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栽培与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分析

2022-07-16 02:40
新农民 2022年18期
关键词:底肥玉米螟中耕

李 权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宝泉岭分公司,黑龙江 鹤岗 154211)

玉米的营养丰富,籽粒中富含蛋白质10%左右、脂肪4.5%左右、多种维生素2%左右、淀粉72.5%左右,以上均为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目前,玉米除一部分作为粮食以外,大量的玉米被用于养殖业的饲料及工业生产的原料。我国北方是玉米的主要产区,其中东北地区由于土壤肥沃、气温适宜、光照充足,降雨量均衡,具有良好的玉米生产条件。东北地区生产的玉米蛋白质含量高,淀粉充分,玉米的品质优良。通过多年来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使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逐年牛市,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1 选地整地

大部分农作物都是在土壤中栽培的,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土壤对于玉米的生长及产量的高低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选择适宜的土地,并对土地进行整理,以达到玉米栽培的条件。要求地块具备土质疏松、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灌排水便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等条件,只有满足以上要求,才能使玉米种植具有高产的潜力。当前,机械化程度比较高,平坦的地势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耕作,可以提高种植效率,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秋季在上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整地,对土壤进行深耕,耕深应达到30cm左右。对于多年未进行深松的地块,应进行深松,将犁底层打破,便于玉米根系发育。但注意不要打乱耕作层,将土地整平,整细,具备良好的播种条件。

1.2 底肥施用

在玉米播种前应施入底肥,这是玉米高产的必要措施。底肥主要为有机肥料,最为常见的是农家肥,农家肥必须在充分腐熟的条件下才可以使用。要把握好底肥的用量,一般来说,底肥应占玉米总施肥量的60%~70%。如果农家肥的量不足,可以采取穴施或沟施的方法,可节省肥料;在农家肥充足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大面积撒施的方式。底肥全层施入,可以充分提高土地的肥力,促进玉米对养分的良好吸收,使肥料利用率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还应在底肥中施入适量的化肥,选用含有氮、磷、钾元素的复合肥,施用量为30~40kg/667m。

1.3 选择品种

品种对于玉米栽培非常重要,是玉米高产和优质的先决条件。建议选择优良的杂交品种,此类玉米品种不仅具有较好的增产潜力,而且还有较强的适应性,即使在土壤条件不十分理想的情况下,仍能较好生长,并获得较高的产量。而且此类品种的茎秆强壮、抗病性较强,不易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影响。另外,一定要选择适宜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种植的品种,最好选择在当地表现良好的品种,尽量不要从外地引入品种,以免导致不适应,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

1.4 种子精选

要求种子质量达到国家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纯度在96%以上、净度在98%以上、发芽率在85%以上、水分低于13%。将破损粒、病粒、虫蛀粒剔除,保留色泽光亮、颗粒饱满、大小均匀的种子,以满足精准播种的需求。

1.5 种子处理

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的主要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也可以利用相关的杀虫和杀菌类药物,或微肥等进行拌种处理,达到促进生长,预防病虫害的目的。

1.6 播种

在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时,应主要考虑以下条件,一是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二是土壤墒情,三是确保安全成熟。对于无霜期比较短的东北地区来说,在适期内安全成熟非常关键。玉米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幼芽缓慢生长的温度为10~12℃。在田间持水量大于60%的土壤墒情条件下,当5~10cm的地温稳定通过10~12℃时可以播种,此时播种不仅出苗快,出苗整齐,还有利于培育壮苗。如播种过早,会延长出苗的时间,导致出苗不整齐,易发生烂种。在土壤墒情适宜,并能保证在无霜期内安全成熟的条件下,可以在5~10cm的地温稳定通过10℃左右时适期早播种,如采取地膜覆盖技术,可在5~10cm地温8~10℃时播种。大部分地区的玉米播种期都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

采取60cm等行距播种及60cm×40cm宽窄行两种播种方式,使其符合玉米收获机械在作业时的幅宽要求。

种子的千粒重为280g,种子的发芽率85%,计划留苗密度在4500株/667m时,播种量为2~3kg/667m。

为提高玉米产量,保证田间通风、透光顺畅,应对行间距进行严格控制,要求播种的深度适宜,覆土厚度适当。一般播种深度应为4~5cm,如土壤墒情好,可适当减少深度,反之如土壤干燥,应适当加大播种深度。覆土厚度应在3cm左右,覆土后踏实。

1.7 田间管理

苗期一般在4月下旬~6月中旬,是指玉米从破土出苗到拔节这一阶段。此期玉米苗开始缓慢生长,根系不够发达,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苗、促苗及促根,为苗全、苗齐和苗壮创造良好条件。

在幼苗出土后,为减少土地中的养分和水分被无谓消耗,保证幼苗正常的生长需求,应在幼苗长出3片叶后及时进行间苗和定苗,将过于密集、长势比较弱的苗拔除,保留健壮的幼苗。定苗的同时将株间的杂草清除,并使土壤疏松。如发现田间出现缺苗断垄问题,可以采取补种或移栽的方式,并在断垄的两侧保留双苗,尽量保证苗全和苗齐。另外,要进行适度的中耕。中耕可以疏松土壤,使土壤透气性增强,提高地表温度,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中的害虫数量。中耕的次数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建议进行2~3次中耕,初期中耕的深度在10cm左右,中耕时要注意不要伤到幼苗。后期中耕可采取苗旁浅、行间深的方式,中耕的同时清除杂草,并向幼苗的根际培土。同时,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及水分情况进行施肥和灌水,进行平衡施肥,并控制好田间的水分。

穗期一般在6月中旬~7月上旬,苗期结束后即进入了穗期。此期玉米开始生殖生长,雌雄穗逐渐分化,开始与植株的根系、茎秆、叶片之间进行养分的争夺。此阶段田间管理主要任务是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在管理中应首先将分蘖及时去除,并进行一次中耕培土,使垄沟加深、植株根际的土壤加厚,并将杂草清除,使灌溉与排水便利,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要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进行灌水和追肥,可采取开沟施肥的方式,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并保证灌水量充足,根据天气情况在半个月以后再灌一次水。如雨水过大,应及时将田间的积水排出。

花粒期指的是玉米从抽穗至成熟的阶段,此期是花粉的传播期,对玉米籽粒结实与生长非常关键。此期植株的根系、茎秆和叶不再继续生长发育,应采取措施使植株保持秆青叶绿。

此期如遇干旱,必须进行充足的灌溉,利用足够的养分和水分支撑植株内部积累干物质,提高开花与受精率,以促进籽粒充实,增加粒重。保持充足的灌溉,可以促进生长后期玉米植株健壮及根系发达,不仅可以保持茎秆及叶片的功能性,还能有效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此期应追施粒肥及根外肥,选用氮肥,用量为5~10kg/667m,随灌水施入。

1.8 适期晚收

玉米的成熟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进入完熟期后,玉米籽粒已经达到生理成熟,籽粒的体积最大,干重也最大。可在此时利用玉米收获机械进行收获,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收获后经晾晒使籽粒中的水分低于16%时可以脱粒入库贮存。

2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1 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期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较弱,一旦发生病虫害,常导致植株死亡使田间形成断垄。苗期地下害虫危害猖獗,并有粗缩病等发生,应采取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结合的措施,使苗期病虫害得到控制。

应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栽培针对性强的抗病虫品种,充分利用品种的抗性对主要病虫害进行控制。目前,我国的玉米品种中,有大量抗病品种,如抗大斑病、小斑病、茎腐病、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的玉米品种,种植户可到正规的种子经营机构购买,并开具正规的购种发票。但目前市场上能够抵抗纹枯病、粗缩病、锈病、褐斑病和玉米螟等病虫害的玉米品种比较少,在购买时要谨慎选择,避免购到伪劣的种子。

要根据当地病虫害的实际情况,选用有针对性的、含有不同成分的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对苗期虫害及根腐病、丝黑穗病等进行防治。种子包衣一般有两种方法,分别是机械包衣与人工包衣。如种子用量比较少,可以采取相对简单的人工包衣方式。具体如下:一是用塑料袋包衣。将一定数量的种子和相应数量的种衣剂放入塑料袋内,将塑料袋口扎紧,然后用双手揉搓塑料袋中的种子,使种子与种衣剂拌匀。二是利用小铁桶包衣。在小铁桶中放入适量的种子及相应数量的种衣剂,盖上盖子,然后快速摇动小铁桶,使桶里的种子与种衣剂拌匀。三是利用锅包衣。将适量的种子倒入干燥的锅内,再倒入相应量的种衣剂,然后用木棒或铁铲将种子与种衣剂搅拌均匀。当种衣剂在种子表面固化并形成一层膜时,可将种子取出,准备播种。

及时将田间地头的杂草清除,使害虫栖息繁殖的场所被破坏,可采取人工结合化学除草的方式清除杂草。苗前除草可采用50%乙草胺乳油、加入72% 2,4~D丁酯乳油,在播种后未出苗前喷洒,可对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进行有效防治。苗后除草可选用烟嘧磺隆等灭草剂向杂草的茎叶喷洒。另外,应对地块进行轮作倒茬,避免重茬种植。合理轮作可以使病虫寄生供应中断,病虫发生的环境恶化,病虫不再持续积累。同时,要注意适当增加播种量,在间苗和定苗时将病虫株拔除并集中销毁,可使病害的初侵染源及虫源明显减少。要合理密植,适时进行施肥和灌溉,以促进幼苗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

防治蚜虫、灰飞虱等刺吸式害虫,可选用吡虫啉、抗蚜威、啶虫脒等药剂,并可以使病毒病的危害减轻。防治地老虎、黏虫,可选用辛硫磷或氰戊菊酯类药剂,在幼虫3龄期前及地老虎孵化的高峰期施用。在害虫危害猖獗时,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向植株的根部灌药,每株用药350ml左右,能兼治蛴螬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利用高压汞灯、频振灯、黑光灯和糖醋液等对地老虎、黏虫、蝼蛄等成虫进行诱杀。

2.2 穗期病虫害防治

玉米穗期植株有很强的抗病虫害能力,此期发生病害的种类比较少,常以点片状的形式分布。玉米病害主要有茎腐病、褐斑病、纹枯病等。进入穗期以后,种衣剂的作用已经基本失去,作为土传病害,褐斑病和纹枯病的防治难度较大,应选用抗病性品种种植。茎腐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随流动的风和雨向玉米的心叶或叶鞘部位传播导致病害发生,病菌从害虫造成的伤口侵入。穗期害虫主要有蚜虫、蓟马、玉米螟等。

及时发现并将细菌性茎腐病病株拔除,带到田外集中销毁,防止发生再次侵染。

防治玉米螟、蚜虫、蓟马等害虫,选用吡虫啉、啶虫脒、丁硫克百威、辛硫磷等杀虫剂颗粒在心叶撒施或兑水制成溶液喷施,或用氰戊菊酯药液灌穗等方法防治。在纹枯病发生严重的地块,可选用井冈霉素溶液在玉米的茎基部喷施。防治褐斑病选用多菌灵、烯唑醇或三唑酮等药剂防治。

在玉米心叶期如田间开始出现玉米螟卵,可利用其天敌赤眼蜂进行防治,在田间释放2~3次,每次释放15~30万头/hm,对玉米螟进行有效控制。

利用高压汞灯、频振灯、黑光灯等对成虫进行诱杀。

2.3 花粒期病虫害防治

花粒期玉米植株对病虫害的抗性比较低,此期植株叶部病害反复浸染,是茎腐病、瘤黑粉病、丝黑穗病等病害发生的主要时期,果穗上的害虫危害也进入高峰期。此期玉米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为栽培抗病品种,并辅以相应的农业措施。

合理密植,改善田间的通风和透光条件,适时进行灌溉并排除田间的积水,追施花粒肥,提高植株抗病虫的能力。及时将病株清理出去,在田外进行集中销毁,使再侵染源减少。对虫害发生严重的地块,应在收获时将秸秆粉碎还田,使越冬虫源基数显著减少。

当田间玉米螟虫达到10%时,可利用溴氰菊酯、氰戊菊酯等药液,兑水喷在穗顶和花丝上喷施。

在玉米抽雄吐丝期发现玉米螟卵时,人工释放2~3次赤眼蜂,每次释放15~30万头/hm,可有效控制玉米螟为害。

3 结语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饲料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料。在玉米栽培中,应重视选用优良品种,选择适宜的地块种植,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保证播种质量,加强水肥管理,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及高产。在病虫害防治中,应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与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抓住最佳的时机进行防治,确保将病虫害的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为玉米高产稳产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底肥玉米螟中耕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论玉米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浅谈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技术
浅谈玉米高产土壤施肥技术
论玉米螟防治措施
马铃薯中耕施肥机的研究与应用
如何防治黄瓜长势不一
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要点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
简述玉米标准化生产耕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