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亚 王硕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应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NJF)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7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康复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NJF疗法。康复干预3个月后观察并对比两组下肢运动功能、步态恢复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等。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FMA评分、步速、步频、步幅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6.32%(P<0.05)。结论:NJF技术用于脑卒中康复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与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总体康复效果提高。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 下肢运动功能 自我管理能力
Effect of 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 Technique in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Stroke patients on Lower Limbs Motor Function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LI Jingya, WANG Shuo.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13): -14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and value of 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 (NJF) technique in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stroke patients. Method: A total of seventy-six stroke patients who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in Zhong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Dalian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2020 to Febr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he observation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3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therap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JF techniqu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3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motor function of lower limbs, gait recovery and self-management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 After 3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FMA scores, step speed, step frequency, step length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scores of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74%, which was higher than 76.32%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NJF technique in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stroke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covery effect of motor function of lower limbs and self-management ability, and help to improve the overall recovery effect.
[Key words] Stroke 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 technique Lower limbs motor function Self-management a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 Zhong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001,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2.13.035
多數脑卒中患者经有效救治后均存在明显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视野缺损、肢体感觉异常、肢体运动功能异常等,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均受到严重影响[1]。有报道指出,脑卒中患者经救治后患侧肢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步行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2]。因此,步行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期最希望能达到的目标。脑卒中患者传统康复训练治疗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针对性相对缺乏,患者康复期往往无法获得全方位训练,且未能足够重视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因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总体康复效果均受到明显影响[3]。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neuromuscular joint facilitation,NJF)属于一种新型运动疗法,可实现同时对患者进行肌肉、神经、关节康复治疗[4]。本研究主要深入探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在传统康复训练基础上再行NJF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7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文献[5]中脑卒中诊断标准,同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病程未超过24个月;经有效救治后生命体征稳定;可独立站立或扶持站立>10 min,能够坐站转换,患肢的负重可>50%体重,下肢Brunnstrom分级超过Ⅱ级;神志、意识清晰;无严重并发症,无严重器质性病变。排除标准:存在皮肤创伤、感染、压疮;存在严重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肺部感染;有严重出血倾向;有下肢其他疾病或创伤,影响康复训练;有精神系统疾病,影响康复训练依从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传统常规性康复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常规药物主要为基础疾病治疗药物、神经营养药物、脑卒中二级预防相关药物。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电动起立床训练、关节松动训练、有氧运动训练、运动再学习疗法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病情监测及健康管理等。康复干预3个月。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NJF治疗,具体治疗步骤及内容如下。
1.2.2.1 组建康复管理专业小组 小组成员:2名主治医师、2名内科康复师、3名护士、1名理疗师。所有成员均统一接受专业培训。
1.2.2.2 康复及自我管理知识宣教 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治疗需求,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康复治疗计划,同时还制定自我管理康复指导手册。组织患者组建微信群,由护理人员定期在群里推送脑卒中康复锻炼、自我管理知识等。同时在线上解答患者康复锻炼期间提出的问题或存在的疑问。向患者讲解疾病防治相关知识,通过行为技巧训练、动机干预等方式帮助患者不断提高自身管理行为能力。
1.2.2.3 康复训练干预 选用下肢-骨盆模式指导患者进行4组动作康复训练。(1)屈曲-内收-外旋-骨盆前倾训练。被动训练:患者体位为健侧卧位,康复师站在患者腹侧,分别将左手、右手放置于膝关节的内侧、髂骨棘位置,保持髋伸展-外展-内旋姿势。开始运动时,通过左手使患侧髋进行被动屈曲-内收-外旋对角线运动,且右手将骨盆向前倾方向旋转。抗阻训练:体位不变,指导患者做快速下肢牵张,然后做主动屈曲-内收-外旋动作。运动期间,康复师左手做相反方向的抗阻运动,右手做骨盆后倾对抗。(2)伸展-外展-内旋-骨盆后倾训练。被动训练:患者体位取仰卧位,康复师站于患者患侧,右手、左手分别放置于膝关节内侧、髂前上棘。左手进行患侧髋关节伸展-外展-内旋对角线运动,且右手进行骨盆向后倾方向旋转。抗阻训练:体位不变,先进行下肢快速牵张,引导患者进行主动伸展-外展-内旋训练。康复师左手、右手分别做相反方向抗阻运动、将骨盆前倾对抗。(3)屈曲-外展-内旋-骨盆前倾训练。被动训练:患者体位取仰卧位,康复师站立于患者的患侧,右手将患者患侧小腿环抱,摆放伸展-内收-外旋体位,左手放置于髂后上棘。开始做动作时进行做屈曲-外展-内旋对角线运动,右手同时进行骨盆向前倾方向旋转。抗阻训练:体位不变,开始做动作时,先做快速的下肢牵张,然后引导患者主动进行屈曲-外展-内旋动作训练,康复师右手、左手分别做相反方向抗阻、将骨盆后倾对抗。(4)伸展-内收-外旋-骨盆后倾训练。被动训练:患者体位取侧卧位,康复师站立于患者腹侧,左手将患侧小腿环抱,右下肢保持屈曲-外展-内旋位,右手放置于髂骨棘,做伸展-内收-外旋对角线运动,同时做骨盆向后倾方向旋转。抗阻训练:体位保持不变,先进行下肢快速牵张,引导患者主动进行伸展-内收-外旋动作,康复师左手、右手分别做相反方向抗阻运动、骨盆前倾对抗。上述动作均重复3~5次。康复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1)下肢功能评估。下肢运动功能状况评估通过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FMA)中下肢部分完成,评估时间为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该量表主要从7个方面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估,具体为仰卧位屈肌协同运动、仰卧位伸肌协同运动、仰卧位反射活动、坐位伴协同运动的活动、坐位反射亢进、站位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仰卧位协调能力和速度,总评分为34分,得分越高下肢运动功能越好[6]。同時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步速、步频及步幅变化情况。(2)自我管理能力评估。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评估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估内容主要包含7个方面,分别为疾病、情绪、饮食、用药、生活、康复锻炼、社会与人际管理,各项评分满分均为10分,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好[7]。(3)总体康复效果评估。显著改善:康复干预后肢体运动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可自理;明显进步:与干预前比较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部分生活可自理;进步: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活动能力、自理能力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无效:肢体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无好转,生活无法自理[8]。总有效=进步+明显进步+显著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7~79岁,平均(59.25±4.19)岁;脑卒中病程19~88 d,平均(60.82±5.06)d;发病类型:脑出血5例,脑梗死33例;病变部位:左侧20例、右侧18例。观察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36~78岁,平均(59.19±4.36)岁;脑卒中病程20~86 d,平均(60.69±5.60)d;发病类型:脑出血6例,脑梗死32例;病变部位:左侧21例、右侧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FMA评分、步速、步频、步幅比较 干预前,两组FMA评分、步速、步频、步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FMA评分、步速、步频、步幅均高于干预前,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总体康复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字2=5.208,P=0.022),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接受救治后,在恢复期坚持规范康复运动锻炼对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能力提高及预后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下肢伸肌痉挛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治疗后出现偏瘫步态的主要原因。处于卒中恢复期大脑重建时,如脑卒中患者痉挛运动模式未能及时获得有效纠正,可终身致残[9-10]。偏瘫恢复期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时加强康复运动锻炼,对患者致残率降低、生活质量改善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临床上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传统手段和方法在理论、技术方面均存在明显局限,难以获得理想康复效果。因此,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再合理应用新型技术对患者总体康复效果提高极为重要。现代康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者救治后功能障碍最大限度获得恢复,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进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更好回归社会。NJF疗法是一种在神经肌肉本体促进(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技术等诸多技术基础上不断创新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神经发育疗法[11-12]。目前,NJF疗法在骨科疾病、中枢神经疾病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康复锻炼及疼痛康复锻炼中获得广泛应用,并表现出良好康复效果[13-14]。该种疗法应用过程中,按照关节运动形式分3个部分进行康复锻炼,具体为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主要目标是促进患者关节活动度与功能获得最大限度提高。余文杰等[15]研究在43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康复治疗中行NJF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2个月,患者膝关节功能、活动度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且患者恢复优良率高达93.02%,与未行NJF疗法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在传统康复锻炼治疗基础上给予脑卒中患者NJF疗法,观察组接受NJF疗法干预3个月后,患者FMA评分显著提高,同时显著高于干预3个月后的对照组,且干预3个月后步速、步频、步幅均获得显著改善,同时总体改善效果相比对照组更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干预前均显著提高,且均高于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高达94.74%。由此可知,NJF疗法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可促进下肢运动功能获得更大程度提高,改善偏瘫步态,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恢复期的自我管理能力,获得更理想总体康复效果。分析原因可能是:NJF技术疗法很好地融合了PNF技术的螺旋对角线模式,同时还有效结合和牵张反射、触觉感受器激发、关节松动术,可从多方位促进锻炼者肌力增强,有效缓解疼痛,提高锻炼者运动功能恢复效果[16-17]。此种技术包含了丰富的內容,具体有PNF技术的指令及指导、牵张及牵张反射、正常节律、触觉刺激、视觉刺激等一系列内容。NJF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可有效弥补PNF技术存在的不足,如应用难度大、疗效维持时间段、锻炼模式化等,有效提高康复效果[18-19]。患者通过进行多关节连锁、关节相反牵拉、关节面运动有效缓解肌肉疲劳,减轻皮下水肿,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进而保证康复效果[20]。NJF能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康复师在患者锻炼期间均持续给予规范化健康指导,协助和监督患者正确完成相关运动锻炼;与传统康复锻炼相比,NJF疗法应用过程中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使患者行为动机明显提高,有助于帮助患者逐渐形成健康行为,可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进而保证康复治疗取得更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NJF疗法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可有效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与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获得更好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娟娟,刘姗,蒋丽琼,等.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52-57.
[2]刘智慧,陈雪梅,周兰姝.视频游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0):1186-1191.
[3]马锡超,朱诗洁,林洋,等.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1,21(8):907-914.
[4]席建明,王慧灵,李瑞青,等.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联合浮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5):401-405.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3):168-171.
[6]夏楠,任彩丽,王红星,等.脑梗死急性期康复训练流程对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4):396-401.
[7]刘卫星,朱燕.反馈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依从性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3):155-157.
[8]刘建华,董继革,黄宝靓.心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11):1342-1347.
[9] VELDEMA J,JANSEN P.Ergometer Training in Stroke Rehabilitation: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rch Phys Med Rehabil,2020,101(4):674-689.
[10]刘畅,郄淑燕,王寒明,等.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步行能力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23(6):696-700.
[11]邵育春,刘惠宇,鲍晓,等.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技术(NJF)联合浮针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9):1415-1416.
[12]杨敏.分析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J/OL].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6):45-46.
[13]郭大伟,焦军,徐瑞泽,等.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9):182-184.
[14]欧建林,廖维靖,陈芳婷,等.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红外频谱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40(4):602-605.
[15]余文杰,柯孟成,程凌.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结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康復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7):129-132.
[16]周越,朱悦彤,王紫敏,等.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踝关节模式对健康青年男性平衡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1,27(1):107-110.
[17]欧阳建江,汤志利,陈岗.中药封包治疗联合神经肌肉促进训练对半月板损伤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4):921-922.
[18]王淑慧,高雪婷,周银月,等.神经肌肉关节促进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智力及肢体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2):2354-2357.
[19]冉志军,寇东东,王姣.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中的临床疗效[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6):838-841.
[20]丁江浩,杨卫远,罗鸿波,等.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下肢-骨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0,39(29):52-54.
(收稿日期:2021-11-12) (本文编辑:程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