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热血竞技

2022-07-18 00:10:17
放学后 2022年8期
关键词:体育竞技热血女排

我们喜欢看体育竞技,也喜欢这类主题的影视剧和电影。因为体育竞技背后不朽的精神,能够让人们重拾对生活的热情。

从真实中感受热血

去年上映的电影《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2004年夺冠奧运会的故事,那是一段年轻人从长辈口中听来的“万人空巷,举国狂欢”。

电影中有一个让无数观众动容的情节,当体育总局的干事说,美国女排有计算机技术加持,能够统计所有人的信息,分析大家的技术特点时,当时的教练袁指导沉默了片刻,让大家把网抬高15cm,更狠地训练:“我们技术不够,要想赢,就只能用透支队员身体的方式来填补”。

于是让观众泪目的一幕出现了。大年三十,炮竹声声,年轻的女排们顶着浑身的伤,用几乎自虐的方式重复练习,去赶超身体素质、训练条件及专业程度都高于队员的外国队。

电影在这里几乎是一种“半纪实”的方式,将郎平所说的“脖子以下没一块骨头是好的”之形容,真实地呈现给观众。

其实体育竞技不同于其他题材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它本身自带热血;汗水的挥洒间,那种近乎自虐又极度自律的训练,其震撼几乎不需要艺术的二次渲染与修饰。

不少观众在看完《夺冠》后,评价有种“强烈的真实感”,被女排队员们赛场内外的训练和生活所震撼。

从抉择中体悟精神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另辟蹊径,将竞技的格局放大。

马哈维亚作为一名前途无量的前摔跤运动员,在放弃了职业生涯后,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替国家赢得金牌。于是他将这份希望寄托在了尚未出生的儿子身上,哪知道妻子接连给他生了两个女儿。但让马哈维亚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姑娘展现出杰出的摔跤天赋,让他幡然醒悟,就算是女孩,也能够昂首挺胸地站在比赛场上,为了国家和她们自己赢得荣誉。

这部电影看似以热血的竞技讲述了女权,最终要体现的,其实是体育竞技本身的平等共爱精神与价值观。

观看这些影片,你会发现,竞技精神,不仅仅是青春少年自我价值的实现,不止是一种“更高更快更强”的梦想追逐,如果放大到国家乃至全球背景,这更是一种人文关怀与普世价值的体现。

(文/米酱)

猜你喜欢
体育竞技热血女排
红楼女排
幽默大师(2020年6期)2020-12-06 02:26:03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 01:40:30
体育竞技之跳绳
体育竞技之径赛
体育竞技只之钓鱼
体育竞技之台球
热血的楠楠
中国蓝9周年 一起热血一起燃
热血少女
风采童装(2017年8期)2017-09-15 12:27:36
有哭有笑的《热血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