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分析了当前社会职业教育在新型农民培训方面的现状,并以四平市梨树县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情况为基础,在调研与实践中,探索发现卢伟农机合作社标准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通过校社联合,开展标准化建设帮扶和培训,提出了适应梨树模式下的新型农民培训的对策。
关键词:标准化;农民培训;校社联合
职业院校为区域内农民进行“梨树模式”下全程农机种植标准化培训,可以促进我县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是加强粮食安全工作,促进我省黑土地保护工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社会职业教育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面的现状
(一)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融合度不高,且宣传力度不够
各级政府部门和职业院校都在要求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培训成果,但在实际办班培训中,仍存在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融合度不高的现象。一是培训内容脱离农民的实际需求,与农民需求融合度不高的培训必然会使培训效果受到影响。二是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化、模式化,缺乏创新意识。虽然我国政府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促进培训工作,但部分农民不了解政策,因此也不愿意参与培训活动。
(二)农民参训积极性不高
原因主要有安排的培训时间无法与农忙错开,导致没有时间参加;还有就是培训课程内容与本身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培训工作缺乏长远规划
现有的培训项目主要有以下不足:一是利用重复性培训活动,现有的知识体系缺乏先进性,无法体现出培训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教师缺乏田间实践工作,也没有积极调研农村市场,因此对农民培训工作缺乏长远规划;二是没有根据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致不符合当地农业发展情况,不利于农民培训工作的发展。
二、卢伟合作社全程农机标准化培训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标准更新问题
存在部分农业操作标准(如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GB/T 21962-2008、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行标JB/T10295-2014等)与现有先进设备的生产实际工作情况脱节,影响了标准的权威性。没有完善的标准就无法保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无法体现农产品的真正价值。
(二)认识问题
一直以来,农民对土地的情怀难以割舍,一部分农民始终坚持自已种地,对打破地界,进行改垄,认可度较小,不肯流转,使现代农业生产单元“集中连片”受到了严重影响。大多数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受传统思维和经验论影响,部分农民群众更相信自己在农业生产中多年的种植经验,对于农业标准有一定抵触心理,不能很好贯彻执行标准化生产,要求主动参与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识不强。
(三)农机农艺相结合的问题
在城市化的进程下,东北地区成为劳动力流动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尤其是素质水平高的农业经营者极具匮乏,部分农机手普遍文化程度低、年龄偏大的,对技术标准领悟差,特别是在信息化方面,更是不足,严重影响了信息化技术在“标准化”生产中的应用。
(四)监管问题
生产单元的建设是以“梨树模式”为前提的,要求地表的秸秆量是要有保障的,但在单元建设过程中,基本都遇到了一些地块秸秆量没有达到标准的现象,焚烧秸秆现象还没有得到完全扼制。这些就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必须必要的监管。
(五)宣贯问题
由于标准化宣传力度不够,生产者在没有认识到标准就是竞争力的情况下,反而将标准视为一种政府强制行为,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加上目前劳动者文化水平较低的原因,导致宣贯工作实施难度加大,甚至许多基层农技人员对标准的概念还不了解,导致标准化实施不能成为一种自觉行为,难以指导农民生产。
三、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开展合作社全程农机种植标准化培训情况
(一)设计适应“梨树模式”的全程农机种植标准化培训内容
围绕“标准化+”全程农机种植体系构建与培训,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遵从社会认可的统一的生产环境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
1.农业机械标准化培训:现代化农业经营模式、土地流转模式、大型农机具使用、修理和养护。
2.农业设施标准化培训:田间工程措施、田、路、渠、机、电、滴灌“六配套”。
3.农业科技标准化培训:农机标准化种植技术、选用品种經验、集成玉米秸秆覆盖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深松整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玉米宽窄行交替休闲种植技术等一系列技术耕地、播种、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
4.管理标准化培训:农资供应、种植管理、植保服务、农机作业、烘干收储的“五统一”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生产管理记录或档案。
(二)探索“梨树模式”下全程农机种植标准化培训模式
1.从教室到地头,培训地点多样化
培训前期,到农村、合作社和农民田间进行深入调研,根据了解农村农业生产情况,了解“梨树模式”下全程农机种植标准化建设各项指标,了解农民所需,制定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质量。
2.从线下到线上,培训时间多样化。
培训进行时,根据培训计划,采用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点对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3.从教授到农民,培训教师多样化
邀请该行业的专家教授、一线技术人员、典型创业者前来授课。
(三)探寻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农民培训方法
主要采取专题讲座、现场答疑、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培训。
(四)建立顺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农民职业培训保障机制
1.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供需对接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2.优化新型职业农民“育训”结合机制,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学历与能力“双提升”。
3.优化外部环境,建立多元化职业教育与培训服务体系。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农业人才投身于农村建设,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行列。
参考文献:
[1]杨静.王欢杨凌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21.6.
[2]张辉鑫.唐朝.芦天罡.张华.北京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微课堂系统[J]农业工程技术,2021.6.
[3]张文斌.标准化与乡村振兴的地位、机制和方向[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
[4]戴志宏.高素质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3.
[5]刘微微.张波.贺齐颖.韩童童.高校助力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效果与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
[6]刘庆华.对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的思考[J].山农家参谋,2022.2.
本文为2020年度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课题““梨树模式”下全程农机种植标准化培训的实践与研究——以卢伟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HXY118)。
作者简介:姜冰(1982-10),女,吉林省四平市人,工程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