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美线技术分会
1 概述
2 术前评估
3 适应证与禁忌证
3.1 适应证
3.2 相对禁忌证
3.3 绝对禁忌证
4 术前准备
4.1 病史
4.2 体检
4.3 特殊准备
5 麻醉
5.1 局麻
5.2 静脉辅助麻醉
6 强生鱼骨线及螺旋线通用原则
6.1 线材特点
6.1.1 强生鱼骨线
6.1.2 强生螺旋线
6.2 操作技术要点
6.2.1 破皮进针
6.2.2 层次判断
6.2.3 线材埋置及退针手法
6.2.4 打结要领
6.2.5 剪线技巧
6.3 术后注意事项
7 面部分区设计及操作要点
7.1 中面部‐‐颧脂肪垫 (苹果肌) 提升
7.1.1 强生鱼骨线悬吊法
7.1.2 强生鱼骨线折叠法
7.1.3 强生螺旋线垂直上提复位基础法
7.1.4 强生螺旋线垂直上提复位增强法
7.2 下面部埋线治疗
7.2.1 强生鱼骨线矫正口角囊袋提升法
7.2.2 下颌缘强生鱼骨线垂直提升法
7.2.3 强生鱼骨线下面部扇形提升法
7.3 中下面部埋线治疗联合布线
7.3.1 强生鱼骨线韧带提升法
7.3.2 强生鱼骨线L 型布线法
7.3.3 强生鱼骨线XFirm 灵感紧致术
7.4 下颏脂肪袋埋线治疗
7.4.1 强生鱼骨线双向布线法
8 术后护理
9 并发症处理及其应急处理
10 与其他项目联合治疗
面部衰老主要表现为皮肤皱褶,脂肪流失、组织容量萎缩,软组织、韧带及SMAS筋膜的松弛下垂及骨骼退化等,这些均会导致面部的明显凹陷及轮廓改变[1]。
埋线提升通过植入的线材提拉下垂的面部软组织,可带来面部软组织即刻的提升与复位以及面部韧带的复位与放松;同时,线材埋入后,人体启动创伤修复机制,刺激自身胶原蛋白再生,形成“纤维化固定”,增强皮肤弹性与紧致度,持续抗衰,是一种安全有效且操作简易的微创美容外科技术。
本共识旨在阐明美国强生鱼骨线及螺旋线的操作术式及要点、围术期管理及与其他治疗方式的联合应用,为广大医生同道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及技术参考,从而更好地提高求美者对强生鱼骨线及螺旋线埋线提升的满意度。
东方人的解剖结构特点:颧弓复合体肥大,颧骨凸出,上颌骨发育欠佳。随着年龄增长,面部全层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衰老征象。
面部线技术治疗前,要对面部做整体评估及局部分区评估。首先评估轮廓,下颌缘的流畅度和清晰度,有无颞区或颧弓下凹陷;其次评估面中部颧骨的突出与否,睑颊沟、泪沟、颧颊沟、鼻唇沟纹及木偶纹是否明显,颧脂肪垫(苹果肌)下垂情况;同时观察皮肤的松垂情况,如果皮肤过于松垂,则不再属于线技术治疗适应证。
①下面部面型改变;
②眼尾松垂(上睑松垂不明显) 或眉下垂;
③额部下垂(眉间区);
④中重度鼻唇沟加深;
⑤局部轻度凹陷(颞部、面颊、颧脂肪垫);
⑥中下面部松垂,口角囊袋及颏颈角增大;
⑦眶颧沟形成;
⑧早期颈阔肌及颈部皮肤松弛。
①面部皮下脂肪量过多或过少;
②面部皱纹明显、松弛严重;
③除皱手术及面颊溶脂术术后6个月内;
④大量的填充剂注射或脂肪移植术后6个月内;
⑤术区陈旧性浅显瘢痕;
⑥颏下脂肪过多;
⑦鱼骨线折叠法在面部脂肪偏薄的患者谨慎使用。
①女性生理期期间;
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③全身免疫系统疾病或器官功能不全;
④近3个月服用抗凝药物;
⑤近3个月面部囊性痤疮、湿疹、皮癣、感染等严重皮肤疾病;
⑥瘢痕体质;
⑦近6个月内接受其他面部手术或治疗;
⑧颈部皮肤松弛严重;
⑨对手术的预期效果过高。
大部分受术者不需住院治疗,按常规询问病史。询问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出血性疾病史;②慢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原发性心脏病史等;③用药史如曾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维生素E和激素类,以及中药人参、丹参等,应停用5‐10天,后方可手术;④月经史,手术时间避开月经期。
埋线麻醉和治疗前我们必须对受术者进行常规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包括:①血常规包括血小板计数,有条件加做血细胞比容(HCT);②凝血机制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含量;③感染疾病方面的检查主要包括HBV、HⅠV等相应检查;④常规心电图检查;⑤尿常规包括镜检及尿比重;⑥肝功能包括血浆蛋白、胆色素、转氨酶测定;⑦肾功能包括血尿素氮(BUN) 和血肌酐(CRE)测定;
注:局麻前4点体检项目可以,如果是静脉麻醉,则需要以上7点体检。
①术前照相:包括面颈部正位、侧位及45°角斜位;②术前用药:如果是单纯局部麻醉可提前40分钟面部敷麻醉药膏,以减轻注射局部浸润麻醉时的疼痛感,提前30分钟口服止痛药;③术前头发准备:若是发际内入路剪去入针附近区域的头发,按区域需要将长发扎成小辫;④消毒:无菌包准备,常规消毒铺单,注意发际线内消毒要彻底;⑤医助配台物品准备:碘伏,25G长钝针、2.5ml注射器,18G锐针、弯盘、生理盐水、2%利多卡因注射液、肾上腺素注射液、专用引导针(SDN套管针或W型引导针)、强生鱼骨线/螺旋线、剪刀、持针器及若干纱布。
根据求美者的自身情况及要求选择局麻或静脉辅助麻醉。
5.1.1 表面麻醉
利多卡因乳膏。
5.1.2 浸润麻醉0.5%‐1%含肾上腺素(5 万‐10 万分之一)的利多卡因作进针点至线末端皮下浸润麻醉;
5.1.3 神经阻滞麻醉
①眶上神经阻滞:眶上神经从眶缘中内1/3 交界处的眶上切迹穿出,距离中线约2.5cm。左拇指保护眶缘,左食指扪及眶上孔,垂直进针至骨面有触感或进入眶上孔时注药1.5ml 阻滞神经。②滑车上神经阻滞:滑车上神经在眼眶上鼻角处出眶,距离中线约1.7cm,两条神经均位于骨膜浅面。在眼眶上鼻角处垂直进针,给药1ml 阻滞滑车上神经。③颧面神经阻滞:颧面神经位于眶下,外侧壁交界处外侧1.5cm 直径范围内。在此直径中心范围内给药1.5ml。
需由麻醉医师根据麻醉相关规范操作。
6.1.1 强生鱼骨线
(StratafixTMSymmetricPDSTMPlus含抗菌剂带倒刺可吸收缝合线) 是一种抗菌单股合成可吸收缝线,由染色(紫色)聚酯,即聚对二氧环己酮制成,其分子式为(C4H6O3)X。缝合线约在210天时间内在体内完全水解成二氧化碳和水。PDSTMPlus是对PDSⅡ原材料采用高纯度的ⅠRGACAREMP进行熏蒸,体外抑菌圈试验表明其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在装置上的定植[2],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美国外科医师协会(ACS)、外科感染学会(SⅠS)及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均推荐使用含有三氯生的缝线来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3]。此外,含抗菌剂缝线也在中国普外缝合共识[4],中国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5],剖宫产缝合技术及材料选择专家共识[6]中得到推荐。强生蓝钻鱼骨线采用了新一代一体压制成型的倒刺工艺,比切割型倒刺线具有更强的组织抓持力[7],能片状提升组织,避免产生凹陷及僵硬。同时,一体压制成型技术还能避免因切割对线材的核心张力造成的损伤,让线材具有更高的核心抗张强度。其次,线材具有的灵活操作方式,用较少的线材即可达到理想效果。另外,钝缘设计的拱型对称(5对/cm)倒刺,使埋线对于组织的损伤更小,恢复期更短。线材采用全球密闭性优异的包装技术,可以带来相对的耐久性,避免线材受潮而降解,保持线体品质。通过术后随访41例患者5‐25个月,平均(12.95±6.29)个月。发现鼻唇沟、“木偶纹〞、中面部皮肤松弛等衰老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手术切口较隐蔽,术区无出血、感染、鱼骨线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整体满意度为92.7%[8]。见图1。
图1 强生鱼骨线
6.1.2 强生螺旋线
(StratafixTMSpiralPDSTMPlus 含抗菌剂带倒刺可吸收缝合线) 同样采用PDSTMPlus 材质,材料理化性质与上述相同,与Symmetric 主要区别在于成刺方式不同,其表面分布着360°螺旋式倒刺,倒刺双向分布,由中心向两边延伸,张力分布更加均匀。每厘米8 个倒刺,成刺深入内核30%,成刺角度约15 度,更小的切割深度改善抗张强度,倒刺更小,固定效果更好。中间过渡段约2mm,更短的中间过渡段,使得埋入体内的有效长度更长。螺旋线可带来良好的立体支撑和提拉效果,提拉力均匀,塑形自然。见图2。
图2 强生螺旋线
6.2.1 破皮进针
在破皮处用手将组织捏提起来,用20ml 注射器空针或者刀片尖部破皮,并适当扩大针孔(必要时要用小尖刀或者剪刀扩大开口),分开颞浅筋膜层,在颞浅筋膜下形成容纳线结的腔隙。引导针手柄有缺口处朝上,先垂直进入引导针达破皮处,再倾斜引导针大约与针行方向的面部呈15°角,行针在浅脂肪层。
6.2.2 层次判断
引导针垂直进针点进入后再平行皮肤在浅脂肪层穿行(轻抬引导针,看得到皮肤组织隆起,但看不到明显针形。若抬针时整体组织隆起,左手触摸不到针感,说明太深。若抬针明显显示针形,左手清晰感觉到针体,则表示过浅,这些情况都要退针并重新走针)。
6.2.3 鱼骨线埋置及退针手法
剪掉尾部垫片、缝针及前端1.9cm无倒刺区域线体,顺鱼骨方向将线材导进引导针内,直至线体不能继续前行为止(线端已导出引导针孔抵住组织),引导针后退2‐3mm,继续将线体向前推,此时再后撤引导针,线体没有跟随引导针后退,说明鱼骨倒刺已挂住组织。左手按压线体,右手慢慢退针,大约退出来1cm后,可以牵拉线体尾部,每退一段引导针,线体尾部收紧一段,使鱼骨倒刺更好的钩挂住组织。待引导针全部退出后再沿布线设计的方向再次提拉线材。若是L型布线法(需打结),引导针退出后留线2cm剪断以方便打结。若是折叠法,无须将引导针全部退出,在颧弓韧带下缘阻力不大的位置返回折叠3‐4次,每个折叠线段均单独提紧,并由进针口再向颞区反向折叠,将尾线埋置在颞深筋膜与颞浅筋膜之间。(注意:退线过程中,辅助手按压上提组织,帮助线材跟组织更好更均匀结合。)
6.2.4 鱼骨线打结要领
鱼骨线是单向倒刺,建议打结锚定。将两根线尾进行打结,在破皮口处拉伸双侧线材,将第一个单结打紧,再打第二个单结,必要时打三个单结。当破皮口足够深或层次正确,在打完结后,线结会自动弹回至皮下组织内,剪线一般留一个齿足够,以起到固定作用。然后向上推动组织,将线结埋入。要注意避免打成滑结或假结。
6.2.5 鱼骨线剪线技巧
打完结剪线时,应在直视下将剪刀尖端稍张开,沿拉紧的缝线滑到结扎处,剪刀头稍向上倾斜,然后剪线。剪刀倾斜角度一般为25~45 度,但取决于留下线头的长短,剪刀与缝线的倾斜角度越大,留的线头越长。
①术后48小时内适当冷敷,每次10~20分钟,每天3~4次;②术后至少3天内创口保持清洁干燥,口服消炎药3天,创口处涂抗生素眼膏、创口贴,减少创口感染的可能;③术后2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及剧烈的面部表情,避免面部搓揉、按摩和其他牵拉动作;④忌辛辣海鲜,忌过硬食物,特别忌烟酒;⑤术后2周禁止泡温泉、蒸桑拿等高温活动。
7.1.1 强生鱼骨线悬吊法 (图3)
图3 强生鱼骨线悬吊法提升颧脂肪垫(苹果肌)
①材料选择:2‐0或3‐0强生鱼骨线、专用引导针。②布线点选择:S点为眉尾延长线与发际线交叉点,E1、E2位于颧脂肪垫内(注意表情区内要谨慎操作),E3、E4位于发际深处5cm左右。③布线层次:皮下浅脂肪层。④操作步骤:a)S点破皮进针,植入引导针,倾斜引导针大约与针行方向的面部呈15°角,行走在皮下浅脂肪层;b)左手将眼尾向上复位,苹果肌区则用左手将苹果肌向外上方复位,右手用适当长度引导针垂直进入该腔隙后改平行于皮肤面向线末端行进,跨越颧弓后改在SMAS表面行走,直至近中线末端点E1,顺鱼骨方向将线材置入引导针内,直至线不能继续前行为止,后撤并拔出引导针,线尾留2‐ 3cm后剪线;c)S点破皮进针,将引导针逆向向颞中后区行进到达E4点,埋置线长度5cm即可,方向与近中段基本在一条直线上,不宜过度成角,以免成角点切割组织而使线材松弛,行针时无需复位。植入强生鱼骨线后,退针剪线,留足2‐3cm线尾与上一根线尾两两打结,线结深埋皮下。按同样方法布线S‐E2,S‐E3。
7.1.2 强生鱼骨线折叠法(图4)
图4 强生鱼骨线折叠法提升颧脂肪垫(苹果肌)
①材料选择:2‐0或3‐0强生鱼骨线、专用引导针。②布线点选择:S点为外眦延长线与发际线交叉点,E1为法令纹起点,E3为口角上方法令纹止点,E2为E1与E3中点。③布线层次:皮下浅脂肪层。④操作步骤:a)S点破皮进针,倾斜引导针大约与针行方向的面部呈15°角,行走在皮下浅脂肪层;b)苹果肌区则用左手将苹果肌向外上方复位,右手用适当长度引导针垂直进入该腔隙后改平行于皮肤面向线末端行进,跨越颧弓后改在SMAS表面行走,直至E1,反折至颧弓下缘后,向E2点行进,反折至颧弓下缘后向E3行进反折退针至S点,此时不要出针,逆向将引导针向颞深筋膜与颞浅筋膜之间穿行,反折几次将线体全部送入该层次。
7.1.3 强生螺旋线垂直上提复位基础法(图5)
适应证:中面部轻度松垂,颧脂肪垫有一定厚度,颧弓外扩不明显。
麻醉:隧道浸润局麻
①材料选择2‐0强生螺旋线、18G锐套管针(长度10cm)。②布线点选择:内眦到鼻翼外侧缘、外眦到下耳垂画出边界虚线A1及A2;首先确定E2点,为鼻唇沟皱褶上线与A1交汇点;然后确认S2点,为E2点水平外延与A2交汇点;之后适度上推复位颧脂肪垫将E2与S2连成平顺弧线(要求:此弧线最低点在上推复位时可与E2及S2形成一条直线);E1‐S1设计方法与上述基本相同,两条弧线间距0.8‐1cm;瞳孔垂直线与上述两条弧线交汇点附近为高光点预设定位点。③布线层次:皮下浅脂肪层。④操作步骤:a)取平卧位,辅助手充分上推复位颧脂肪垫,使E1‐S1弧线基本形成一条直线;b)操作自S1进针,走行于浅脂肪层,自E1点出针,精确测量后将螺旋线的无齿区置放于高光点位置(图5 白色标记点),S2‐E2操作相同;c)2根线材埋置好之后抽出锐套管针,然后手持外露线两端,分别由E1、E2及S1、S2向中央适度收拢,两侧操作完毕后调整对称度,满意后剪除外露线材。
图5 强生螺旋线垂直上提复位基础法
⑤术后注意:针孔无菌护理3天,埋线区域柔和外固定2‐3天。
7.1.4 强生螺旋线垂直上提复位增强法(图6)
图6 强生螺旋线垂直上提复位增强法
适应证:中面部轻中度松垂,颧脂肪垫扁平,颧弓外扩较明显。
麻醉:隧道浸润局麻
①材料选择2‐0强生螺旋线、18G锐套管针(长度10cm)。②布线点选择:边界线A1、A2及E1、E2,S1、S2点位选择与上述基础法相同;E3点选择:口角水平线,距离口角1‐1.5cm,向上划的垂直线上,在鼻唇沟外侧,过颧脂肪垫下缘即可;③布线层次:皮下浅脂肪层。④操作步骤:a)E2‐S2操作与基础法相同;b)自S1点进针走行于浅脂肪层,先自E1走行并穿出,然后将线材放入套管中,使得双向螺旋锯齿中间的无齿区域精确落在S1位点皮下;c)再将套管针拔出后自S1位点向E3位点穿刺,层次仍为浅脂肪层(注意:S1‐E3布线层次比S2‐E2及S1‐E1层次要略深一些),S1‐E1走行前有上推复位动作,S1‐E3走行前辅助手有内收动作;d)线材埋置到位后,仔细调整双侧S1‐E1及S1‐E3 段线材的张力,要求既有垂直上提及轻微侧上提,S1转折点亦能落入浅层皮下稍深位置,同时不能有颧脂肪垫外扩现象。
此方案内E2‐S2 内聚收拢力度比基础法强度高。(特别注意:S1 位点线材必须为中段无齿区域。如为有齿区域,可能因转折剧烈及张力导致线体吸收前断线及移位,影响术后效果。)
⑤术后注意:针孔无菌护理3天,埋线区域柔和外固定2‐3天。
7.2.1 强生鱼骨线矫正口角囊袋提升法(图7)
图7 强生鱼骨线矫正口角囊袋提升法
①材料选择:2‐0或3‐0强生鱼骨线、专用引导针。②布线点选择:L为口角纹,S点为耳垂后锚定点,E1,E2为布线远端止点。③布线层次:皮下浅脂肪层。④操作步骤:a)S点破皮开口,蚊式钳皮下分离,利于打结固定;b)穿入针体前,左手要先将下垂组织向上、后进行推挤复位。穿入引导针,皮下行至E1点,将线材植入导针内,慢慢退出导针,收紧线尾,留出2‐3cm剪线;c)同理操作S‐E2,将线尾进行两两打结,线结深埋皮下。
7.2.2 下颌缘强生鱼骨线垂直提升法(图8)
图8 强生鱼骨线下颌缘垂直提升法
①材料选择:2‐0或3‐0强生鱼骨线、专用引导针。②布线点选择:S点为位于颧弓上缘与发际线交叉点,S1为耳屏前1cm。L为口角纹,E1咬肌前缘约0.5cm,E2为S点垂直向下(提升颈阔肌耳韧带,提升颊外侧脂肪垫),E3为S1与L交点,E4为口角囊袋下缘。③布线层次:皮下浅脂肪层。④操作步骤:a)S点破皮进针,穿过颧弓韧带穿行至E2点植入强生鱼骨线,左手对组织向上推挤,进行手法复位,推出引导针,收紧线尾,留出2‐3cm打结,剪断线尾;b)S点进针,同方法行至E2退针剪线,将线尾进行两两打结深埋皮下;c)同理操作S1‐E3,S1‐E4。过程中注意左手进行手法复位,并且在退针过程中逐步收紧线尾。
7.2.3 强生鱼骨线下面部扇形提升法(折叠法,图9)
图9 强生鱼骨线下面部扇形提升法(折叠法)
①材料选择:2‐0 或3‐0 强生鱼骨线、专用引导针。②布线点选择:L1 为眶外侧缘垂直线,L2 为距下颌缘1cm 平行线,L3 为颧弓下缘。S 点位发际线与颧弓上缘的交叉点,E1 点为平行于口角与L1 的交叉点,E2 点为与L2 口角囊袋边缘交点,E3 点为咬肌前缘,E4 点为S 点的垂线与L2 的交叉点。③布线层次:皮下浅脂肪层。④操作步骤:a)S 点破皮进针,蚊式钳皮下稍做分离;b)将引导针沿S‐E1 穿行,到达E1 点后植入强生鱼骨线,稍向后撤针,确保线体已经挂住组织。左手将组织向上推挤进行手法复位,后沿E1—E2—E3—E4—S,进行反复穿插折叠布线(注意:S‐E1 为穿针路径,不布线),到达S 点后不退针,逆向将针行至颞深筋膜与颞浅筋膜之间,直至将线全部送入该层次。
7.3.1 强生鱼骨线韧带提升法(图10)
图10 强生鱼骨线韧带提升法
①材料选择:2‐0或3‐0强生鱼骨线、专用引导针。②布线点选择:遵循解剖复位原则,提拉面部各主要韧带,让下垂的面部脂肪垫得到有效提升。L1为外眦与耳屏的连线,L2为法令纹延长线,L3为口角与耳垂连线。S1为颞线与发际线的交叉点,S2为颧弓上缘、耳前1cm。E1为颧弓粗隆(提拉颧主韧带浅层,提升颧脂肪垫),E2为L2/L3的交叉点(颊上颌支持韧带,提升法令纹及口角),E3为L3与咬肌前缘略后方1cm(提拉咬肌皮韧带,提升颊中间脂肪垫),E4为S2垂直向下(提拉颈阔肌耳韧带,提升颊外侧脂肪垫)。③布线层次:皮下浅脂肪层。④操作步骤:a)在S1点破皮进针,用蚊式钳皮下稍做分离;b)引导针皮下穿行至E1点,植入强生鱼骨线,左手向上推挤组织,进行手法复位退针,线尾留足2‐3cm后剪线,同理操作S1‐E3推荐剪断线尾,两两打结;c)同理操作S2‐ E2,S2‐E4。
7.3.2 强生鱼骨线L 型布线法(图11)
图11 强生鱼骨线L 型布线法
①材料选择:2‐0或3‐0强生鱼骨线、专用引导针。②布线点选择:S点为颧弓上缘与发际线交叉点,S1为耳屏1cm与发际线交叉点,E1点位于鼻唇沟浅脂肪垫上缘,E3点进入口角囊袋。E4点位于垂直于S点与下颌缘上方1cm。③布线层次:皮下浅脂肪层。④操作步骤:a)在进针点S(颞区边缘或发际线内)破皮开口,用蚊式钳皮下稍做分离;b)引导针从S点进入,跨越颧弓行至E1点(鼻唇沟浅脂肪垫上缘),左手将颧脂肪垫向外上方进行手法复位,右手慢慢退针。留足2‐3cm打结长度后剪线;c)引导针再次从S点进针,逆向行针,在颞浅筋膜层行进5‐6cm后退针。留足2‐3cm打结长度后剪线。与S‐E1线尾进行两两打结,线结深埋皮下后剪线;d)同方法操作S1‐E3‐E4,
S‐E5‐E6。
7.3.3 强生鱼骨线XFirm 灵感紧致术(图12)
图12 强生鱼骨线XFirm 灵感紧致术
①材料选择:2‐0强生灵感鱼骨线、专用导引针;②布线点选择:S点为眉尾延长线与发际线交叉点(根据苹果肌提升需求前后调整,避免颧弓堆积),E1点位于鼻唇沟浅脂肪垫上缘,E2点位于颧脂肪垫内,E4点为S点的垂线与下颌缘上1cm平行线的交叉点。E5点为平行于口角与L1的交叉点,E7点为咬肌前缘(要避开口角或面颊处凹陷的部位,避免凹陷加重)③布线层次皮下浅脂肪层;④操作步骤:a)S点破皮进针,到达皮下脂肪浅层,植入引导针,倾斜引导针大概与针行方向的面部呈15°角,行走在皮下浅脂肪层,到达E1点;b)植入强生零感鱼骨线,退2cm后提拉线尾,使线的锯齿与组织完全挂牢,然后边退针,边提拉收紧;c)左手辅助扶住皮肤并向上推紧,感受到针体向外退出的清晰路线,然后针体留在皮肤内3‐4cm时调整针的方向,转向E2点,把目标位置区域后退针2‐3cm,然后收紧线体;d)重复E2点的退针方式,边退针边收紧,以此方式操作完E5、E7、E4后退针,针尖回到S点此时不要出针,调整针的方向,反折至颞区,紧贴着颞深筋膜向后上推针,将线体送入颞区6‐7cm后,往复做W型布线,剩余的线尾全部送入颞区做固定;e)当针体感受不到锯齿的震动,说明整个线体已经完全埋入颞区,此刻出针,完成整个操作。
(注意事项:S点的取点方向可以灵活的前后调整,太过靠后容易导致颧弓区堆积,导致脸型变宽,可以再术前做推挤的模拟实验来寻求合理的S点的点位,对于口周凹陷的顾客,E3和E3可以适度避开,并不一定要完全的均匀分布,根据求美者脸型和组织的堆积程度来合理布点。)
使用强生鱼骨线双向布线法(图13)。
图13 强生鱼骨线双向布线法
①材料选择:3‐0强生鱼骨线、专用引导针。②进针点选择:S点位于中线处(甲状软骨突起上方0.5‐1cm),S1点位于S点上方0.5‐1cm处。做出耳垂标记线,斜向颈后,与垂直线呈30度,标记出E1、E2点,E3、E4点,每点相距1‐2cm。③布线层次:浅筋膜层。④操作步骤:a)S点破皮进针,用蚊式钳皮下稍做分离,可减少穿刺点凹坑的出现;b)S点进针,垂直于颏底部进针至皮下脂肪层后,转折平行于下颌骨走行于浅脂肪层中,至颈阔肌耳韧带区域有突破感E1点后停止行针。c)将强生鱼骨线穿入引导针中,一手将颏底部组织向耳后方向复位,并按压E1点处,另一手缓慢退针并适当牵拉线材,确保线材和组织结合稳固,至进针点出针后预留出打结所需线材长度剪线。另一侧亦按照此方法进行布线,双侧线材打结锚定,将线结深埋。d)在进针点S1重复操作并打结锚定,剪线并将线结深埋。
①线性提升手术操作结束后,进出针点处可涂抹皮肤黏合剂(强生多抹棒),30s后形成防水保护膜闭合伤口,7日后自然脱落;②术后冰敷,止疼止血消肿;③按需选取合适的临时固定方式,如颈颌套,固定胶布行外固定,以减轻肿胀,预防血肿;④关于抗生素,非常规使用,在有感染可能的特殊情况下,比如此前有基础疾病或符合临床治愈条件,可使用抗生素;⑤避免破皮处进水,进头发;⑥清淡饮食,软食或者流食;⑦勿自行按摩或者剧烈运动;⑧局部肿胀严重或者进针口流血不止,需复诊。⑨术后3个月勿做深达皮下层的光电治疗。
①术后线头外露:线体顶出,在顶出处破口,直接用镊子顺锯齿方向取出即可,术后涂抹消炎药。②术后左右不对称:可用强生鱼骨线进行矫正。若因肌肉运动引起,则需肉毒毒素矫正。③操作部位凹凸不平:局部可通过手法松解,面积跨度较大处,可通过松解针反向提拉松解。④局部线体感染或创面感染:取出线体或线头,局部抗感染治疗,严重者口服抗生素治疗。⑤表情受限:因置入线材的原因,术后会有异物感,可能会出现轻度面容僵硬现象,一般1个月后感觉会逐渐好转。⑥血肿:一般血肿会在一周内消失,如果出现严重血肿,应及时到医院复诊。⑦皮下有结节或异物感,无红肿疼痛情况下多数因为皮下脂肪层较薄或者线材埋植过浅导致。如伴有疼痛感可热敷和外涂活血化瘀药物加强组织代谢。
埋线提升可与透明质酸、水光注射材料、肉毒毒素、减脂手术及超声刀及射频等光电仪器联合治疗。①联合透明质酸的填充:适合组织容量缺少的求美者,可以在提升面部的轮廓同时补充面部组织容量,达到更好的轮廓效果。②联合水光注射材料:联合应用可以达到轮廓和肤色双重的改善。③联合肉毒毒素:对于咬肌较大及下颌缘欠清的顾客,联合注射肉毒毒素的下颌缘提升埋线有辅助效果,显著延长面部提拉线的维持时间。④联合减脂手术:适用于面部脂肪层较厚的求美者,在线技术改善轮廓的技术上达到更好的美学效果。⑤联合射频及超声刀等光电仪器治疗:光电声技术能刺激胶原纤维再生,为线材提供连接支点,联合应用使效果更加持久。
编委组(排名不分先后)
曾 东(广州紫馨医疗美容医院)
冯 彤(四川西婵整形外科医院)
高 飞(无锡爱思特医疗美容医院)
韩 飞(四川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
胡文好(长沙爱思特医疗美容医院)
李 黠(四川华美紫馨医学美容医院)
刘 斌(南京医科大学友谊整形外科医院)
刘 翔(长沙美莱医疗美容医院)
宋 萍(云南华美美莱美容医院)
陶 琳(上海时光整形外科医院)
王 鹏(四川米兰柏羽医学美容医院)
文 敏(东莞安堤薇医疗美容机构)
徐赤宇(重庆美莱整形美容医院)
牙祖蒙(重庆当代整形外科医院)
赵 亮(苏州美贝尔美容医院)
赵 岩(上海薇琳医疗美容医院)
朱胜军(武汉艺星医疗美容门诊部)
审校专家组(排名不分先后)
主 审:
石 冰(北京丽都医疗美容医院)
审校专家:
陈 珂(广州美莱医疗美容医院)
洪 伟(成都画美医疗美容医院)
黄剑美(四川华美紫馨医学美容医院)
黄金龙(江苏省中医院)
李 勤(广西爱斯特医疗美容医院)
刘红梅(北京梅颜医疗美容诊所)
龙剑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整形外科)
潘宝华(重庆华美整形外科医院)
齐 敏(鞍山齐敏医疗美容医院)
王 萍(上海美莱医疗美容医院)
王 祥(成都悦好医学美容医院)
王晓阳(上海颜范医疗美容医院)
王 飏(北京仁德一美医疗美容诊所)
吴溯帆(江苏省人民医院)
夏 炜(西安博仕相伴医疗美容诊所)
谢宏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薛志强(北京俊泰美好医疗美容诊所)
于晓春(北京丽都医疗美容医院)
余永刚(深圳非凡医疗美容医院)
张 歌(重庆星荣整形外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