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革命文物与数字技术的互动传播研究

2022-07-18 06:04王惠米高峰
艺术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文旅文物革命

王惠 米高峰

摘要:革命文物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赓续红色基因的有力支撑。立足5G时代,革命文物资源借助数字化技术焕新发展。以在地场域的体验感知与数字平台的云端共享为研究出口,探析数字技术赋能革命文物资源保护的年轻化、智能化的数字特性,更是值此契机,开辟本土红色文旅产业的发展新窗口。文章探讨革命文物在地场域的体验感知、革命文物数字平台的互动传播以及5G时代推动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5G时代;革命文物;数字技术;互动传播;红色文旅产业

中图分类号:K8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3-00-03

自数字浪潮的不断涌入,国家持续颁布相关政策,要求加强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让革命文物再次“活”起来、“火”起来。而5G时代的科技创新砝码增强了革命文物资源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在视觉上再度强化了文物资源的展陈效果,更是在渠道上丰富了其展览传播样态,创新革命文物资源的同时,亦拓宽了红色文化的受众广度与深度,并随之在日益满足大众红色市场需求下,开辟出红色文旅产业的生态窗口。

在国家政策号召与时代科技助力的双重语境下,陕西省文物局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陕西有限公司建设的全国首个5G“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1],无疑是践行上述指导思想与搭乘时代列车的积极产物。该平台为保存革命文物资源,将其转化为数字化形态,还扩大传播主场,使其不再拘泥于传统媒介,打造了从“云端”到“终端”,手机、电脑、电视“三屏互动、同步传播”的5G革命文物全媒体传播体系,连接不同媒介载体,相互传播红色文化,创新扩大当代传播路径,并且通过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与文化元素,开发红色文旅产业,助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1 革命文物在地场域的体验感知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红色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多次考察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革命旧址等,并作出重要讲话,为文物保护政策指明了科学的方向。从当前党和国家的重视程度、政策制度的突破、专项机构的队伍建设、保护工作的创新出圈等多维视角来看,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呈现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亦可以看出,新时代下,革命文物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得到显著提升,独特作用也在不断彰显[2]。

立足上述背景,各级各地针对革命文物资源的在地体验无疑成为当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聚焦点。革命文物的“在地”主要依托当地的场馆设施建设或保留完整的革命旧址,将本地域的革命文物资源保存其中,形成革命旧址、红色纪念馆、革命博物馆等具有代表性的红色场馆;而“体验”则是以观者为主,通过其亲身经历与切身体验,在脑海中留下珍贵的红色记忆,继而在内心根植红色基因。5G时代的在地体验主要围绕红色场域空间,让观者接收并感知空间呈现的内容。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更能够形成多维立体的红色空间,强化观者与革命文物在红色体验中的黏合度,既能够传承本地域的红色文化,又能够潜移默化地向大众渗透革命基因,以革命精神为动力,以革命英雄为榜样,构筑良好的红色自我意识,在回想起这段红色历程时,能够感悟当下,把握未来。

例如,依托陕西“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搭建的陕西首个“5G+VR”红色文化体验馆,这种厚植于在地性的展览体验本身就是一种凝练出的内生性文化动力,扎实地存在于地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之中。该体验馆建造于延安红色书店内部,不仅是一个文化主题书店,更是延安这一城市独有的文化地标,内置当地公众熟知、理解和接受的文化要素,而搭载此书店所形成的文化场域更能夠使受众进入革命文物在地性体验的沉浸式感染氛围。从受众体验来看,包含显性和隐形的两大内生因素。显性视角是指特定的革命文物展览馆、纪念馆等场所的景观、语言、历史等此类具体符号营造出的革命文化氛围,让观者快速沉浸在文化内容中,并产生主客体的积极互动效果。而“5G+VR”红色文化体验馆正是启用延安红色书店的在地性“钥匙”,让观者亲临现场,依托对空间和地域感知的即时性、现场性进行无距离的体验方式。在此基础上,叠加隐形视角,让受众通过戴上VR眼镜进入虚拟空间,在陕西各个革命纪念馆和革命遗址自由参观革命文物的虚拟游览经历,感受720°全景式参观模式,让主客体完成深度融合视域下的在地性体验历程,从而对观者起到追寻革命记忆、延续革命基因的主旨作用。

数字化不断拓宽文物与大众之间的连接关系,逐步消除了地域之间的距离感。在面对脱离革命文物资源的在地优势,扩大各地域革命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时,数字平台成为革命文物传播的重要载体,在不“打扰”文物的基础上,搭建文物专属数字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为文物生存方式增添一件时代新衣,助力革命文化内涵迈上“文化高速路”,既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先行军,亦是赋能革命基因的增长极。

2 革命文物数字平台的互动传播

2022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规模已超过10.32万亿,比2020年12月增加了4 296万户,网络普及率已超过73%。直观的数据表明,互联网俨然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聚集地,是国民大众日常生活常态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5G时代的来袭,使当前数字技术与现代生活共融共生、不可分割,这也为革命文物资源的传承和保护带来了多元的形式与路径,利用数字技术搭建革命文物专项数字资源库,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的展示传播效度;依托数字媒介平台载体,在红色文化传播领域充分发挥时代赋予的能量[3]。

首先,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内容翔实、科学完备的革命文物专项数据库,包括纪念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展陈的物品、文献、照片、声音等珍贵资源。陕西“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针对陕西本土红色资源进行了数据收集、挖掘与整合,利用图像、视频、动漫、游戏等新形式、新技术搭建出革命文物资源数字库,充分发挥了数字平台的技术优势。

其次,面向5G时代,如何将珍贵的文物资源更好地传播出去,增加红色文化受众的广度与深度是接下来应该思考的问题。数字平台的云端共享是指在网络基本已成为大众生活必需品的情况下,为顺应5G时代的号召,借助网络媒介平台资源构建出从“云端”到“终端”,手机、电脑、电视“三屏互动、同步传播”的5G革命文物资源全媒体传播形态。利用时下的VR、AR等新形式与新技术,让红色故事在空间的表达上借助科技叙事增加深度与强度,包括在感官上向大众呈现虚拟空间带来的视觉冲击,让在全国各地的观者获得互动交流的红色教育体验,增强其在观看过程中的同理心和真实感。陕西“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正是积极的践行者,在5G革命文物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基础上,迎合大众数字化思维方式,拉近与文物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亦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继而触发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时代重任。

科技手段的加持让革命文物搭上了“数字中国”的快车,激活了曾经沉睡的文物资源,让革命文物再次“火”起来、“潮”起来,而这一现象对“红色游”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革命文物资源逐渐成为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动能,借助文物数字互联,促进红色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拓展行业发展空间,助力新时代革命文物事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3 5G时代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可以看出,文化与旅游呈现一体化共生的趋势,且在当前,“文化+旅游”一直是大众文娱生活中的高频组合。近年来,“红色游”的热度保持居高不下的态势,尤其在恰逢建党百年的特定语境下,成为2021年法定节假日的首要选择,游客人数更是达到了井喷式增长。伴随着基础配套水平的提升、相关土地政策支持的完善以及革命文物文创产品体系的日益丰富,红色旅游将迎来黄金发展阶段,刮起旅游消费界的“新国潮”。在此基础上,5G时代科技效力的加持,各地红色景点陆续创新推出了具有中国风、年轻化元素且地域特色鲜明、高品质的内容与形式,让革命文物变得鲜活生动,俘获了众多年轻群体的心。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等新一代青年群体爱上了红色之旅,在爱国热忱不断高涨的同时,红色教育活动的开展也越来越顺畅,年轻游客逐渐提升红色市场需求,挥舞着红色旅游消费的大旗。

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我国的红色旅游已然迈入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发展阶段,应充分把握新时代红色文化旅游的历史机遇,增加革命文物与大众交流的深度与广度。面向国内红色文旅资源,围绕红色资源文化市场下受众主体的价值观念与消费视角,创新推出红色文创产品[4],带动本土红色旅游产业变革发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红色文旅产业链。立足于建党百年的历史征程,红色文旅更应搭乘数字发展的快车,创新传播路徑,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革命文物中的红色文化基因深度融合,为5G时代红色文旅高质量、创新性发展融入新力量,讲好红色故事,提升各地域红色文旅产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陕西“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观者首先可以在该平台上多样化参观革命文物珍藏,亦可在线下参与红色教育、红色研学。2022年10月,数字云端平台利用5G技术连线举办“高校思政课程走进革命场馆”活动。在思政课堂上,西安交通大学、延安大学共计50余名学生代表在交大西迁博物馆、清凉山陕北公学旧址两地连线,与授课教师进行深度交流等沉浸式体验,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孵化诞生陕西历史文化动漫游戏大赛,大赛专门增设国内首创的革命文物比赛类别,以青年学生为参赛主体,通过充分挖掘陕西革命文物资源,借助红色文创设计、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选择和感知红色文化,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另一方面,可通过开发红色旅游和文创产品,激发大众的红色热情,推进本土红色旅游发展,助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同时使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形成生态产业链[5]。可以看出,这一平台不再拘泥于传统观念以参观与学习的为目的,而是进一步延伸其内在的附加价值,面向各类受众群体,使文物与红色旅游、红色产品等模块形成联动机制,为文物资源注入更大的活力,亦为构建红色文旅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目前,红色文旅产业呈现的强劲市场需求是社会稳步发展的必然结果。近年来,立足于国家政策的宏观扶持、科技进步的时代助力以及弘扬与延续文化基因的教育背景,红色文旅产业正散发巨大的潜能,对此,应围绕市场需求,聚焦青年一代的新视角、新思维,借助其新话语、新主张,创新融合红旅产业特色化与可持续发展道路,厚植红色基因传承,在助力红色文旅产业发展的同时最大化地体现革命文物的价值和内涵,让革命文化更有力量、更有温度,有信仰,更有未来。

4 结语

陕西“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平台将革命文物资源与5G时代契机高度融合,涵盖在地场域的数字化体验与线上5G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平台搭建,带来的一系列长尾价值更是能够促进本地域红色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创新保护与传播革命文物资源的同时,让大众由内到外全方位感知陕西本土革命文物资源的价值及其文化内涵,唤起内心的革命火种,实现文物与大众之间的互动交流。

与此同时,彰显今后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要紧跟时代大潮的重要意义,推动革命文物、革命文化在现状下“破境出圈”,勇辟新时代下的呈现路径,使革命文物资源不断焕发生机,展现新气象。

参考文献:

[1] 田龙过,贺晓薇. 5G时代下“互联网+革命文物”平台的应用与发展[J].新闻知识,2021(5):85-89.

[2] 郗芙蓉,杨雪.习近平关于义利观重要论述探析[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20,39(5):31-35.

[3] 杨明珠.红色文化如何搭“数字中国”快车[J].人民论坛,2019(10):130-131.

[4] 米高峰,谢乾坤,李斌.中国红色书店(延安)文创开发研究[J].工业设计研究,2020(1):5-9.

[5] 龚娜.我国红色旅游经济亟待转型升级[J].人民论坛,2017(32):112-113.

作者简介:王惠(1997—),女,山西洪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红色文艺、艺术传播。

米高峰(1976—),男,四川射洪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红色文艺、艺术传播。

猜你喜欢
文旅文物革命
文物的栖息之地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旅照明的兴起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