重、合并慢性疾病较多,且可因担心病情恶化或身体疼痛,出现极度躁动、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甚至可出现过激行为,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以亲切的态度,多与患者沟通,耐心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法、目的、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及时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消除其疑虑,关心和鼓励患者,向其讲解治疗成功案例,调整患者心态,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发症护理,患者因长期卧床,极易出现褥疮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定时翻身和变换体位,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褥疮发生,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防止其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等并发症;留置鼻饲管护理,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吞咽困难,为满足其身体正常需求,需留置鼻饲管,加强鼻饲管护理,避免折断管路,保持管路畅通,耐心向患者说明留置鼻饲管的目的和作用,消除患者疑虑;饮食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饮食习惯安排膳食,尽量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蛋白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特别是粗纤维食物,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督促患者多吃新鲜水果,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发生便秘;康复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加强运动,帮助患者在病床上进行主动和被动锻炼,以改善其肢体功能,促进其康复。(2)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干预方法:仪器选用NKIA05J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石家庄渡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冀械注准20142280329号),首先将患者耳后皮肤清洁干净,电极片和仪器准确连接,然后将电极片粘贴在患者耳后皮肤,并将电极插头与主机上输出接口相连接,启动电源,开始电刺激治疗;结合患者情况调节挡级,逐渐向高挡切换,以患者耐受为宜,30 min/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内容包括意识水平(0~3分,0分清醒,3分自主神经反射性表现或反射性动作,或软瘫,完全无反应)、指令配合度、眼球活动(0~2分,0正常,2分为完全凝视麻痹或被动凝视)、视野缺损(0~3分,0分为无视野缺失,3分为双侧偏盲)、面瘫(0~3分,0分为正常,3分为完全面瘫)、上肢运动(0~9分,0分在要求位置坚持10 s,无下落,9分为关节融合或截肢)、下肢运动(0~9分,0分为在要求位置坚持5 s,不下落,9分为关节融合或截肢)、共济失调(0~9分,0分为无共济失调,9分为关节融合或截肢)等,总分38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2)生活自理能力: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估两组生活自理能力,内容包括生活自理、家务劳动、运动、交流等,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强。(3)护理满意度:患者出院前,发放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100分,按评分将调查结果分为满意(评分>90分)、比较满意(评分为70~90分)、不满意(评分<70分),满意度=(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4)住院时间:统计两组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NIHSS、ADL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ADL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ADL 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NIHSS 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ADL 为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组别 例数 NIHSS 评分 ADL 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0 21.33±2.41 9.60±0.81a 61.46±2.32 84.73±3.85a对照组 40 21.34±2.41 13.01±1.52a 61.41±2.24 79.21±3.12a t 0.019 12.522 0.098 7.045 P 0.985 <0.001 0.922 <0.00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2.3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9.34±0.82)d,短于对照组的(12.44±0.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600,P<0.001)。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快、并发症多、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有研究发现,给予脑梗死患者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疑虑和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进而可提高治疗效果[2]。循证护理是以科研理论、护理研究证据为依据,以当前的临床经验为指南实施的一种护理模式,具有前瞻性、计划性与科学性;该护理模式不仅依赖于临床经验,还结合了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或设计护理计划,更多关注患者实际情况,使患者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并提高其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ADL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急性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激活患者脑内神经保护机制,保护其神经细胞,改善其脑细胞代谢环境,加快受损脑细胞代谢速度,稳定神经细胞膜电位,抑制去极化波,引导异常脑电图恢复正常;还可扩张脑血管,增加局部脑血流,改善脑微循环,促进脑损伤修复[3-4];此外,该仪器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周围神经再生和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或消除疼痛,恢复患者肢体功能。但该仪器对操作的要求较高,故使用过程中,需注意以下3点要求:(1)正确使用仪器,使用前需检查仪器,确保仪器安全,且使用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向患者详细讲解仪器对病情的改善作用,并介绍相关临床案例,提高患者对仪器的认知,消除其疑虑,确保其治疗时的精神状态良好[5-6];(2)合理设置治疗参数,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调节仪器参数,先以最小电流输出,结合患者感受逐渐调节电流强度,保证最佳治疗效果;(3)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治疗前,勿将电极贴在患者皮肤伤口处,以免电流导致伤口扩张,治疗时,勿移动电极,随时观察电极接触是否良好,以免电流突然增大或降低,使患者出现刺痛感,同时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其四肢关节,避免其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出现肢体痉挛或褥疮[7-8]。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缩短其住院时间,进而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脑电循证仪器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工作记忆负荷对反馈加工过程的影响: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基于成本最小化信息的社会性意图识别:来自脑电和行为的证据*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