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热”背景下的社会学理论观

2022-07-16 11:49张荣修
红豆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融合

张荣修

【摘要】根据“本土化热”的相关背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学者们,他们的主张和实践可以区分相应的本土化。我国是以经济和军事为基础的高科技进步国家,它们支撑着国家的国际地位,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又有相关的硬实力,这一切都离不开社会科学学说的相关智慧。本土化之所以能够掀起巨大的浪潮,因为它的议题涉及了许多知识模块,它不仅包含了相应的理论知识,还涉及到相关西方国家的知识,在不经意的一瞬间被人们拿来混为一谈,放在一起进行讲解。长期以来,“本土化热”背景下的社会学理论观,都是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非西方国家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其研究对象从原来的西方社会变成了以非西方社会为主,但是他的相关理念和命题还是具有本土化的味道,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相关中国社会学者的概念把这种“本土化”称为非西方国家本土社会学的最初形态。

【关键词】本土化热;社会科学;相关理论观;西方国家;融合

引言:自相关的社会学思想进入中国以来,已有许多年,而其相关的学科重建工作也历史悠久,尽管在很久以前,中国曾经出现了相关的学科断层情况,但是从80年代以来,可以看出我国学科势头明显增大,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作品进入中国,并且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相关西方的思想进行讲解,用西方国家的相关理论来解释本土化内容。之所以出现本土化热,这一切离不开社会科学的解释,因为中国正在不断地进步,出现了人民强国的历史周期率,社会科学知识较为传统,具有普遍的关怀性,不能对所有的差异问题进行处理,并且相关的落后国家面临着社会科学本土化的相关问题,即使是发展中的中国,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知识界也无法对西方文化進行快速吸收与接纳。本文通过对社会科学理论观本土化进行正确阐述,说明社会科学为什么要进行本土化,提出正确的社会学理论观。

一、“本土化热”背景下的社会学理论观

从西方知识和本土化的概念上来看,“本土”反义词是“外来”,本土化的意义则是将外来的社会学知识体系和中国的相关经验相互联系,将外来的相关知识变成本土文化,就中国化而言,要依据全国社会学实际情况,使中国化的社会学理论组织体系较为健全,要建立中国社会学体系,可以将欧美的相关社会学学说拿来套用,中国的社会生活就可以实现。但是有些欧美的相关学说都是建立在他们自己的社会现象上,忽视了我国本土的相关现象的特殊性,因此要在引入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融合,分清楚理论与“本土化”,因为从理论这一层面来说,它超过了相应的知识范围,所以使本土化成为了一个“伪问题”。就相关理论来源,它的内容已经没有所谓的本土化和国际化概念了,它的理论抽象的层次进一步上升为文化的一般性质。在知识体系的层面上,相关的词汇和文化都可以进行传递和沟通,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各种中国研究和西方研究所强调的思想知识体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不是理论,而是所谓的西方社会学,在对理论与西方知识区别之后,发现本土化和西方社会学不需要彼此独立可以将它们进行融合,一方面将西方的概念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语言,丰富我国的知识储备量,从而与相关世界知识体系进行接轨,体现了不同国家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全球化进程,就各个国家的互通性理论来说,只是一种检验,如果该理论对这一个国家能够适用,使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相关方面经验足够丰富,则说明理论符合国家实际情况,相反如果将这一个理论套用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则说明这一理论需要不断的改善才能符合我国的社会学背景。

二、“本土化热”背景下社会学理论观的意义

1.在相关本土化热背景下,随着中国不断的持续转型变迁,经历了重建生活,再造历史,我国社会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并且我国社会学有幸与西方学科相遇,从而赢得学科时代的大发展。中国社会学的学科本土化过程中,其社会学理论能够得到不断地提升,从而展现它强大的抱负与追求,这是中国社会学理论表现的一种基本的形态。在时代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它不断跨越时代潮流,与现代的社会竞赛,通过现实生活激发其强大的创新活力,使自己不断更新以前的成果,并且在中国社会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上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对中国的社会学重大领域和分支领域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2.中国虽然是一个不断崛起的大国,但是这不仅仅是物质的支撑,还要有相关的理论体系和精神产品以及硬核武器对中国进行支撑,使中国有足够强大的后备力量,尤其是中国传统的哲学社会理论体系,因为在这一方面,中国学术界已经很难对其进行深入的进一步探索,并且其本土化热在是社会学理论观想法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相比较而言,把中国的相关知识强加到西方其他知识里去则更为困难。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如果想要很好的对外传播自己的本土文化,使中国知识走向世界,被世界接纳,则需要不断的对社会学进行本土化,将中国性的地方知识转化为世界的知识,进行跨区域的交流与沟通,选择不同社会的价值作为参照,弥补自己的不足。

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目前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要深刻了解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和作用。纵观历史可以发现,每一个大国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话语权的困难,中国是传统的大国,与西方的国家相关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难免不同,并且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的相关政治制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国际社会才会产生很多西方国家对中国不满的情况,他们对中国不能做到足够的认知,如果中国不能对中国的话语权问题进行回应,有可能阻碍中国的和平发展。因此要用语言来构建我国的中国话语权,吸收相关合理的社会科学理论,使西方国家的正确思想可以与我国本土文化内容进行融合,使中国能够融入到全球中去,在不改变中国自我的情况下能够与其他各国交好。

4.纵观我国的中国社会学学界,总是不缺相应的优秀论文与著作,对于相关的特殊视角分析也诸多,但是受限于学科本身的发展,他们很难从相关的从事经验过程中写出突破自己原有的文化模式。因此必须要参考其他国家的学科内容和方法论,在确定某一现象为研究主题时,要结合本土的知识背景,根据自己已经拥有的语言,用特定的理论术语来描述该现象,对于这个现象进行概念化,从时间与空间的角度分析,对其进行分类与探索,结合国外先进的社会学理论观,对现象进行定型,构建出相关的理论结构体系,一来可以促进我国论文层次的突破,二来能够与国际社会科学结合,不仅局限于我国的内在社会和文化特点,还能探寻西方国家的内在逻辑规律和概念背后的时空因素,政治背景,结合不同国家的社会现象,对我国存在的社会现象进行不同层次的解释。

三、如何加强“本土化热”背景下的社会学理论观

1.要对社会学不断进行社会实践调查

结合我国当下时代背景,与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相比,要对社会学进行深入的实际调查,使社会学能够更加接近社会本身,更加符合我国的人民生活情况,让社会学更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强调社会现象,并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社会学要学会强调各种影响社会事件的相关因素,避免出现只重视片面因素而误解社会事件的现象发生,并且要试图复原整个社会事件发生的整体内容,使社会学能够强调深入社会实践、深度社会调查更加接近于社会本身,更加接地气。

2.要使社会学更能强调本土的文化特征,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密不可分

中国的社会学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是同步进行的。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社会学者不得不跟踪我国变革过程中的每一个步伐,从而发现许多新鲜的事物,中国改革是全面具体的改革,与社会学的学科特征十分吻合。例如相应的新的社会组织体系产生,职业结构发生变化,相关的农民工外出打工,并且出现了新型的农村社区制度,可以说相关的改革开放事业促进了我国科学社会学理论的突破,突破了传统的苏联模式和西方国家传统的社会学理论观,符合我国本土的社會学内容,具有十分重大的创新意义。

3.要十分注重社会调查过程中与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特征

在中国被称为文科的所有学科中,社会学是最注重实际调查的,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正确的勘探与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多实际内容,并且相关的调查是社会学的重要基础,使我国其他学科能够进一步发展,相关学习社会学的学生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完成调研活动,根据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特征,中国社会学者要随时随地对本土特征进行相应的调查,使社会学理论能够符合我国的本土文化,采取许多案例分析和访谈的办法进行定量研究,实地考察,适当取材,从而形成中国化的本土化热社会学理论观。

4.要将社会学理论与我国现代化相结合

因为社会学起源于相应的现代化与社会转型过程中,从而产生适应西方国家的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在现代化转型之后,从社会现代化角度来看,东西方的文明差别较大,其对比的意义十分深重。迄今为止,在文化形态的比较中,中国的发源极其重要,就文明比较而言,中国是文明的发源地,华夏文明的大本营,就政治体制来说,中国自秦始皇以来采取的中央集权制度,并且如今到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转型实践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要使社会学理论观符合我国传统的社会学本土特征。

5.要坚持马列毛邓思想

将马列毛邓思想作为我们自己的行动指南,认真开展各种社会现象的研究,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并且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从理论联系实际出发,坚持宏观调控与微观调控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结合,使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服务,并且采取积极的态度,学习借鉴西方外国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对不好的内容进行修改与完善,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建立起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属于中国自己的社会学学派,造就一支为中国本土服务的社会学专业团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成果不断地显著,不仅产生了许多与西方国家不同的传统本土知识文化,也在国际上受到了一定的关注。经历巨大变革的“中国经验”,动摇了中国原来作为“局外人”的位置,为世界社会学文化提供了相应的经验,从社会学发展至今,这些优势为中国构建本土社会学理论提供了较多的机遇,以至于在学科理论中具有本土独立性的文化。社会科学的本身功能就是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而社会都有具体的差别,其本土文化和社会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别,如果想要推动具体社会的进步,只有对本土文化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促进本土社会的进步。社会科学都是基于当地的社会文化进行研究的,如果想要推动社会科学,就必须要将其本土化。

参考文献:

[1]赵超越.“本土化热”背景下的社会学理论观:学理探讨、建构困境和方法图景[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115-130.

[2]刘芳.从范式更替到结构转型:当代中国宗教社会学理论的本土化进程[J].世界宗教文化,2015,(03):75-80.

[3]郭星华.从中国经验走向中国理论——法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的探索[J].江苏社会科学,2011,(01):1-11.

[4]夏玉珍,姜利标.社会学理论本土化的反思[J].河南社会科学,2010,(01):118-121+218.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融合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刚柔并济
Education with a Heart that Embraces the World, from the Fertile Cultural Land of the “Eternal City”
破次元
融椅
社会科学总论
努力规范社科术语  繁荣发展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