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小说中的寂寞书写

2022-07-16 11:53李东辉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冰心

李东辉

关键词:冰心 寂寞书写 艺术呈现 创作得失

冰心小说作品的体裁、内容都极具开创意义。她以“爱的哲学”为主题的作品,虽为当时迷茫的青年指出了一种看待世界的不同眼光,但也只是她童年幸福生活的映射。夏志清先生认为只有当冰心专心描述单纯的喜乐与悲伤时,她才是一个具有感性的作家,冰心书写寂寞的小说就具有这样一份纯真的感性 。

一、寂寞书写的内涵

寂寞是杜甫孤舟月夜,感叹“天地一沙鸥”b 的孤苦。寂寞是屈原既放江谭,行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刚毅。

寂寞在冰心笔下,不再是一人一事,而是异人一事。她将寂寞与人的生命轨迹相连,通過表现人在各个时期的寂寞处境,将独立个体的寂寞,汇成整个人生旅途的寂寞,阐释了生命总与寂寞相伴的人生观念。

(一)儿童单纯的苦痛哀伤 冰心在《繁星》中这样写道:“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c。冰心笔下的童年,常常是美好、纯洁、治愈的化身,是记忆中的乌托邦,是挫败后的避风港。

但在《寂寞》中,小小的童年,却是欢乐与苦涩相伴,充斥着母子生死永隔的痛苦和好友分离的忧伤。

小小是一个七岁大的男孩,这一天他急匆匆地跑回家,迎接来他家做客婶婶和妹妹。两个年幼的孩子尚且不能理解婶婶丧子的悲伤,只懂得好友相聚的快乐。小小给妹妹讲故事,带妹妹去小溪边玩,还要和妹妹一起盖小竹棚。但竹棚尚未搭好,婶婶和妹妹便已经离去,只留下盖好顶子的永不可能再竣工的棚和初识别离寂寞的惆怅的小小。

小小和妹妹分别后的莫名悲伤,不过只是漫长人生中的初次分离,但这寂寞在小小稚弱心中却有着犹如宇宙一般的重量。

(二)少年酸涩的离家之苦 《 离家的一年》描写了一个少年离家求学、姐弟分离后的寂寞。“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离家之后面对新环境时的不适应,对父母和小姐姐强烈的思念,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这个腼腆的十三岁孩子的心。但寂寞带给他的,不仅仅是眼泪,更是成长。离家的一年使弟弟逐渐适应孤单,成长为一个懂得寂寞与忍耐的少年。

《别后》是寂寞主题的另一种处理 。e 主角是一个十三岁寄人篱下的孤儿,最亲的姐姐远嫁到另一个城市里,此时的他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别离的含义,却能清晰感受到寂寞。回家途中恰逢同学永明,永明邀请他去家中做客,这个孤独寂寞的孩子结识了永明家的许多姐姐妹妹,在那其中最令他念念不忘的是穿着紫衣的永明的二姐,他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如梦般愉悦的时光。回家后他清晰感受到的苦涩的现实与在永明家度过的那个欢乐的下午一对比,便使他内心的寂寞、孤独更加深刻,平白地在怡悦中增添了一股凄凉。

孩童的寂寞不过是玩伴的骤然离去而带来的悲伤,而少年的寂寞却已经变成了背井离乡、寄人篱下所带来的辛酸苦涩。

(三)成人不幸的人生遭际 西风吹鬓鬓如霜,冰心在《西风》中将笔触伸向成人,展现成人的悲哀寂寞与无可奈何,这也是她寂寞书写的最后一次生辉。

人已中年的秋心,在去上海的船上重逢了十年前在美国向自己求过婚的男人远。此时的远,无论家庭还是事业都非常成功。秋心却早已不像当年那个为了求学,为了追求前途而拒绝了远的求婚的活泼飞扬的少女。忙忙碌碌的十年,带走了秋心的青春,留下的只有永恒的寂寞。远一家的幸福美满,更是让秋心看在眼里,苦在心头,于瞬间感到万分悲凉与寂寞。

孩童与少年的寂寞不过是玩伴缺失或是亲情缺失所带来的,而成人的寂寞却是从人生的四面八方涌来,那其中存在着的是有着无限悔意的过去,无力改变的平庸和黯淡的未来。

二、寂寞书写的艺术呈现

冰心在小说中进行了小说叙事视角的多种尝试,同时运用简洁晶莹,富于诗意的文字,进行细腻的心理刻画,将读者与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相连,使读者深刻感受主人公的寂寞悲伤。

(一)叙事的多种尝试 在以寂寞为题的小说中,冰心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全知视角叙事,又采用了外国经典中经常运用到的限制视角叙事。既符合五四时期东西文化激荡下对创作者叙事技巧的要求,也符合大众读者阅读的需要,同时对整个现代文学叙事理论的发展也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寂寞》采用的是拟对话式的全知视角的叙述。f模拟戏剧式的对话,展开小小与妹妹从相遇到熟悉到相别,展示小小在和妹妹友情迅速升温后的愉悦心情和妹妹走后小小内心的寂寞惆怅,生动形象地塑造了活泼开朗的小小和天真可爱的妹妹两个人物形象,表达了孩童单纯的苦乐与寂寞这一深层主题。

《离家的一年》采用的是顺叙式的全知视角叙述。

整篇小说完全按照少年离家前夕—离家当天—离家后一年的顺序展开叙事。顺序式的全知视角叙述结合心理化的结构安排,使读者在体会到少年的情感变化的同时,能够充分理解少年情感变化的原因。

《别后》与前几部小说不同,主要采用的使场景式的限制视角的叙事。整篇小说除了结尾以外的所有叙事,都是描写主人公午后在同学永明家的大厅的活动,小说叙事以主人公的活动为中心,通过描写主人公与永明、与永明的二姐等的对话言行,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寄人篱下的孤儿的寂寞。

(二)小说的诗化特征 冰心的小说以直抒胸臆的抒情见长,冰心善于通过环境刻画人物。同时运用诗化的白描,在凝练的文字中展现自己诗情洋溢、含而不露的闺秀风范。所谓诗化的白描,如鲁迅所说就是“有真意、去伪饰、少做作,勿卖弄自己” g。

在《寂寞》中,冰心通过用简洁晶莹的文字营造一幅幅充满童真、童趣的场面,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缓缓展开。通过小小和妹妹讲故事、玩游戏、捉螃蟹等快乐场景的描写,勾起人们对幼时欢乐时光的美好回忆。不仅塑造了鲜活生动的两个童年的化身,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在小小和妹妹的身上看见自己童年时的影子。

《西风》中,冰心更是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娓娓道出了秋心人到中年的寂寞感伤,营造出了一个萧瑟凋敝的环境氛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无论是小说的题目“西风”,还是女主人公的名字“秋心”。无论是文中充斥着的对深秋的萧索场景的描写,还是对主人公内心忧郁的刻画,都带有浓浓诗意,使人感到万分悲愁涌上心头。冰心用她独特的充满诗意的语言,营造出一幅幅生动的引人深思的小说场景,进而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不仅使她小说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更是以她特有的婉丽清秀、典雅俊逸的文字吸引了一大批的读者,从而在现代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的地位。

(三)反衬手法的运用 冰心常常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反衬手法,使主人公内心的悲凉得到更加强烈的表现,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寂寞与悲哀。

他乡遇故知,本来是人生乐事之一,可《西风》中男女主人公的会面却是在船上,暗示了他们的会面是短暂的。而男女主人公下船后的分别,不仅意味着二人现实中的分手,更意味着男主光明的未来与女主寂寞孤独的命运再无交集,加深了小说的感伤基调。

同时秋心失去青春、充满寂寞的悲惨现状无论是与十年后意气风发的远相比,还是与十年前满心壮志的自己相比,其境遇都令人不禁感叹命运的无常,不禁为女主人公的悲惨孤独的遭遇落泪。作者更是在结尾处制造了一个十分欢乐的男主人公和家人团聚场景,这与女主人孤身一人的悲惨命运之间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小说整体的感伤基调上再添上浓重的一笔,使这种寂寞的情感再度升华,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亲身感受主人公的寂寞。

《别后》中,主人公是一个寄居在舅舅家中的孤儿,连去朋友家玩的车钱都要犹豫再三才敢向舅舅、舅妈要。而永明同学的家是富有且温馨的,是一个令主人公羡慕的世界。作者将主人公在永明家中度过的欢乐时光与回家后的孤独凄凉相对,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举目无亲的寂寞与悲惨,心中不禁泛起同情与悲悯。

学贯中西的冰心将反衬手法与现代小说叙事相结合,使读者在悲喜场景的强烈对比中,深切地领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于无声处增添了多一倍的哀与乐。

三、寂寞书写的得失

在冰心书写寂寞的小说中充斥着的女性独有的温柔以及心理化的小说结构,虽然给小说带来了阵阵温情,但也不可避免使小说缺少阳刚之气和必要的情节安排。

(一)温情格调的得失 冰心的文风典雅清丽,极具闺秀风范。冰心小说中充斥着的温情虽在“五四”

后的众多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但却与“五四”主流的文学观念格格不入。

新文化运动之后,知识分子自觉承担找出社会痼疾,为青年寻找出路的社会责任。无数优秀的作家高举民主与科学,创作了大量狂热叛逆的文学作品,极大地激发了中国青年的反抗斗争意识。但在“五四”

热潮过后,中国社会处于一个亟须民族复兴道路的现实状况,那些充满反抗热情的青年也陷入迷茫,这就要求作家的创作需带有能够激发时代激情和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在这样的现实状况下,冰心书写寂寞的小说,虽然技巧娴熟,充满温情。但也相应地因缺少阳刚之气,缺少五四的狂热叛逆以及强烈震撼人心的力量,而长时间地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

(二)寂寞描写的得失 冰心的小说多是从自己的生活中取材,辅以文学化改造。或是将写作背景置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描写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使读者读来觉得真实可感,仿佛就是发生在身边的人生故事,极具真实的感性魅力。

正如冰心在《寂寞》中,向读者展示了儿童天真快乐的童年生活,和家庭、母爱的温暖。无论是小小和妹妹在小溪边玩闹的场景,还是小小给妹妹说故事的场景都极具真实感。而在文中穿插出现的来自小小母亲的祝福叮咛,正是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常听到的来自母亲的爱的话语。

再如《离家的一年》中对弟弟离家后的思念家乡,思念姐姐的心理描写更是精准,如实再现了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小少年,离家求学出发前后的复杂心理变化,和少年初识别离的寂寞无助,夜深时少年眼中含的泪正是每个平凡的离家在外的游子所共有的羁旅愁思。

冰心书写寂寞的小说虽然情感细腻真实,但却有着自我重复的局限。在小说中必然会设置一个他人的欢乐场景来与主人公的孤独寂寞相对,偶尔运用确实能起到强烈的反差感,但部部如此,便会使人觉得乏味。此外,小说中的主人公必然是经历分离,而后产生寂寞感,这就使得冰心的小说陷入公式化的寂寞书写,进而无法继续向前发展。

(三)情节心理化的得失 冰心的小说常常会使读者的代入感很强,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活灵活现,这不仅得益于小说叙事视角的巧妙安排,更得益于小说运用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展开情节的安排。

在《寂寞》中,作者通过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和细腻的心理描写,按照主人公小小从妹妹到来的开心到妹妹突然离去后的悲伤的心理变化安排情节,毫无违和感地塑造了活泼可爱的小小和天真稚幼的妹妹两个孩童形象,向读者展示了童年玩伴间的单纯美好的友谊和朋友离去后小孩子最真实的寂寞感。

《离家的一年》更是细致真实地按照那个十三岁的少年逐渐成长的心理过程而展开小说。少年是腼腆且好强的,快要离开家时,心里难受十分也不会在众人前表露三分,在新环境中思念家人万分也不过只是独自在夜半时分偷偷落泪。这样一个在行为动作方面描写受限的人物,通过作者在文中细腻的对少年离家前夕的难受、心乱,少年到了新环境之后的胆战心惊,和随着求学渐久而逐渐适应等的心理刻画,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个小小少年的羁旅思乡之情,并产生了相应的情感上的共鸣。

虽然依据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结构文章能够使作品中的情感表露的淋漓尽致,但难免会使小说在情节上有很大的缺失,具有零碎感。这也正是冰心书写寂寞的小说大多篇幅短小的原因。

四、结语

冰心用小说建构起一个悲凉孤寂的完整生命历程。在创作方法上,继承了中国文学的感伤传统 ,h极大地发挥了小说的抒情功能,通过诗意的语言,强烈的反衬和多种叙事手法对主人公的心理进行了细腻的刻画。通过对平凡生活中儿童、少年和成人的不同寂寞心境展示,使人生的寂寞内涵逐步完整,并形成独特的小说艺术。

在获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与缺失。冰心以独特的女性笔触抒发的温情之美,虽然温暖人心,但也正因如此而缺少了阳刚之气,进而无法汇入“五四”时期狂热反抗的文学主流,使她的作品长期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同时她对普通人寂寞的真实描绘,虽然使人代入感很强,但也因此无法创新,无论是悲喜场景对比的安排,还是主人公总要经历别离,而后才能感到寂寞的书写模式,都使冰心陷入了自我复制、无法前進的漩涡之中,这也是为什么冰心在创作完《西风》后再无类似作品的原因。

虽然冰心书写寂寞的小说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冰心在小说中对寂寞的深刻阐释,以及冰心在小说艺术技巧和小说语言上的成熟,对之后的作家创作有着开创性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可否认的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冰心
冰心 《纸船》——寄母亲
忆读书
冰心和冰莹
冰心道歉
母亲
吹泡泡
迎“春”冰心
冰心的吃苦耐劳
母亲
相见恨晚两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