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螺旋CT 扫描于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2022-07-18 06:19苏海波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2期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恶性

苏海波

(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山东 德州 253500)

肺结节作为世界性疾病,在全世界各个地区均发病,在欧美地区发生率高,但伴随我国环境问题加重,人们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改变,肺结节的发生率不断提升[1]。肺结节是肉芽性病变,在患者多系统发病,对患者器官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对肺部、淋巴结等器官均会产生影响。肺结节病因尚不明确,医学研究中认为与细菌感染及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真菌感染等因素相关,现代研究中认为免疫因素及免疫功能紊乱是发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临床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常规检查可能发生误诊及漏诊,提升肺结节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及漏诊率,对减轻疾病对患者机体功能的损害具有重要意义[2]。临床常见64 排螺旋CT 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但常规剂量扫描,对患者身体产生不良影响,降低扫描剂量有利于减轻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对此,本研究将我院纳入的肺结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不同剂量扫描方式对肺结节诊断的影响,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2020 年1 月—2021 年6月纳入的80 例肺结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肺部有圆形病灶,长宽比在2.5 以内,病灶直径在3 cm 以内,检查结果详细,没有发生漏诊。患者年龄为30 ~76 岁,平均年龄(51.12±5.12)岁,其中男性41 例,女性39 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淋巴结均正常;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检查依从性较高,耐受64 排螺旋CT;④女性处于非妊娠期及哺乳期,对检查对比剂无过敏反应。排除标准:精神疾病、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2 方法

在检查前,先检查患者血常规及询问患者病史,确定患者符合本研究,随后为患者展开CT 检查。为患者施以64 排螺旋CT 检查,选择东芝64 排螺旋CT 扫描,患者处于仰卧位扫描,对扫描仪参数进行调整,电压120 kV,电流150 mA,重建层厚7 mm,矩阵512×512,螺间距1 mm,层间距7 mm。随后为患者展开CT 扫描,自患者肺底部开始向上扫描,直到肺部顶端,检查结果确认后,做好相关的保管记录。

患者行常规剂量64 排CT 扫描后,等待5 d 后,为患者施以低剂量扫描,使用同一扫描仪器,电压120 kV,电流50 mA,重建层厚7 mm,矩阵512×512,螺间距1 mm,层间距7 mm。等待检查结果提取后,将记录保存及分析。

1.3 观察指标

在检查后,影像科经验丰富的2 名医生进行图像诊断,两人分别诊断,随后将诊断结果整合,针对其中存在争议的诊断内容,两者先讨论,再确诊,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图像采集工作站为GEAW4.5,在图像处理中,对参数进行调整,肺窗宽度为1 000 ~2 000 HU,窗位参数设置为-600 ~800 HU,纵隔宽度参数400 HU。医生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对检查结果中的肺部结节数量、直径、征象等进行观察及统计。对肺部结节直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将征象结果作为评价指标,肺结节直径分为三类,微小结节指的是结节直径在5 mm 以内,小结节指的是直径为6 ~10 mm 的结节,大结节指结节直径在10 mm 以上,征象包括边缘毛刺、分叶等情况,内部存在钙化及空泡等情况;观察患者辐射剂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 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剂量的肺结节数量情况

不同剂量螺旋CT 肺部检查结节数量及直径等指标无显著差异,常规剂量检查微小结节及小结节数量上比低剂量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结节检查结果一致,见表1。

表1 不同剂量的肺结节数量及直径情况[n(%)]

2.2 不同剂量的肺结节征象

在64 排螺旋CT 诊断中,观察低剂量与常规剂量对肺结节的诊断结果,在征象对比中,分叶、毛刺、钙化、孔洞检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及常规剂量诊断支气管及胸膜粘连情况一致,见表2。

表2 不同剂量的肺结节征象[n(%)]

2.3 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对比

常规剂量组辐射剂量为(9.45±2.10)mGy,显著高于低剂量组的(6.25±1.85)mGy(t=10.227,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发生肺部疾病的概率增高,老年人身体较差,处于较差的环境中,加之患者长期吸烟,发生肺部病变的概率增高,肺部结节的早期诊断率低,主要是人们对疾病不认知,早期并未认识到发生疾病,而一旦发生疾病已经处于比较严重的阶段,结节的体积较大,对此,早期无症状也是疾病诊断的困难原因,为我国肺部结节疾病治疗产生阶段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肺部恶性病变是自小病变开始,肺结节属于小病变[3]。肺结节作为结节直径在3 cm 以内的圆形或者不规则结节,自病理上看,病灶一般是单发或者多发,影像学检查中可见清晰及不清晰边界,呈现高密度阴影[4]。据结节直径进行分析,便于对患者病情进行治疗,对结节直径进行分析划分不同的类型,直径在5 mm 以内为微小结节,直径在5 ~10 mm 为小结节,直径在10 ~30 mm 为大结节。据结节密度进行分析,分为实性结节及混合磨玻璃结节、纯磨玻璃结节[5]。纯磨玻璃结节指的是肺内模糊、局灶性高密度结节,结节内具有大量的血管及支气管轮廓[6];实性结节内部均为软组织;混合磨玻璃结节有以上两种结节的共同特点。在临床评估中,年龄是导致患者发生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年龄高则发生恶性结节的概率高,40 岁以上患者发生肺结节的概率开始增高,每增加10 岁,肺部恶性结节的概率增高5%[7]。吸烟患者发生肺部恶性结节的概率高,吸烟者发病风险是未吸烟群众的10 ~30 倍。处于空气质量不高的环境中,发生恶性肺部结节的概率高,对此,在肺结节评估中,应当结合患者所处环境及年龄等因素综合分析。影像学评估中,通过现代技术诊断结节的良恶性,恶性结节在形态上呈现毛刺、分叶状、空泡状等,伴随结节直径不断增加,发生恶性病变的概率增高。在国外研究中[8],6 mm 以内的结节发生恶性病变的概率在1%左右,直径在6 ~8 mm 的结节发生恶性病变的概率在1%~2%,8 mm 以上的结节恶性风险在3%以上,对此,在结节良恶性评估中,根据结节体检、位置、密度可完成综合评估[9]。

在影像学评估基础上建立模型是临床关注的重点,相关调查显示[10],提取结节大小及纹理特可建立模型,发现结节恶性程度,准确率为84.50%,相比肺部影像报告,准确率在总体上有所提升。现阶段,人工智能评估在临床上开始应用,但普及率不高,比如,通过多策略深度学习算法的肺结节诊断方法,该方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混合连网络及U-NET 编码器对肺部CT 影像进行分析,随后分析肺部结节特征,判断其中是否存在结节[11]。将结节分为良性及恶性,分类准确率为87.22%。在第三阶段的研究中,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家族史及吸烟史等进行综合分析,此类智能技术在评价结节病变情况上准确率较高[12]。但我国各级医院的发展程度不同,技术应用水平存在差异。在疾病诊断中,常规诊断方式依旧是CT 扫描联合人工判断、X 线诊断等。此类检查方法可发现肺结节、肺结核及肺癌等,肺结节属于基础性病变,通过病理检查及穿刺活检可诊断病情,但常规检查方式难度较大,无法对结节性质等综合分析的,导致患者误诊率增高[13-14]。X 线胸片诊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在X 线检查中可观察到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的病变情况,多数患者是对称性增大,偶尔会发现单侧肺门淋巴结增大,部分患者为网状结构,或者片状阴影,在检查过程中,单一X 线检查无法见到显著的效果,还需作为初级诊断方法,联合其他高精尖诊断技术。CT 是一种通过X 线诊断的方式,属于X 线诊断技术的升级,该技术在使用后,在人体各个组织检查中均能应用,可检查人体内部组织密度及血流信号,从而判断患者病变情况,为治疗疾病提供帮助。CT 对人体某部位进行断层扫描,探测器通过该层面吸收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随后通过数字信号进行模拟,将数据输入计算机处理,扫描后的信息经过计算机获得瞬间系数及吸收系数,最后排列成矩阵,数字矩阵储存在光盘中,转变为图像[15]。在CT 检查中,根据人体组织吸收X 线的情况,对人体器官进行测量,从而获得细胞病变结果。CT 诊断肺部小结节效果显著,有利于帮助医生根据影像判断内部病变情况,常规CT 扫描有利于诊断肺部结节,但总体上看误诊率高,且常规剂量扫描威胁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一项调查中[16],使用64 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诊断,过往检查中采取常规剂量扫描,产生的辐射大,患者身体遭受不必要的伤害,选择适合患者的扫描剂量,有利于提升疾病诊断的安全性。

基于过往研究及我院研究情况,开展低剂量与常规剂量的扫描结果比较,为临床合理使用剂量诊断肺部结节提供帮助。患者入院后,影像科工作人员通知患者检查项目,让患者做好准备,比如,让患者摘取身体上的金属物品,包括金属纽扣等。在本研究中,将64 排螺旋CT 对患者进行扫描,分为常规剂量扫描及低剂量扫描,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均能对患者结节类型进行分析,且差异不大。低剂量及常规剂量CT 可诊断结果大小及形态,在分辨结果上无显著差异。在检查效能上,低剂量诊断效能较好,低剂量CT 扫描对患者身体产生的辐射小,对患者产生的损伤小,低剂量扫描在肺结节诊断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对此,在肺部结节诊断中,64 排螺旋CT 低剂量扫描也能诊断结节的良恶性质,或者诊断孤立性小结节,均体现出64 排螺旋CT 低剂量诊断的价值,在未来研究中基于本研究方向,根据患者病变情况合理规划扫描剂量,从而准确诊断疾病,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低剂量螺旋恶性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