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更多惠及不同人群体育需求

2022-07-18 06:12:14文/乔
上海人大月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本市体育场馆体育产业

文/乔 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强调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体育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市委的重要部署,市人大常委会在去年开展本市体育相关立法调研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对本市体育发展情况开展监督。

市人大常委会对这项监督工作高度重视,去年年底,陈靖副主任就带领市人大社会委赴市体育局及相关体育场所调研,听取本市体育发展情况的汇报,对如何开展好今年的监督工作提出要求。今年以来,市人大社会委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认真遵守疫情防控的要求,对本市部分体育场所、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产业园区和社区体育服务中心等开展实地监督调研。同时结合体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赴浦东新区基层立法点听取意见,对本市贯彻落实《上海市市民体育健身条例》等情况开展监督调研,围绕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等重点领域,与市人大代表、运动员、教师、体育工作者、市民群众及街道和社区干部开展座谈调研。

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本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为目标,将体育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作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每年定期发布的《上海市全民健身发展报告》显示,全市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7%,近五年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体育健身组织数量23.8个。市民身边的体育设施逐渐增多,徐家汇体育公园、上海市民体育公园等一批重大体育项目顺利推进,结合“一江一河”、公园绿地等空间累计建成各类市民健身步道(绿道)1669条,加上骑行道的总长度达到1954公里,成为历年来最受市民欢迎的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已达6.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的2.5‰,起到了组织健身活动、传授健身技能、宣传健身知识的作用。

群众性体育赛事及活动带动效应明显,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和上海赛艇公开赛等品牌赛事活动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竞技体育成绩优异,上海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了历史最佳成绩,上海市代表团在全运会上实现多个领域的历史性突破。

本市体育产业发展迅速,每年保持两位数以上较快增幅,总规模已达到1700亿元。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86.9%,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水平。一批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落户上海,逐步形成体育产业的集聚发展效应。

聚焦市民获得感开展监督

从监督调研情况看,本市体育健身设施建设还需加强,供给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虽然近年来本市加快了体育设施的建设,目前上海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增至2.35平方米,但一方面,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另一方面,本市的体育场地在中心城区和远郊分布不均,资源整合有待提高,中心城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1平方米左右,体育场地设施供不应求。此外,群众体育设施多样性不足,适应老年人群需求的相对较多,符合中年、青少年、儿童需要的场地类型较少、面积较小。

调研还发现,本市体育场馆设施规模、服务模式、运营机制各不相同,分类管理机制不完善。公共体育场馆总体运营模式呈多样化,有自主运营、整体委托运营、混合运营等多种模式,但体育场馆为民惠民的公益属性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面积仅占全市体育场地总面积的23.25%。从调研情况看,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的收费与市场化经营设施相比优惠不够明显,除了全民健身日外也较少免费开放。

针对这些问题,市人大社会委建议继续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力度,特别是中心城区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大力推进简单便利场地设施的建设,充分利用废旧厂房、屋顶、高架桥下等空间,建设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场地和各类健身设施;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公共体育场馆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的资金补助力度,规范资金的补助范围、支出内容以及申报、审核和分配等环节,多角度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要通过政府配送体育消费券等方式,鼓励、支持经营性体育场馆向市民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适度降低收费标准。

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

6月22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体育发展情况的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肯定了本市体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从不断提升广大市民在体育方面的获得感出发,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本市体育发展的建议。

市人大社会委主任委员阎祖强建议本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把满足市民群众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加快完善本市体育相关法规和制度创新,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更好地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市民群众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进一步推动群众体育、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方面协同发展,不断优化体育资源配置,强化体育市场监管;要在当前做好疫情精细化防控工作的同时,逐步做好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满足市民群众健身需求,进一步推动本市体育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王醇晨指出,相关部门应依据市人大常委会去年通过的《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进一步统筹安排好滨水公共空间内的体育健身设施,着力满足不同年龄段社会公众的运动健身需求,同时充分挖掘“一江一河”水上运动的文脉资源,积极推动国际国内重大赛事的恢复和发展,向世界和全国人民展示上海文明城市建设的成果。

“体育作为一种基本公共服务,除了关注能够出成绩、有产出的领域,还要关注对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参与体育的权益维护,以体现上海对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更深层次的认识。”市人大社会委委员王爱芬提出审议意见。

猜你喜欢
本市体育场馆体育产业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大型体育场馆PPP项目商业模式研究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12
本市首家大数据行业工会诞生
上海工运(2019年9期)2019-10-08 12:55:20
关于建立中国体育产业交易所的思考
本市主要钢材品种平均价格走势图
投资北京(2017年5期)2017-06-10 23:01:33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08
曲奇饼盒中的挑衅书
本市二手房成交量及价格走势图
投资北京(2016年9期)2016-05-14 00:56:58
体育:室内体育场馆空气质量标准年内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