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输血患者高钾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2-07-18 09:23
大医生 2022年13期
关键词:血糖因素水平

金 颖

(长春市第九六四医院输血医学科,吉林 长春 130062)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事故的增多,造成机械性创伤发生率有上升趋势[1],创伤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失血,可引起休克、呼吸衰竭等严重后果,创伤已成为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输血治疗是创伤的主要治疗方法,能显著降低创伤的病死率,但近年来有关输血后各种并发症的报道逐渐增多,输血并发症已成为影响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2]。高钾血症是输血后重要的电解质紊乱并发症,也是造成不良预后的主要诱因。因此,对创伤输血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风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符合现代预防医学理念,有助于降低高钾血症风险,以改善患者预后[3]。本研究探讨创伤后输血患者高钾血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长春市第九六四医院收治的80例创伤后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发生高钾血症将其分为发生组(7例)和未发生组(73例)。发生组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47.92±13.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例,跌倒2例,高空坠落1例;基础疾病:高血压3例,糖尿病2例。未发生组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21例;年龄32~64岁,平均年龄(48.13±14.0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54例,跌倒10例,高空坠落9例;基础疾病:高血压18例,糖尿病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长春市第九六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均有外部创伤史,且参照《严重创伤输血专家共识》[4]接受输血治疗;②患者年龄≥18岁,且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治疗期间主动放弃治疗者;②合并有先天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者;③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2 研究方法 记录创伤输血患者高钾血症发生率,以血清钾浓度≥5.5 mmol/L为发生高钾血症[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高钾血症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分析模型判断创伤后输血患者发生高钾血症风险的价值。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指标和实验室指标水平。主要包括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高钾饮食、输血后急性肾损伤、输血量、输血前后血糖、血pH。ISS评分范围1~75分,以ISS评分≤16分为轻度;16分<ISS评分≤25分为中度;ISS评分>25分为重度[6]。以24 h内红细胞类制品输注量≥8 U或1倍血容量为大量输血[7]。输血前血糖为患者入院后即刻采集检测的血糖水平,输血后血糖为输血完成后12 h的血糖水平。②分析输血后高钾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③分析模型判断创伤后输血患者发生高钾血症风险的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模型预测价值,结果以曲线下面积(AUC)表示,结果以AUC>0.75为准确性高。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创伤后输血患者高钾血症单因素分析 发生组重度创伤和输血后急性肾损伤3级的患者占比较未发生组显著增高,发生组患者高钾饮食发生率、输血前后血糖及输血前血K+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输血前pH值和输血后pH值显著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大量输血患者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创伤后输血患者发生高钾血症单因素分析

2.2 创伤后输血患者高钾血症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对可能影响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相关因素赋值,见表2,将赋值后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模型,以是否伴发高钾血症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钾饮食、输血后急性肾衰、输血前血糖及输血前血K+是创伤后输血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独立因素,而输血前pH值和输血后pH值为保护因素(P<0.05),见表3。

表2 创伤后输血患者高钾血症相关因素赋值

表3 创伤输血患者发生高钾血症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2.3 预测模型判断高钾血症风险的价值 根据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Y=0.486X2+1.391X3+0.706X4-0.707X6-1.019X7+0.941X8。根据赋值情况计算Y值,并将其作为检验变量,以是否发生高钾血症为状态变量,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判断高钾血症风险的AUC为0.805(SE=0.068,95%CI=0.671~0.939,P=0.001),敏感度为0.813,特异度为0.625,见图1。

图1 预测模型判断创伤后输血患者发生高钾血症风险的ROC曲线

3 讨论

输血,尤其是大量输血是救治创伤患者的关键,输血可迅速补充血容量,降低病死率。但输血过程复杂,且创伤输血患者多伴有失血性休克,输血可增加患者体内缺乏凝血因子的血制品含量,并升高血K+水平,引起高钾血症。一定浓度的血K+水平有助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保护心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是人体必需的离子。高钾血症的发生不仅表现为电解质紊乱,还可导致神经肌肉和代谢异常。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钾饮食、输血后急性肾损伤、输血前血K+、输血前血糖及输血前后pH值与输血后高钾血症相关。库存血在保存期内血浆钾浓度与保存时间呈正比[8],因此,对于输血前血钾水平已较高的患者,输血后更易在短期内发生高钾血症。控制饮食,避免过量摄入K+,控制输血前血K+水平对于降低输血后高钾血症风险具有重要意义[9]。输血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使肾灌注减少、肾血管被破坏,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影响肾脏对血K+的排泄,从而显著增加高钾血症风险。另外,对于创伤患者,输血时应尽量采用红细胞成分血,避免使用全血,以减少对红细胞的损伤,防止K+大量入血,降低高钾血症风险[10]。输血前血糖和输血前后pH值也是高钾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创伤发生后患者机体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输血前的高血糖状态和输血前后低pH值多提示机体血糖和酸碱紊乱,更易触发和逆转钠-钾ATP酶生理泵,使细胞内K+向细胞外迁移,进而成为输血后高钾血症的诱因[11]。因此,管理血糖水平,防止酸碱紊乱也是输血前后创伤患者管理重点。本研究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证实该模型对判断创伤患者输血后发生高钾血症风险具有较高准确性,敏感度达0.813,这也说明输血前后综合了解患者机体状况,动态观察血糖、pH值水平,并进行早期判断和干预有助于提高预测高钾血症风险的准确性,降低不良预后发生率。

因目前红细胞成分输血逐渐替代全血输注,降低了输血后高钾血症的风险。另外,创伤后患者K+分布紊乱,患者的大量输血、呼吸机通气及碱性药物的使用均可能成为K+向细胞内转移的诱因,最终导致低钾血症[12]。因此,临床应尤其注意,对相关因素进行个体化管理,以维持输血前后正常的血K+水平。

综上,创伤后输血患者具有发生高钾血症的潜在风险,其发生与患者是否存在高钾饮食习惯、输血后急性肾损伤情况、输血前血K+、血糖及输血前后pH值有关,临床应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血糖因素水平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张水平作品
减肥好难!餐后血糖大幅下降更易饿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