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版画特有功能在高校美育中的应用

2022-07-15 04:43秦娅娜王璇
湖南包装 2022年3期
关键词:版画美育创作

秦娅娜 王璇

(长沙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综合版画是现代版画艺术发展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复合型版画艺术模式。所谓“综合版”指的是凸、凹、平、孔4种印刷形式中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印刷形式合用情况形成的版。由于它独特的“综合”特点,使得不同凹凸的媒材在一起跨越了版种边界,形成了材料使用的多样性,也引发了对于传统版种的艺术趣味综合手法的再认知[1]。

1 综合版画的特有功能属性

综合版画的英文“Collagraphy”,派生于希腊文中的动词“Kollo”,意即“贴附”。这个名称也展示出综合版画的技术特征[2]。综合版画的创作重点在于“拼贴”(Collage)这个步骤,即在帆布或画板上将纸片、布片或者其他任何天然的或人工的材料胶贴上去,以构成一个水平面的或略为凸起的版面,然后再通过相应的凸、凹、平、孔中的印刷方式进行作品的创作[3]。它集合设计、印刷、雕刻以及绘画为一体,功能属性多样,其创作过程在集结众多技能的同时,能够将学生的预判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充分调动,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美术教育课程中开始涉及综合版画的创作,其教学开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

1.1 综合版画创造性转化功能

相比其他艺术形式,综合版画创作在构思、绘稿、成型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转化和几度创造,每次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乐趣和未知的惊喜。第一种是与常规艺术形式雷同的由无形素材、体验向有形形象的转化;第二种是有形形象向视觉艺术形象的转化;第三种是版与印的关系带来的,画稿通过刻、雕、蚀等技术在印版上再现,而后通过印刷手段再复制转化;第四种是由于综合版的综合属性,不同版带来的叠加转化,带来新的创作惊喜,反复覆盖,掀起,创作者情感得以抒发,个性思维得到最大化发挥,实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创作体验和审美体验[5]。

1.2 综合版画的动手育人功能

综合版画手脑并用的特征是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因为版的创作过程具备了体力性较强的工艺或者雕塑的动手特点,使用的是刻制工具并非绘画工具,使得学生在创作过程获得了与笔绘不同的心理感受,正是在结合多种工艺进行各种材料、工具、视觉的转化刺激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以激发,热情和兴趣被发掘,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1.3 综合版画多媒材的使用功能

由于版画的基本特点是通过印刷完成的,因而作品就会因媒材的不同而具备多样的可能性。比如厚质的棉纸在凸版的压印过程中会产生凹陷的纹理特点,有着不错的触摸质感;柔软的吹塑纸具备一定的纹理且受墨能力强;常规的卡纸在印制拼贴过程中虽颜色不同,却质感雷同,加入质感迥异的瓦楞纸可以增加肌理的对比等,媒材的多种可能性能够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6]。

2 高校综合版画课程的美育优势和教学开发原则

高校美育不仅针对专业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非美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属于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综合类版画作为印刷和绘画等工艺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属于间接性艺术的一种,在大部分高校艺术课程体系中均设置有印刷类课程或者版画类课程内容,这些专门性的艺术类课程无疑为高校进行美育普及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空间基础。此外版画本身有个最大特点就是复制功能,这一属性产生本身是基于传播教育的需要,因此复制过程本身不仅有利于版画艺术的传播和推广,同时也是印刷文化普及的过程,这是较之其他绘画艺术更胜一筹的优势。再则综合版画作为印刷品,是信息交流的媒介,画面构成的视觉传播图像通过印刷互动的方式传递着个人的心理和情感。同时作为对科技发展最为敏感的艺术形式,其延伸形态也在不断丰富,尤其是当代的综合版画艺术很多与数码影像、网络、摄影融合,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开放性视觉资源和艺术表达方式。

正是由于综合版画的特殊功能属性和高校良好的教学条件,使得综合版画能够在高校美育中具备开发的可能性。在进行综合版画美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是实践性原则。这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课程中的主导位置,在美育实践中可以以策划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综合版画的创作,激发学习热情。其次是直观性原则。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个人先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示范性地进行综合版多个类型创作,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第三是个性化原则。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由于综合版本身就是几个版种的合一,因此不同手法多用或者少用直接带来不同的个性化设计形式,学生个人特色会通过个性化发挥体现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每人优势特点加以引导、自由发挥。

3 高校综合版画美育教学实践

综合版教学目前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在各类高校的开展程度也存在差异化。无论综合版画的教学是注重版种间的融合还是注重版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综合,亦或是以材料综合的侧重点来开拓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艺术创作力的方法,其美育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

3.1 我国早期版画教育对当代综合版画教育的启示

综合版画是在现代版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版画的教学目前主要集中在各专业类院校和部分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则是在印刷类课程内进行4个版种的讲解。目前存在最主要的两个问题就是普及问题和创作精神问题。就普及方面来说,当代版画在发展过程中朝着学院化方向不断进展,在进步的同时也存在远离群众基础问题,同时很多专业从事版画的创作群体也因后期毕业后改行,导致版画受众不断缩减,与大众距离越来越远。如在2018年8月《美术观察》杂志专访中央美院版画系康剑飞副教授时就提到“版画介入社会”仍是一个重要的艺术课题,同时也提到该院版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只有40%~60%的真实就业率,其中本科大约仅有20%~30%继续从事专业学习和创作,而研究生略高有30%~40%。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付老师介绍说川美版画专业毕业生仅有20%左右还继续从事专业学习和创作[7]。回顾中国早期的版画发展历程,其普及是通过各种融入民众生活形式的教学开展的,这也使得版画的观念得以深入人心,从而促进了版画的发展。因此在综合版画发展的今天,面对版画教育不断专业化、学院化,在其与大众逐渐陌生的今天,思考以何种形式对大众进行新的普及美育,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创作、共同提高,是有现实意义的。同时这也能使高校的普通学生从艺术的被动受体转为参与艺术的主体,改变大家观念中版画只是印刷品和附属品的观念,推动综合版画的当代发展。随着美育在高校教学中重要性凸显,综合版画的教学作为基础美育的一种教学手段,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积极开展综合版画的教学活动,为版画艺术在基础文化层面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

3.2 结合综合版画特有功能属性引导美育实践方向

综合版画作为最为自由的版画创作形式,表现形式和可拓展性比其他版种更具优势,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将自身独特的视觉语言符号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综合表达和传递,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同时,也使得版画的艺术形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将综合版画这一复合型独特的艺术语言形式作为复制和传播的媒介,结合视觉设计的实用性,不仅能够重新挖掘版画艺术的特点,同时综合版画的特殊功能性特点对于参与学生的规划和全局掌握力的培养也是有积极作用的。结合大部分高校学生是由艺术类和非艺术类学生组合的情况,在综合版画的美育教学实践上可以结合已有的专业性设备和场地资源探索开放性的实践形式。

3.2.1 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中的综合版画美育 目前对于综合版画的美育,每个高校的开展程度存在差异化。但是对于综合版画的教育实践来说,有以下几个方向可以参考:首先是基本功的夯实。能够进行自由创作的基础是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综合版并不以材料和版种技法为终极目标,但是其综合理论的实现是基于材料和技法的基础之上。如:木版画对于“刀味”“木味”的讲究、铜版凹印的精致、石版的“笔味”“墨味”的绘画性,以及丝网版“绘味”“象味”的色彩明快属性,基于这些特性便产生了超越普通印刷的平整、规范要求,由此产生版画独特的审美趣味,因此基础教育中教师主要针对版画相关基础知识和创作技法对学生进行着重传授,四大版种专业知识和制作技法的灵活使用对于综合版画的实践创作是有帮助的。同时对于综合版画相关概念的普及是由传统版画知识以及印刷环节工艺操作的熟练掌握程度来决定的。其次是规避材料堆砌的观念误区。综合材料的认识是基于材质的对比认知,具备混合媒介特质。不同版种的技法承载在天然材料或人工材料上,进行实验性测试,使得作品在肌理、材质、色彩等各个方面呈现出丰富的画面效果。实验的目的也是让技术手段与材质属性达到理想结合。如:实物材料(树叶、织物、沙子、金属物件等)制版时,通过压印后可以产生肌理印痕;硬质材料制版时,具体实验有菲林片、有机玻璃、纸板等,这些材质绘制后,通过机器压印或者手工压印产生刮痕痕迹或者绘画痕迹;软性材料(如乳胶,油性颜料等)制版时,产生的是水油分开时的隔离痕迹等(如图1~图4)。

图1 植物压印小样

图2 纸板压印纹理小样

图3 海绵压印小样

图4 蜡产生的隔离印面小样

在这个过程中各类材料的使用会产生不同效果,因此材质表现是否得当是会影响创作人员表达效果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由于受到自身艺术水平影响,未必会在第一次创作中就能正确挑选材料,因此会陷入材料堆积的误区。在这个观念疏导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可以安排一定量的课程时间,带着学生进入实验室或者工作室,甚至户外进行材料的采集,引导学生辨识人工材料、天然材料,在实验室或工作室培养学生对于材料的控制力和协调能力,帮助他们提高科学使用材料的意识和能力。图5为丝印与纸版结合压印作业小样,图6为凸印、丝印结合压印作业小样。

图5 丝印与纸版结合压印作业小样

3.2.2 高校公共教育中的综合版画美育 从目前中国中小学的美术教育考察中,不难发现“版画美育”多数是通过“版画的制作技法”的课程进行教育,但是这里谈及的综合版画的美育实质上是指通过版画的制作过程进行的教育。在制作过程中,强调公共教育中版画作为技术工具的作用,使用这一工具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艺术表现和创作,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高校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因此高校开设综合版画公共美育课程,应当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版画的内涵和技法上,作为具备创造性转化力的表现力极强的艺术形式,它能够充当学生内心情感的承载体,普及版画知识的重心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动手能力方面,帮助学习者在多次的创造性转化过程中建立正确的版画艺术认知,虽然基础教育中的综合版画艺术创作并不像版画艺术创作那样严谨,注重的也是创造性转化的游戏性、灵活性,但是活动的开展仍然是以版画的基本特性为依据,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开展活动,具备潜在的育人功能。版画还具有特殊的“复数性”功能,可以引导学生们交换使用版画,增加交流和相互协作,发挥其特殊的教育功能[8]。

3.2.3 高校专业综合版画教育与公共美术教育的结合实践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院美术教育、普通学校美术教育、师范美术教育以及公共美术教育之间是存在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关系的,在美育的普及过程中,这些教育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专业美术教育与大众美术教育领域逐渐建构出“精英”与“大众”文化崭新的教育研究空间[9]。

首先是综合版画技术文化对于高校所有学生来说的文化教育意义。版画实际上是印刷发展出来的一个艺术形式,印刷本身的存在价值在于有效地传播知识[10]。作为信息复制技术和文化交流的媒介,为科学文化普及和知识信息传授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现代版画教育从鲁迅先生开办木刻讲习班开始,讲习班的举办推动了现代版画社团的兴起,哪怕在抗日战争时期,现代版画教育在全国木刻协会的统一领导下,也随着抗战宣传教育需要深入群众,为后期群众版画的发展奠定了大众基础。当时各个根据地和解放区纷纷设立美术学校和培训班,将版画教育渗透到各个地区,培养了大量的版画基层作者。无论是版画的艺术原创性还是版画的复制技术性,实际上都对受众有教育传播功能[11]。因此在高校构建综合版画的公共学习工坊空间,融合艺术和非艺术类学生共同建构艺术作品,在固定的具有浓厚版画氛围的工作坊空间场所内进行学习创作,学生视觉和空间观念在这里构建;通过工作坊下的群体版画探索交流分享,学生语言和人际智能在这里扩展;版画操作需要用到肢体力量参考制版,它有助于学生肢体和运动智能训练;对版画的黑白反转预设是对逻辑数学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通过对自然肌理的感知,帮助学生强化自然观察能力。综合分析可见,通过工作坊版画课程对学生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学科综合素养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的提高是有利的[12]。同时也扩大了综合版画的教育范围。

此外,综合版画衍生出来的视觉形态也是五花八门的,但是这些形态所显现的共通之处在于这已经是版画本体的扩展诠释,如各类文创产品、插画、书籍设计等,显然这些实际的与生活相关的文化产品使得综合版画的使用途径得以扩展,生命力得以丰富。因此这也使得参与的学生主体能够在丰富的媒介载体中找到符合自身的视觉艺术参与点。

再次版画的艺术延伸与科技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是对科技发展最为敏感的艺术门类[13]。尤其是发展到现在,综合版画的艺术在艺术表达的多样性上更是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可能,与数码影像、网络,摄影的融合,使得普通民众也能在这个空间找到参与的点。定期开展公共美术教育活动,以及技法的培训,能够在综合版画教育与公共美术教育之间架起合作的桥梁。

4 结语

综合版画的特殊属性使得它在高校美育中有着极其丰富的拓展空间,在创作的过程中,综合版画运用了各种材料的不同属性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和构建,结合了多种版画制作工艺,同时也保留了传统版画的优点,赋予了版画创作更多的活力和可能性。创作参与者可以在创作过程中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来表达自身丰富的情感。高校综合版画教学同时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通过综合版画这一媒介,循序渐进地对高校学生群体进行美育理念的输出,不仅有助于版画自身的多样化发展,同时也是在实践中对社会公众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尝试。

猜你喜欢
版画美育创作
版画作品选登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一墙之隔》创作谈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
美育教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