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柳 夏旺存 冯立荣
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终末期的表现,多有腹水、肝性脑病等情况合并出现,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可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且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现如今,临床上主要采用阿德福韦酯对症治疗,该药物可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但耐药性较强且不良反应较多[2]。恩替卡韦具有更持久、更强的抗病毒作用,可以控制病毒复制,降低耐药性[3]。本研究主要讨论恩替卡韦应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现根据此次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120例来进行本次研究,均为英山县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诊断标准:依照文献[4]《肝硬化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临床症状均与上述诊断标准一致;年龄>35岁;无核苷及核酸类药物使用史。排除标准:对其他肝炎病毒类型合并出现感染情况;病情已进展至肝癌等。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6~64岁,平均(42.56±4.31)岁。观察组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35~65岁,平均(43.21±4.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院院内成立的医学伦理委员会中的相关委员在本研究实行前已进行相关审核,并给予批准实施。研究经所有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相关文件。
两组给予常规治疗:保证患者营养、护肝、防止并发症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国药准字H20100166,河北医科大学制药厂,规格:10 mg/片)治疗,10 mg/次,1次/d。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外给予观察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国药准字H20133150,重庆凯林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5 mg/片)治疗,0.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0周。
(1)临床疗效:依据文献[5]《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正常,乙肝病毒载量(HBV DNA)定性检查阴性;有效:患者各项主要临床症状显著减轻且肝功能检查结果较前好转 >50%,HBV DNA 滴度下降≥2×105IU/ml;无效:临床主要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HBV DNA定性检查阳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肝功能:在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时、治疗后空腹时采集其静脉血,采血量在5 ml左右,待血液自行凝固后进行血清的分离(转速3 500 r/min,离心时间 15 min),取上清液,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的检测方法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并比较肝功能分级标准(Child-Pugh)评分变化,总分为5~15分,分数越高,肝脏储备功能越差[6]。(3)甲状腺功能:采血及血清制备方式同(2),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4)安全性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总发生率=(消化性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总例数×100%。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8.33%)高于对照组(58.33%)(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及Child-Pugh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P<0.05。
组别 ALT(U/L)AST(U/L)TBIL(U/L)Child-Pugh(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 409.35±17.56 71.54±12.37* 407.25±9.12 70.46±11.35*100.98±4.21 60.23±5.14* 8.45±1.21 6.37±0.84*观察组(n=60) 408.24±16.32 46.47±3.97* 410.21±8.48 51.26±3.47* 101.56±3.49 31.47±5.02* 8.43±1.45 6.03±0.57*t值 0.359 14.888 1.841 12.596 0.822 31.007 0.082 2.594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3、T4、FT3、FT4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P<0.05);血清TSH水平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 3。
表3 (续)
表3 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比较(±s)
组别 T3(nmol/L)T4(nmol/L)FT3(p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60) 0.78±0.22 1.21±0.45* 58.26±27.31 78.45±27.46* 2.10±1.31 3.42±1.53*观察组(n=60) 0.75±0.39 1.56±0.48* 67.31±28.23 96.54±37.65* 2.26±1.32 4.57±1.56*t值 0.405 4.120 1.785 3.007 0.666 4.077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并发症较多,治疗难度大,且病死率高,因此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7]。目前临床上多以口服阿德福韦酯治疗为主要方案,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病毒的逆转录和复制产生抑制作用,但部分患者停药后易复发[8]。
恩替卡韦进入体内以后会变成有活性的三磷酸盐,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有着竞争关系,且可对聚合酶作用环节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将多聚酶病毒的活性明显降低,能够抑制体内的病毒,对机体免疫功能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进而降低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达到更高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9]。血清ALT、AST、TBIL是反应患者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指标,其表达值越低,代表肝细胞损伤程度越轻,肝功能越好。李飞[10]的研究结果显示,经恩替卡韦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相关指标ALT、TBIL及AST水平指标均显著降低,表明恩替卡韦有着更为明显的抗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效果。通过本研究数据可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血清ALT、AST、TBIL水平及Child-Pugh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后HBV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可明显降低,保护肝功能,促进疾病预后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与刁蔚欣等[11]研究结果一致。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常合并患有甲状腺功能的异常,为减少机体能量消耗,血清甲状腺激素大幅度下降[12]。T3、T4是判断甲状腺功能的常用指标;FT3、FT4是诊断甲亢最灵敏的一项指标,二者都可用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TSH在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对甲亢和甲减的诊断有重要意义[13]。恩替卡韦属于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可对乙肝病毒的复制起到成功阻断的作用,还可对病毒的合成起到明显抑制作用,从而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紊乱的情况,使甲状腺功能恢复到正常的水平,降低机体的损害。李飞鹏[14]的研究结果显示,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SH水平显著降低,且与同期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TSH水平相比更低。通过本研究内容可得,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3、T4、FT3、FT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TSH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与张丽娟[15]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可有效降低HBV对肝细胞的损伤作用,保护患者的甲状腺及肝功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推广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