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贤娒
木雕是中华民族民间工艺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表现丰富,经过一代代匠人的传承与变革,流派众多,雕刻技法娴熟,与竹、牙、角雕刻艺术一样,形成了专门的艺术门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最为著名的是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这四大流派被称为“中国四大木雕”,享誉世界。木雕的传承是一个动态永续的过程,因为有传承,当代木雕艺术从业者得以接过这门博大精深的技艺,同样,木雕要想在当今时代发扬光大,更好地走向未来,同样离不开传承。
笔者热爱木雕事业,专业从事乐清黄杨木雕、根雕三十多年,在实践中对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只有在勤奋、刻苦的基础上,提升技艺水平、艺术修养,同时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时代风貌,反映时代特征,坚持并弘扬工匠精神,才能更好地接过木雕事业的“接力棒”,将这一民族工艺发扬光大,为木雕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作为工艺美术之一,木雕的传承发展没有捷径,勤奋的精神、吃苦的态度,是木雕走向精湛的必要条件。作为木雕工艺传承人,首要之事是不断提升自己的工艺水平,精益求精。
从事木雕行业,首先需要做好两点:一是热爱的心,二是吃苦的精神。
笔者从小热爱艺术,喜爱绘画,成年之后,从报纸上了解到乐清黄杨木雕闻名遐迩,于是下定决心,将木雕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克服困难,刻苦努力,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由于具有听力障碍,在学艺的过程中,笔者付出了比常人多几倍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为今后的事业打牢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木雕技艺是件苦差事,只有出于对艺术的热爱,才能更好地适应其中的艰苦,沉浸在木雕学习、创作的过程之中,进而严格要求自己,勤学苦练,更多地钻研、尝试,实现领悟能力、动手能力的提升。学习木雕技艺,还离不开行业内一些前辈和专家的支持和指导,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广泛拜访、接触专业人士,虚心求教,不断提升自身的木雕技艺。
所以,作为当代木雕艺术传承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系统地研究传统木雕技法,并且通过不断的学习、训练,使自己熟练地掌握基本技法,将这些作为创作的前提。
此外,雕刻者还需要细心观察生活,巧妙总结,发现并记录创作灵感,总结雕刻方法,同时尽可能多地研习相关书籍文献,总结方法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归纳出具有实用性的方法技巧。只有以丰富的知识作为储备,才能厚积薄发,继承千百年来的木雕技艺精华,将其变成自己的储备,运用到雕刻创作中,使自己的艺术创作迎来质的飞跃。
木雕是一项“有风险”的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小心谨慎,这也在客观方面对技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木雕创作不可逆,无法修补,一刀下去,即便失败也不能更改,如果运用于复杂的场景,则更需要手艺人刀法精湛准确,一丝不苟,雕刻之难不言而喻。
《鹿鸣翠谷》 郭贤娒/作
《踏雪寻梅》 郭贤娒/作
《丝路遗韵》 郭贤娒/作
为此,除了练习技法外,木雕创作者还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下刀之前,将自己的理念巧妙地融入作品的设计中。每一次创作之前,最好先在纸上制作草稿,反复修改,然后一刀一刀细细雕琢,只有以这样小心的态度,才能规避风险,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俗话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作为木雕从业者,必须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这既是中华民族工匠精神的传承,也是在当今时代提升木雕价值,实现行业稳健发展的必然之举。
木雕是一项传统的手工艺,既需要总结、传承,也离不开创新和发展,这是木雕事业的“两翼”。只有在继承传统木雕技法的基础上,对木雕的技法和手段有所创新,木雕艺术才能成为有根之木,不断汲取养分,健康成长,这是下文论述的重点。
创新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木雕发展的动力。在木雕技艺的传承过程中,要从艺术设计、文化内涵两方面进行创新,在熟练掌握各种雕刻技法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将抽象的理念进行艺术化表达,用传统的木雕带给现代人更多的思考和感触,形成心灵的共鸣,通过木雕传承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创作有深度、有意义的新时代木雕作品。
学习与继承是实现木雕创新的基础。在创作、创新的过程中,首先要掌握传统木雕的设计方法、工艺、理念、构图等,完整地继承前辈留下的文化遗产。假如基础技能不过关,即便设计巧妙也难以实现,作品也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木雕技艺传承至今,产生了大量优秀作品,内容和形式都非常丰富,这是木雕艺术从业者创新灵感的根源,必须重视并加以利用,在总结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切忌盲目跟风,浮躁做事。
木雕的创新具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构思,二是技术。
在构思方面,每块木材都具有各自的特征,这些特征在根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般来说,材料的独特性都会成为创新设计的结合点,有时,一些“奇丑无比”的残根或杂料,反而容易雕刻成让人眼前一亮的佳作。创作者要根据形状、纹理等材料特征构思、构图,巧妙设计,使作品既能体现自然之美,又能体现作者的巧妙思考。例如在人物根雕《老子》中,笔者就利用崖柏材料的天然形状、纹理略微勾勒眉眼、须发,凸显人物飘然世外的风姿,气韵生动。
对于技法的创新,是在娴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呈现出更加高超的艺术表现效果。木雕技艺的提升需要勤学苦练,在雕刻过程中要多下功夫,苦练并熟练掌握基本功,在熟练的基础上化为己用,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与特征,让木雕成为自己的一张“名片”。技法是木雕创新发展的立足点,在实践方面,其实也有很多便捷性,当今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许多难度较高的传统雕刻工艺有了实现的可能,这为工艺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技法和构思的创新,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在雕刻创作中,需要综合运用,将二者巧妙融合。
以根雕为例,在创作之前,木雕艺术从业者首先要根据木材的形状、外形特征进行设计,反复揣摩,精心构思,选择恰当的主题,巧妙利用树根的天然形态,营造相应的意境,通过精心设计、雕琢,小刀表大意,使之成为独具魅力的艺术精品,实现天然之美和人工设计的巧妙融合,让木雕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用木雕反映时代主题,使之更符合当代审美,成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木雕创作的形式、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这是木雕创新的根本。在设计、创作中,只有做到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反映当今时代的精神价值、人文追求、艺术品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立足当下,赢得未来。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反映时代精神、奋斗主题的“正能量”越来越受到藏家和消费者的欢迎,木雕、根雕作品古朴自然,外表庄严肃穆,表达此类主题,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也是木雕创新发展的一个方向。
当今时代,木雕应更多地承担起传播文化精神的责任,传递正能量,满足积极向上的文化消费需要,为受众打造文化大餐,也为自己的木雕创作打造文化品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为此,作为木雕艺术从业者,在创作中要紧扣时代脉搏,因材施艺,在实现作品自然材质和人工设计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反映奇、韵、巧、妙的四个生态美学设计特征,立意要高远,选择具有崇高精神、高尚追求的主题,表现在木雕作品中,营造积极向上的意境。例如,笔者在《浴火重生》作品中,塑造了革命前辈不怕牺牲、艰苦斗争的理想追求,弘扬红色文化,不忘初心;创作的《丝路遗韵》作品,再现丝绸之路气势恢宏的景象,呼应“一带一路”的时代话题,体现大国担当。
在这一系列创作实践中,笔者尝试把传统木雕工艺与现代雕塑语言相结合,既反映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更多地反映现代审美理念,不再以传统的山水景物作为主体,而是记录、赞颂时代精神、红色文化,赋予木雕更高的精神境界。
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今天,木雕从业者不仅要专注传统文化,更要学会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用传统工艺体现时代特征,让木雕技艺更进一步,更好地与当代社会生活相适应,对其表现形式、内容进行综合创新。例如,可以结合现代文化,选取一些典型意象作为创作的蓝本,以中国梦、新时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面貌、新进步等作为主题,丰富木雕创作的内容,更好地展现时代特征,更好地符合现代审美。
最后,木雕艺术从业者还要立足时代,在交流、调研的基础上,熟悉当今的艺术品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作,把握消费者心理,创作更多有深度、有意境的作品。
传承与发展传统木雕是一项艰辛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对木雕艺术的热爱以及对工匠精神的坚守。作为木雕艺术从业者,首先要对自己进行定位,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追求。木雕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对传统艺术的坚守与追求,作为木雕匠人,要做到不忘初心。
讲求思想性,这是木雕艺术从业者的初心,优秀的木雕作品,离不开作者思想、精神的融入,木雕艺术从业者要善于把自己的感受、感悟寄托于木头,制作木雕就像写一本书,木雕不仅是技艺的呈现,更是情感的寄托。因此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我们必须怀着一颗虔敬的心,传承千百年木雕文化精髓,需要认真对待,一丝不苟。
作为木雕艺术从业者,在严肃认真的同时,还要保持一种放松的心态,把对艺术的热情转化为日常工作,不刻意追求什么,而是让艺术成为水到渠成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一直保持旺盛的创新精力,将人生追求、生活感悟刻画到作品中,打造经典。
此外,作为木雕艺术从业者,还应该具备崇高的艺术追求,杜绝浮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力求做到让每一件木雕作品体现作者的思想,反映深刻的内涵,紧扣时代脉搏,精益求精。笔者曾参观考察全国各地木雕流派,在不断的学习、总结中更加深刻认识到,木雕题材需要不断丰富,体现时代精神,弘扬真善美,木雕艺术从业者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了解社会生活,才能不断丰富木雕作品的文化内涵,把作品做好、做精,创作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
最后,木雕的传承离不开带徒传艺,传统的木雕授课,以师徒传授为主,进入新时代,木雕行业应该在此基础上开辟出更多的传艺方式。例如,可创办面向大众的兴趣培训班,免费讲解木雕技艺,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木雕、喜欢木雕,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也可与相关院校洽谈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活动机会,让传统木雕走进校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学校实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推荐方式,不仅可以扩大传统木雕的影响力,长远来看,对于促进行业的现代化转型,加强合作、交流等也有许多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