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体会人物内心的多维渠道

2022-07-18 00:07周慧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洞察伟人胸怀

周慧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设置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引领学生紧扣描写人物的言行细节,通过揣摩、品味、洞察等不同的策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丰富情感。笔者以本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为例,谈谈教师如何紧扣文本的语言引导学生感知人物的伟大胸怀。

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与刻画,主要借助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细节来展现。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安葬毛岸英的问题上,作者对毛主席进行了一段精彩的语言描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透过人物语言,揣摩、透视人物真实的内心活动。比如,从“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一句中,学生感受到毛主席不仅仅从自己作为父亲的角度考虑问题,还站在全中国千千万万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体现了毛主席的“伟人胸怀”;学生也可以从“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一句中发现,毛主席虽然贵为主席,依然严格要求自己,绝对不搞特殊化,绝不允许自己凌驾于政策之上,由此可以看出毛主席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人胸怀”;有的学生还从最后一句“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一句中,看到了一个完全超越国界的“偉人胸怀”。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多作者不仅从正面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动作,还从侧面进行烘托。教师要敏锐地捕捉作者的创作用意,找准人物内心的纠结之处,更好地推动学生与文本人物的对话。

针对《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的结构设置,教师可以在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和初步洞察人物内心的基础上,设置思辨性的问题:既然这篇课文以展现毛主席“伟人胸怀”为主旨,为什么作者还要花费那么多笔墨来描写毛主席作为一名父亲的“常人情感”呢?这不是矛盾吗?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课文中两类不同的文字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描写“常人情感”,对于展现毛主席的“伟人胸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能够让“伟人胸怀”更加可亲、可敬、可信,让毛主席的人物形象完全“立”起来。学生认识到,如果文章单纯展现伟人情怀,虽然能让人物更为伟岸,但是会显得和真实生活脱节。如果能将常人心态和伟人情怀结合在一起,则能体现立体性、复杂性,让人物形象丰满起来。

教师要善于将与文本内容相关的资源融入课堂之中,帮助学生从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视角理解课文。

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例,为了展现毛主席的“伟人胸怀”,作者选择了一个聚焦性的时间和事件。在教学整篇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需要适当补充与此相关的信息。鉴于此,教师拓展了材料:毛岸英的妻子思齐前往朝鲜瞻仰毛岸英时,毛主席深情地向思齐转达自己作为一名父亲、作为国家主席,对儿子的怀念和不舍。学生阅读资料,对伟人的了解更深刻,体会到他作为一名父亲对孩子的爱。

总之,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是记人叙事类文本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和课外资料等不同的路径展开探究,与文本、作者、人物进行深度对话,将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目标落实到位。

猜你喜欢
洞察伟人胸怀
洞察雁荡
胸怀军旅梦
和伟人一样爱上图书馆
伟人也曾经是公认的“坏孩子”
“洞察号”在火星
善洞察 巧分类 妙解题
卑微的伟人
伟人出东方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
胸怀 情怀 不曾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